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物理教育学的介绍
物理教育学是出于人类自身的物质生活和维持生存的需要,起源于在生产活内动中传授使用和制造生产工具容的经验,它是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科技文化的反映,同时又对它们起推动作用并受其制约。所以物理教育产生、发展的过程,实质上是社会的经济、政治和科技文化与物理教育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② 有没有教育学(物理)的研究生
教育学物理应该叫学科物理专业了
这个属于教育学专硕
333专业课一参考书推荐如下:回
全国333
教育学原理
十二校连编答《教育学基础》
中国教育史
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外国教育史
张斌贤主编,王晨副主编:《外国教育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
教育心理学
陈琦、刘儒德主编:《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专业课二需要你确定好具体的院校才可以根据院校来选择复习考试内容!
③ 初中物理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物理是一门以数学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也是一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应用科学。近些年来,教育改革对初中物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更好地促进初中物理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初中物理教师要积极准备教学方案,指导学生实验课程,让学生通过简单而有趣的实验观察现象,探求本质。同时,教师要精心设计课程,以加强对他们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思索,探求科学的本质,从而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本文正是基于初中物理教学实践,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提出扩散学生逻辑思维的建议,以供广大同仁参考。
一、逻辑思维的概念
逻辑思维是从感性层面上运用判断、定义和推理反映客观世界。从类型上看,逻辑思维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经验型,就是根据实际行为推断的能力,例如很多工厂的工人长期从事一项活动,他们靠经验工作;二是理论型,这是以知识为基础,进行科学的判断和推理,很多科学家就是运用这种方式思考问题。
二、提高初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初中生大多在11-17岁的年纪,大脑正在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此时他们的思维方式也需要引导,且经大量学者们研究表明,这个学习时期如果能够激发和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则对他们日后的学习将有很大帮助,能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均衡发展。物理本身就含有大量逻辑推理知识,很多理论的得出都是经过推理衍化的,如果能正确地对学生引导,在这一课程中锻炼思维方式,则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培养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仅对他们学习其他科目有帮助,而且对物理本身的学习也非常有益。逻辑思维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具有积极影响,初中物理教学中应该将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作为教学目标之一,且这是长期的工作,应该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积累良好的教学经验。
三、初中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逻辑思维的方法
物理教师应该积极地准备教学内容,掌握逻辑思维的引导方法,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课程设计上注重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主动思考,营造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1.逻辑思维的特征。逻辑思维又称为抽象思维,是根据对比、分析、整合、概括和图像等思维过程,达到由表及里的推断目标,从而发现事物本质。其特征主要有两个,第一就是判断的特征,即对事物进行判断,分析出真与假;第二就是推理的特征,倘若前提条件是真,则结论一定为真,此为必然性推理,若前提条件为真,得出的结论不一定为真,则为或然性推理。
2.逻辑思维的引导方法。逻辑思维是一种思考方法,既然是方法,也就有其自身规律,和凭空想象有本质区别,因此需要物理教师加以指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帮助他们建立概念的框架,从而进行推理和判断,得出正确结果。例如,教师在进行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授课时,要首先讲清两个概念,分别是杠杆和力矩,杠杆容易理解,学生掌握起来也不费力,然而力矩的概念就相当抽象,如果不引导,则学生很难想象力臂是什么概念。此时,教师就应该为学生解释什么是力矩,就是以杠杆为基础的特殊杠杆。学生在脑海里就有了印象,通过杠杆理解与力矩相关的知识点,让力矩具备了与实物类似的真实感。为学生理清了这些概念,那么在讲授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时候,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推理能力,让他们掌握相关知识。通过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积极思考和探讨,就会认识到力矩大,就可以事半功倍,相反就要事倍功半,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也会牢牢记住这些知识点的关联性。
四、初中物理教学中扩散逻辑思维的方法
物理教师除了要掌握逻辑思维方式的引导方法,还要知晓如何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发散,以让他们更加深入地思考。科学的探索非常奇妙,教师要引导他们看到线、面、体,不断跟随科学家的研究结论,探索现象背后的本质。
1.逻辑思维扩散的含义。按照物理上所讲的,扩散就是不同种类的物质在彼此接触、碰撞的过程中进入对方的现象。扩散在实践中运用得非常普遍,例如将墨水滴在水中,就可以看到墨水与水慢慢扩散,融为一体。逻辑思维上的扩散与之类似,就是由此及彼,由点及面,对物理知识分层分章节地进行掌握。
2.逻辑思维的扩散方法。初中物理的知识是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实践,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扩散,以激发他们对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除了教授他们课本上必要的基础知识外,注重日常生活中对知识的运用。学生学会了如何运用逻辑思维,就会深入思考,从事物的现象推理到本质,从一点扩展到一面。例如,教师为学生讲解了动力臂和阻力臂,就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图形或者实物,让他们分析和判断出哪些是动力杠杆,哪些是阻力杠杆?还可以在实践中让他们指出哪些动作省力,哪些费力。又如从高空中落下来的纸片,即使没有起风,纸片落下时也会有不同曲线,让学生积极思考原因,最后讲解主要是由纸片不同的面受力不均衡导致的,让纸片在下落时翻转、曲折。通过这样结合实践,让学生学会联想,碰到问题学会举一反三,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提高教学效率,促进知识的掌握。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教师有密切联系,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积极研究教程,真正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充分发挥物理教学的实践性,激发学生积极思索,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当然,教师也需要不断提升自我教学水平,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引导学生科学推理,达到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④ 如何在物理教育教学中实施学困生的转化
在实际的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素质较差的学生,也应该是关注的对象,如何促进学困生的发展,是面临的重要课题。但是,由于学困生的成因较复杂,所以,学困生的心里特点和行为表现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在转化学困生过程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手法,而物理知识本身具有教育内容丰富、有兴趣、组织形式灵活的特点,为教师在这方面的工作提供了许多便利之处。
下面结合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实例来谈一下:“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学困生的转化”。
1、用爱心鼓励智商较低的学困生:遵守纪律。但是学困生自卑心强,经常会遭老师和个别同学的讽刺。课堂上从不敢发言,有时也不抬头。对这样的学生更要关注,用爱心温暖学困生冰冷的心。要创造机会使这些学生增强自信。例如:学物质的状态时,提问:“木块、水、冰棍、水蒸气它们各是什么状态?物质一般有哪几种状态”?学浮力的时候问:木块、石块、哪种物质的密度比水的大?分别放入水中出现什么现象?遇到简单的问题让这些学生来回答,并给予鼓励和表扬。把课堂目标层次化,让这些学生抄写概念、例题,完成简单的题型即可。只要学困生能认真完成最低的目标,就适当地表扬、鼓励。不要不会就讽刺挖苦,要让学困生感到老师的爱。帮助学困生克服自卑心理,激发学困生的荣誉感和进取心。
2、用诚心感化学困生,有些学困生头脑聪明,但纪律观念淡薄,学习目的不明确的,学困生大多与家长和老师不沟通,缺乏交流,缺少关怀。由于学困生经常受到的是批评和冷眼,所以学困生对老师空洞的说教,常有一种逆反心里。要转化这些学生必须大力进行感情投资。例如:我在上课时发现个别同学经常坐立不安,甚至趁老师不注意做小动作、恶作剧等。做演示实验时,让这几个学生帮忙一起完成。上下课让学困生帮老师拿实验器材。课余时间让学困生和老师一起做“苹果导电”、“小喷泉”、“潜水艇”“小人跳舞”等一些有趣的物理小实验、小制作。慢慢地增加了解,沟通感情,以换取学生的信任。学生对老师有了感情,也愿意听取老师的教诲。古人言:“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心里隔阂消除了,就容易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这种情况下,对这些学困生及时进行引导,会产生理想的教育效果。
3、用耐心转化学困生,老师对学生尊重,能使学生产生满足,愉快的心里体验。特别是对学困生要多几分尊重,几分理解。要有耐心听取学困生的意见,有耐心给学困生讲解每一个物理概念,每一个步骤过程。不要看似简单的问题就认为没有必要重复,有时一个公式的每一个字母符号都要不断的重复讲解才能让学困生们记下,慢慢理解。让学困生在接受知识教育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改变自甘落后的思想,从而产生一种积极进取的动力。真正使阻力变成动力。
4、捕捉闪光点,运用好“心里支点”荣誉是人自尊心的需要,恰当而又适当地给学困生以表扬和鼓励,能够帮助学困生克服自卑心理,激发荣誉感和进取心。在平时,要多找学困生的“闪光点”,学困生并不是一切都坏,学困生身上也有“闪光点”。有的虽然纪律观念淡薄,但思维能力活跃、动手实验能力较强,劳动积极。有的对班集体不够关心,但社会实践能力较强,常常能够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有的文化基础较差,但为人诚实,学习态度比较认真……对学困生凡有积极行为和进步表现的,都应给予表扬和鼓励,及时的运用好“心里支点”加以正确的引导,来激励学困生的进步。
⑤ 如何提升物理教师专业水平
一、完善物理学知识体系
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学,是通过系统的知识技能的传授,达到培养下一代人的目的。因此,教师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应更高更系统更扎实。物理教师的专业素质首先应做到一个“实”字,要全面系统的掌握物理学知识,做到踏踏实实、扎扎实实;物理教师的专业知识其次要做到一个“深”字,要把握科学知识的内在体系和必然规律,教给学生掌握各种知识的方法。中学物理教师应具备的学科知识包括物理学科的体系框架、物理学科中各逻辑知识点的内容以及物理学科所需要的技能知识等。完善物理学知识体系应做到以下几个层面:首先,要对物理学科知识的完整体系有一个比较清楚的理解,能够正确熟练的掌握物理学的每个概念和原理;其次,要了解和掌握与物理学科内容有关的背景知识和材料,以加深对本学科教育教学的理解;还要了解物理学科产生的背景知识以及其学科发展的趋势,以便教师可以从物理学科发展与人的发展、社会发展的关系出发,开展更为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对物理学习的主动性。
二、具备广博的人文科学知识和综合理科知识
一个合格的物理教师不仅专业基础知识要扎实,而且还应具备广博的与物理专业有关的各门学科的知识,具有广泛的文化修养和兴趣爱好。做到这些,第一,要有文史地、数理化、音体美知识作为物理教师知识结构的整体系统,尽力做到文理渗透;第二,要及时汲取当代科学发展的新知识,了解各新兴学科、边缘学科的基本内容,并有机反映在课堂中,丰富、拓宽教材知识;第三,要把握各学科知识纵横发展的立体网络结构,以便及时调整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较好的开发学生的智力。此外要掌握比较渊博的知识,就应摆正博与专的关系。博与专是辨证的统一,是相辅相成的。现代科学技术的一个趋势是向整体化、综合化发展,所以既要在广博的基础上求得精专,又要在精的钻研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逐步形成系统扎实的知识结构。
三、会灵活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不仅要懂得教什么,而且要懂得怎么教,还要懂得为什么这样教,能运用教育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要有效的实施物理教育应熟悉掌握教育学和物理教法等理论.通过普通教育学的学习,我们可以比较系统的了解教育目标、教育原则、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一系列重要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问题,使我们能自觉的运用教育规律,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切实有效的教学途径和手段,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物理教学法理论也是从物理教学的要求出发,针对不同的内容特点的教材,进行最佳教学方案的设计和研究,总结出一系列规律,指导物理教师科学的进行教学工作.
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书,还必须育人,因此,教师必须懂得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个性和品质形成的规律,并根据其个性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使学生的各个方面的素质都得到良性发展。
四、掌握全面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课堂主渠道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因此,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有组织教学、课堂提问和解答等方面的技能和技巧,必须具备有语言表达、身体语言和暗示等技巧,同时还必须具备有板书、板画的技能和技巧。
⑥ 物理教育学的内容的深化
新世纪的物理教育研究覆盖了从小学低年级到大学高年级的全部物理学习阶段,对学生理解和应用物理学基本概念的研究向更全面和更高层次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更高水平的物理学习过程,如学生在高等力学、热力学、相对论、量子力学等课程中对具体内容的认识过程。同时,研究者开始深入研究影响学生理解物理概念的内、外部因素。
已有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前概念向科学概念转化的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学习者自身、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及学习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这些因素对概念转化的影响过程和机制并没有真正认识清楚。研究者采用调查、创设情境和访谈等多种方法,试图深入研究影响概念转化过程的因素。
例如,2001年有一项研究深入考察了中学生和大学生关于静电感应的一些概念及其转化过程。研究者首先调查了学生原有的关于电解质的极化概念,然后又让学生观察了一些极化现象,接着对他们进行了访谈。据此分析学生是如何对原有的概念和观念进行肯定或否定,从而实现概念转化的。在分析过程中涉及到了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学生的思维方式。研究者认为,概念可以看成由核心概念和与其相关的保护带构成。保护带包括:辅助概念、初始条件或相关假设。该项的研究者指出:概念的保护带理论部分建立的越不完善,学习者在实现概念转化的过程中,保护带部分被修改的就越多,而不是核心概念被否定的越多。因此,要成功地使学习者的概念得到转化,需要关注学习者与核心概念相联系的保护带的质量,还要关注核心概念,即要关注学习者前概念的整体结构和质量。
2002年有研究者以八年级到十二年级的学生为对象,对学生在电流、电势差、电阻的关系中如何理解电阻和电压的概念作了调查研究,深入考查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对理解概念的影响,研究过程采用了测试分析方法,例如,已知电压和电流强度,要求被试判断电阻的大小,根据被试的推理过程来分析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对于学生理解电阻概念的影响。研究表明,传统的电学概念和欧姆定律教学对学习者理解概念会产生正负两方面的影响。
⑦ 在物理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应采取什么方法来解决
什么样的困难,可以请教老教师来帮你。
⑧ 怎样在物理教学中的进行生活教育
生活是生命存在的主要方式,生活是丰富的、多彩的、有活力的。生活的过内程就是获取教育容的过程,也是生命发展和精神提升的过程。无论是杜威提倡的“教育即生活”,还是陶行知提倡的“生活即教育”,他们的都是主张教育与生活的一致性,强调的都是教育要融于生活。
离开生活的教育是没有生命力的教育,没有生活乐趣的课堂是死课堂。而我国现行的高中物理教育的现状是:教的方法根据考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教的方法,考试怎么考就怎么教,考试考什么就教什么。这种教学模式显然严重违背了高中物理教学的初衷,使我们的高中物理教学脱离生活越来越远。尽管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一再呼吁:物理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但由于有高考这个指挥棒的存在,教师和学生都拼命追随着高考的方向跑,而不敢怠慢,害怕一旦“行动”起“生活教育”,“成绩”就要下来,就要挨众人的批评。
事实上,物理学的根源是物理现象,学习物理学只有从现象出发,才能学到物理学的真谛,才能理解物理学的本质。只有把物理教学与学生生活相融合,增加物理学习的生活气息,才能提高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能力。
⑨ 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现教育价值观
第一,以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从根本上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回的主体地位答,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
第二,在设计和规定教学基本要求的同时,给部分学生以充分发展的空间,课程标准只有下限,没有上限,下限是绝人多数学生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自由发展,对有些问题的研究,学生完全可以超越课程标准。
第三,增强教学设计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教师对照教学目标,检查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否使学生达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