语文课我们怎么上?假如有人嘲笑提出这个问题的人,那这个人肯定不是语文教师。因为众多语文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慨,那就是语文课上得越多越不会上。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众说纷纭,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学习了顾一芹老师的“我们周围的空气”这堂课后,有一位语文老师说:“大家都改行当化学老师吧,多有趣啊!”听到这样的话我深有感触,我们的语文无趣吗?亦或是我们的语文课堂比顾一芹老师的化学课堂缺少了许多该有的因素呢?一、我们少了点亲切 可能会有老师用“春风化雨、如沐春风”来评价顾老师的课,我也觉得把这样美好的词语用在她的身上一点都不为过。在以前所听的课中,有些现象是作为老师的我都会讨厌的,譬如:叫学生回答问题不用“请”,学生回答完了把学生晾在座位上,不让学生及时坐下,偶然发现了才让“坐也不是,站也不是”的学生坐下。再譬如:用过于“抑扬顿挫”的语调刺激学生和听课老师的神经,一节课下来让人觉得是上了四十五分钟的刑场。来看我们的顾老师,亲切的语调、舒缓的手势、从始至终的笑容,每一个被叫到的学生就像是被捧在顾老师手心的宝一样,我想她的学生肯定觉得能成为顾老师的学生是一种幸福。 二、我们缺了点责任心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不能说自己是化学的内行,但我是有着近十年教龄的教师,一堂课有没有造假还是能吃得准的。一堂容量大的课往往跟课前过多的“引导”分不开,流畅,没有疙瘩,学生也是有问必答,答案而且还很准确,这种种怎不令人觉得很假?但顾老师的课我们能感觉到的是学生都想回答问题,抢着回答问题,敢于回答问题,敢于对同学的见解质疑,这如此的种种没有生硬的感觉,只能给人久违的亲切。有一个细节记得特别清楚,一个思维非常活跃的男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顾老师面带笑容地指出了他的不足,这位男同学很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这个细节跟那些生硬地将老师事先准备好的答案照搬的做法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顾老师的这堂课是一堂复习课,课堂上行云流水的过程是一蹴而就的吗?不是,我们的老师应该有同感,顾老师在平时该是花了多少工夫在这些天资并不算很聪颖的孩子身上啊。我想大家都或多或少知道一些有关她的事迹吧,她的责任心是不是我们这些觉得学生很难教的老师所缺乏的呢?学生们都喜欢上她的课,跟她心贴心是她收买学生吗?有这种想法就太幼稚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用在中学生身上同样适用,哪些老师有责任心,讲究方法,学生是看得最清楚的。 三、我们能否多用点方法 说实在的,顾老师的这堂课容量很大,一些化学老师都说,需要两个人分工合作才能真正把这节课的精髓把握住,因为你认真听的话是无法把顾老师的教学思路全部记录下来的。但就是这样容量大的课堂内容学生却能全部“吃”下来,这不能不说是跟顾老师所用的方法分不开的。我们做老师的都有这种感觉,一堂课四十五分钟,开头可能需要三到五分钟才能让学生定下心来,进入学习的状态,这样学习的效率自然就会降低了。再来看看顾老师的开场白,那么多老师听课,有些还没坐下来,有些还在找座位,但学生已经被抓住了,是什么抓住了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是一个空瓶子!连我都被吸引了,搜肠刮肚地想十几年前学过的化学知识,目的就是一个——瓶子里到底是什么气体呢?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你的想法呢?学生的脑筋全部开动,一点也没闲着。自然,早就进入学习的氛围了。
2. 语文课堂教学渗透心理教案《幸福是什么》教学实录
1、知识目标:了解童话的特点;能理清故事的脉络,读懂故事的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专。
2、情感属目标: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3、技能目标: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编写童话,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读懂故事的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
教学难点: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3. 综合性活动怎样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课堂教学实录
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提高,这也是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处理好"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关系,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知识起点,提出不同的要求,、施以不同的帮助,让他们都有自我表现、自我成功的机会,都能获得知识、能力和自信心。这既是小学数学教学十分艰巨的任务,也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方面。我们要对暂时后进的学生充满爱心和信心,用满腔挚爱和热忱,营造出祥和的心理环境,消除他们学习的心理障碍,使他们置身于教师的期望之中,在无卑无怯、积极主动的课堂气氛中抬起头来学习。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说明,师爱能引起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它不仅能激起后进生学习的良好兴趣,而且能转化为他们学习的内部动机,从而提高智力活动的积极。
4. 我是什么 孟祥梅 小学语文优质课教学实录
一、动画激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位魔术师,他就藏在动画里,咱们一起来看看吧。看看他给我们变出了什么?(看动画)
2、师:你知道着为魔术师是谁了吗?他变出了什么呢?
生:是水。(板书)
生:变出了云、雨、雪和雹。
师:原来小魔术师就是“水”啊!那么他到底是怎么边的呢?答案就藏在我门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板书课题:30、我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把课文大声地读一读,如果你会了就读给你的同桌听。
(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读课文。)
老师从课文中找到很多生词,来试试看你会吗?(打开课件)
开火车检查词语。
师:词语读完了,老师还想邀请同学们来当一当小老师,检查一下你的同桌生字掌握情况。
(学生都很认真地共用一本书,检查起生字认读情况。)
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水这位魔术师变出了许许多多的魔法,这些魔法中肯定有你最赶兴趣的一种,你能从课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魔法的那段读给你的伙伴听吗?
(再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指导朗读(随学生朗读来安排学习顺序)
◎ 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你最喜欢水变成什么?谁来读一读课文。
一生读第一段
师:变成什么了?谁来说?那,是怎么变的?
生:我们变成了“云”,太阳一晒,我就变成了汽,升到天空,我又变成了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漂浮。
师:谁还变成了“云”?(指名说)
师:我也喜欢变“云”(师读)
师:还有谁喜欢变“云”?(指名读)
师:现在我们都变成了“云”,我们穿什么样的衣服来打扮自己?
生1:我在早上和中午的时候穿“白衣服”。
生2:我在下雨前和晚上时穿“黑衣服”。
生3:我穿上“红袍”,因为我是在出现朝霞和晚霞时,才穿上。
师:请大家一起来看看,我们的漂亮衣服吧!(出示课件)喜欢吗?
◎学习第二自然段(7)
师:我们可真能干,一会儿就变成了“云”,还能变什么?(指名读)
指名说。(雨、雹子、雪)
师:我们现在变成了“雨”,是怎样从天上下来的?
生:我在空中漂浮着,碰到冷风,就变成水珠落下来。
师:原来我们变成了“雨”是落下来的。
师:我们变成了“雹子”是怎样从天上下来的?
生:我是变成小硬球打下来的。
师:那你是打下来的,你可真有力气,为什么会“打下来”?
生:因为小硬球非常重,所以打下来。
师:那你打下来一定很有劲,你觉得你应该这样读?
生:应该很有力,很重的读出来。
师:那你试一试?(生读)
师:雨、雹、雪有是水变成云之后变出来的,那么黑板上老师的排列有问题吗?
(板书: 30 我是什么 30 我是什么
雨
水 汽 云 雨 雹 雪 ) 水 汽 云 雹
(请学生观察) 雪
生:我认为雨雹雪不能站一排,他们都是云变出来的。
师;是啊,雨雹和雪都是从云身上边来的,所一我们应该把他改一改更恰当。(改板书)
◎ 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我们多会变啊!这些魔术师都从哪儿来呢?请同学们到课文里找有找,读一读。
师:谁来说?
生:从池塘、小溪、江河、湖泊、海洋里来。(板书)
师:那么不同地方的魔术师平常都是怎样生活的呢?
生1:在池子里安安静静的睡觉。
师:那是文静的。
生2:我看到我在小溪里散步。
师:那你是怎样在小溪里散步的?
生2:我在小溪里慢慢走,因为小溪里的水流的很慢。
师:我也看到你正悠闲自得的样子了。
生3:我看到我在江河里和其他的水在比赛跑步呢!
师:那你一定是个跑步能手,你怎么会在江河里奔跑呢?
生3:因为江河里的水流的非常的急,非常的快。
师:谁在海洋里,你在干什么的呢?
生4: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呢!因为海洋里的水翻起的浪花,就好象我们在跳舞一样,拍打起的浪花发出的声音就好象我们在唱歌,还打在礁石上也发出了碰撞的声音。开大会是我们水都流到了大海里,水都聚集在一起,非常的热闹。
师:我们的生活真丰富啊!(板书:丰富)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试一试。
四、巩固词语,小结课文。
5. 语文教学研究专题,提供一个课堂教学案例或教学实录,并结合这个案例或实录,谈谈新课程实际背景下的个人
现在,绝大多数语文教师都已从思想意识上摒弃了从前那种完全以老师为主导的,以照本宣科念讲义为主的满堂灌式的俗称“填鸭”的教学理念、方法和行为,正积极寻求且正在实践以学生为主体的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或曰尝试教学法,或曰启发式教学法,或曰导读式教学法,或曰学导式教学法,等等。但无论何种说法称谓,其本质和流程是一样的,即首先由教师出示学习目标安排学习任务(即出示问题),然后学生在教师的整体提示点拨或面对面的个体辅导下,独立思考或合作探究,最后学生回答问题发表看法师生共同总结。
这种教学方法与从前完全以教师这为主体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相比,自然前进了实质性的一大步,取得了较好教学效果,但也存在着诸多缺陷,成为制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瓶颈。
其诸多缺陷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教学方法机械单调。这种以教师启发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模式的教法得到认同和推广后,教师们课课用日日用,日复一日用,年复一年用,时间久了,难免给人以千课一面单调呆板之感,严重违背学生接受认知的规律,使学生产生感觉疲劳,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大打折扣。
单一教学模式完全忽略了语文阅读教学媒介——每一篇课文的体裁、内容、深度和学习要求都不相同这一现实,没有做到因“材”因“教材”施教,违背了语文教学规律,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物极必反,教师之中出现了不敢讲尤其不敢多讲的现象,当细讲的不细讲,当深讲的不深讲,害怕一不留神被扣上“填鸭”的罪名,因而影响到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系统把握,也使教师失去了示范、拓展作用和感染熏陶功能。
在单一“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教师既不敢多讲,又不敢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自主自由阅读和积累,影响到学生的阅读视野、阅读数量和语言积累。不能灵活机动地开展活动,进行小型写作训练等,不能全方位多角度地锻炼和激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读完《语文教学专题研究》一书后,产生了关于语文课堂阅读方法多样化的几点思考:
1、无论何种语文教学方法,无论其是怎样地优秀,均不可能适应每一篇课文,每一班学生,每一节课。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必须因人因文因时而异,必须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走灵活多样化道路。
2、即使是课堂阅读教学,也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由自主阅读,内容自定,方式自选,教师可只保留建议权,并可只起到释疑解惑类似网络全书的作用。
3、偶尔来点儿“填鸭”,如开办文学或语文讲座,不仅是允许的,而且是必须的。比如用艺术的语言精彩点评一首诗词或一篇散文,或用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语言讲述语文知识,类似于央视百家讲坛节目,给学生以完美的示范,艺术的熏陶和系统知识的讲解,也是语文教师的职责所在。
4、在启发式教学模式下,也应灵活多样大胆创新,如可随机开展活动,可将教学地点由室内改为室外,等等。
5、应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语文课程资源,如远程教育资源,媒体资源,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等。
这是时下最盛行的课堂阅读教学模式,名称众多,五花八门。或曰启发式,或曰点拨式,或曰学导式,或曰导读式,或曰问题式,或曰尝试式,等等等等。仅从其极其相似的名称就不难看出,万变不离其宗,这种种说法均是换汤不换药,其核心理念和实际教学流程模式几乎一模一样,在不少教师的思想观念和实际操作中,已凝炼简化为“示题——点拨——探究——回答”这一简单机械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无论内容,无论对象,不厌其烦,反复使用,既不符合因“材”施教,即因教材因课文施教的原则,也不符合因“材”施教,即因学生因教学对象施教的原则,更不符合学生接受认知的规律,极易使学生产生感觉疲劳而兴趣锐减。因此,急需在“教师辅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总的理念模式不变的前提下,寻求新的形式,添加新的因素,从而衍生创造出各种丰富多彩新鲜活泼的教学形式,在实际教学中,因文而异,因人而别,正确选择,机动采用,从而使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常教常新,并适合每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和对象,激活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在课堂中,老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灵活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
2、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随机开展活动。
3、在课堂阅读教学中适当地写合理地写。
4、将现实生活引入课堂阅读教学。
5、室外阅读教学。
6、学生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
7、针对不同的情况在不同的时机以不同的方式点拨。
8、在教师点拨下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要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