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简述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说实话幼儿园孩抄子接受袭的知识并不多,幼儿园主要起到一个照顾孩子的作用,让孩子学到一些阿拉伯数字及26个字母的的书写与认识,为将来的小学打下一定的基础。
一般来说教育模式都是以玩为主,让孩子在快乐玩耍的同时学到一些知识及品德,比如团结同学,乐于助人等。
Ⅱ 浅谈幼儿教学的几种方法
一、要有正确的教育目的观
作为教师应该明确究竟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的幼儿教育,才是高质量的幼儿教育。一直以来,幼儿教育都是以小学的预备阶段存在的,一些家长为了使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信奉“提前开始、越早越好”的教育思想,要求幼儿园大量给幼儿教识字、拼音、书写、计算等等,甚至要求将小学书本内容提前灌输给幼儿。为了迎合家长的心理,一些幼儿园过多地关注了幼儿知识、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了幼儿情感、态度、能力、习惯、兴趣的培养。这种幼儿教育剥夺了幼儿的童真童趣和游戏玩耍的权利,使幼儿失去了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其实,孩子早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培养神童,而在于培养头脑灵活、身体健康、性格开朗、品质优秀、人格健全的孩子。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应该是要让每一个人的潜质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幼儿能自主地做事、自信的生活,体验到在幼儿园学习是一件幸福的事。应让幼儿感到学习的过程是在追赶美丽的蝴蝶,而不是追赶随时可能会蜇人的黄蜂。在我们这个西部欠发达地区,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虽有所改变,但仍然存在,需要教师、家长继续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目的观,还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二、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师缺乏教具演示,缺乏图案色彩,缺乏生动的游戏,干巴巴的说教索然无味。课堂上,老师总会要求幼儿“小手放在小腿上”“小手背后,乖乖坐好不准动”等等,幼儿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生活和游戏之中”。要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育,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注重在游戏、生活中教育幼儿,集体、小组、个别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并用,争取家庭、社区的支持与配合,使幼儿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得到主动地发展。应允许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允许自由选择伙伴,允许有自己的见解,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幼儿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儿童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把。
三、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关系
在传统的观念中,老师总是权威的化身,老师总是对的,传统的师幼关系就是:我说你听、我教你学、我讲你做。在师幼互动中,由于教师把自己更多地定位为管理者和控制者的角色上,因此,在不少时间,幼儿首先是不被允许发起互动信号的,如在进行集体教育活动中,幼儿首先要做到的是安静,而不是和教师发生交流和互动。又如,不少教师更为关注的是“班上是不是出事”、“有没有消极行为”,至于幼儿到底在干什么,或幼儿心理、情感上有什么特殊需要,教师并不在意;在师幼互动中,幼儿更多将自己定位为互动中的服从者,听从和遵守的成份更多,比如,要“好好和大人说话”、“想做什么必须向教师申请”等。教师没有把幼儿作为一个平等的个体,教师与幼儿之间缺乏情感的交流与互动。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与幼儿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关系。因此,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应尊重幼儿、信任幼儿。教师是孩子的合作伙伴,是玩伴,是与幼儿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的人。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要求教师“蹲下来说话,抱起来交流,牵着手教育”,就是倡导师幼间民主、平等的对话关系。由于传统师道尊严思想根深蒂固,再加上本地区幼儿教师观念滞后,要真正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关系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四、赋予教师爱的魔力
德国学者斯普朗格曾经将“爱”比喻为教育的“根”。在儿童教育中,“教育爱”不断滋养着儿童教育这棵“大树”,为其茁壮成长提供必需的各种“营养”,例如:教育爱可以满足儿童爱的需要,赋予教师神奇的“魔力”,是教育智慧永不枯竭的源泉等等。正是教育爱赋予了教师以神奇的魔力,使其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化消极为积极”以及“化不可能为可能”。
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有时,对孩子的爱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孩子都十分在乎老师的态度,不管是调皮好动的孩子,还是性格内向的孩子,有时,老师的一个微笑,一个拥抱,甚至一个赞许的眼神,摸摸他的小脑袋,拉拉他的小手,和他说上几句悄悄话,都会让孩子兴奋不已,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古语道:亲其师则信其道。作为幼儿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爱,因为你在给予孩子爱的同时,孩子也会用同样的爱来回报你。教师要把幼儿当作自己亲密的朋友,容忍幼儿的缺点,尊重幼儿的话语权,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始终微笑地面对每一个孩子,热爱每一个孩子。有人说过这样段话:师爱,没有树高,没有花香,却有海的胸襟,山的脊梁,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赞赏的话语,一个温暖的微笑,也许就可以改变一个孩子。
同时,教师要对每个孩子都报有期待,教师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聪明的火花,都是可造之材。每个孩子都有它的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幼儿园里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也不存在这个孩子有多聪明的问题,
Ⅲ 幼儿园教育教学主要方法是什么
观察法
Ⅳ 幼儿社会教育领域有哪些基本教学方法
1、实践练习法
这是一种通过真实的生活事件和生活情境,培养幼儿的基本社会生活和技能,并增进幼儿的相关知识,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的方法。
2、调查法
教师引导和启发幼儿针对社会环境、社会事物及社会现象的相关问题,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收集相关材料,并针对材料进行思考、分析,从而发现社会现象存在的状态,或是社会问题的原因,或是社会现象之间的联系。
3、参观法
社会领域中的参观法是指幼儿进入一定的现实社会场景,通过多种感官,感知社会现象的状况。
4、表演法
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引导幼儿通过身态动作,语言及表情去体验、感受一定角色的情感和行为,从而达到社会性——情感发展的目的。
5、讲解法
讲解法是向幼儿说明一些简单的基本知识和道理,让幼儿了解规则及意义,使幼儿知道一些基本的事实,知道判断事物的基本标准,即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怎样做和为什么这样做。讲解法不是幼儿社会学习唯一的方法,但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6、谈话法
谈话法是教师与幼儿和幼儿之间围绕某个问题进行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语言交流是其核心的表现形式。谈话法在幼儿社会领域教育的使用,有助于幼儿表达对社会事物和现象的经验,有助于幼儿形成一些正确的观念。一般来说,话题与幼儿生活的关系越密切,就越具有可谈性。
7、讨论法
讨论法是指教师和幼儿围绕某个论题进行的思想碰撞或思想发散。幼儿园社会教育中的讨论有两种性质,一是价值冲突型的讨论,如谁对谁错等;二是多种求解可能性的,如我们如何帮助班上有听力障碍的小朋友。这两种谈论的相同之处是都有一个讨论的过程。
(4)教育幼儿教学扩展阅读:
社会教育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相比有许多自身的特点;
一:终身性。社会教育对任何人来讲都具有终身性,活到老学到老对任何人来讲都是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的,你有意无意都必须接受终身受教育这个现实,而积极的接受和无意识接受以及消极接受的效果是不同的。
二:广阔性。社会教育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各个角落;凡是有人的地方,社会教育就到什么地方,这就是任何教育所不具备的也不可能实行的。但也是对专门教育最具冲击力的。
三:层次性。从人的年龄段来分,有婴幼儿;小学;中学;大学和成人。从人的地位和级别来分,有中央级;省部级;市级;县级。
四:多样性。社会教育的多样性是社会教育最清楚明显的特点,而清楚明显到了被忽视的地步,这不能说是社会教育的悲哀之所在,行业的不同,地位的差异,党政军社团之别等等所带来的工作.职责.任务的不同而形成社会道德品质上的不认同是最大的悲哀。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幼儿园五大领域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社会教育
Ⅳ 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幼儿园
如何提高幼儿园教学质量?
1.管理层次因精细化而提升
精细化管理是常规管理的深内化。结合办园实际,在“系统容管理学”和“行为科学”的指导下,经过不断探索和科学实践,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精细化”管理思想和操作方法,即“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结果”的管理理念和“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处处有人管,人人用心管”的管理方法。
2.校园因精细化管理而和谐
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首位。”创设干净、卫生的环境对学前儿童尤为重要。
孩子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发展的,幼儿园的环境对孩子来说,就是一本不会说话的教科书。
环境是靠集体中的每个人共同营造的,每位教师都有责任维护良好的幼儿园环境。
Ⅵ 幼儿园常用的八种教学方法
一、直观法:幼儿园教学的主要方法。包括:观察(物体和现象)、演示、示范、使用直观教具、采用电化教育手段等。
1、观察法:幼儿园直观教学方法之一,运用观察进行教育的方法。科学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方法,指有预期目的的感知活动。观察方法:指观察事物的具体方法。依据观察的目的要求,选择科学的观察方法会提高观察的效率。
(1)幼儿自发观察:幼儿在没有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自发地观察周围新奇的事物。如:天空中的飞机、树下的蚂蚁等。
(2)个别物体观察:在一定的时间内,组织幼儿观察某一物体或现象,使幼儿掌握这一物体或现象的名称、外部特征、功能、与人们及社会的关系,从而获得有关的粗浅知识。如一般的认识食物、动植物都用这种方法。
(3)比较性观察:指组织幼儿观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体、现象,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点。通过分析、比较、判断、思考,能更精确、细致、完整的认识事物,形成概念。如认识图形(正方形和长方形)、认识常绿树和落叶树等。还可以分为整体比较和分解比较。整体比较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进行整体比较,找出它们的相似性、相反性和相近点。分解比较是对两种物体分别从局部逐一地进行比较。
(4)长期系统性观察:也称“追踪观察”。在较长的时间内,组织幼儿连续的对某一物体或现象的发展变化进行间断性的、系统的观察。如观察种植角里的植物、月亮的变化等。
(5)顺序观察法:即对观察对象按照先后顺序,从不同的角度细致的观察。一般观察动物时是按照从头到脚、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
(6)特征观察法:是对观察对象的最主要或某一方面特征进行相对静止的观察。
(7)分解观察法:是对观察对象各部分进行仔细分解观察,然后再综合起来,达到清晰地了解全貌的目的。
(8)探索性观察:即观察事物之间的联系、转化、原因和结果进行探索。
2、示范法:指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所做的教学表演,为幼儿提供具体的模仿范例。一般语言、艺术、健康领域用得较多。
(1)完整示范:对新的教学内容,从头到尾的示范,给幼儿完整的印象,便于理解和掌握,形成整体的概念。如:新授歌曲、诗歌、早操时经常用到。
(2)部分示范:在幼儿学习过程中出现难点、错误时,教师进行部分示范以帮助解决局部问题,对已经会的内容不再示范。
(3)分解示范:把学习材料分成几部分,分部、分段地示范,使幼儿掌握每一处要领和学习的重点。
(4)不同方向示范:从正面、背面或侧面进行示范,使幼儿从不同角度得到完整的印象。一般舞蹈、律动时用得较多。
二、提问法:是教育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是指导幼儿观察、学习的主要方法。
1、描述性提问:即提示幼儿细致地观察并描述事物,一般这样提问“你看到的啄木鸟是什么样的?”
2、比较性提问:即启发幼儿比较事物的异同。如“正方形和长方形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
3、分类性提问:即启发幼儿运用概念进行思维的提问。如“你认为桔子是属于哪一类呢?(干过还是水果)
4、解释性提问:即提示幼儿了解事物及变化的原因并清楚的加以说明。如“雨是怎样形成的?”
5、选择性提问:即对几种结论进行取舍的提问。如“你们说,葡萄干是属于水果还是干果呢?”
6、反诘性提问:指对幼儿在观察、感知过程中得出的判断进行反问。如“小海马是妈妈生的吗?”
三、谈话法:又称“问答法”,古老的教学法之一。通过教师提问和幼儿回答进行教学。即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回答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或检查知识、巩固知识。
Ⅶ 幼儿教学教育的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知识技能和道德人格。
推荐参考大安法师开示
儿童是一个民族的未来。看一个民族的兴衰,就看这个民族的小孩的素质怎么样,所以儿童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家庭教育是治国安定之根本,所以不得不加以考究。儿童的教育更多的是道德教育、人格教育、整体素质教育,心生敬畏感的教育以及在行为层面的一种规范。小孩子在懂事的时候,你教他什么呢?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德的教育如果成功,他一生受用无穷。首先要教孝,孝敬他的父母。你不能溺爱他,不能以小孩为中心。传统社会到吃饭的时候,小孩要帮父母添饭的,帮父母端茶的,这在培养他的一种孝心,孝行。现在可是颠倒了,小孩坐在上面,他好像是小太阳,做父母为他服务,忙得团团转。如果他是在三岁以前,或者是自己不能料理,你可以为他服务。当他到了七八岁,十来岁的时候,你就不要这样做了,一定要让他来为父母服务,来为他人服务,来尽到他的一份孝心。悌,处理兄弟之间的关系,做弟弟的要恭敬兄长,兄长当然也要关怀弟弟,这里面兄弟之间要有悌的这样的一个德性。忠,处理个人跟社会,跟国家的关系。你在社会供职,做公务员,一定要对国家尽忠,忠心耿耿。你如果有忠心的话,你就不会用自己的权力去谋私利,去贪污腐化,去把国家的钱存到外国银行,你做这些事情就是不忠。所以我们看到这么多贪官污吏,就是由于从小没有教育;信,是朋友关系,要讲信誉。这个信,一边是个人字,一边是个言字,人说的话就是可信的,如果说出的话不可信,你都不是人了。所以自古以来对人都是很尊严的,有的事情用人格担保,那大家都无话可说。但现在人格瓦解了,你说用人格担保谁也不相信。古人的信,那是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无论怎么样都得兑现诺言。信是植根于诚,真诚心才会表现出信。现在这个社会也是诚信极为低落的时代,人与人之间已经很难建立一种信任关系了。有时候看到这一点真是感慨不已。经济领域的坑蒙拐骗,假冒伪劣,各种事情,甚至媒体当中掺水分的,虚假的报道,虚假的广告,虚假的文凭学历,那太多了。所以一个人一定要有信。孔子在教化当中,有一次子贡问孔子治国之道,治国有三个要素:足食、足兵,再就是信誉,信。子贡又问:如果这三者要去掉一项,应该去掉什么?孔子回答:可以去掉驻兵(就是国防力量)。如果三个要素非要去掉一个就把国防去掉,剩下两个。足食就是吃饭的问题,那么进一步问,足食和信这之间非得要选择一个的话,那取什么、舍什么?对一个治国者来说,这是很严峻的。孔子回答:去掉足食。把这个民生吃饭问题都可以放下,剩下这个信。子贡一听大吃一惊,怎么会作这个选择?孔子说:自古谁无死,民无信不立。你没有食可能会死,自古以来谁没有死啊,但是人没有诚信的德性,他就站立不起来,他的人格整个瓦解。也就是说这种信的道德价值超过肉体的寿命,这是我们中国圣人掷地有声的语言,我们对圣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能把一种道德精神价值高扬到这个程度。然而我们现在的不孝的子孙却把这个信的道德价值沦落到这个程度,我们都愧对孔老先生(孔夫子),要进行信的教育。礼,礼貌、礼敬,礼的精神就是恭敬,恭敬表现得要有礼节,要有礼的形态来表达这种恭敬;义,正义,中国文化当中,关羽的形象就是义的一个典型,桃园三结义之后,他对于兄弟关系,对于刘备的忠心,是什么都不能动摇的;廉,廉洁、节俭。一个人要减低自己的物质欲望,要廉洁,做官要做清官,两袖清风。一个人能够廉洁,他的道德人格就能上来,如果一个人,他很追求高消费,过那种奢侈的生活,他就容易走向堕落的道路,就会取那些不义之财;最后一个是耻,羞耻,内疚,当做了某件事情的时候,愧对良心,愧对天地,愧对他人。知耻近乎勇,你知道这个耻,才会勇于改过。这个耻就相当于佛门的惭愧,惭愧心,如果一个人没有惭愧心,那就无药可救了。如果一个人没有羞耻感,到无耻、免耻的程度,那也就无药可救了。这种耻感是他的良知良能还没有泯灭的一种情绪反应,如果良知良能都汩没了,汩没在物欲里面,仇恨里面,这些,他就不会有耻。不会有耻,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你看现在有些做坏事,他抢了人家东西,他当面炫耀自己,你看我抢的过程多么有勇气,多么有谋略,怎么怎么回事,他都把它作为一个炫耀的东西。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自己搞婚外恋,还炫耀自己,你看我多有魅力,我有几个情人这样这样,你看他都在炫耀。所以就是免耻,无耻了,一个人到了无耻的程度就没有办法了。八德,这八个字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做人的人格。如果这八个字都没有的话,那古人说就叫亡八字嘛,亡八字,你这八个字都忘记了,在你身上都体现不出来了。忘八字比较文雅一点,如果把那个“字”字省掉,就叫亡八,有点骂人的样子了,你这是亡八蛋 ,那怎么了?就是亡八蛋,就是这八个字一点都没有了。对小孩进行这样的教育,这是实实在在的教育,这才是教育最本真的东西。然后进一步教三世因果,一切行为在过去、现在、未来,这个三世因果是真实不虚的。我们每个行为在六道轮回都会有体现的,把三世因果、六道轮回教给小孩。因果和轮回是佛教的核心,如果一个小孩能接受这样的道理,能够在内心深处建立这样的观念,他一定就会有敬畏感,他就不敢胡作非为,他就建立了惩恶劝善的一个根据。这个根据是深深地扎在他的内心深处的,他就会在行为上真正做到慎独,在没人看到的时候他也会按照这八个字来约束自己,来规范自己。如果没有因果的观念,没有轮回的观念,那么一切道德的教化就没有根,没有基础。尽管他口头上说讲道德,那都是口头上作表面文章。所以我们现在感到深深的忧虑,当一个社会不相信三世因果,不相信六道轮回,他的道德一定会滑坡的,一定会沦丧的,这是非常重要的。
Ⅷ 如何把孩子教育好 幼儿教育教学方法 2岁半孩子教育
两岁半宝宝可爱且很好动,是生理和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是宝宝智力专发育的黄金时期,同属时也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阶段。
这时靠说教不行,要采取身教,自身的修养及行为很重要,家人最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以便对孩子产生好的影响,这会关系到孩子以后的学习生活
Ⅸ 如何教育两岁小孩 儿童数学教育 宝宝教学
现实生活是学前儿童数学概念形成的源泉
数学既来源于现实生活,又是对现实生活的抽象。现实生活是数学的来源。对于儿童来说,现实生活更是他们形成数学概念的源泉。现实生活对于儿童形成数学概念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现实生活为儿童积累了丰富的数学经验
儿童在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中所依赖的具体经验越丰富,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就越具有概括性。因此,丰富多样的数学经验,能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的抽象意义。
在儿童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和数学有关。例如,儿童都想玩拼图玩具,他们在选择玩具时就会考虑,一共有几个拼图玩具,有多少小朋友想玩,是玩具比人多,还是人比玩具多,是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如愿以偿。这是幼儿就会自发的进行多少比较。再如两个儿童在分食品时,他们会自觉地考虑如何平分。
这些实际上正是一种隐含的数学学习活动。类似的事情,在儿童的生活中会经常发生。儿童常常在不自觉之中,就积累了丰富的数学经验。而这些经验又为儿童学习数学知识提供了广泛的基础。
(二)现实生活帮助儿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论
数学概念本身是抽象的,如果不借助于具体的事物,儿童就很难理解。现实生活为儿童提供了通向抽象概念的桥梁。举例来说,有些儿童不能理解加减运算的抽象意义,而实际上他们可能在生活中经常会用加减运算解决问题,只不过没有把这种“生活中的数学”和“学校里的数学‘联系起来。如果教师不是”从概念到概念“地教育儿童,而是联系儿童的实际生活,借助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就完全能够使这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建立在儿童熟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如让儿童在游戏角中做商店买卖的游戏,甚至请家长带儿童到商店去购物,给儿童自己计算钱物的机会,可以使儿童认识到抽象的加减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同时也帮助儿童理解这些抽象的数学概念。
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主动建构数学概念
数学知识是一种逻辑知识。这种知识不是通过简单的“教”传递给儿童的,而是通过儿童自己的活动主动建构起来的。正如儿童的逻辑思维要通过儿童对自己的动作加以协调、反省和内化而获得一样,数学知识也是来源于儿童自己的活动: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协调自己的动作,同时也努力在头脑中协调它们的关系。这些关系最终建构成儿童头脑中的数学概念。
儿童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也是儿童发展思维能力的过程。儿童在对具体的事物进行抽象的同时,也锻炼了抽象的能力。如果教师过于注重让儿童获得某种结果,而“教”给儿童很多知识,或者希望儿童能“记住”什么数学知识,实际上就剥夺了他们自己主动获得发展的机会。事实上,无论是数学知识,还是思维能力,都不可能通过单方面的“教”得到发展,而必须依赖儿童自己的活动,也就是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才能获得。
儿童的活动过程就是和环境之间的主动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它既包括和物(学习材料)的相互作用,也包括和人(教师、同伴等)的相互作用;既包括外在的摆弄、操作学习资料的过程,也包括内在的思考和反思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儿童不断吸收、同化新的经验,同时不断改变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完成新知识的建构过程。
教师“教”的作用,其实并不是在于给儿童一个结果,而在于为他们提供学习的环境:和材料相互作用的环境、和人相互作用的环境。当然,教师自己也是环境的一部分,也可以和儿童交往,但必须是在儿童的水平上和他们进行平等的相互作用。也只有在这样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儿童才能获得主动的发展。
教学是促进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强调让儿童自己建构数学概念的同时,也不应该忽视教学的作用。学前教学对于儿童数学概念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是促进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