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的图书目录
第一章 小班化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和特点
第一节 小班化课堂教学的背景
一、小班化教育能为社会提供一流的基础教育
二、小班化课堂教学是班级授课制的优化形式
三、小班化课堂教学是班级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四、小班化课堂教学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
第二节 小班化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
二、实施“个性化教育”
三、追求更高层次的教育公平
四、关注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
五、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第三节 小班化课堂教学的特点
一、师生和谐,愉悦学习
二、有效互动,深度参与
三、尊重差异,发展个性
四、自主探索,舒展创意
五、拓展空间,开掘资源
第二章 小班化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第一节 小班化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
一、差异化教学目标概述
二、学生分层是预设差异化教学目标的首要前提
三、差异化教学目标的特点
四、差异化教学目标的确定
五、差异化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实施的注意事项
第二节 小班化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
一、教学活动组织策略
二、组织小班化课堂教学活动的注意事项
第三节 小班化课堂教学方案的形成
一、精心预设教学方案
二、预设与生成的结合
第三章 小班化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的指导
第一节 小班化课堂教学中的自主学习
一、小班化课堂自主学习的特点
二、小班化课堂自主学习的优势
三、小班化课堂自主学习的策略
四、“自主学习”要注意的问题
第二节 小班化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一、小班化合作学习的优势
二、小班化课堂合作学习的分组形式
三、小班化合作学习的方式
四、合作学习中要注意的问题
第三节 小班化课堂教学中的探究学习
一、小班化探究学习的特点
二、小班化探究学习的教学流程
三、小班化探究学习的方式
四、小班化探究学习中教师的作用
第四章 小班化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第一节 小班化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新理念
一、评价之魂——发展生命
二、评价之根——以生为本
三、评价之境——广角多元
四、评价之韵——艺术灵动
五、评价原则——科学人文
第二节 小班化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的形成性评价
一、成长记录评价
二、行为观察评价
三、评语评价
四、反思性评价
第三节 小班化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的总结性评价
一、语文学科的综合性评价
二、数学学科的综合性评价
三、英语学科的总结性评价
四、空间、音乐、运动、人际、自我认识五项智能的拓展测评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❷ 教育教学书籍有哪些
《玫瑰与教育》、《坚守讲台》和《我的教育苦旅》
《玫瑰与教育》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窦桂梅。本书为“大夏书系”丛书之一,分为四辑:清谈与忧患;在听说读写的背后;日本教育管窥;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
《坚守讲台》都是作者个人的读书心得与体会,包括讲台上先互动交流,有知识的融合,有情感的共振,有智慧的碰撞,有理性的探讨,为学生创设了广阔的心灵和精神空间,同时以情动人,以自己的火点燃了学生,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关注和丰富情感世界的过程,成为智慧生成和人生态度、生活品质提升的过程。
《我的教育苦旅》为“大夏书系”丛书之一,分为三辑:精神的雕像,包括作者心中精神和教育的偶像;人就是目的,所收录的篇章都是谈“新教育之旅”中的学校教育和管理的;语文的诗意,是作者在中学语文教育方面思考和实践的记录。
(2)教育教学书本扩展阅读
《玫瑰与教育》内容提要
都为有关作者和教育的故事,记录着作者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为学生创设了广阔的心灵和精神空间,同时以情动人。
以自己的火点燃了学生,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关注和丰富情感世界的过程,成为智慧生成和人生态度、生活品质提升的过程。语言单纯,感情真挚。
❸ 教师应该读哪些书
你们好!》阿莫纳什维利《教育漫话》约翰·洛克《大教学论》 夸美纽斯《爱弥尔》(上下)卢梭《做人的故事》苏霍姆林斯卡娅 编《新课程教学问题与解决丛书》(包括以下5本)杨九俊主编《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备课新思维》《说课、听课与评课》《听名师讲课》(数学卷)雷玲 主编 《听名师讲课》(语文卷) 雷玲 主编 《梳理课堂——窦桂梅课堂捉虫手记》窦桂梅 著《英美精彩课堂》 杨桂青 主编 《多元智能》(修订版)霍华德·加德纳著《教育的智慧与真情》 肖川著《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 郑杰 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词》 肖川 张文质著 《教育漫谈》纪大海著教师专业素养类书籍包括两类: 一类是“教育理性与智慧类”,包括经典和教育新理论类著作。如我们所知的、也是教育权威人士推荐的“教师专业素养基本书架”书籍:《陶行知教育名篇》、《杜威教育名篇》、《杜威学校》、《杜威在华教育演讲》、《国际教育新理念》、《赏识你的学生》、《给教师的建议》、《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和教师的谈话》、《帕夫雷什中学》、《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教学论与生活》、《论教学过程最优化》、《论小学教学》、《中学教学方法的选择》、《爱情的教育》、《公民的诞生》、学校无分数教育三步曲:《孩子们!你们好!》、《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孩子们!你们生活得怎样!》、《教育漫话》、《大教学论》、《再论教育目的》、《爱弥儿》、《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教育的使命》、《教育——财富蕴***其中》、《全球发展的历史轨迹——国际教育大会60年建议书》、《全球发展的研究热点——90年代来自教科文组织的报告》、蒙台梭利幼教经典丛书:《教育中的自发活动》、《有吸收力的心理》、《童年的秘密》、《蒙台梭利方法》、《多元智能(修订版)》等,都是对人类教育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图书。作为教师,不读这些书就说明还没有进入教育者的状态。另一类是“教学智慧与探索类”,主要为了帮助老师们吸收他人的一线教学经验和智慧。例如,《新课程教学问题与解决丛书》(杨九俊主编 教育专业图书近两年零售排行榜居首位)、《新课程课堂诊断丛书》、《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新课程备课新思维》、《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听课、说课、上课、《听名师讲课》、《梳理课堂——窦桂梅“课堂捉虫”手记》、《推敲新课程课堂》、《另类课堂》、《英美精彩课堂》、《教师科研有问必答》、《名师备课经验》、《课改新课型》、《课堂掌控艺术》、《教师反思的方法》等。这些书都来自于实践,针对性强,能够帮助教师解决具体问题。“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他人已经弄明白的问题,我们不必要从零开始摸索。“拿来主义”,这是最聪明的办法。以上两类书籍,既有教育理论书籍,也有教育教学实践书籍。我们既要读理论家的书,也要读实践者的书,前者可以使思想深刻,知道自己未曾想过的东西;后者可以使思路开阔,了解自己未曾做过的事情。
❹ 教育可以说是书本的,与生活隔绝的出自哪里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
(一)关于教育的本质
杜威关于教育的本质的论述,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和重组”。
首先,杜威从生物化的机能主义心理学出发,在批判传统教育无视儿童本能和性向的基础上,提出教育就是促进儿童本能和天性生长的过程。他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说道:“教育即生长,除它自身之外并没有别的目的”。[v]认为学校教育的价值在于能否运用适当的方法为学生创造不断的“生长欲望”。基于此,他提出了“儿童中心主义”的教育原则,强调教育在儿童本能生长方面的本质作用,提倡教育要遵循儿童生长规律,顺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其次,杜威又从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出发,提出了教育的本质即生活。在他看来,儿童的生长是在生活中进行的,“生活即是发展,发展、生长即是生活,没有教育就不能生活”,因此,可以说“教育即生活”。[vi]他还指出,教育的过程就是眼前的生活,而不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提倡教育要与儿童当下的生活融合,教会儿童适应眼前的环境过好当前的生活。
再次,杜威还从知识获取的途径出发,提出了教育的本质就是“经验的不断改造和重新组织”。杜威把求知的过程与知识本身看成同等重要,视二者为同一物体。认为教育就是促使儿童主动去经验一切事物,从而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他十分重视儿童亲身经历的活动,认为只有通过亲自去做,儿童获取的知识才是自己的知识。因此,杜威又提出了另一个教学中心原则:“从做中学”。
(二)关于教育的目的
基于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杜威认为教育只是一个过程,除了这种过程本身,教育并无其他目的,指出儿童的本能、兴趣和需要所决定的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的目的,而不是外界社会和人们强加的过程以外的目的。他视教育的过程和目的是完全相同的东西,如果在过程之外设立其他的目的,那么教育过程就失去了意义。他认为良好的教育目的应当是根据受教育者个人活动、需要和能力制定,而不是受制于社会政治目的。但他在1919年来华演讲,看到当时中国正如火如荼开展的“五四运动”时,又说“教育的目的是要养成配做社会良好分子的公民”。[vii]可以看出,他之前所说的“教育无目的”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三)关于教材和课程
在强烈批判传统教育以知识为中心的教材和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的基础上,杜威提出应当以儿童直接经验组织教材以及课程要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他认为传统教育把“早已准备好了的教材”强加给儿童,这与儿童的天性相违背的,同时,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存在着致命的弊端,它割裂了课程与儿童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和能力的生长、发展。因此,他强调组织教材应当从“儿童当前直接经验中寻找一些东西”,学校教学的科目不应当是科学、文学、历史地理等,课程应当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应该是具体的社会需要的活动作业如:木工、铁匠、修理工等。
(四)关于教学方法与步骤
基于“从做中学”的原则,杜威认为教学方法最根本的要求是在活动中进行教学。应用活动将教学方法与教材紧密联系起来,并指出儿童的直接经验活动应当既是教学方法又是教材,提倡通过直接、主动的活动使儿童获得个人直接经验。他反对传统教育中灌输式、宣讲式的教学方法,认为它仅重视教师和教材的权威,而忽视了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儿童的需要和兴趣。根据对人的思维发展阶段的划分,杜威提出了“五步教学法”,即: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在情境的内部有个真实的问题;学生占有知识资料并进行观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检验方法是否有效。他批评传统教育方法是填鸭式的教育,不能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以“引起思维”的情境,不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倾向。
(五)关于教学组织形式
杜威批评传统的学校教学组织形式,认为班级授课制是一种旧式的教学,它使教师处于主导地位,置学生于被动的处境。他还指出传统的课堂教学只能使学生单纯学习书本上的课文,只能静静地听讲,而没有提供学生活动的情境和空间。因此,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就无从谈起。所以杜威提倡活动式的教学形式,不仅要保证儿童充足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以及活动器材,还要促使学生亲自在制作或服务的活动中学习,以获得直接的经验,而不是安静地坐在教室呆读死记,听凭教师的指挥和灌输。
(六)关于师生关系
在活动式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不同于传统教育中教师主导、独断专行,学生被动、听从指挥的师生关系。杜威指出,以学生活动为中心而进行的教学,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兴趣和当前的能力,教师不再是发号施令者,他只是学生活动过程中的“参谋”而已。杜威进一步驳斥传统教育的“三中心”理论模式,呆之以现代教育的新的“三中心”教育理论。即:以活动教学为中心代替传统教育的课堂教学中心,以儿童经验为中心代替书本教材中心,以学生主动活动为中心代替传统教育的教师主导中心。
❺ 教育资源包括哪些 图书馆 教室 教学设备
英国拥有世界上先进的丰富的教学资源以供所有的学者和学生使用。 首先,版提到是图书馆,权英国的图书馆基本分为学院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和公众图书馆。学生可以在图书馆中自习,借阅学术书籍和各领域刊物,也可以利用网络图书馆进行远程学习。高效的利用图书馆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 其次,实验室与工作室,英国的学习比较注重实际动手能力,实验室和工作室的使用率非常高,学生可以借此机会不但锻炼了动手能力,同时也接触到了世界一流的实验设备。
❻ 有关教育学的书籍
1、《教育研究方法导论》,1995年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裴娣娜。本书主要回对教育答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教育研究的构思和设计,教育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评价,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
2、《当代教育心理学》,作者陈琦,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和教学需要,在每章之前设立内容提要;每章之中突出重点概念;每章之后罗列关键术语界定与思考问题等。
3、《教育学基础》,2002年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由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本书不仅可以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公共课教材,也可以作为各级各类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接受继续教育的中小学教师,以及接受研究生课程班、教育学函授班培训的学员的教材。
4、《外国教育史教程》分为古代教育史、近代教育史和现代教育史三编,共25章。其中古代六章,分别论述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含教育的起源)、古希腊的教育等教育,客观地展示外国古代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发展的轨迹和古代世界教育的多元化。
5、《中国教育史》,2009年6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孙培青。本书主要讲述了中国传统教育发展史及对当下教育的启示等内容。
❼ 有关教育的经典书籍都有哪些
1、《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是2018年译林出版社重新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傅雷、朱梅馥,编者是傅敏。《傅雷家书》最早出版于1981年,《傅雷家书》的出版是当时轰动性的文化事件,三十多年来一直畅销不衰。它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编辑而成。
2、《亲爱的安德烈》
《亲爱的安德烈》是当代作家龙应台和其子安德烈互通书信的结集 ,首次出版于2008年12月。
《亲爱的安德烈》共收录35封书信,呈现了母子两代人心灵的碰撞以及中西不同文化对个体思想意识的影响,记录了两代人试图消除隔阂与冲突的努力,也为中西文化的碰撞提供了一个清晰而生动的范例。
3、《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
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4、《夏山学校:《窗边的小豆豆》》
夏山学校主张尊重孩子的天性,以爱鼓励孩子自由发展。许多孩子来夏山之前厌学、自卑、叛逆,是家长和老师眼中的“问题儿童”;来到夏山后,他们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自觉自发地学习,独立自主地生活,充满自信,也懂得爱己爱人,每个孩子的身心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多年后,他们成为了杰出的艺术家、音乐家、设计师、演员、科学家和数学家。
5、《民主主义与教育》
《民主主义与教育》是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创作的教育学著作,首版于1916年。
该著作全面地阐述了杜威在芝加哥实验学校,以及当时教育改革理论研讨中基本形成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为建设新式教育提出了明确的目的和方法。
杜威特别强调教育的实用价值和人本价值,重视教育对人对道德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使教育摆脱了孤立的知识传授范围,把教育看做是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使得教育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获得了应有的地位。
❽ 教师必读的十本书
1、《复学记》2、《做一个制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3、《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4、《怎样读懂学生——心理特级教师的建议》5、《优秀教案》6、《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7、《致教师》8、《怎样读懂学生——心理特级教师的建议》9、《从平凡到卓越:25位优秀班主任的故事》10、《教育方法学》。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非常感谢!
❾ 教育教学类的书籍和杂志有哪些
一、《窗边的小豆豆》
《窗边的小豆豆》是日本作家、主持人黑柳彻子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首次出版于1981年。
这本书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小豆豆(作者)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巴学园里亲切、随和的教学方式使这里的孩子们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二、《陶行知文集》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博大而丰富的,本书主要收录的是其与学前教育有关的思想和实践,包括三大部分的内容:理论篇、诗歌篇和实践篇。
其中理论篇收录的主要是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创造教育理论、幼稚教育理论(包括其教师观、儿童观)。诗歌篇收录了陶行知的与教育有关的儿歌,这些儿歌短小但意蕴深刻。实践篇收录的主要是其学生戴自俺和孙铭勋的相关记述。
三、《英才是怎样造就的》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是2006年11月1日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金战、隋永双。该书是一本教导孩子兼得高分高能,成为英才的教育类书籍。
四、《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教师教育类课程中的一门必修课程,本书为师范类学生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实用策略,使师范类学生明确个体心理发展规律,并在遵循个体身心发展规律及其条件的基础上掌握教师教育技能,为未来教学实践打好基础。
五、《中国教育教学杂志》
《中国教育教学杂志》为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教育类学术期刊。于1995年创刊,分别由我国较著名的教育界和学术界的资深专家、知名学者执编,审稿严慎,因而期刊具有较高的实用性、指导性和权威性,并于2000年10月被定为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会核心期刊。
本刊所设栏目有:课题研究、教育理论研究、教学方法研究、教学管理、教海探新、素质教育、师范教育、教师教育、国外教育、热点冷谈、学校管理、论坛集萃、优秀教案、班主任工作等栏目。
❿ 我是今年考进的新老师,对于教育教学方面不熟悉,有什么关于教育教学方面的好书籍可以推荐给我谢谢!
推荐李志厚教授的《新课程教学方略》
李教授是华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的老师,上课十分棒。这本书也很不错,有理论有鲜活的例子。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