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调查包括哪些内容
驾驭课堂的能力来和现代化教源学手段的运用。这六个方面的基本教学要求可大致概括如下:普通话,一般要求为规范、流畅,较高要求为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教学语言,一般要求是准确、简练,而后要求是生动形象,富有逻辑性。板书。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即板书书写与板书设计。书写的要求是规范而流利,设计的要求是反映出教学的重要内容
2.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调查研究,有的放失
课堂偶发事件,要及时果断处理,趁热打铁,以取得最佳教育效果。一位语文老师刚刚跨进教室,发现学生都望着天花板,原来一条凳子上的座垫挂在天花板外面的电灯线上。他正想发火,转而灵机一动,改变了原来的教学计划,转身在黑板上写了《由座垫飞到屋顶上谈起……》让学生写一篇命题作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通过亲身的感受,写出的作文真实生动,那位挂座垫的同学,在作文中也承认了错误。
二、冷却处理法
即对偶发事件暂时冻结,仍按原计划进行教学活动,课后处理。某班学生做完早操回到教室,刚要到自己的座位上,忽然有人发出“哎哟”的叫声,老师发现原来有人在班干部的凳子上反钉了几个钉子。是立即查找肇事者,还是照常上课?老师选择了后者。他让学生把钉子敲平,就开始上课。到了下课,他留下班干部讨论“钉子事件”的原因,让班干部意识到自己工作上的不足,并召开了“板凳上的钉子从何而来”的主题班会,使肇事者深受感动,主动承认了错误。
三、以静制动法
面对课堂上的偶发事件,教师只有沉着冷静,才有可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一位教师兴致勃勃地走进教室,突然发现黑板上画了一幅自己的画像,引起课堂上一阵骚动,但是他竭力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平静而真诚地说:“画得多好啊,确实像我,希望这位同学以后为我们班上的“黑板报”画刊头、题花,大家说好吗?同学们一阵应和之后稳定了情绪,教师开始讲课,下课铃响时,教师惋惜地合上书本,轻声说:“时间不够了。”
敏感的学生马上听出教师的“话外之话”、“弦外之音”,懂得了课堂上出乱子会影响大家的学习。从此以后,那位同学再也没有在课堂上出乱子。
四、幽默带过法
课堂上有些偶发事件使教师处于窘境,查处拖延时间,不理睬又损害教师威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采用幽默法,暂时让自己摆脱窘境。一位教师走进教室时,刚刚推开虚掩着的教室门,忽然一把扫晕掉了下来,不偏不倚,正好打在教师的讲义夹上,课堂上一片哗然,这分明是学生搞的恶作剧。可这位教师并没有大发雷霆,而是轻轻地捡起掉在地上的讲义夹和扫帚,自我解嘲地笑着说:“看来我工作中的问题不少,连不会说话的扫帚也走上门框,向我表示不满了。同学们,你们天天与我一起相处,对我有更多的了解,希望你们在课后也给我提提意见,帮助我改进工作吧!”课堂上一阵窃窃私语之后,很快地安静下来了,这位教师面对损害自己的行为以幽默带过,既显示了教师的诙谐大度,又让自己摆脱尴尬境地,还为学生创设了自我教育的氛围。
五、因势利导法
学生在上课时,往往会把由课前发生的事件所引发的情绪带到课堂上来,如果不因势利导,正确处理,就会影响整个课堂教学气氛。
如甲乙两班在学校组织的球赛中,由于老师指导有方,甲班出人意料地战胜了实力很强的乙班,乙班心中不服,第二天这位老师来给乙班上课时发现气氛异常。学生明显带着敌对情绪,他迅速判断出一定和球赛有关,就一改往常进教室的态度,突然严肃起来,然后诚恳地对大家说:“请允许我占用一分钟,就昨天的球赛讲三句话,第一句,场上是对手,场下是朋友;第二句,胜者有弱点,负者有长处;第三句,比赛是暂时的,友谊是长存的。”学生听后都鼓起掌来,对这位教师更加佩服了。
六、虚心宽容法
虚心宽容是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心理基础,宽容在处理偶发事件中的作用是极富艺术性的,宽容不是软弱无能,不是无原则的迁就,教师要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反省,要使学生体会到教师的仁厚和良苦用心,应给予学生更多的爱心和理解,促使学生自我反省、自我教育。
一位教师走上讲台,发现讲桌上放着一张字条,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老师你以为当老师就可以压服学生吗?你高昂着头,铁青着脸,像个活阎王,但是有谁能服你呢?”落款是:“让你最讨厌,等待你处罚的学生”。这位教师没有马上查处写字条的人,反而在班上宣读了信的内容,并检讨了自己平时工作方法的粗暴,感谢这位同学给自己敲了警钟,接着这位教师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给学生布置了《我们的班主任》一篇作文,让学生提意见、写真话,学生们都对老师的民主、平等、虚心、宽容感到由衷的钦佩,从而形成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七、共同探究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出现错误是难免的,出现这种情况,可采用师生共同探讨的方法,处理好这类偶发事件。
一位教师利用发现法教《圆的面积》让学生拼摆事先准备好的学习材料,有的学生把圆拼成了梯形,三角形。照理说,无论是拼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还是拼成梯形,都能顺利地推出圆的面积s=但是,由三角形推导圆面积的公式时出现了误差,竞推导出:sr,教师意识到讲错了,可复查推导过程,未能查出,教师不仅没有发慌,反而灵机一动,若无其事地笑着对学生说:“现在我要考考同学们的注意力,看谁能发现老师推导的错误。”全班学生思考着,检查着,纷纷地举起了手,把错误很快改正过来,这样,通过发动学生共同探讨和更正错误,一方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为教师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高超的应变能力,应该是蕴教师的事业心、品德修养、创造性思维品质、言语表达功底、课堂民主作风积极参与意识等诸因素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教学无法,贵在得法。课堂偶发事件处理也是如此,这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锤炼过硬的机智应变本领。
3. 信息技术知多少以及对课堂教学方法的现状的看法的问卷调查
课题研究的背景我校实施高效课堂改革以来,虽然取得一些可喜的成绩,但在课堂教学过程内中依容然存在诸多问题。为加快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4. 大学本科课堂教学状态调查 大学生为什么逃课
“高校没有把教学评估作为评定教师工作的重要标准,学历和科研的指标明确得多,部分教师在混教。”在日前结束的一项“大学本科课堂教学状态调查”中,一位老师在留言中这样写到。大学本科课堂教学状态调查是由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教育统计与管理专业会联合武汉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新疆大学、暨南大学、邯郸学院、百色学院7所高校进行的,共获取9766个有效样本。
调查针对学生的学习目的、自主学习能力、获取知识的途径以及学校的学习氛围、学术氛围等方面展开。教师在学校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在此次调查中得以凸显,并引起了相关专家的评价和呼吁。
调查显示,在与自学、父母、社会、网络、各种参考资料的比对中,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还是“教师的课堂讲授”,从各种参考资料中获取知识的比例极其微小。
既然学生依赖“教师的课堂讲授”,那么,在上课时间,学生在课堂上通常做些什么?该项目共有11个选项,从调查结果看,各校学生的选择趋向相当一致。排在第一的是偶尔开小差,第二是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第三是玩手机或其他数码产品,第四是经常走神想别的事。一位高校老师说,这一结果真实地反映了当前课堂上学生的听课情况,这与他平时随堂听课时所感受到的相当吻合,学生在听课时偶尔开小差是不可避免的。
在对“逃课的主要原因“的调查结果中,排在第一的是“对某门课不喜欢,不想听”,紧随其后的是“缺乏学习动力或为学生会、社团兼职工作忙”。
根据统计汇总,学生们认为“学习有意思或很有意思”的达到90%,学生们都希望在课堂上能多学一些知识。这反映出学生对教师的期望很高。调查组的专家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喜欢听,更重要的是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交叉思维及丰富想象等多种学习能力,在教书育人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智慧与作用。
在“大学学风建设中需要解决的最主要问题是什么”这个多选题中,统计结果是有5所大学把“校园学习氛围差,学术气氛不浓排”在第一位,有两所重点大学把“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少,参与度不高,效果差”排在第一位。紧随其后的分别是“课堂纪律差,迟到、早退、旷课现象严重”与“学习浮躁不踏实,刻苦性差, 抄袭作业现象成风”。
武汉大学教授、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教育统计与管理专业会专家彭美云表示,大学要培养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更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学到一辈子都能受用的各种知识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