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大全 > 好的课堂教学活动

好的课堂教学活动

发布时间:2020-12-13 05:37:17

1. 如何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的研究

一、课题的界定
1、情境创设:“情境创设”应是学生继续学习新知的一种“渴望与需求”,不应仅限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应该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是点燃学生心中探究欲望之火,是学生继续学习新知的一种“内在需求”。“情境创设”还是从现实生活通向知识的桥梁,“情境创设”要想办法拨动学生思维的琴弦,不应为情境而情境,情境不是一种“装饰”应是促进学生进行较为深刻的思考,让学生关注情境,在观察过后有渴望、有思索,有利于促进“新问题”的解决。
2、有效课堂:有效课堂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发展最大化的教学。有效课堂的基本标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设计精当;(2)讲课精炼有效;(3)主体作用发挥;(4)分层教学落实;(5)师生关系和谐;(6)教学目标达成。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传统教学也注重情境创设,新课程从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注重发展的教育理念出发,大大丰富了情境的内涵,并对情境创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情境创设因此成为了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教师也明白了教学情境创设的意义和重要性,但是目前还有些教师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情境创设的基本功,主要表现有二:一是不会创设情境或情境创设的不到位;二是不会运用创设的情境,导致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游离与知识之外,或脱离学生实际,或花里胡哨的。出现了不少情境创设“花”,问题引入“偏”整堂课成了情境化的课堂,有些课教师在情境创设上也花了大量的时间制作了精美的课件,所有这些不仅仅没有达到方便、激发、吸引学生学习的目的,反而影响了教学进程,教学任务完不成拖堂,课内损失课外补,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在一片“热热闹闹”失去了价值。
所谓教学情境的创设,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地发展,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有其重要的意义。
1、 从知识及来源上看。
知识是从实践中得来的,是对实际事物及其运动和变化发展规律的反应,是人类实践经验的总结,其本身具有丰富的、生动的、实际的内容,而表征它的语言文字(包括符号图表)则是抽象和简约的,学生所学的正是语言文字所汇集成的书本知识即教材(文本)。这就要求学生不论学习什么知识,都要透过语言文字、符号图表把它们所代表的实际事物想清楚,以至想得“活”起来,从而真正把两者统一起来。这样的学习就是有意义的学习。相反,如果学生只记住一大堆干巴巴的文字符号,而没有理解其中的实际内容,这样的学习便是机械的学习。适度优质的知识呈现情境既可以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又可以促进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使课堂教学变得有生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符合学生生活和学生文化的教学情境就显得极为重要。因此,知识的掌握需要创设教学情境。
2、 从学生的认知规律上看。
课堂教学情境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是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的桥(桥梁与引桥)。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地放在感官的跟前,看得见的应尽量地放在眼前,听得见的应尽量地放到耳旁……假如一个东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应当用几个感官去接触。尽管这种论述未免有些绝对,但的确也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知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并促进理性认识的发展。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教师更应该注重创设情境。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参与,调动学生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使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有机结合,从而促使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
3、从新课程理念上看。
要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等能力,营造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有资源意识等,得靠教师、学生、文本对话。单靠我讲你听,我写你看,我问你答的单一的简单的教学形式显然达不到效果。因此新课程的实施更需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4、从农村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地处农村的孩子相比城市的孩子,知识面较窄,而根据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农村学生生活的环境、农村学生生活的经验、学生已有的知识,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更有利于学生在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小学语文、数学课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标根据不同学段的实际情况,对语文、数学学科情境化教学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进行情境创设的研究是课改的需要。
2、情境主义的学习理论。在教育心理学的历史中,有关学习的理论经历了三个主要范形的转变,即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到情境主义的转变。情境主义主张按照社会情境、生活情境、科学研究探索活动改造学校教育,使学生在真实或逼真的活动中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情境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不仅能促进有意义学习,而且有助于知识向真实生活情景的迁移。
3.直观教学原理。直观教学原理从实践论出发,认为教学必须从感性认识入手,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感知、理解、运用所学知识,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顿悟,缩短认识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4.情知对称原理。情知对称原理就是情境教学的心理学依据。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的学习心理分认知因素(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非智力因素)。从认知因素来看,情境教学强化了实体感,缩短了学生的认识时间,加速了理解过程。从情感因素来看,它让学生学习的知识不再是“冷冰冰的知识”,而是激发学生的情感,推动学生认知活动的进行。认知和情感在教学中同步进行、相互渗透,体现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互补,实现理性与非理性的默契。同时是教学双边合作,是教书育人的统一。
5.寓教于乐原理。健康主动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起着积极发动和促进的作用,而消极不健康的情感对认知活动的开始和进行起着阻碍和抑制的作用。快乐的情感是人们努力达到自己目标的一种积极力量。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所说“要让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学习,使学生感到认识新事物的乐趣,体验克服学习中困难的喜悦”。
6.个性和谐发展原理。现代社会要求教育必须促成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力求个性优化,避免畸形成长。在语文情境教学中,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循环往复,使学生的身心智能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
把创设和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情境作为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围绕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问题,开展行动研究,认真研究解决以下问题:
问题一:有价值的教学情境的特征是什么;
问题二:教材中的情境有哪些不相适合的情境,如何改进;
问题三:如何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
问题四:如何充分利用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发挥情境的最佳作用
五、研究对象与范围
1、衙口中心小学一至六年级各一个班的学生。
2、衙口中心小学一至六年各一名语、数老师。
六、课题研究方法
1、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行动研究法。
此次研究活动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总体上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以纵向对比法、调查法以实现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完善的理想之路。课题研究应成为学生和教师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研究,在研究中推动。
2、个案发展观察法:
观察课堂教学,研究网络技术和学生的问题意识,参与行为,探究行为的相关性,力求使网络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科学、有效地运用。
3、调查测查法:
采用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了解教与学的效果和学生需求,为研究提供依据。
4、理性思辨法:
对课堂教学和研究资料进行理性分析,寻找其中的规律及操作模式,在研究和反思中,完善课题研究的可操作性和可借鉴性。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创设情境教学,实现有效课堂的研究”的若干案例;
2.“创设情境教学,实现有效课堂的研究”的系列论文;
3.“ 创设情境教学,实现有效课堂的研究”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及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4.“创设情境教学,实现有效课堂的研究”资源库;
5.“创设情境教学,实现有效课堂的研究”的综合报告。
八、课题研究预期的阶段成果
1.前期准备阶段(2011年4月—2011年8月)建立课题博客 调查报告
选题立项,制定课题方案,撰写计划,搜集相关资料,建立研究档案,做好理论准备,进行研究。
2.实验阶段(2011年9月—2012年3月) 优秀论文专辑、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录 教学情境
创设的课件、教具、学具 不同教学情境创设的操作方法,以文字呈现
组织、落实开展实验研究;撰写阶段性实验报告,统计分析数据,做好资料的搜集;组织实验教师学习取经,接受专家的指导及培训;进行实验反馈,交流研究情况。 反思前段研究情况,以论文形式汇报阶段性研究成果;调整研究方法,形成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3.总结阶段(2013年4月--2013年6月)高质量的研究论文和课题研究报告
进行实验后测和实验总结,撰写研究报告,专家鉴定和课题验收
九、完成阶段成果的策略
1、与理论学习结合起来。通过到阅览室、上网、看教育杂志等形式学习多种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学习了课题研究方案,制定子课题的活动计划,组织课题组成员每周参加一次集体学习,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学习有关课题实验材料。
2、与集体备课结合起来。各课题组成员确定每周一次集体备课,每次备课有中心发言人,并有专门记录。学校领导不定期参加各组备课活动,了解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指导协调课题工作的顺利进行。
3、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实验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认真上好每一堂教学研讨课,课后进行评课研讨。每月开一节课题研究汇报课,每个月进行一次小结汇报,每半期进行一次汇报总结。
4、与个案剖析、教学反思结合起来。 每位实验教师都要围绕课题收集典型个案、写好教学反思,进行书面交流,从中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并注重材料的收集与积累。
5、与论文撰写结合起来。学期末结束后,每位实验教师都要根据本学期初制定的研究课题,进行总结提炼,写出经验论文,积极向各教研报刊杂志投稿。
6、与成果鉴定结合起来。每学期结束后,负责人要对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成果进行鉴定。鉴定的主要内容有:教师的教学行为有无发生变化,课堂有无发生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无转变;学生及家长反映如何;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无得到提高;论文有无交流发表等。
7.与网络平台结合起来。实验教师应尽可能发挥平台及资源的优势。学校应对平台和教学资源给予及时的关注。学校积极调动实验教师、计算机教师的力量,尽可能保质保量完成资源任务。
十、课题研究的创新点和预计难点及解决方法
(一)预计研究的难点
1、形式化的情境
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与课程的内容没有实质性的联系,是在课程内容(糖果)上人为裹的一层糖衣,学生可能只是被花花绿绿的糖衣所迷惑,对五颜六色的糖衣感到兴趣,至于自己吞下去的糖果是什么,他却全然不知。可以说,这种情境与教学内容并没有任何内在的实质性的联系,只是外加的一顶“高帽子”。
2、假问题的情境
所谓假问题是指没有思维价值的问题或不能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 有形而无实。看起来是问题,却没有激发学生思维的功能。
3、缺乏真情的情境
情境不仅包含场景,而且内含情感。任何情境如果没有教师的感情投入,都会失去其教学功能。有些情境从认知层面看是到位的,是有价值的,但是教师却以一种机械的方式来展示它,结果正如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所指出的:“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当然,我们强调的是真实的情感,而不是虚假的情感。
4、“猜谜式”的情境(偏离教学的情境)
教学情境顾名思义就是指向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学习的情境。有些教师创设情境却是兜圈子、猜谜语,让学生不知所云,反倒影响和干扰学生的学习。
5、“电灌”的情境
利用多媒休课件创设情境已经为广大教师所普通采纳,多媒体情境有其特有的优势,但是在实践应用中也出现了负面的效应,学生的思维活动受到了多媒体课件的束缚,学生的探究意识也被扼杀了,这也就是所谓的“电灌”。多媒体课件仅仅是作为一个现代化的教具,在一些学生难于理解的地方才用多媒体演示,而不是从头放到尾。这样才能正确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6、不是每节课都要创设情境。
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不是每节课都要创设情境。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二)解决方法:
1、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促进教师加强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技能,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促使教师由“教书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
2、根据“农村学生生活的实际”、“贴近农村学生生活”、学生已有的知识来创设教学情境。对教材中有些远离农村学生生活的情境活动,教师依据本地课程资源、学生实际情况可以进行加工处理。
3、教学情境的创设注重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参与,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4、教学情境创设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紧密结合起来,根据不同情境的创设,将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落到实处,从根本上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最终落脚点要提高教学质量,研究期内,要收集单元、期中、期末的质量监测资料,做好分析工作,并整改措施。
(三)创新点:
我们的课题研究力争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发挥情境的最佳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我们的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扎实而有效。

2. 如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通过互动,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因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激励学生: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让课堂幽默生动、有趣;给学生提供展现自己的舞台;把极的评价体系成为激励学生进步的动力。
一、让自己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
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以学生学习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如在每课教学前指导学生做课前准备,查阅资料,同时教师自己也进行充分的活动准备。课堂上,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各种活动之中,学生的表演或回答问题,都会得到教师真诚的鼓励和称赞。学生从教师的眼神中感受到自信。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指导者、辅导者和教导者。学生在课堂上,完全没有对教师的畏惧和约束感,师生建立了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学生在内心接纳了教师,喜欢了教师,就会乐意参加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思维活跃,个性得到发展。
二、让课堂生动、有趣
教师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能激起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好”和“乐”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强烈的愿望,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充分发挥出来,就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活动中。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以下几点:(1)根据课程标准,提出教学问题。所提问题必须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2)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和好动的年龄特点,设计出操作性强的课堂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和竞争意识,让书本知识在学生学习活动中“活”起来。(3)通过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设定,引导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应用所学的知识并指导自己的实践。
三、给学生提供展现自己的舞台
教师上课不能根据书本的知识直接把结论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收集查找资料,整理资料,共同解决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和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讨论、相互学习促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定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自己学习,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质疑的精神。在活动情境中,教师要始终扮演倡导者、组织者的角色,让学生成为导演、演员,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活动中根据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找到自信,体验成功的喜悦,并在展示中认识了自己,学会了尊重别人,欣赏别人。
四、让积极的评价体系成为激励学生进步的动力
美国心理学家吉诺特曾说过:“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的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要原因。作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和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可见,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具有多么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对学生的活动和学习过程进行积极的评价,对不同表现的学生都给以不同程度的鼓励。学生能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信任、尊重和赞赏,自信心就会大大增强。这是学生不断进步的动力。同时也让学生参与到自己评价自己、小组成员中相互评价的过程中。而且我们的评价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过程与方法的评价。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反思能力,使学生看到自己在发展中的长处,从而增强继续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新课改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改变传统的知识讲授型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师生互动中,增强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

3. 课堂教学活动的误区有哪些表现

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将传统教学中单一的文字或简单挂图呈现教学信息的形势转变为多媒体形式,从而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文字呈现信息过于抽象的问题,而以生动具体、形象逼真的虚拟情景,把抽象的信息内容转变为具体的形式再现给学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实现轻松愉快的学习。然而,通过总结在现实课堂当中,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存在如下误区: 一、盲目应用,不利健康 目前,在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中,无论是大学、中学、还是小学、甚至幼儿园,学校积极筹措资金建设多媒体教室,老师更是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实验。学校和老师的这种积极态度我们应该肯定,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并不排除“赶时髦”和“盲目崇拜”的倾向。据分析,发现多媒体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老师和学生的崇拜物,所以,有的学校几乎所有的课程、每一节课都排在多媒体教室,学生一天下来少者要听六、七节课的多媒体教学。这样一来,学生每天眼睛盯着屏幕的时间就是二四0分钟到二吧0分钟。多媒体教室窗户要遮光,不易透风,再加上屏幕亮度很高,对学生的眼睛刺激很强烈,特别是长时间看着银幕,闷在黑乎乎的教室里,容易引起视觉疲劳、头脑发昏,学习效率可想而知,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带来一定的不利。所以,过分崇拜和依赖多媒体教学及全盘化的多媒体教学,不但发挥不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还有可能适得其反。 二、称霸课堂,被动教学 多媒体教学中的“霸权”现象。现代教学中,比较一致的观点就是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可是在教学实践中,多媒体更多主导了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和学生几乎都“退居二线”,成了被动的教和学。所以,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不能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更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三、全盘包办,忽视传统 现代教学中,传统媒体有粉笔、黑板、标本、模型、挂图等;电子媒体有幻灯、投影、电影、电视、计算机等。但在实践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不但代替了粉笔黑板,还替代了其它媒体的地位,“包办”了所有的教学工作。多媒体替代了一切,成了现代课堂教学的全权代表。这种全盘“包办”必然带来问题,如:投影屏幕不能完全代替教师板书。现实中不少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已经脱离开了粉笔和黑板,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仍有一些地方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首先是黑板即时重现力强,随写随看,内容还可以方便的增删,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有时会有突然而至的灵感,这些灵感往往是教学艺术的动人之处,激发出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却往往无法加到板书中去而产生许多遗憾,如果借助黑板这种“灵感”就会得到充分展示。另外,好的手工板书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体现教师风格的作用,有无形感化的作用,学生抬头一看,便对本节课的重点一目了然。运用多媒体是为了辅助教学,其出发点和落脚点还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学中不能为了多媒体而去使用多媒体,应针对教学内容有选择性的采取与之对应的教学方法、方式(因为有的教学内容根本就不适合多媒体表现,多媒体不是万能媒体),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发挥各种媒体的各自特长,包括传统媒体,优缺互补,交互使用。这样才能发挥各种教学媒体的综合功能,取得最佳效果。 四、演示模拟,缺少实践 实验教学最大的特点在其实践性。利用多媒体模拟不能实践的实验和没有条件做的实验是可以的。但绝对不能将所有的试验都企图用多媒体来代替,即有条件完成的实验也采用多媒体模拟,而不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这样用多媒体来代劳实际的实验对老师来说确实轻松了不少,但对学生的试验学习就会打折扣。 五、花样繁杂,华而不实 实施多媒体教学不能华而不实,哗众取宠。信息技术的使用为课堂教学注入了许多活力,使长期困扰教师的某些过于抽象、死板单调的知识点和教学难点迎刃而解,教师在感到惊喜之余,往往对各种各样的多媒体效果,比如动画、声音、特效等爱不释手,将它们统统都用到教学中去,使自己的电子教案或多媒体课件每次点击鼠标都会发出声音,产生动画,有的动画和声音跟自己的教学内容没有丝毫的关系,学生看的眼花缭乱,听得心里厌烦,这样不但没有起到呈现知识点的作用,反而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无关的声音和动画上去。 实践证明了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但同时也反映了我们众多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存在的多个误区。因此,我们只有正视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把握原则,不断改进,不断提高,才有可能使我们的教学水平更上一个层次,更上一个台阶。 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深入开展,中国络技术的广泛运用,正在给教育教学带来深刻的变化。多媒体电脑融图、文、声于一体的认知工具,改善了认知环境,变革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教法和学法。如何在先进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从小学数学教学的需要出发,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入,己经越来越引人关注。“多媒体辅助小学数学教学”已经普遍被接受,留心观察课堂

4. 优化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有哪些好的做法

一、现代信息技术,能建构协作的学习氛围
利用信息技术,既可以构建个别化学习氛围,也可以营造协作式学习氛围。创设个别化的学习氛围既可以满足不同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的学习者,也可以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个别化的时实指导。特别是对于偏爱独立学习的学生而言,可在集体教学时辅以一些个别教学策略,为其提供更自由的个人空间。如对于偏爱视觉通道的学生,让其通过观看电影、电视、等手段学习,让其在各种形式中轻松获取丰富的知识;对于偏爱听觉的学生,采用解释、网上讨论、谈话、听收音广播等形式,让其在网络环境下获得听觉感官的享受;对于偏爱触动觉的学生,让其作笔记、通过乐器实践操作、实习练习、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加其实践操作的机会,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实施协作式学习氛围为学习者提供对相同问题的多种不同的观点的比较、分析和思考的条件,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深化音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传统的课堂中那样难以交流,抑或是一交流,就容易形成松散、喧闹的课堂气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只要鼠标轻轻一点,你不仅可以获得所要的教学内容,也可以和课堂内的每一个同学、老师进行即时的交流、探讨;甚至你还可以利用电子邮件、网上论坛等方式请教课堂外的许多“老师”。信息技术作为最先进的教学媒体,优于任何其他教学媒体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交互性,有了交互性,就能及时地反馈信息,实现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人际互动,甚至带动课堂内外的交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合作竞争的良好协作环境中共同进步。
如在《新疆是个好地方》的教学中,布置学生小组完成一份作业:制作音乐风光解说片,组内成员全体合作,有策划、有操作、有演唱。学生通过网络和其他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再与同学协作,使用信息技术来处理、分析、运用信息。这样的联系实际、具有时代特征的综合性任务和实践作业不仅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并且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现代信息技术,可压缩“音乐时空”
在音乐教学中常会有学生难理解的一些难点、重点,与学生的生活时间、空间相差甚远,所以学生较难理解。传统的教学过程强调教学要由远及近,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教育技术改变了这个顺序,通过教育技术,可以把过去许多不容易理解的新科技内容增加到教学内容中,使教学内容现代化。它可以把远方的东西放到学生眼前,把古代的东西拉到现代,把复杂的东西变得简单,把抽象的事物化为具体。它可以把时间和空间放大,又可以把时间和空间缩小。
例如在教学《 新疆是个好地方》一课时,学生对于由于地理原因所形成的新疆气候、天山风貌以及新疆瓜果、葡萄等动植物情况缺乏认识,在教学时,先和学生一起在谷歌“地球村”搜新疆地理位置及其各地方的人文、自然风貌,了解一下新疆的地理特点,还浏览了有关新疆的部分网站,了解新疆的气候特点,这样就拉近了我们和新疆的距离,解决歌词的重点难点,激发了学生学习这首歌的积极性。
三、现代信息技术,精彩呈现音乐知识
小学生认识的基本规律是:从感知形象——形成表象——逐步抽象的过程发展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直观教学,正是促进学生加深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使他们从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主要途径。
在音乐教学中,凭借现代教育技术,用生动的画面形象直观地再现抽象的音乐旋律和歌词所承载的内容,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的特征。它融声、光、情、景为一体,使提供给学生的感知材料更加丰富、更加形象,创设了美的意境,将音乐知识直观、及具吸引的、精彩的呈现给学生。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知识表现形式,不仅增加了教材的艺术感染力,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浓厚的学习动机,同时也可以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增加获取信息的数量,延长知识的保持时间,掌握更多的知识。
《山谷静悄悄》是一首文曲兼美的音乐小作,是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艺术歌曲,宁静的

5. 如何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想要提高课堂效益,首先要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常规武器”就是备课、讲课、作业等基本教学环节的设计与落实。1.精心设计主体性教学活动。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之前必须制订好教学目标,提高对教育对象的认识,认真钻研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设计好教学程序。传统的化学教学片面强调知识和技能目标,忽视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此,要领会课程改革的思想,贯彻《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建议,必须把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放在首要的位置。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使他们通过探究实践初步体会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探究,发展探究能力。在制订教学目标以及实施教学时,要全面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课程目标。 要把握好化学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化学概念教学不要过分强调定义的严密性,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发展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例如,在教学中开始出现酸类物质时,不要急于给“酸”下严格的定义,只说明"像硫酸、盐酸这样的化合物属于酸"即可。原理性知识教学要与元素知识相联系,做到深入浅出,防止出现偏重思辩和过深、过难的现象。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要重视基础性和实用性,注意联系实际,纠正传统教学中让学生死记硬背的简单做法。化学计算教学要让学生体会从量的角度研究物质及其化学变化的意义,避免繁琐的数学运算。化学实验技能教学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学生的实验活动中予以落实,防止形式主义或过高的专业化要求。 在设计教学时,要对各方面的教学目标进行整合,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教学的整体安排。常规备课主要强调备好教材。除了教材之外,还需要备好学生,备好学生的“底子”,认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是仅从教学任务出发,而是要考虑教学的“起点”,瞄准教学要求的“靶子”。立足课程标准、考试说明等纲领性要求与学生实际的差异,学生与教材的差异等进行分析。在这些关系网中寻找到最佳“立足点”,引领学生朝更高的目标前进。2.精心组织主体性教学活动。从教学活动的开始到教学活动的结束,教师总是要充分组织教学活动的各个因素,必须把主体性的学生组织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积极、能动的主体性因素,并协调多种因素之间的关系,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包括自主学习、课前检测、小组合作、师生研讨、总结提升、当堂检测、布置作业等环节。学生分组学习最好是好差搭配,让他们取长补短。3. 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创设学习情景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在创设学习情景时,应力求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迪性。 演示实验、化学问题、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模型和影像资料等等,都可以用于创设学习情景。例如,在有关"元素"教学中展示地壳、海水和人体中的元素含量表;在“化学材料"的教学中展示古代石器、瓷器、青铜器、铁器以及各种现代新材料的图片或实物;在有关"环境保护"的教学中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的影像和图片资料等。教师也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富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如"为什么在新制的氧化钙中加入水能煮熟鸡蛋"等来设置学习情景。 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营造和谐氛围。课堂以问题为中心,围绕问题来进行教学设计。由问题开头,由问题结束,中间是分析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问题设计注意以下几点:①问题设计要有准确性,准确性是指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围绕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设计问题,切中学生的疑惑之处,设置悬念。教师设计的问题是在研究了本课教材的基础上,抓住了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能够引领学习不断的思考和学习下去。②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条理性。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相关的,教师设计提出的问题来自问题层次的高低,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为学生的思维铺路搭桥,进行分层次、有梯度的设问,层层渐进,使问题环环相扣,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创造性思维具有积极的作用。注意理清了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设计问题,从而引发学生去思考、联想。设计了这些思考性、挑战性的问题后,要经过小组讨论探讨、合作、思考,全班交流最终得到解决。4. 精心帮助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主要有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主体性教学也要求转变学习方式,而要转变学习方式,主要的表现就是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或者让学生带着预习提纲的问题,阅读教材,归纳总结,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自觉性才能增强,学习品质才能得到培养。自主学习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尤为重要。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并通过积极的探究解决问题。如"将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棒互相靠近,出现'空中生烟'的奇景",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感叹这一实验现象的同时,思考"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景象?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在探究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提炼教学内容中的某些方法要素,并在教学设计中予以渗透,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方法的运用,如对化学现象进行分类、提出有关的假设、设计实验和控制实验条件进行探究等。 5.精心实现教学的方式的转变。 课程改革从目标上为教师提供了具体做法和指导,教师不仅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还要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并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正确的价值观,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变重结果为重过程,变重教知识为教方法,变重知识的掌握为重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变重学习成绩为重学生的发展。教师就是要由原来化学知识的代言人、教学内容的传递者、知识生产线的操作工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现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使用的语言有:你能想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你能举例吗 ?你能写出来或说出来吗?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你还有那些补充?这些调动学生参与的语言扭转了教师一味的讲,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基本上实现了教师把讲述的内容转化成问题,用一定的情景在课堂上呈现出来,以设定的活动环节来实现教学目的。

6. 如何把握课堂教学活动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促使每个英语教师对英语教学作本质的思索。传统的课堂教学上所传授的语言知识主要来源于教师和课本,教师将备好的语言知识单方面地教授给学生,然后组织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控制性练习,教师把持着课堂一切的主动权。随着英语课程标准的推进,课堂逐步转变为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的重要场所。 1. 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认识 丹麦语言学家叶斯帕森在谈到外语教学时这样说道:教学外语的首要条件是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接触外语,使用外语。学习外语像游泳一样,学生必须浸在水中,而不是偶尔沾沾水。所以,英语教学切忌以教代学,教师一人唱独角戏,教师的教学必须把握讲在必要处,练在活动中。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避免单纯地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而应采用以学生主动参与为主的任务驱动型的教学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依据课程总体目标的前提下,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和社会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学习、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不断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以达到学习英语的目的。在整个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落实在学中用,在用中学的教学理念,实施对学生开展涉及文化、情感态度和跨学科内容的教学,不断关注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培养,并逐层升华这种以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为核心的人本思想。 2. 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分析 通过对英语课堂教学实质的深度思考,我们会清 晰地认识到,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就是贯穿整个英语课堂教学任务这幕大戏始末的系列主打节目。《英语课程标准》要求英语教师采用互动的课堂模式,提倡开放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在这个教师与学生双边教学互动的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同时具有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课堂上不只是教师的倾听者、教学活动的被训练者、知识的接受者,更应是一个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英语知识的实践者和探索者;而教师也不只是知识的讲授者、教学活动的导演者和批判者,更应是一位知识的领航员,学生的聆听者、助手和朋友等。教师要力求通过创设生动、有趣、有意义的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学习英语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与策略,使学生充分显示出其主观能动性的一面。即凭借活动的参与,让学生展示其优秀面,大胆表达学习想法和要求,暴露学习疏漏之处等。学生通过反复调整、更新、修正,不断增强自身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则应不断提升教学艺术,依据所教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等,将所教内容精心编导、整合,甚至再造。在关注学生的情感之上,创设轻松、自然的语言情境,力图营造宽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英语学习氛围。 通过开展这些具有互动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的师生双边活动的课堂教学活动,达到逐步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素质,并帮助学生逐层深化,不断发展学生的语言中和运用能力。如前所述,在英语课堂这个小小的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的舞台上之上,在设计精巧的教学活动之中,学生才能成为这出大戏的真正主角,而教师不过是编剧、导演兼客串人物等罢了。所以,我们说英语课堂教学的优与劣、成与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活动创设的好与坏。 3. 英语课堂教学实质的剖析 现有的教学环境下,它仍然使学生进行语言学习与实践的主要平台。学生的英语基础及听、说、读、写等基本语言技能主要通过切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才能获得,而教师开展对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测试也主要是在课堂教学活动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英语课堂的实质就是给学生创设由语言操练到语言产出的语言内化过程。 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设计符合学生语言学习发展规律的训练活动,依托一系列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不仅要加强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而且必须始终贯穿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且行之有效的课堂活动,帮助学生获取语言信息,组织语言信息,传递语言信息,再造语言信息,逐步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素质,最终达到语言交际的目的。 4. 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 由于英语课堂教学必须起到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交际能力的作用,而交际本身就是一个活动的过程。所以,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无论多么精彩,如果没有学生很好地参与其中,那么再谈所谓的课堂教学效果只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而已。经过仔细分析学生在英语课堂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我们发现学生在每一节英语课上能够参与的学习活动形式不外乎以下六个方面。①聆听教师的授课活动。②聆听同学的发言活动。③自主参与课堂的发言活动。④开展集体性的课堂学习活动。⑤进行个人课业活动。⑥进行个人思考活动。针对以上六个方面的活动,通过对学生的学况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的强与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在每节课上真正能够参与以上六个活动形式量的多与寡。 在教师创设的有限的语言情境中,学生可边聆听边默默复述教师所讲的知识细节,这样学生可纠正发音,加强听课的专注性,容易引起师生间的教学共鸣。在聆听同学发言的同时,要及时应对并比较自己的回答方案,并随时记下他人的优秀之处。此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尤其要鼓励学生在个体获得英语知识体验的基础上,完成以小组或团体的集体任务为出发点,进一步锻炼学生个体的语用能力。同时发挥集体的力量,并从中共享信息和经验。通过加强这种集体学习和探究学习,使所有成员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同一个任务,一次达到分工协作、共同学习研究,不断获得学习成果的目的。而这种建立在优势互补前提下的合作性学习,才能最终使学生实现可持续性的共同提高。此外,学生在进行个人课业活动及个人思考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对学习的反思。综上所述,教师要把握课改契机,创造性地利用并开发教学资源,探索并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素质,以便更好地发挥课堂英语教学的功效,引导和帮助学生愉快地体验英语学习过程,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不断铺就道路

7. 浅谈如何实现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创造抄“思维点”,以思引动袭。数学思维的训练始终是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然而,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教学内容的区别,有些知识中的思维过程比较难以把握。此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参与学生的讨论,帮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思考问题,把握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点”。

8. 哪一个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通常指的是以教学班为单位的课堂教学活动。它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教学活动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它是由一个个相互联系、前后衔接的环节构成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就是指教学活动这一个个各具不同功能的不同阶段。

教学环节编辑
教学环节包括:
复习→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师生互动→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由于课堂的多样性,教学的环节也在发生着变化,也不一定都把各个环节运用到课堂中来。

教学涵义:
广义的“教学”是指所有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各种学习的活动。狭义的“教学”是指在学校课堂内进行的指导、启蒙、解说、教育的活动。

构成要素
教学活动的构成要素:
1.受教者(学生→);
2. 施教者(教师);
3.教学目的;
4.教学内容 ;
5.教学方法;
6.教学环境;
7.教学设备.。
各因素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教学目的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的落脚点,影响着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排。
施教者和受教者是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确定后,施教者和受教者在一定程度上就决定了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效果的选择和利用。

综合
综合而言,教学活动就是施教者在一定教学环境中通过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恰当的教学方法对受教者进行教学,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过程。

教学形式编辑
教学活动既然是指施教者(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原则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达到对受教者进行传授客观性知识、锻炼技能、启迪智慧、引导正确的价值实现和激发积极情感体验的教育活动,其形式多样,在教育实践中,主要的教学活动形式有:

讲授式。
教师通过系统的知识讲解,给学生留下深刻而清晰的知识结构。

谈话式。
师生通过相互交流谈话,达到释疑解惑的目的。

研讨式。
师生和学生围绕一定的课题进行探究式学习思考讨论,达到相互学习、启迪智慧,加深理解的目的。

实践活动式。
通过具体的实践或活动开展,使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得到发展。

竞赛式。
通过考试或比赛的方法,激发学生潜能。
当然,实践中的教学活动形式有很多,只要能达到教学目的都是值得肯定的。

自由学习式
学生自己通过书本、多媒体、...多种渠道进行学习。

教学方式编辑
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
它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它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的和把自己和学生的关系处理好。不可以叫他们看到你就感到害怕,像老鼠见到猫。
它是要加入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 产生的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实现3个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计划编辑

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我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程目标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个方面。在活动中,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四个方面的内容是以配合的形态呈现的。因此,我将依据学校特色活动,地方特色,以及时令,季节等,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措施
1. 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日常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
2. 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使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3. 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4. 重视教学反思,在反思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资源
在教学时、注意力用好手中的多种资源 。
六、教学活动 - 基本理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学生是数学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正确地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要关注学生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的发展,以及运算、空间观念、统计、解决问题等数学能力的发展,更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健康和谐的发展;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的结果,更要关注课堂教学的过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与基本要求,在全面驾驭教科书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和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能力、业务水平、文化修养、教育观点、师德和思想素质的综合表现。
七 、 教学活动 - 基本组织形式
根据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大体可分为三种:一是全班上课,二是小组合作教学,三是个别教学;根据班额的多少可以分为:大班教学和小班教学。

9. 如何使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够有效参与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有趣的导入,让学生有效参与。
有趣的导入新课,一开始就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
在设教学“锐角和钝角”一课时,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具有较强好奇心这一特点,我以魔术开头,充分勾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老师的教学中来,从而顺利地引入课题,为后面的教学也打下了基础。
二、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有效参与。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中老师如能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就能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也能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从而更加热爱数学、热爱生活。当然,也就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的探究学习中来。
在教学“锐角和钝角”一课时,我先用多媒体演示一幅生活中的照片,让学生去发现里面的角,从生活中找出角来,由于是自己身边的情景图,学生接受起来就显得特别自然,这样很轻松地就将数学与生活联系了起来,老师教起来轻松,学生学起来也愉快。
在教学中,我还设计了“手臂变角”、“折扇中找角”、“生活中找角”几个环节。这几个环节看似十分平常,但它确充分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身上也有角,角在生活中时时与自己在一起。这样的学习,让学生感觉到轻松愉快,又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对所学知识进行了巩固复习。
三、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有效参与。
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只能集中在10----20分钟,要让学生一节课40分钟都能有效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我们就要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喜欢游戏的特点,将知识与活动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知识。
在设计“锐角和钝角”一课时,我一开始就以“魔术”这一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为后面的有效参与打下了基础。在探究新知中,我设计了“分实物角”和“用三角尺验证锐角和钝角”两个活动,在活动中学生没有感觉到学习的无味,只体会到活动的无限乐趣,很轻松自然地掌握了新知。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在结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游戏“变活动角”,而在拓展延伸中我则主要是以活动为主,因为前半节课学生注意力容易集中,所以设计活动较少,而后半节课,由于长时间的学习,学生容易感到疲倦,注意力容易分散,为了能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因此,设计的活动也较多。
四、和谐平等的气氛让学生有效参与。
和谐平等是师生相互沟通的桥梁,只有在和谐平等的气氛中,学生才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如果老师处处维护师道尊严,学生屈服于老师的尊严之下,又怎能有效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呢?
教学“锐角和钝角”一课时,在探究新知这一环节中,我采取了让学生找角、学生分角、学生验证角的方法。时时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从旁引导,整个课堂十分和谐、十分融洽。在后面几个环节中,我也充当了学生的忠实助手,成了学生探究学习活动中的一员。
五、巧设悬念的结课,让学生有效参与。
结课也是一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注重开课的趣味性,也应注重结课的艺术性,好的结课往往会对一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教学“锐角和钝角”一课时,我是以玩活动角这个游戏来结束新课的,即一个人叫出角的名字,另一个人用活动角变角,首先,我抽一名学生上台来和老师一起玩,然后叫学生同桌之间玩,最后老师变角,全班同学一起叫出它的名字,当我变出一个平角时,大部分同学哑口无言,这时,我叫了下课,在孩子们不愿意下课时结束新课,这样的结课,在整个活动中学生不但能够有效参与,课后学生也会有效参与到对不解知识的探究中来。
总之,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有效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样,教学质量才能提高。为了让学生有效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我们就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0.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课堂教学复是实践英语教学的主要制途径之一,而课堂教学又是通过教学活动得以体现的。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可靠保障堂教学活动的有敛组织是实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教师必须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才能有效解决在教学实践中仍普遍存在的“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问题。

阅读全文

与好的课堂教学活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