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踏歌原是什么舞蹈
它原是民间俗舞,常常在中秋节或正月十五的时候表演,“踏”表示出踏地为节之意,表演者列队而行,前有歌者,后又舞者,歌者在前引吭高歌,舞者在后相随唱和,其动作“回旋婉转”。
⑵ 谁有古典舞蹈《踏歌》的MP3音频文件 !!!!!
已经发你邮箱,请查收!
(未羽 [email protected])
⑶ 踏歌起舞的中国动作分介舞蹈视频
程程扇子舞踏歌起舞的中国分解
⑷ 踏歌的舞蹈以什么为主
舞蹈始终以“踏”为主,以起承转合较为复杂的肘部动作,将袖子随意抛洒,有时弧线绕转,有时袖锋呈“离弦箭”之势笔直地扬出,“翘、抛、打、搭”各种袖技兼容并用。
⑸ 元代的蒙古族民间舞蹈《踏歌》展现了怎样的场面
这一古老的民间舞形式于蒙古族中也有流传。随着元朝的建立,入主中原大城内市后,蒙古族仍保容留这一民间舞蹈形式。蒙古族的踏歌是集体舞,绕树而舞(参见《蒙古秘史》)。诗人袁桷《客舍书事》诗描绘:“干酪瓶争挈,生盐斗可提。日斜看不足,踏舞共扶携。”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记载:“黄羊尾,文豺胎,玉液淋漓万寿杯。九殿高,紫帐暖,踏歌声里欢如雷。”可见,蒙古族人喜欢在帐篷篝火旁,宴饮欢笑中联手踏歌而舞。河南焦作元墓出土的舞俑,身着蒙古服饰,形体粗壮,舞姿健美,显然是元代蒙古族的舞蹈形象。追寻当时蒙古族的舞蹈风貌,由此可见一斑。
⑹ 如何赏析女子集体舞《踏歌》
“君若天上云,侬似云中鸟,相随相依,映日浴风。君若湖中水,侬似水心花,相亲相怜,浴月弄影。人间缘何聚散,人间何有悲欢,但愿与君长相守,莫作昙花一现。”舞台上散发着清新翠绿的色彩,中间垂吊着几缕似欲飘动的垂柳,两排少女身着绿色汉式筒袖的服饰,发髻边翘起一缕发丝,透着俏丽和媚悦,在“君若天上云……”的歌词中,边舞边唱,踏着轻松带有顿点的舞步随风而来。舞蹈始终以“踏”为主,以起承转合较为复杂的肘部动作,将袖子随意抛洒,有时弧线绕转,有时袖锋呈“离弦箭”之势笔直地扬出,“翘、抛、打、搭”各种袖技兼容并用。舞蹈中敛肩、含颏、掩臂、摆肩、松膝、拧腰、送胯的体态,特别在“歪头、合肩、踏足”一顿一提的一刹那,点线呼应,恰似一个满足的吸气,惬意无限。演员的动态左右往返,若行云流水,似天马行空,“欲左先右,欲走先留”的对比与反衬,让观众于踏足的清新、俏丽中品味出温存、婉约和汉代古拙、典雅的舞风特征。在《踏歌》中没用采用任何空间运用的强烈手法,也没有跳转技巧,却可以让人痴醉,其中在图形的变化上颇有绝妙的手法,演员在不停的踏步中,始终不停地转换着分散、聚集,竖线、圆圈,有时对称交合,有时疏散错落,时琉时密像一块游动着的画板。诗、乐、舞三位融为一体的表现形式是中国特有的美学观念,边踏边唱,边歌边舞,透着息息相通的“情”,朗朗上口的“诗”,楚楚动人的“舞”,映照着坦然自得的审美情趣。
⑺ 踏歌舞蹈中的体态是什么
舞蹈中敛肩、含颏、掩臂、摆肩、松膝、拧腰、送胯的体态,特别在“歪头、合肩回、踏足”一顿一提的一答刹那,点线呼应,恰似一个满足的吸气,惬意无限。演员的动态左右往返,若行云流水,似天马行空,“欲左先右,欲走先留”的对比与反衬,让观众于踏足的清新、俏丽中品味出温存、婉约和汉代古拙、典雅的舞风特征。
⑻ 求古典舞《踏歌》98年桃李杯比赛视频 看清楚要求 要原版的!
北京舞蹈学院当年首演原版的是这个(这是目前能找到的相对最清晰原版版本了)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uRL3bMHLqqw
还有一个版更清晰的权版本是09年的演出,虽然不是首演原版,但也是北京舞蹈学院古典舞系的学生表演的。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HyTuooj26q4/
⑼ 古典舞《踏歌》的原版视频和音乐
音乐我有,我发给你吧。请查收
⑽ 关于《踏歌》这一古老的民间舞形式在蒙古族舞蹈中的描绘是怎样的
《踏歌》这一古老的民间舞形式于蒙古族中也有流传。随着元朝的建立,入主中内原大城市后,蒙古族仍保留这一民间容舞蹈形式。蒙古族的踏歌是集体舞,绕树而舞(参见《蒙古秘史》)。敦煌莫高窟465窟伎乐供养菩萨诗人袁桷《客舍书事》诗描绘:“干酪瓶争挈,生盐斗可提。日斜看不足,踏舞共扶携。”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记载:“黄羊尾,文豺胎,玉液淋漓万寿杯。九殿高,紫帐暖,踏歌声里欢如雷。”可见,蒙古族人喜欢在帐篷篝火旁,宴饮欢笑中联手踏歌而舞。河南焦作元墓出土的舞俑,身着蒙古服饰,形体粗壮,舞姿健美,显然是元代蒙古族的舞蹈形象。追寻当时蒙古族的舞蹈风貌,由此可见一斑。
敦煌莫高窟465窟伎乐供养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