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大妈跳的广场舞真的可以减肥吗
只要每天都能坚持跳四十分钟以上,就可以消耗身体过多的热量,从而把身体中多余的脂肪消耗掉,这样还是可以起到减肥的效果的。
想要减肥每天运动不少于四十分钟
大妈都是在晚饭之后聚集到广场,一般都是在晚上七点开始九点中结束,如果大妈们能够坚持跳完全程是最好的,但是也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而定,不能一味的要求减肥而忽视了身体健康,一般只要运动时间在四十分钟以上就可以达到燃烧脂肪的效果。
虽然广场舞对大妈的年龄、身材和体型没有任何要求,只要是身体健康都可以参与到其中,但是人们在跳广场舞的时候很容易情绪激动和兴奋,广场舞中有些动作的幅度比较大,所以心脏不好、血糖高、患有血管等疾病的老年人都应该根据自己身体情况适量运动。
Ⅱ 请教一个很唐突的问题,广场舞的大妈在跳舞,天天跳,穿的短,那个大腿还是那么粗,那么暴露,我不知道是
都这样觉得的。
Ⅲ 为什么大妈不害怕打雷,反而要坚持跳舞,有什么好处
广场舞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成为了我们中国大妈最鲜明的一张标签了,似乎不管在哪个地方,我们都可以在小区公园,或者居民广场上看到一群大妈聚在一起跳舞。他们对跳舞乐此不疲,不受环境干扰,即使是打雷,也要坚持跳舞,可见他们对于跳舞的热爱是很狂热的。那么跳舞到底带给他们什么好处呢?
一. 身体素质变强广场舞的风格大多是节奏轻快,运动量较大的。虽然大妈的动作幅度较小,但是长期坚持跳舞,是快速减脂并且能够放松身心的,在这同时还能刺激心肺功能的增强。所以你会发现大多喜欢跳广场舞的大妈们身形以及体态会更加的纤瘦,体态也会更加挺拔一些,身体素质也很增强,会给人一种很健康向上的感觉。
跳舞本身对大妈们是一件非常好的锻炼方式,既能促进人体健康,又能丰富生活。所以大妈们对于跳舞的热爱也不足为奇,这是我们就需要尊重与理解他们。
Ⅳ 大妈都在跳广场舞,年轻人应该跳什么舞好
双人舞
Ⅳ 怎样赞美一群业余的舞蹈大妈舞蹈跳的好
我平时也在舞立方舞蹈培训中心跳舞呢,觉得大妈你们跳得不错哦
Ⅵ 大姐大妈跳舞起啥名好
五十岁以上大妈跳舞可以命题为:老年迪斯科!
五十岁以上大妈走秀可命题为:夕阳无限好!
Ⅶ 大妈纽约跳广场舞被逮捕的详细经过
对于因文化差异引发的误解与摩擦,有专家建议,当华人到另一个国家居住生活时,最好能了解当地的法规和习俗,尽量“入乡随俗”。日前发生的华人大妈在纽约日落公园跳广场舞被控扰民一事也引发公众关注。
据《侨报》最新报道,对于被邻居以练舞时噪音扰民而告上法庭的舞蹈队领队王女士,法官念其是初犯做出了销案处理,不过法官警告称,如果她第二次再收到同类传票,将追究其责任并做出处罚。王女士当庭承诺,不会再有下一次。
对于今后舞蹈队如何排练的问题,王女士称,到了冬天舞蹈队会被允许进入公园的娱乐中心内排练,因而不用担心音乐或鼓声扰民问题。但夏季没办法,只能继续在公园里练,为了不再引来投诉和报警,她们已决定将练舞的地点挪到公园中央,远离周边居民楼,并将音乐开到最小声。
据纽约布鲁克林南区警署华人社区联络官介绍,华人晨练或在公园内跳舞时因播放大分贝音乐或使用扩音器而遭到投诉或报警的事件,并不仅仅发生在日落公园,华人聚居的市警62分局管辖的宾臣墟区、68分局管辖的湾脊区以及管辖曼哈顿华埠的5分局、皇后区的109分局内都发生过此类事件。
这名联络官表示,民众前去公园跳舞,无论是跳交际舞、集体舞还是健身操、民族舞、广场舞都可以,但前提是不能使用高分贝的音响与扩音设备,有关法律规定,公园内播放音乐以及制造声音所带来的噪音必须低于35分贝,超过就是违法。
Ⅷ “大妈广场舞”怎样跳才叫“好”
天津频道 大音量、节奏鲜明的乐曲,简单重复的动作,群体舞——这就是“中国大妈广场舞”。如今,不管是清晨还是傍晚,广场上富有旋律的音乐和兴致勃勃、其乐融融的广场舞队伍随处可见,其场面煞是壮观。跳广场舞已经成为城市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然而,就在广场舞渐渐风生水起的时候,却不时传来不和谐的“音符”,频频发生的因跳广场舞而引发的扰民纠纷,使原本应该跳出健康,跳出快乐的广场舞,如今却跳出了烦恼。
麻烦缠身的广场舞
近一段时间,广场舞在各地惹出麻烦的新闻不断出现于报端。继遭遇泼粪、鸣枪、放藏獒等偏激的抵制之举后,广场舞再度遭遇“温柔的抵抗”。近日,河北唐山有高中生身穿印有“亲爱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唱歌小声点好吗?我们在上课”字样的文化衫,对公园噪音给予无声抗议。而此前,华人大妈也因在纽约的公园跳起广场舞接到警方传票,舞蹈领队被警方带走。一时间,广场舞在体现“大妈们”精神活力的同时,也演化为一条引发不同群体利益摩擦的导火索。
如今,城市公共空间的价值和作用正在日益凸显。在公园、小区广场风生水起的“广场舞”所引发的种种纠纷,也显示出城市治理尤其是城市公共领域治理的诸多特点:涉及不同的群体,如“大妈们”、小区居民、附近学校的学生、附近楼宇中的办公人员等;不同群体有不同的诉求,如学生要学习、居民要安静、老年人想健康和适当地娱乐与社交等。这些诉求单独来看,都是合理的,但集中到一个公共空间,却常常会引发群体间的不协调。此外,因为从各方视角看自己的诉求都觉得合理,因此一旦有了纠纷,就都不愿让步,由此加大了化解纷争的难度。
三大原因令广场舞“讨人嫌”
原因1
不看点 闻鸡起舞,苦了上班族
周日晚上7点半,家住西青区某小区的张岩转天上早班,吃过晚饭后,她准备早点睡,可刚刚躺在床上,楼下的《最炫民族风》比闹钟还准地响了起来。张岩家楼下是小区宽敞的公共活动空间,每天晚上,几支广场舞队伍会准时集结。
“这下子又没法睡了,现在都怕上早班了,因为根本不可能早睡。阿姨们跳跳广场舞锻炼身体是好的,可是这从7点半跳到9点多,楼下各种曲子交织在一起,不仅吵还闹心,哎……”张岩不堪其扰。
李晓然住在张岩家旁边那座楼,与张岩经常上早班不同,李晓然经常加班到深夜,回家已疲惫不堪,可是经常早上一过7点,楼下跳广场舞的阿姨们已经集合完毕,不同类型的音乐同时响起,各种欢快的节奏让人顿时再没睡意。李晓然曾经给物业提过不少次意见,能不能和阿姨们商量一下推迟点锻炼时间,可阿姨们以“一日之计在于晨”为理由,强调早上锻炼效率最高,每次商量都是没有结果。李晓然也想过各种防干扰的方法,用隔音耳塞、听音乐,但是一点用也没有。每到这时,李晓然只好认命地起床,肿着眼睛、带着不清醒的头脑开始新一天的工作。
“因为广场舞打扰,我都想过搬家了。看了圈房子,觉得换房子成本太高了,只能继续将就了。”李晓然颇感无奈。
“天哪,又开始了,我现在已经有条件反射了,一听这些音乐就恶心、头疼,快崩溃了。”王章今年刚刚大学毕业,为了离单位近一些,他租了离小公园很近的一居室,开始还觉得树木成阴,鸟语花香,环境不错。可住进去才发现全然不是那么回事。夏天早上6点半,旁边公园里音响就开始“工作”,晚上从6点多到9点多,各种音乐“络绎不绝”,阿姨们广场舞跳得酣畅淋漓,身心舒畅,可王章却实在受不了。一直在准备司法考试的他,必须等到晚上10点以后楼下阿姨们的舞跳完了才能开始复习,但常常看不了多少就困了,早上又不能得到充足休息。为了不浪费时间,王章每天下班在单位复习到晚上10点回家,到家再复习一会儿,然后睡觉,这样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保证了睡眠。
“我得再找找房子了,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属于自己的安静空间完全被广场舞打乱了。”王章说。
原因2
不嫌吵 噪声震耳,恼了学生族
广场舞的确在噪音的控制方面存在“短板”,不同程度影响了周围居民的作息。在部分场所,一些舞蹈队不仅用高分贝音响循环播放劲歌热曲,还经常与其他跳舞群体“比拼”谁的声音更大。
清晨走进河东区某街心公园,居民楼环绕下的公园里正高分贝地播放着快节奏的舞曲,几十名老年人聚集在一起,伴着音乐,开始了晨练。而旁边不远处还有一支太极拳的晨练队伍,收音机里也传来节奏缓慢却音量不小的乐声。
附近的居民张大爷对记者说:“这点地方本来就是锻炼身体的,你不让锻炼肯定不行。但是音乐声音大了,也确实扰民。”
位于南开区的某小区被不少家长冠以“学区房”、“陪读房”。而在小区居民楼下的空地上,每天晚上都会上演“歌舞升平”的场景。每天晚上8点多钟,在小区楼下的空地上,随着舞曲从大音箱里播出,不少上岁数的市民们聚集在这里,跳着交际舞,整个空地上挤满了人。
王奶奶今年68岁,16岁的孙子小军在附近的重点中学读高二,王奶奶说,只要吵闹的音乐声响起,在房内看书的小军就很烦躁,门窗紧闭也没有用。有一次,孙子实在无法忍受,端着一个水瓶就要顺着窗户往楼下扔,被她及时阻止。在这个小区,饱受楼下广场舞困扰的居民不在少数。
在该小区4单元2楼的屋内,25个即将参加艺术高考的考生正在紧张作画,孩子们用卫生纸紧紧塞住耳朵,防止噪音干扰。指导老师陈先生告诉记者,每天晚上只要音乐一响,学生们都会很浮躁,经常走神。“每天门窗紧闭,不堪忍受还报过警,能想的招我们都想过,但是,她们依然我行我素……”居民们告诉记者,由于小区紧邻重点中学,很多家长在此租住陪读,都希望能为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生活环境。每逢音乐不合时宜地响起,就不时会有居民打开窗户,朝着楼下一通叫骂。
原因3
不好管 处理缺依据,解决全靠“劝”
类似广场舞噪声引起的邻里纠纷时有发生,其中有的因双方不能调和,相互争吵,甚至大打出手,或是采取其他极端手段。河北区一位派出所民警小田告诉记者:“这样的情况实在太多了,大家都站在自己的立场考虑问题,加上言辞上有些过激,一般发展到拨打110,一般来说矛盾已经很深了。作为民警,在接到此类报警后,一般都采取劝解的方法。因为,实在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能约束跳广场舞的人群,劝解后如果还是无果,民警一般就是联合居委会继续做市民思想工作,同时,帮助他们在周围寻找适合跳广场舞的地方。”
作为一个典型年轻白领,张超杰对于晨练噪音扰民抱怨的同时也有着一份理解:“大爷大妈们天天聚在一起,找个地儿活动锻炼,生活肯定快乐充实。有的时候自己晚上没事也下楼看他们跳健身操,脸上洋溢着那份自信劲儿让我真的很羡慕。其实,年轻人像老人那样,生活变得规律点也不错,并不是非得熬夜,早晨空气很好,试着早点起来看看老人跳舞、打腰鼓,自己也锻炼锻炼,感觉也挺好,平时多跟老人们聊天交流的话还能学到不少东西。不过鉴于生活方式的不同,年轻人与老人还是互相谅解好一些。”
“对于晨练噪音扰民问题,有人强调争取居民安静休息的权利,与之相反,广场舞锻炼者则要求享有自由活动的权利。虽说老人锻炼造成噪音污染,侵害了其他业主的权益,这些业主可以找居委会、派出所、物业,但实际上这三方都没有硬性的处理依据。”国浩律师事务所赵立新律师说,“如果把噪音扰民问题升级,双方形成严重对立局面,争吵指责,甚至诉诸法律,对簿公堂,结果只能导致邻里失和,两败俱伤,谁都过得不愉快。其实,无非是活动者的伴奏音响太大、说话声音太大而已,这类生活矛盾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协商进行调整或解决的,没必要大动干戈。”
舞者观点
广场舞者“铁杆粉丝”:按时跳舞已成生活“必需品”
家住河北区津开里小区的吕大姐今年不到60岁,可跳广场舞的年头却有那么一段时间了。提起跳广场舞,吕大姐还经历了小小的波折呢。
“我在单位的工作属于‘特岗’,50岁就退休了。刚退休那会儿,就忙活着爱人和闺女的饮食起居,觉得一天下来特紧张。后来老伴儿也退休了,闺女结婚生孩子,又和老伴儿帮着看了段小外孙,也挺充实。一晃,小宝贝儿上幼儿园了,一个星期也就来我这一趟。忙碌的生活突然间终止了,特别不适应。那段时间几个关系不错的老姐妹都和我的境遇差不多,就合计着练点什么,既解闷,还能锻炼身体。”吕大姐说。
“要说我们这个社区的活动其实挺丰富的。什么日间照料中心,教授美术、书法、编织等的社区学校。可是想来想去都不太适合自己。你看我们这个岁数不上不下的,别说自理能力没问题,就是照顾别人也是绰绰有余的。而日间照料中心里都是年龄挺大需要照顾的老人,他们一起聊天看电视,我们去了好像还真有些融入不进去。所以几次下来就不想去了。再说社区学校吧,书法、画画什么的我们没啥天赋,从头学起是没戏了;颈椎和眼神都不好,编织基本上也放弃了。”吕大姐朝记者笑了笑。
“折腾了一阵子后,我们这些老姐妹都有点心灰意冷的感觉了。还是其中一位从年轻时就爱好个文艺啥的妹子说起了健美操广场舞什么的还不错,鼓动让我们去看看。说实话,刚接触广场舞那段时间我还真有点抹不开面子。先不说我们这体型都挺臃肿的,就说这一跳舞就有人围观我就有些受不了啊。”吕大姐瞬间打开了话匣子,“经过了前期的扭捏,我们也都放开了。你还别说,这广场舞真的特锻炼身体,这三年多来,我不但瘦了,而且以前腰疼、腿疼的毛病也见轻呢!”
“现在我们这支锻炼的队伍已经挺庞大了,队友们都成了知心朋友,谁家有个事或是难处,大家都能热心帮忙。我有时还会拽着老伴儿跟我一起跳呢。可是前段时间,我们听说好多跳广场舞的队伍都遭到了投诉,甚至是人身攻击,我特别意外。原来我们锻炼得这么带劲,却无意间影响了别人。”吕大姐显出了些许无奈。
“跳广场舞需要有音乐,说句心里话,我们也确实担心音乐声大了会影响别人。可是现在这事闹腾得还挺厉害的,不了解情况的人对广场舞甚至出现了一边倒的质疑。还有队友的孩子干脆不让跳了,这可真急坏了我们这些广场舞的‘铁杆粉丝’了。现在按时跳舞都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如果哪天真的规定不让跳了,那我们该如何是好啊!”
经验推广
广场舞可以这样跳
带着公共意识起舞才和谐
“如今,适合中老年人的娱乐活动、娱乐场所本来就很少,如果取消了,你让这些老年人去哪里排解时间和情绪?”“不跳广场舞,让这些老年人干啥去?现在的商业设施、社区规划,给小孩儿们提供游戏、学习的场所倒是越来越多,越贵越有人去,有几个是给老年人提供的?”“想去个老年大学,人多得报不上名,让我们也去一年三五千的健身房?”在采访过程中,老年人的确提出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然而,在享受自身的休闲娱乐权益的同时,是否能够兼顾到社区其他居民享受安静休息的权益呢?
中午时分,记者在河北区小树林附近的立交桥下看见十几位载歌载舞的老人,伴随着《康定情歌》的伴奏,老人们边唱边跳,记者上前询问:“大爷,您中午不午睡啊,怎么在这跳舞啊,您是附近的居民?小区里没地儿吗?”
“这周五我们有个演出,这不忙着彩排吗。”张保柱大爷笑着说,“大中午的不能在小区里跳舞啊,不少邻居在午睡呢,我们在小区里一跳一唱,人家都休息不好了,不合适啊。”
“找个能排练的地方真是太不易了。”舞蹈队队长郑云红告诉记者:“我们这个队伍成立已有6年多时间了,从起初的五六个人发展到现在已经二十多人了,我们大家还给这个舞蹈队起了个名字叫‘雅韵丝语’。刚开始成立时,也是苦于没有活动的地方,街道领导得知后把会议室腾出来让我们用,可后来街道办公地点搬了,我们的活动基地也就没有了。经过街道协调,中远里社区接纳了我们,给我们提供了活动场所,方便我们平时排练。”
在去中远里社区的路上,王兆伦大爷告诉记者:“我们这支队伍最年轻的四十多岁,最大的七十多岁,队员们又不都住河北区,像我就住友谊路那边,还有的队员住二号桥那边,每次骑车到这儿都得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别小看我们这支舞蹈队,个个身怀绝技,我们跳的都是高难度的舞蹈,我们这几位老哥每次彩排都要把郑队长用竹竿抬起几十次,排练时为了提高士气,经常是一边抬人、一边喊‘嘿’,那要是在小区里练习,不得吓着几个,好事变坏事了。”
随后,记者来到了舞蹈队的活动基地——中远里社区居委会会议室,这间会议室大约有50多平方米,墙上有块黑板,上面还清晰地写着《康定情歌》的曲谱,旁边还注释着在何处换气。大家放下包包后,就马上坐好,郑队长开始为大家温习昨天的乐谱重点。
专家观点
应明确规定广场舞活动时间
“广场舞带来的矛盾并非不可调和。”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所长、院首席研究专家王来华说,“其实,广场舞兼顾体力和精神,兼顾了便利和经济,的确是一项适合老年人的活动,如果能够尽量考虑到他人利益,尽量不影响其他居民,就更值得尊重和鼓励。一些容易造成扰民的广场内,活动几点开始和几点结束应该有明确的规定,大家互相谅解,就会避免发生矛盾,有助于促进社区和谐。”
记者发现,几乎每个“广场舞”、“合唱团”的组织者,都曾被“活动扰民”的问题困扰,存在广场舞噪音困扰的也远非是少数居民小区。其中,有些小区的年轻业主能够主动向老人“直陈”困扰,寻求相互沟通渠道,使矛盾很快得到解决。而另一些新小区,邻居之间尚未形成默契,很多年轻人不好意思跟老人提意见,只好选择自己在小区论坛发帖,寄希望“大妈们”的孩子看到后,能够提醒父母。
王来华认为,目前市内很多小公园都是居民楼环抱,间接形成了社区公共生活空间对居民私人空间的干扰。中老年人在一起活动有着一种集体生活的归属感,然而年轻人则更倾向于在自己私密空间生活,两种生活方式本身就存在着差异。同时,广场舞噪音扰民的现象也反映出我们城市建设与管理上的一些不足,年轻人娱乐活动可以去KTV、酒吧、网吧等场所,中老年人则更多是需要有公益性的公共活动场所。城市发展中针对相应的年龄层次都应提供应有的娱乐和社交空间,有着更多空闲时间的中老年人应该有地方可以跳舞、打腰鼓等。“不过在管理上也应跟进,一些容易造成扰民的公园场所内的活动,几点开始和几点结束应该明确规定,大家互相谅解有助于促进社区和谐。”
Ⅸ 为什么广场舞和歌曲节奏一点都不对,很多大妈却知道该怎么跳
基本跳广场舞的大妈都不懂,跳的是种乐趣。有的跟着学舞步,记得是动作。也有专业的人教学的跟节奏跳的。
Ⅹ 乡村的晚会里大妈表演跳舞作文500字
晚会的广场舞
华灯初上,入夜的大街到处灯火璀璨,忙碌的白天悄悄地躲了起来。
“时间到了,时间到了,还不赶快走!”一个急促的声音突然从我背后响起,两位大妈从我的身边箭一般地走过。好奇心使我加快步伐,紧追着她们。
不一会儿,我来到了大罗沙广场,只见广场边上的一块空地早已被人们围得严严实实。一阵轻快的音乐突然响起,广场霎时成了欢乐的海洋。散乱的人群早已整齐有序地排列着,他们在一个身穿鲜艳服装、手擎大花伞的阿姨的带领下,有的举着花伞,有的手摇彩扇,有的舞着彩带,随着轻快的音乐个个踩着欢快的鼓点,整整齐齐地舞蹈着,犹如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黑夜中翩翩起舞,在夜灯的辉映下不时发出耀眼的光芒。慢三、快四、恰恰……她们个个“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轻盈曼妙的舞姿羡煞围观的群众,看得如痴如醉;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舞步更不时赢得围观群众一片又一片的欢呼声。那些按奈不住的群众也随歌起舞,尽管他们扭得不太好看,但却非常认真,也不时赢得周围的欢呼。你看那一个身穿白衣服,戴着眼镜的男青年,他高高的身材,手擎一把大红伞,一扭一扭的,表情特别得意,那滑稽的动作引来一阵又一阵的笑声。
现在我恍然大悟了,原来他们赶着来跳广场舞,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串门、聊天、打牌……这些传统的休闲娱乐方式,在闲暇生活中已“退居二线”,广场舞已成为东莞文化事业的一处独特风景,丰富着人们的业余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