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大全 > 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发布时间:2020-12-15 20:44:36

1. 语文教学论文:教与不教有什么不同

读特级教师陈日亮的著作《如是我读》,其中“教与不教有什么不同”这句话让我震撼——这是陈日亮老师经常问年轻语文老师的一句话。其实,这句话值得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经常问问自己,在自己语文教学生涯中,到底教与不教有什么不同?
还是在学校教书时,和我对桌的语文教师是全国知名特级教师,后来他到北京某校当校长去了。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你就应该先成为杜甫研究专家;教《荷塘月色》,你就应该先成为朱自清研究专家……”。当教务处对他教的两个班进行评教时,学生毫无例外全部给他打100分。和他的学生访谈时,学生总是说:“语文课老师一讲了之,看似满堂灌,他同时也带我们进行精神历险!”我当时深受震撼,他的课一点也不彰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可学生却给予他这么高的评价!事后,我想,之所以如此,除了一些光环效应外,与这位老师敢于把语文深度教学原则贯彻到底很有关系。
记得孙绍振教授曾说,中学语文教学的作品解读“在方法上,习惯于从表面到表面的滑行,在作品与现实的统一中团团转,缺乏揭示矛盾进入分析层次的自觉,这在根本上背离了‘分析’的初衷”。尤其在时下各种教学理论甚嚣尘上之时,语文课堂要求合作探究,要求教师讲课不得超过多少分钟,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要求独学、对学、群学与全班学,要求不能肢解文本,等等,教师层面的文本解读、分析已经全无市场了,否则,就是违背了课改精神;即使有,也是蜻蜓掠过水面,浅尝辄止。正像陈日亮先生指出的那样,语文教学的整体走势是工笔式微,写意大兴。
前段时间,听了一节冠以“生本高效”称谓的语文课,语文教师竟然没有上讲台,而是找了个凳子坐在教室后面,让学生如走马灯般上讲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整节课教师就是说了一声“上课”和“下课”,除此之外,就无任何言语了。课后,我找该老师交流,这位老师说,21世纪教育最有价值的事情莫过于教师马上闭上自己的嘴。在自评自己这节课时他还说,最大的问题是“乱”得不够。我不禁有些愕然!
是啊,针对他原先的“满堂灌”“满堂问”“满堂转”,我们的课改提出了要彰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要贯彻“师退生进”的课堂策略,可从来没说要取消语文教师讲课、分析文本的权利啊!也难怪有一些行政领导去听课后,总是发牢骚,说很希望听一节由教师精彩地主讲乃至串讲一篇课文,给学生做完整、细致示范解读的语文课。
回想一下,尽管特级教师郑逸农一再提倡“非指示性”教学的理念,主张“两不四自”理论——不指示教学目标(让学生自主确定),不出示问题答案(让学生自主寻找答案);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但他依然在课堂上竭力彰显教师的引领作用。
例如,执教《再别康桥》时,郑逸农老师先是让学生在初读两遍的基础上,用一句话说说各自的原初体验;让学生自主确定学习目标,进行独立研读欣赏;再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示自主学习成果;在此基础上,让小组筛选出不容易解决的典型问题,汇总到大屏幕上;安排各个小组选择其中三个问题展开讨论,形成课堂教学的高潮。随后课堂上郑逸农老师一改“慎言”的做法,针对学生忽略但必须掌握的内容,在课堂后半部分提出了两个问题,并将课堂引向了深入。看来,在课堂上,语文教师还是不能放弃自己的引领作用。

2. 教育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中怎样正确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科学。它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版。通过对教育现象、权教育问题的研究来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
19世纪中叶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近代心理学、生理学的发展,为科学化教育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现代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实践的广泛性、丰富性,更进一步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教育现象和问题,以及教育的一般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如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生产、经济、文化、人口之间的关系,教育活动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教育内部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之间的关系,中学教育中教育目标与教学、课外教育之间的关系,教育、教学活动中智育与德、体、美、劳诸育之间的关系,智育中教育者的施教与受教育者的受教之间的关系,学生学习活动中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等等都存在着规律性联系。教育学的任务就是要探讨、揭示种种教育的规律,阐明各种教育问题,建立教育学理论体系。

3. 写一篇简短的有关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论文

你可以进入网络文库网页,然后输入“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几个字,就会看到很多关于这方面的文档,供你作为参考。

4. 如何让语文课堂活起来教学论文

一、在朗读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朗读
所谓的朗读,是一种作声的阅读,是经过大脑指挥口、耳、眼将翰墨转化为有声语言,变更口、耳、眼、脑等器官一起加入的庞大的头脑活动历程。
作为语文教师都明白,文本之真之美生成于朗读教学之中,尤其生成于朗读之中。朗读是一种阅读方式,也是一种阅读的手段。即通过朗读来疏通文字、理解和记忆文章要义。但有些老师还是会不自觉地讲,并且讲多于读,这样学生朗读的时间就没了保障,朗读的质量,就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的一些表现有:有时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经过若干遍的朗读感悟之后,仍然读不出课文人物或作者的感情色彩,朗读效果干巴巴;有时教师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普遍表现出空泛或应付的现状,缺乏实效性的特点。教师的要求经常只是笼统的要读出感情或把感情读出来,而没有就如何读出这种感情提出具体的指导。教师对于学生朗读的评价只是大多泛泛地说,好,他读得真有感情,或者读得真好,大家鼓鼓掌!其结果是,学生对于怎样读才算有感情或好至多只能形成一些朦胧的感受;有时教师要求学生大声地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结果,整个课堂果然是书声琅琅,非常热闹。但学生是否能够控制自己的朗读过程则很难说。往往到最后就从自由读演变成了不规范的齐读
从朗读这一原理来看,朗读不光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明确,更好地感知文章的美学因素,而且可以作为培育学生头脑的重要途径。学生的头脑本事强了,他的概括本事、表达本事、构造语言的本事也就自然而然地强了。这些本事作用于语言上,学生一定会说得趋于简明、流通、连贯、得体、有条理,同时,如果学生经常性地朗读,其效果一定是熟能生巧。表现在语言上,学生就能渐渐取得发音清楚、音量适中、熏染力强的效果。一般说来,朗读本事强的学生,他的口头表达本事也通常比较强。这也验证了朗读能够促进学生语言本事前进这一点。
以下是我的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调动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会激发起无穷的潜能,兴趣的培养又是多途径的。在朗读课文时,可以通过创设美好的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从而达到激发“读”的兴趣。
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教师可以一边展示漓江两岸秀丽风景,一边动情地范读,为学生解说画中的风光,待学生的心思都被吸引到桂林山水的优美意境中时,再对学生说:“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甲天下的漓江上,乘着木筏,欣赏着桂林美景。如果能有位朗诵家来上一段就更好了。”这一招非常有效,课堂上立刻洋溢着活跃的气氛,同学们怀着愉悦、轻松的心情展开朗读,第一次试读就读得有点有声有色了。
2、读悟结合, 相互促进
朗读指导不能孤立地进行,要与理解课文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读中感悟,悟中促读,两者相辅相成,使学生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朗读时自然地表达出来,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们细读作品,就会感悟到:在小女孩的悲惨命运中也融化了作者的感情,渗透着他自己的生活遭遇。作者把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所感受到的辛酸、痛苦和憎恶,通过小女孩的命运抒发出来,使作者和作品中的人物融为一体。教学时要使这种强烈的感情注入学生的心田,产生共鸣,使其自然地感受到亲切爱怜、压抑、愤懑以及含蓄、深沉的基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感情朗读。
3、朗读示范, 有法可依
我们提倡“多读”,并非放任自流地读。教师可以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示范指导,无论放录音还是教师范读,都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来确定示范的时机,教会学生处理重音、停顿,恰当运用的语气、节奏、音色等,对一些比较难读懂的文章或古诗,可以一开始就以示范引路,这样可以降低难度,放缓坡度。一般来说,当学生无法达到朗读要求或者是学生的朗读出现偏差时,教师可以范读,如:你们听听老师这么读,想想为什么要这样读?听老师用不同的方法朗读课文,几种读法中,你们最喜欢哪几种?为什么?……这样的提问必然引起学生的注意,引起他们的思考,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在教师的范读中学到具体可感的朗读知识和技巧。
4、多种练习, 读有提高
朗读技巧的自觉掌握和运用不能一蹴而就,要在反复的、多种形式的朗读中进行训练。为保证每节课每个学生都有朗读的机会,设计朗读的形式也要为全体学生服务。可采用齐读、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教师引读、个人自读、同桌互相检查读、四人小组评议读、开火车轮读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同时,课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朗读活动,为学生创造广阔的朗读环境。如举行朗诵比赛,让学生自己选择文质兼优的课文片断或诗歌进行配乐朗诵表演,当场评分、奖励。
总之,激发兴趣,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有效指导,提高学生读的技巧;合理练习,巩固学生读的实践……使读书训练因素有效整合,让学生尽可能地获得朗读的技能技巧。

5.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即思想,语文即生活,语文伴随着人的一生,学好语文,终身受益。然而,要想学好语文,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是不行的。俗语说:习惯成自然。

学习语文的习惯须要慢慢地养成。

一,要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美的文字之一,

伴随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无论是做作业还是记笔记,都要养成把汉字写得规范、整洁、优美的好习惯

引言6-7 一、 教学环境研究的发展简要概述及教学环境的解读7-10 二、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环境的含义、类及构成要素10-14 (一 学语文课堂教学心理环境11-13 (二) 中学语课堂教学物理环境13-14 三、 中学语文课堂教环境教育价值分析14-18 (一) 语文课堂教学环境能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与情绪15-16 (二)语文课堂教学环能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与行为16-17 (三) 语文课堂教学环境能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效果与效率17-18 四、 优化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环境的心理学依据18-21 (一) 中学语课堂教学心理环境优化的心理依据18-20 (二)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物理环境优化的心理学依据20-2五、 优化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环境的原则21-25 1 、 教育性原则21-22 2 、 人性化原则22 3 、 合理性原则22-23 4 、 自然性原23 5 、 效益性原23-24 6 、 整协性原则24 7 、 情感性原则24-25 六、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环境的优化25-39 1 、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心理因素,为师生教与学活动创造良好和谐环境26-36 (1) 、 营造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27-30 (2) 、 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教学中各环境因素的调和来优化教学氛围30-36 2 、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物理因素,为师生教与学活动创造良好物质条件6-39 结束语39-41 注释41 参考文献41-44 中文摘要44-51

1华英;;《俄汉词典》汉译辨正[A];中国辞书论集1997[C];1997年
2晁继;;语文规范标准与规范型字词典的编写[A];中国辞书学文集[C];1998年
3李国;;规范型语文辞书的理论思考[A];中国辞书学文集[C];1998年
4李钢;论语文词典的专科词条及其释义[A];中国辞书论集1999[C];1999年
5黄颖;;培养英语的初步交际能力[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6王杰;李名方;;关于得体修辞学的通信[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7曹擢;;序[A];中国辞书论集1999[C];1999年
8彦玲;;立足课堂教学激发学生情感培养语文兴趣[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
9军琦;;生活之树常青 语文不会苍白——感悟教育的一点尝试[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
10沁怡;;台湾地区职校学生自我概念之因素结构[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6. 语文教学论文如何写

【编者按】:对大学毕业生来说,论文的写作相当重要,写好论文会给大学生活一个完美的句号。精品学习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论文的写作指导,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语文教学论的研究工作,就是以科学的态度来研究语文教育的理论、探求语文教学规律的活动。研究者将其研究成果撰写为论文,用以指导语文教学的实践,因此,语文教学论论文的写作,不仅具有探索理论的价值,还具有很强的指导实践的价值。语文教学论研究和论文写作是密不可分的。那么,语文教学论的研究和论文写作有哪些基本方法呢?运用哲学、教育学、心理学、语育学理论来指导语文教学论研究与论文写作工作哲学是一门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大学问。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教育学理论、语文教育理论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研究语文教育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例如1960年代初盛行的“三个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去分析。就能作出正确的判断,这是错误的理论。因为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切断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而辩证法的哲学观要求我们看待事物要有联系地看、全面地看,而不是孤立地看、片面地看;以教师为中心则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巨大作用,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他们取得学习进步的内因,教师的教则是外因,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学生应该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为调动学生的内因起作用而设计、进行的,所以决不能以教师为中心。有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作指导,语文教学论研究、论文写作就能高屋建扳、方向正确,否则,难免陷人“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窘境。语文教学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人们把这些规律统称之为教育学理论。教育学理论是指导人们正确地从事教育活动的理论,它自然应该、也能够指导语文教学实践及语文教学论的研究与论文的写作。比如说教育目的,是教育学理论的重要内容。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而这些年来,不少以追求升学率为唯一目标的学校里流行着这么一条“经验”—学生从上高一起,就把升学目标要求分段下放,每一时段的教学活动安排要落实本时段的目标,凡是影响这一目标落实的活动都要一概废弃。我们只要将正确的教育目的与这条“经验”稍一对照,便知道它是谬误的,完全是搞应试教育。

7.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方面的论文怎么选题

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语文课程与教学方面的论文题目,供大家经常参考:

1、语回文教师课答堂教学言语行为探析

2、中学语文“任务诱导”教学模式研究

3、语文课堂互动研究

4、中国现代文学的接受与中学文学教育

5、高中古诗词教学与人文精神的有效传承

6、文言文教学之历史沿革与革新策略

7、高中语文教科书写作教材比较研究

8、语文课程中的语文知识建构摭谈 语文课程的多媒体教学

9、基于体验的语文情感教育研究 语文教师现代信息素养研究

10、感悟式学习是生成和建构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11、一位农村语文特级教师发展需要及生活经历的叙事研究

12、一位高中语文教师的实践知识研究

13、在新课标指导下培养高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14、对话式阅读教学实践的反思及改进

15、职业高中写作课程的反思

16、叙事学与中学小说教学内容的构建初探

17、中学语文教师教育信念的个案研究

18、论李镇西生活化语文教育经验

19、新时期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祝福》

20、高中作文训练序列与学生的心理发展

阅读全文

与语文教育教学论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