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大全 > 教育教学德育

教育教学德育

发布时间:2020-12-17 09:56:32

1. 研究怎样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对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针对相关问题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本文以此为视角对相关问题展开研究。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德育教育 渗透方法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相关问题展开研究对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高效实施具有重要作用,现阶段针对相关问题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文以此作为重点研究内容。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1.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渗透德育教育
应该说语文学科本身蕴含诸多德育教育元素,但是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师更多的是以应试教育理念引领小学语文教学,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到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成绩上,在教学中只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很少深入挖掘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元素。在以往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工作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即便是在教学中有意无意地渗透了一些德育教育的内容,但是,这样的德育教育的渗透只是流于形式,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渗透德育教育,不仅是现阶段小学生语文教育的需要,而且是小学生德育培养的客观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非常必要。
2.小学德育教育内容和手段的创新需要
小学德育教育主要包括热爱自己故乡的教育、立下远大志向努力成才的教育、孝顺父母长辈的教育、热爱和关心集体的教育、懂得做人道理的教育、养成文明习惯的教育、热爱环境和劳动的教育、爱国教育,等等。这些德育教育的内容虽然是比较丰富的,但是,只是从大的方向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在上述德育教育的内容实施中,主要集中在思品学科中,因此,德育教育无论从内容和手段的运用方面都比较片面,难以满足现阶段小学德育教育的客观需要。应该看到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优秀的语文学习篇目,都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文化遗产,在这些语文教学内容中,具有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这些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资源,极大地丰富了小学德育教育的内容,也为小学德育教育的高效开展提供了更多创新实施的手段。与此同时,在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虽然一些内容不是明显的德育教育内容,但是能够有效强化小学思想品德的教学效果,有效促进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因此,以小学语文教学为平台渗透德育教育是非常有效的德育教育手段。
3.小学德育目标的实现需要
新的小学德育教学标准倡导实现的小学德育教育目标主要包括:帮助小学生形成五爱情感,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帮助小学生强化法律意识,形成法律观念,帮助小学生树立集体意识,让小学生认识到孝敬父母的重要性,使小学生懂得团结同学和关爱同学,懂得勤俭节约和讲究卫生,懂得遵守纪律和文明礼貌,等等。通过分析小学德育教学的目标我们发现,小学德育教学的目标有许多地方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相一致。二者有许多交叉点与相互融合之处,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根据小学生德育教育目标的实现需要,选取一些具有德育教育内涵的语文教学内容渗透德育教育,可以有效促进小学德育教育目标的实现,促进小学生德育素养的全面提高。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1.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渗透德育教育
应该看到,课堂教学是提高小学生德育素质的重要阵地,因此,要通过小学语文开展德育渗透,教育课堂教学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平台[1]。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以小学语文课堂为主战场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渗透德育教育。首先,要通过讲解知识渗透德育教育。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采取那种知识灌输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只要是将应该讲解的知识点让同学们记住了,在考试中能够答对了,就会认为是教学取得了成功,所以在教学中很少渗透德育教学的内容,错失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机会。要改变这样的状况,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语文知识时,就要尽可能帮助学生理解语文知识中所蕴含的德育教育内容,让学生在无形之中受到思想的启迪,提高道德素质;其次,运用情感熏陶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主要是结合具有丰富情感元素的教学内容创设情感教学的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的有效运用,烘托充满真情实感的教学情境,给予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在情感教学的熏陶中,促进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以此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再次,运用榜样学习的方法开展渗透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身教重于言教,单纯进行讲述式的说教是难以收到预期的德育教育效果的,只有让学生看到道德的榜样,才能够让小学生受到心灵的启迪,才能够真正让小学生思想得到净化,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要做到这一点,教师不仅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榜样,让教材中人物的道德力量充分感化学生,让这些榜样的高尚情感深入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而且要结合现实中一些先进人物的榜样对学生进行教育,这也是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
2.通过语文课外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除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以外,小学语文课外活动也是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方式。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相比较,有自身优势,课外活动教学的方式比较灵活,活动的内容不死板,更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年龄特点[2]。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时,要引导学生收集有关德育培养的语文教学资源,通过一系列小学语文课外教学活动将这些教学资源有效渗透进去。这些教学资源中的德育内涵,在一系列的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实施中得到有效挖掘。学生在课外活动的开展中,语文能力得到有效提高的同时,道德素质也得到很好的培养。课外活动的开展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外活动方式,创新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形式,这是实现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
3.通过课外阅读渗透德育教育
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在以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中教师更多关注的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在阅读中德育得到了怎样的熏陶则很少关注,这就让课外阅读沦为技能的训练,这样的课外阅读活动对于学生思想和道德素质的培养非常不利。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在课外阅读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实现小学生德育培养的重要手段,通过内容丰富的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有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还可以砥砺学生的思想,启迪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培养顽强的意志品格,从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优秀的课外阅读材料,尤其是选择那些学生欢迎的充满人文色彩的阅读材料,这些阅读材料的选择,对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是促进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效开展的重要方式。
开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对促进小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针对相关问题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因此,本文开展相关问题的研究极具现实意义。

2.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学生的德育教育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德育工作是学校整个教育工作中的统帅,是灵魂。
无论是小学和初中的素质教育,还是高中的新课程的实施,都有一个不变的主题,就是教书重在育人,“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是摆在新时期教育工作者的一个新课题。探索和完善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是时代赋予给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其首要任务是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对社会、对人类有作为的人才,培养成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抓好德育教育,其他矛盾便会迎刃而解。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4年2月26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方法及途径,为各学校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探究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考。德育教育要与时俱进,增强时代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之更好地发挥学校德育工作的作用。在学校里,我是初中美术学科的教师,更深深的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学生德育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把德育寓于美术教学之中,努力做到把教书和育人紧密结合起来,是我在教学中最主要的任务和责任。美术课是初中的一门基础课,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任务,是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集中的审美教育,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能力,丰富他们的审美情感,树立正确的审美情趣,激发创造美的欲望和热情,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和情操,拓宽知识视野,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和重要的意义。因此,德育必须放在首位,必须加强德育教育。美术教学必须改革单纯的技能技法学习,注重德育渗透。这样才能真正地完成现代美术教学的任务,才是真正的“教书育人”。美术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德育功能,才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下面谈一谈我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一点体会。
一、利用新课中的导入,渗透德育教育
在教学中,首先抓好“导课”这一环节。我用生动、形象的电化教学和富有感情语言,将学生的思想感情带入教材所描写的情境之中,引起学生内心世界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他们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如在教《设计海报》时,我先将事先准备的海报作品张贴于教室的橱窗中,让学生一走入美术教室就被眼前的精彩作品所吸引,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然后上课开始以幻灯片的形式图文并茂地介绍海报的由来、发展及现状,让学生了解海报艺术是我国所特有的,使学生的内心自然而然产生一种继承并发展这一我国所特有的传统艺术愿望。
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主动地渗透德育,上课之前要求我们老师认真钻研教材,挖掘其中德育的材料,利用美术中丰富多彩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如初一年级的《春天的畅想》一课,我除了充分发挥个性潜能、激发形象思维和表现个性、特性能力外,还积极创设各种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教学情境,利用生活实践和对大自然的感受鼓励学生参与讨论交流,还以欣赏古今名作的形式、学生语言表达的形式和绘画的方式表现不同学生内心的体验,并根据作品的内容讲述自己对环境资源的理解和认识。同时我适时地播放一些古今描绘我国大好河山的图片、诗句,使学生增强爱护环境意识的同时也增强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意识。

三、在美术技能训练和作品欣赏中有机地渗透德育,美术技能训练是培养、提高学生的智育水平、技能素质、文化修养和个性特长的重要形式。

3.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不应该仅仅是传授知识,
还应该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渗透品德教育,让学生汲取精神素养的精华,形成美好的心灵品格.

4. 如何做好学生德育工作

班主任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一、加强班级管理,注重素质培养。
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是班级,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础环节,是培养学生的重要阵地。学生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的快慢,所以要把班级管理的重心放在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上,全员参与班级管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在班级管理中,充分运用校纪班规这一手段,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更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而且对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做好铺垫。
二、创造良好环境,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尤其是后进生的心理成长
处在新世纪的当代中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树立竞争意识,学会生存是社会和未来对他们的基本要求。为中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教师的职责。
1、了解学生,关心学生
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家庭情况等,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才能因材施教,做到有教无类。
2、发扬闪光点,及时鼓励表扬学生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作为科学任课老师,在平时生活中我细心地观察,捕捉其身上的闪光点,及时地肯定表扬,即使是小小的进步,也要及时鼓励,以此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3、耐心,检查反复抓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一步步来,不能操之过急。而且如果对他提出过高的要求,反而会让他的自尊心再一次受到打击,到时候老师再想进行帮助就真的是难上加难了。所以作为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根据他自身的特点,在不同的阶段,提出不同的要求,使他们“跳一跳,摸得着”,经过努力能逐步达到,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慢慢恢复他们的自信心。

5. 如何做好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

1、关键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何愁教不好?他们自己也会学了.
2、掌握有回效的教学答方法.
3、教师自己要有文本解读能力,课堂上要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4、要重视教学,培养学生用“我手写我心”.文章不在于技巧,关键在于富有真情实感.
5、掌握一些实用的教学法,多向名家学习,学习他们的课堂教学技能和方法,比如老一辈的教育家一些新课程改革后出现的特级教师的教学方法.

6. 如何以德育促进教育教学工作

沟通从心开始。情感教育是实现教育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心灵沟通的桥梁与媒介。德国卡塞尔大学学者研究表明:人们在工作中遇到的矛盾与难题仅靠分析有时并不能得到解决,而是更多地需要通过交流感情,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和理解对方等方式来处理。谁能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谁就能在工作和生活中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可见情感沟通的重要性。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是丰富的,也是复杂的,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住学生的情感是做好德育管理工作的关键。“亲其师而信其道”,“善用兵者,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真心、诚心与爱心去呵护学生,树立师生人格上的平等观,达到教育氛围和谐性,才能为德育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7.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哪些德育方法

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包括:
1.导向性原则 2.疏导原则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专结合原则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属则 5.因材施教原则
我国德育的基本方法包括:
1.说服法 2.榜样法 3.锻炼法 4.陶冶法 5.表扬鼓励与批评处分
从这个案例分析:
1.体现的德育原则有:
(1).导向性原则: 陈老师教育杨同学,要实现理想就应该好好的学习知识 理想与现实结合
(2).因材施教原则:陈老师根据杨同学的特点对他进行鼓励教育
2.体现的德育方法有:
主要还是说服法和表扬鼓励

8.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与教学的关系

目前还没有出来来教师招自聘考试题型一般情况当地公布考试大纲的时候会有这方面说明,主要题型有: 1,主观题+客观题,全国80%以上地区都是这种题型。包含填空、单选、多选(或者不定项选择)、判断、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含案例分析)这几种题型中的全部或者部分组合。这种考试题型造成两个难点:1、内容繁杂,知识点多,需要记忆的知识太多;2、主客观易混淆,耗费精力大。 2,全部客观题,10%左右的地方考试采取这种命题方式。一般包含单选、多选(或者不定项选择)、判断这三种题型。这种题型复习难度相对较小。 3,只有面试题,一般只针对特招教师,不是主流。

9. 什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德育德基本形式

教育教学活动是处于一定的教育环境下,师生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为中介的双边活动过程。德育的基本形式是思想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

阅读全文

与教育教学德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