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大全 > 课堂教学篇

课堂教学篇

发布时间:2020-12-17 06:16:36

① 急求~~!!英语课堂教学英文论文一篇~~!!!

当前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日期:2005-07-23 来源: 作者:

[ 摘要 ] :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当前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填鸭式、陈旧式、应试式、厌教式、母语式。为了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对策,即做到:精简讲解、导练结合;加强英语教学设备建设;用英语口语讲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 关键词 ] : 英语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原因、对策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教,学生在课堂上怎样学,一直是研究者探讨的重要问题。近年来,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经过了改革和总结,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目前还存在不少的问题,笔者拟就这些问题作分析探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求教于同行者。

一、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影响和阻碍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主要问题有:

1 、填鸭式。有些教师上课时滔滔不绝,黑板写得满满的,学生不停地记笔记。这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法带来很多弊病。教师讲得过多,他所能提供给学生独立掌握知识、主动训练能力的机会就越少,学生常处于被动位置,没有时间及时思考、消化、吸收,所学知识当然没法巩固。再有,讲得过多,重点不突出,学生掌握不了要领,课堂气氛也沉闷,学生客易产生疲劳。

2 、陈旧式。有些教师上课停留在原始的教学状态中,没有语音室,没有幻灯片,没有电脑等现代化的手段来辅助教学,甚至连录音机都少用,从始至终都只靠教师讲述,根本提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3 、应试式。学生参加中考和高考,只有笔试,不考核学生的听说能力。为了适应学生答卷的要求,很多教师不注重听说训练,学生满脑子装的全是语法、句型和条条框框,听说能力很差。

4 、厌教式。有些教师不能透彻地掌握教材,处理课文缺少灵活性,教学方法呆板,又不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和更新知识,长年累月地重复这种教学,感到厌烦。另外,有些教师教学任务重,既当班主任,又同教几个班,还有中高考压力,一天忙于教学等事务之中,时间一长,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

5 、厌学式。学生学习死记硬背,有些学生甚至不识音标,不会拼读单词。往往按照单词的字母顺序,象读电话号码那样反复背诵、书写生词。结果,学生的 “ 努力学习 ” 收不到应有的成效,学过的单词念不准,新的单词不会念,加上作业过多,越学越吃力,就会在心理上产生害怕、厌恶甚至抵触的情绪。

6 、母语式。有些老师较多地利用母语教学,把英语课变成汉语课。在初一外语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浅,容易听得懂,易于用直观手段进行教学,不必处处借助母语翻译。但在高中阶段,一些教师还习惯用母语来讲授和解释,学习外语的气氛在高年级中,还没有较好地形成。

二、原因分析

上述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产生的原因较复杂。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具体表现在:

1 、教师习惯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采用填鸭式和落后的教学手段,因为,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简单和省事,不用多动脑筋和使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就可以进行教学了。虽然有些学校不乏先进的教学设备,但一些教师为了图简单和省事,不认真动脑筋考虑教改问题,不想搬动教学设备,只靠一本书,几支粉笔和一张嘴就进行英语教学了,使得学生在缺乏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手段的课堂上只能被动地接受灌输。

2 、跟着考试的指挥棒走。虽然学生考试分数是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的重要依据,但是为了单纯考试,导致教师在教学上和学生在学习上,只注重猜题和笔试练习,忽视了英语的听说教学、全面的基础知识教学和综合能力训练。有的只注重抓毕业班、抓重点班和抓尖子学生,结果是着重从初一抓起,大面积地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质量成为一句空话。

3 、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任务过重。在教师教学上,由于一些学校英语教师相对缺乏,使教师上的班数多,批改作业的任务十分繁重,教学任务只停留在完成时数上,没有精力去研究教学质量,上课内容来回重复,致使教师产生厌教情绪。在学生学习上,由于学生学习单调,掌握不了新知识,每天都要完成大量的作业,学生感到压力很重,也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4 、外语教学用母语讲解,英语教学,应尽量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即用英语来讲解,但有些教师认为学生听不懂和不理解,除读课文是用英语朗读之外,其余课堂讲解基本上是用汉语来解释,久而久之,学生的听力亦无法提高。

5 、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英语中,目的不够明确。在开始学习英语时,感到新鲜并下了一定功夫,但学习时间长了,便感到枯燥无味。加上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很好地引导,致使学生对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三、措施与对策

采取相应措施,克服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于全面提高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将起到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精简多练,导练结合。 “ 精简多练 ” 是指教师在传授语言基础时要精练讲解,不必面面俱到,胡子眉毛一把抓。精讲就是要讲重点、讲疑点、讲难点,所给出的例句要精炼、典型、实用,以便学生记忆和模仿,灵活运用英语。

“ 导练结合 ” 是指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精心设计训练的步骤,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所设计的练习要贴近生活实际,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学一句,就要真正掌握一句,到交际场合能够脱口而出,所以练的方式十分重要。教师要吸收一切有效的方法为教学服务。

为了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清晰、深刻的印象,要活学活用,激起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在上反身代词这一讲时,首先明确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七个反身代词和作主语同位语的主要用法,然后根据学生平时所接受的程度来确定教法。在 “ 联旧引新 ” 这个环节中,可让英语成绩较差的一男生和一女生上黑板写 I--my , you--your (你的), he--his , she--her , we--our , you--your (你们的), they--their 七对作主格和作形容词用的人称代词,给他们一个表现机会,老师指着那位男生对全班说(并提醒全班在听的过程中特别注意最后一个单词,分析其构词法), “He can write these words himself” ;然后指着那位女生对全班说: “she can write these words herself” ;(每引出一个反身代词,都把它写在学生所写单词后面)接着,教师在黑板上写 They can write these words -- .提问学生这个空格该填什么。学生在前面例子的启发下,有些填 theirself ,有些填 themself 。英语中没有这两个单词。教师把正确的填法 themselves 告诉他们,此时,正确与错误的填法相对照,学生印象深刻,记得牢。接着,教师又提问全班 “Can all of you write these words yourselves ? ” 。教师听到有人回答时用 ourself 、 weself 、 ourselves 。接着又问: “Can all of us write these words ourselves ? ” 学生回答之后老师再说, “Yes . We can write these words ourselves 。 ” 这样,把正确的反身代词 ourselves 告诉了学生。教师又在黑板上边画简笔画边说, “I can draw a tree myself . I can draw a car myself . ” 接着,教师又提问一个学生 “Can you draw a cat yourself ? ” 他在回答时用了 myself .至此,引出了七个反身代词。现在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反身代词的构成规律,特别指出 himself 、 themselves 是个例外。此时,指出反身代词作主语同位语的用法。

在引导学生进行巩固练习上,教师联系生活实际,提问学生,例如 “Do you do your homework yourself (你自己) /yourselves (你们自己)? ”“Do you go to school yourself ? ” 教师还引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背、交换句型练习。创造语言环境,当学生看图说出 “Mike can find his shoes himself under the bed” 时,情不自禁地为形象的画面所感染,这样就轻松地达到了教学的要求。

2 、加强英语教学设备建设,采用先进手段来组织教学。当今的社会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英语教学还停留在原始的教学状态中,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现在一些发达国家的语言教学,普遍采用了先进的教学手段,不仅通过语音室设备、幻灯片、录音机、录像机等来辅助教学,还采用了电脑教学手段、电脑考试手段等等。这些先进的教学设备,特别是电脑教学手段和电脑考试手段,在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中,还没有得到普及使用。为了大面积地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质量,必须加强英语教学设备建设,采用先进设备来组织教学。

3 、强化用英语口语讲授,但不排除母语。初一学的汉语习惯已基本形成,母语对英语学习产生的负迁性较大。充分使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创造外语环境,尽量减少负迁性的作用,无疑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

教学实践表明,在初一英语教学中有计划地使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因为初一只要使用简单的英语,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英语训练,而且教学内容比较浅显易懂,易于采用直观手段进行教学,不必处处借助母语翻译。当然,对于抽象意义的单词和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适当用母语点拨一下,不仅是允许的,而且也是必要的。

4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光讲大道理、明确学习目的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使自己的课生动有趣,吸引学生,让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对于起始年级的学生来说,兴趣就是动力。培养学习兴趣是导致学生热爱这门学科的途径,而好的教学方法又是激发兴趣的重要因素。教无趣,必不乐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来自教师的主观努力,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不断的观察和总结,把培养学习兴趣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教案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周密地考虑到自己所讲的知识将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得到怎样的理解,并根据这一特点来确定教法,力争达到教与学的统一。例如,怎样引出新知识、新句型,怎样用同学们熟悉的生活现象去解释一个概念,怎样创造情景,怎样归纳学过的知识等,都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二是控制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我认为,中学外语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在课堂上保持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只有生动,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泼,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一切方法,只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都应该采用。但又必须根据课堂上学生的知识反馈和思维活动情况灵活选择教法,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不但要注意知识的讲授,更要密切注意学生的思维进展情况,例如,我给同学们讲完 can . must 相互转换的用法以后,立即在会话中进行训练。我问一个同学: “May I use you pen ? ” 回答: “Yes , you may . ” 并把钢笔递给我。接着我又向他 “ 借 ” 尺子、橡皮、小刀,他的回答是相同的,而且越答越快,我突然问道; “May I use your head ? ” 他也脱口而出: “Yes you may . ” 课堂里随即爆发出一阵轰笑,他自己也笑了,并马上纠正说: “sorry . You mustn't . ” 我接着向全班提问: “May I go now ? ” 一位同学站起来回答: “No . you mustn't . ” 我接着问: “Why ? ” 他想了一想说: “We are having a class . ” 当下课铃响以后,我又问另一个同学: “May I go now ? ” 她说: “Yes , you may . ” 我问: “Why ? ” 她道: “The class is over now . ” 此时此刻,我们虽然是在进行练习,但同学们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而是沉浸在语言交际中,并把机械性的练习变成了创造性的练习,学生兴趣很浓,学习效果亦大大提高。

5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这需要教师在主观上作积极的努力。教师应该是学生的贴心人,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关心他们的学习、身心健康,体谅他们学习英语的难处,善于激励他们。

进入中学的学生心理有一个明显特点是:自尊心强。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就要注意学生的这些特点,确立尊重学生的思想。教师如果认为自己是 “ 大人 ” ,学生是 “ 小孩 ” ,或者歧视差生,就会在行动上自觉不自觉地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当然无法建立和谐的交往关系。

学生的英语程度参差不齐,教师对差生的态度尤其要慎重,不能放弃对他们的努力。教师要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给他们介绍一些学习方法的书,并教他们一些改善大脑记忆力的锻炼方法。对于作业出现较多的错误,不是简单用红笔打 “×” ,一概否定,而是把正确的部分划出来,写上 “good point” 或 “good sentence” 之类的表扬话,使他们感到还有希望,从而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对差生,还要经常让他们有表现的机会,那怕是点滴的进步都要加以表扬,学生并不是单纯地追求表扬,往往是把老师的表扬看成是对自己的关注和重视,从而激发继续向上的动力。学生进步了,对老师的感情也深了。师生间的融洽关系使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表现出愿意配合老师的教学,使教与学的活动得到良好开展。

6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还要注意传授自学方法,并从初中抓起,如教给学生记忆 26 个字母的句子 ----A quick brown fox jumps over the lazy dog 、提供记忆动词 be 的变化歌;教会学生查字典;帮助学生掌握名词复数、第三人称单数形式的规律;用图解法帮助学生理解现在进行时;指导学生建立 “ 做学习有心人 ” 的学习卡片,随时记下单词的合成、转化,派生词和反义、近义、同音词;帮助学生过好音标关,用读音规则来拼写单词;坚持让学生在上新课前,先听录音,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等等。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拼读单词的能力、构词分析能力和推断能力;帮助学生具有论证能力、概括能力和阅读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对句法分析的能力。在句法分析的能力上,提醒学生以求正确理解,否则就难免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例如,有些学生把 I should like to be in formed when you will be free .错译成: “ 当您有空的时候,我很想请您告知我一下。 ” 因为他们把 when you will be free 看作是时间状语从句,实则这里是 in formed 的宾语从句,全句的意思是: “ 我很想请您告知我您何时有空。 ” 可见培养学生的句法分析能力对自学十分重要。

综上所述,要提高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克服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相应对策。同时,学生也要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认真听课,提高课堂学习质量。只有双方的共同努力,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才能取得好效果。

② 求一篇英语作文,不要太难,围绕网络教学能否代替传统课堂教学。我是英语渣,麻烦各位大神了

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nline courses have been increasingly popular. And as online courses are becoming diversified, some people start to get worried that the day which online course replaces traditional course will come.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网络课程越来越受欢迎。随着网络课程的多样化发展,一些人开始担心有一天它会代替传统的课程。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online courses cannot replace traditional ones for that the latter has some advantages cannot replaced by the former.
就我认为,网络课程是不能代替传统的,因为传统课程有无法被网络课程代替的优势。
For one thing, the biggest advantage of traditional course is that it provides a chance for every student to communicate with teachers face to face, while online course cannot achieve this effect. Attending to a traditional course is not only a process of receiving knowledge, but also an opportunity for students to exchange their minds with their teachers, communicate with their peers and learn to think on their own.
一方面,传统课程最大的优势在于它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一个与教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而网络课程则无法达到这一效果。参加传统课程不仅是接受知识的过程,同时也为学生与老师交流思想,与同龄人交流,学会自己思考提供了机会。
For another, traditional courses have more applicability than online ones since the students attending traditional courses have similar understanding or the same amount of knowledge towards a subject, while online courses are difficult to respond the different needs from people with different aims and levels.
另一方面,传统课程比网络课程更体贴,因为参加传统的课程的学生对同一物体有着相似的理解或者有着同样的知识,而网络课程则很难应对不同需求,目标和水平的人。
Therefore, traditional courses will not be replaced by online ones. But in addition, I advocate that colleges provide some online courses for students to study by themselves besides traditional ones.
因此,传统的课程不会被网络课程而取代。另外,我主张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除了传统课程之外还提供一些网络课程让学生自学。
供参考。

③ 浅析舞蹈教案对舞蹈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 这篇论文的主要内容怎么写

幼儿园小班舞蹈教案:老虎跳舞

目标:
1、初步学会舞蹈,激发幼儿对跳舞的兴趣。回
2、能按音乐节拍做答动作,初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3、学习基本动作“踵趾步”。
准备:1、布置环境:小树林
2、老虎头饰两个,音乐《两只老虎》。

④ 新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实践的内容提要

该书共分三篇抄:第一篇理论篇。收袭集了基础教育全学段、全学科的课程标准,但由于受本书篇幅的限制,课标原文大多放在附带的光盘里。意在帮助教师原原本本研读课标。第二篇课程标准解读与教学研究篇。主要是一些参与课标制定的专家和教材编写者(重点是人教版和冀教版)分学段、分学科解读课标。意在帮助教师深入理解原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关系,区分相同点和不同点;理解和教材的关系;理解课标之下“教材多样化”的深刻内涵。第三篇实践篇。辑录了全市近百名特级教师、省市级名师、学科骨干教师的“优秀教学设计”。

教育教学改革心得怎么写范文3篇

一、教学理念的更新

1 学生是主体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把学生放在了被动学习的地位,教师不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一味的采取压制、强迫的手段,常常适得其反。近一年的改革,改变了我错误的认识,学生被放在了课堂的主体地位上,教学时能够首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自主学习值得提倡

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别,但完全依靠教师的课堂教学教会学生不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中根据学情、知识的难度适当教会学生预习、学习、复习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指出,21世纪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

3.小组合作的优势

传统的课堂是少数尖子生的课堂,学困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小组合作,有利于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有利于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体验到学习与成功的快感,从而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中建立小组并发挥小组的作用不可忽视。

4.教学目标是课堂的指向标

课程标准要求落实三维目标,课堂教学要落实三维目标,都需要教师在教学前早将目标定位下来。一节课的任务完成与否,也需要对照目标。目标的展示,还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学习的方向更明确。

5.新课程教学的核心是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永无止境,而教师教学不能仅传授知识,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思考、创新,在学习生活中养成动脑、动手、探究的习惯。

⑥ 如何整合群文,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位一体”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策略是指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构建出“群文阅读”范畴下的“课堂教学策略”体系,这是对完成群文阅读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以使教学效果趋于最佳的系统决策与设计。
一、宏观策略
宏观策略:立足教学规划的策略,即从向学生引入群文阅读,到最后学生掌握阅读目标为止的整体策略。
(一)“产生式”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借助于学生先前已具有的知识和学习策略,有“设计”地让学生在多文本阅读中自主“遭遇”值得探讨的议题,或者顺应学生思维的自然,师生共同梳理出议题,产生学习目标。允许学生自己安排和控制阅读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动地处理学习信息的地位,教师允许学生自主地设计、实践和改善他们的学习策略,鼓励学生自己从阅读中建构具有个人特有风格的学习。
(二)“独立学习式”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独立学习是在自主的前题下,主动学习多文本,亲身经历阅读过程,接收新知识。群文阅读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课堂表面的“冷清”,其实是教师腾出不断追问的时间留给学生独立看书、自主思考、自力陈述、自觉倾听,为接下来观点的碰撞、共识的达成做好充分的学习铺垫。
(三)“小组学习式”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群文阅读下的“小组学习”是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以小组为单位,为达到共同阅读目的,自觉地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一种交往方式。它强调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当小组学习意见产生分歧时,充分尊重与众不同的思路和独到见解,吸纳与众不同的观点,以此整合、优化整个小组的学习收获。
(四)“合作学习式”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为了对“议题”达成一定的“共识”(共识不等于达成一致意见,有时也是对差异的认可)而彼此配合、相互协助的一种联合行动。一般来说,“合作学习”是在“独立学习”、“小组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
二、中观策略
中观策略:是立足教学设计的策略,即在宏观策略的引领下,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结构的群文阅读课型所采用的教学策略。中观策略的研究就立足于此。
(一)“一篇带多篇式” 课型的教学设计策
“一篇带多篇”是以一篇文章为核心,带动多篇文章阅读。[1]多篇文章由议题串联,形成一个独立又有联系的整体。同时,这多篇文章之间具有相同结构,其中的一篇对于其他篇的学习具有示范指导作用,这时,就可以采用“一篇带多篇式”的教学模式。
1.具体指导、详细阅读一篇,对“议题”形成初始认识。
导入新课后,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带着要探讨的“议题”,阅读具有示范指导作用的第一篇文章,获得感性经验;或者事先不出现“议题”,在师生共读第一篇示范文章的过程中,由学生发现“议题”,并对“议题”有一个初始的认识。
2.师生进入自主的“多篇”阅读,进一步形成“知识化”认识结构。
带着对“一篇”学习的理解,接下来就可以进入更加自主的“对篇”群文阅读了。决定由“一篇”到“多篇”阅读质量的高低,关键在阅读第一篇之后的“知识化”——师生共同总结、提炼为实现目标而阅读的策略、方法或程序——此策略、方法或程序是从学生阅读实践中抽象出来的上位的可以迁移运用的知识。[2]由此可见,“多篇”是学生在实践“学习有方法的阅读”,从而“回扣议题”,对“议题”的初始认识的丰富、完善,建构出关于“议题”的新知识结构。
3.统整、提升初始认识,建构对“议题”的新认识。
利用“统整归纳式”“启迪思维式”“分析比较式”“交流评价式”“拓展延伸式”……引发学生对“议题”更有价值的精深思考。此环节教学用时不长,但具有“画龙点睛”的重大意义。
(二)“群文齐读式”课型的教学设计策
一组文章中,任何单个文本对于其他篇的学习不具有示范指导作用,只有通过对整组群文的学习之后,才能“在文本互织间形成巨大的可以让师生参与其中进行议论和对话的意义空白,从而形成巨大的召唤力量,让师生自由自在地卷入到‘理解’之中” [3],从而形成对议题的构建。这时,就可以采用“群文共享”的教学模式。
1.直接进入自主的“多篇”阅读,发现文本互织间的不确定意义。
如群文课例《同轮明月别样情》,通过初步感知,生发出文本互织而构成的不确定意义:同样的一轮明月,诗人的情怀是否一样?
2.围绕不确定意义精深阅读“多篇”,达成共识,形成“议题”。
师生围绕文本间的“不确定意义”,展开深入的理解和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的不仅仅是一个固定的理解,而是能够通过多文本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来看待同一个事物或问题,形成强烈的思维张力,因此可以极大地开阔学生的视野,构建复杂的心智模式。” [4]
3.深化对“议题”的认识,指向更广泛的阅读。
在对议题达成共识后,并不意味相关的阅读就此结束,教师应该通过推荐书目、开展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课后进行更加广泛的自主阅读。
(三)“群文共享式” 课型的教学设计策
群文共享最大的好处就是节约时间。缺点在于学生通过阅读这一途径学习的篇目少,阅读的量没有能够取得一个根本的突破。
1.以组为单位分别阅读多篇材料中的一篇或某些篇。
可以四人小组内每人读一篇。小组里的ABCD四位同学分别阅读ABCD四篇文章中的一篇;也可以全班分成几个大组,每个大组的学生读相同的一篇选文。
2.围绕不确定意义交流各自的阅读收获。
若是四人小组,组内四名成员必须轮流发言,详细交流自己阅读篇目的内容和自己的阅读感受、联想等。其余三名成员认真聆听,主动发现与自己阅读篇目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若是大组,则举行全班交流,从各个大组挑选代表交流自己大组阅读的篇目内容,其余大组的学生认真倾听,对比。
3.交流中发现“议题”,从广泛交流到聚焦“议题”。
交流环节中所有学生通过认真的倾听来获取信息,从泛泛而谈到逐渐自主发现几篇文本之间的联系。这是“群文共享式”课型最具有魔力的环节,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们的一个清晰的思维过程,可以看到一个概念慢慢被建构起来。
4.深化对“议题”的认识,指向更广泛的阅读。
(四)“交叉结构式” 课型的教设计学策略
于泽元教授指出群文阅读“八种课堂结构”———模式化课堂结构、生成性课堂结构、松散型课堂结构所建构的一篇带多篇,群文齐读,群文共享。因为组文方式的灵活性和教学的灵活性,所以在实际教学设计中我们也会经常用到“交叉结构式”的教学模式。
“交叉结构式”的教学模式是对模式化课堂结构、生成性课堂结构、松散型课堂结构所建构的一篇带多篇,群文齐读,群文共享的一个灵活运用。
(五)“整本书阅读式” 课型的教学设计策略
1.课前引导学生带着学习任务读整本书。
相对于单篇短章,整本书篇幅更长,主题更多元,内涵更丰富,体裁更多样……尤其主题,可以涉及两性平等、生命教育、公民意识、战争与和平、民主启蒙等。[5]我们一次教学只需要确定一个“关注点”即可,利用“任务单”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指向的阅读思考。
2.课堂交流,形成“知识化”认识结构。
学生通过课前的自读自悟,基本完成“任务单”后,教师再组织教学。一是先概括整本书的故事梗概;二是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任务单”交流自己的发现,比对想法,看看有哪些共识,有哪些自己本来没有想到的思考向度;三是在大班内针对具有代表性的选段进行集体交流,根据讨论的收获调整自己的看法,统整意见,达成基本共识。
3.展示汇报,建构对“议题”的新认识。
各个小组利用海报、结构图、图表等形式表达对于“任务单”中问题的发现。完成后粘贴出来,运用“逛大街”的形式相互学习交流,在对比中构建对“议题”的新认识。
4.拓展延伸,引导“群书阅读”。
借助“群文阅读”课堂教学引导、帮助、推动学生由阅读“整本书”到“群书阅读”,从而实现《语文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教学建议。
(六)“群书阅读式” 课型的教学设计策略
针对一类群书,“小组成员读相同的书,每人的任务单不同,但是也可以让每个学生看不同的书,思考相同的问题。老师提出议题给小组,最好是会引起不同意见的,也最好有几个议题给小组共同挑选。为什么要不同的书籍呢?其中一个原因是让学生从多几个角度来探索相同的议题。” [6]学生在独立阅读后,再分享个人对文本的响应,然后共同决定探究的议题,进行深入探讨,逐步练习追问、接说、响应、举例、延伸等各种讨论模式。在讨论中“议题”逐渐凸显、清晰,最后大家达成共识。
三、微观策略
微观策略:是立足教学实施的策略,即具体到各个环节可教可学的教学策略。
(一)自主阅读教学策略
在群文阅读的课堂上,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营造阅读“场”,它具体表现为良好的读书氛围,读书环境,以及相互吸引、相互合作、相互竞争的伙伴关系等,引导学生积极进入自主个性化阅读状态。

其次,必须给孩子充分的阅读时间。群文阅读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少讲多读”的意识,在课堂上尽可能地节省讲课时间,力求少讲、精讲,多让学生读中悟、悟中读,既要提高学习效率,又要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孩子,保证有充裕的时间让孩子们看课外书。

(二)问题设计教学策略
一是群文阅读的问题设计应该具有提纲挈领的特点,抓住能引发学生进入到有一定思想深度的研读文本的关键问题,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
二是群文阅读的问题设计必须具有可议论性。设计的问题能够给予学生思考和赋予意义的空间,让学生可以在这个空间内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充分与文本,与老师,与其他学生对话。
三是群文阅读的课堂需要设计具有生长点的问题。设计教学时要分析学生的知识准备、经验储备,从学生的旧认知中找出同化新认知学习的“生长点”。在认知的“生长点”上提问,直接指向文本核心和学生个性化感悟的联结点,让学生的思维从文本中生长出来,然后向自己的阅读经验和生活领域作延伸。
(三)多元理解教学策略
文学是一种语言的艺术,由于它的构成材料——语言的无限蕴涵,使得它具有含蓄朦胧的审美特性,为读者提供了无限的再创造的空间。因此,多人读同一部作品可以有多个不同的理解,这就是文学的多元性。“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黛玉”,就十分通俗而恰当地说明了文学作品“多元解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7]
群文阅读自身充满多元理解、精神建构的本性,所以在群文阅读教学中,一定要通过有空间(给学生思考和思想内容的空间)的问题引导学生多文本进行多元理解,这才是“个性化”阅读的根本。
(四)方法提炼教学策略
语文教育教学专家尹祖琴老师在《群文阅读 重在践行》一文中指出“群文阅读的视角是开放的,或强化某种认知、或习得某种阅读策略、或促进辩证思考,或发展多元认识,或引发认知冲突,或领会某类文本特征,或体会某种表达方法……”。但无论那种类型的群文阅读都应该在阅读过程中提炼学法、写法,然后让学生学会迁移,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创编文本教学策略
群文阅读在适宜的情况下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创编,让学生从群文中阅读到的方法能得到应用。任何文章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群文阅读的时候,不仅要引导学生思考文章思想内容方面带来的启发,也要注意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对文章的鉴赏能力,还可提高写作水平。
(六)集体建构教学策略
群文阅读教学非常重视课堂中的集体建构,基于所有学习者的不同意见,以对他人意见的倾听、认同和接纳为核心,以形成共识为目标。
要达成这一学习目的,教师首先要努力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积极、向上的课内阅读环境。然后引导学生学会认真倾听,认同接纳不同的看法,反省自我,调整自己最初的观点,然后师生共同认可某种理解或者理解的理解的格局,如此才可能使阅读真正有收获,是阅读成果为大家所共享。
(七)拓展阅读教学策略
群文阅读的目的之一就是引领学生进入更为广阔的阅读空间。一是在一组群文的教学即将结束时,生发出一个新的具有挑战意味的新议题,引发学生在课外的阅读中寻求答案。二是从课堂教学的拓展阅读和推荐书目切入,把课堂教学内容当做课外阅读的“引子”。三是围绕教学相关的主题,布置综合性学习任务,后续开展学生喜问乐见的各种活动,如好书推荐会,主题性阅读,读书交流会,读书卡比赛,阅读之星评选,读书大擂台比赛等。
(八)评价激励教学策略
赏识性评价。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的表情传递信息,表达感情,使学生能保持良好的心态,让课堂上充满和谐、祥和的氛围。

导向性评价。对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善于及时捕捉并夸奖;对学生独特的阅读体会,要善于表示由衷的赞叹;对那些不畏权威、敢于质疑的学生,要善于表示真切的钦佩;对于学生的理解有失偏颇,教师要善于挖掘其中的合理见解,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及时反思,调整思维的方向。

延时评价。教学中,学生对组文的理解往往意见不一,有时还会发生争辩。此时,教师不必急于即时评价,可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再进行评价。这种延时评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深入研读文本的热忱,也有利于促进对文本内容形成了深刻的认识。吴群

阅读全文

与课堂教学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