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大全 > 狼的课堂教学

狼的课堂教学

发布时间:2020-12-15 11:06:20

1. 《狼》一课的写作特点

这堂课冲破了陈旧的文言文教学模式,渗透了新课标精神:许老师的“回遇狼,畏狼,御狼,杀狼答“的情节设计非常巧妙,在横线上填写动词的形式,有的同学填出了不同的动词“避”,“怕”,“畏”,“惧”,既训练了学生的归纳能力,又给学生展示了清晰严谨的结构,使学生根据这条线索迅速掌握本文的故事情节,从而达到对课文文意的把握,突破本课设计的教学重点。
在引导学生理清课文情节后,许老师又逐个情节分析课文,进一步引导学生去分析狼和屠夫的性格和形象,帮助学生在逐步分析中,认清了狼和屠夫的性格本质,为后面总结文章主旨打下了基础。
学习本文后,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地从屠户或狼的角度来抒发自己独特的感受,感悟生活哲理。有的学生从屠户的角度谈出了应该“机智,勇敢,敢于斗争”等看法,有的学生从狼的角度谈出“我们人应该要知足,不要贪婪等观点”。 自由的思索空间,丰富的想象较好地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整堂课着力贯彻了“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的教学思想,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既掌握了文章的生字词和主要内容,又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 哪位有七年级下狼的优质课件和教案 急需 跪求

《狼》教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
(2)积累文言词汇:止、敌、顾、前、去、犬、意、洞、隧等。 (3)理清情节结构,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讨论探究,自己解决生难字词,自己感悟课文,教师适
时点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会屠户内心世界的变化过程。 (2)学会勇敢机智地与邪恶势力作斗争。 教学重点:积累词汇,理解文意,体会道理。 教学难点:怎样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知道,昔日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由于他过分仁慈,险些丧命,幸亏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现在有一个屠户又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那么屠户是否从东郭先生身上汲取了教训,或又重蹈旧辙?狼也许变善良了?那么究竟如何,现在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狼》这篇课文。
2、作者、作品介绍
蒲松龄。字 ,一字 ,别号 ,世称 ,清代文学家、小说家。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他毕生精力完成《 》,该书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名,“志”的意思是记述,“异”指奇异的故事。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现实意义。
郭沫若曾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老舍曾评价: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二、加点字注音:
缀行 屠大窘 苫蔽成丘 弛担持刀 zhuì jiǒng shàn bì chí
眈眈相向 目似瞑 隧入 狼亦黠矣 尻尾 顷刻 dān dān míng suì xiá Kāo qǐng 三、课文故事情节。
【注:以下只是内容归结。上课时按小组分工,每组重点朗读、解析一个段落,其它段落标出不懂之处,疑惑之处,向重点分析小组提问解决,各小组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探究,最后把内容整合在一起,来完成对课文的理解。(术业有专攻,既节省时间,又锻炼能力,还解析了课文,一举三得!)】 (一)重点词语
(1)词类活用现象:
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
隧:名词作动词,“从隧道中打洞”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2)通假字
“止”同“只”,只有。 (3)一词多义: 止:①同“只”,止有剩骨。 ②停止,一狼得骨止。 意:①神情,意暇甚。
②想,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敌:①攻击,恐前后受其敌。 ②敌方,盖以诱敌。 前:①前面,恐前后受其敌。
②上前,向前, 狼不敢前。 (二)引导学生理解文本。
按所分派任务,每组两位同学展示,一位朗读,一位翻译文意,同时还要接受其他同学的质疑、提问。
【整理问题方面,教师要做好准备工作,主要内容如以下展示。如果学生不能发掘出知识点,要进行适当的补充。】 (1)通读全篇、整体感知
①课文开篇向我们交代了几大要素?分别是什么? ②“缀行甚远”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③屠夫急中生智想出了什么办法? ④狼的狡猾体现在什么地方?
⑤“并驱如故”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⑥请指出描写屠夫心理的句子 ⑦屠夫决定奋起自卫,表现在哪?
(通过以上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狼的狡猾贪婪,以及把握屠户的心理变化) (2)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第三段,用原文回答课件上的问题。 ①两狼的计谋: ②前狼假寐的姿势:
③前狼假寐的神态: ④前狼假寐的目的:
⑤后狼径去的目的: ⑥此节表现了狼的什么特点?
(3)文章最后一段,引导学生分析故事的道理所在。
师:本段通过议论来嘲讽恶狼,但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
(可让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引导总结:不是,狼在此实际上是恶人的化身,代表的是那种贪婪、凶狠、狡诈、愚蠢的恶人,说明对待这种象恶狼的恶人就应该象屠夫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正是此文的寓意所在。) (4)借助课件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
(三)请说说你所知道的有关狼的成语、谚语或俗语。
引狼入室 豺狼当道 狼子野心 狼心狗肺
狼吞虎咽 狼狈不堪 狼狈为奸 狼奔豕突 如狼似虎 声名狼藉 狼烟四起 鬼哭狼嚎 前怕狼,后怕虎 前门惧狼,后门进狼 (四)拓展阅读
本文中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这正是蒲松龄的狼的故事所告诉我们的。 四、布置作业: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写出自己的感悟。
学校实施“狼”的教育,狼雕变为少年偶像
6月24日《广州日报》报道,昨日上午,一个狼群雕塑在深圳市南山区一小学揭幕,这组雕塑的底座上刻有说明:“东方似‘羊’的教育,培养的是温文尔雅、逆来顺受、安于现状的人。西方似‘狼’的教育,培养的是个性张扬、敢于挑战,不断超越的人。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世界里,我们通过对狼的性格剖析,教育我们的孩子要成为强者。”该校校长表示,目前他们倡导的是对孩子进行“狼”的教育,建一座狼群雕塑也是为了让孩子们学习“狼”的精神。
思维拓展:从课文中,我们感受到的是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它还是反面形象,是坏人的象征,杀狼理所当然,顺理成章。那么狼真的是那么可憎可恶吗?材料中为什么会让孩子们学习“狼”的精神呢?抛开课文,联系社会,我
们对狼还有别的认识吗?我们现在已经很少见到狼了,从生态平衡的角度讲,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对“文学狼”和“自然狼”又该如何理解呢?„„
《彼得与狼》

教学年级: 小学五年级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理念: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把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听赏的体验之中。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环节,根据学生的学段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努力让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同时包容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出现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允许学生在参与各种音乐活动时大胆表达个人的情感。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有趣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3.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音乐特性决定音乐课程实践性与创造性并举的理念,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同时鼓励学生对音乐进行二度创作,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积极参与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的各种听赏活动。能听辩交响童话中每个角色的音乐主题及说出相应的乐器名称。
2. 了解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的故事内容。
3. 通过音乐听赏活动感受交响童话的魅力。
教学重点: 能听辩出交响童话《彼得与狼》中各角色的主题音乐。
教学难点:
能听辩出演奏各角色的乐器。能在交响童话的音乐中听出不同的乐器所塑造的不同人物和故事情节。
教学分析:
1.《彼得与狼》是一部带有故事情节的交响童话,流传广泛,早已成为世界各国儿童喜爱的曲目之一。
2.根据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心理、学习特点,在音乐欣赏过程中,穿插听赏、对比、辨别、认知、选择、想象、创作等方法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能主动探究、体验、对比、辨别、模拟地去学习音乐。让学生在听和玩的过程中,逐步感受每个角色的音乐主题并了解其演奏乐器。
3.通过MIDI电子音乐软件辅助教学,让学生从中发现音色变化对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所起的作用,初步体现MIDI音乐进入音乐课堂的价值。
4.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沉浸”在音乐课堂的视听享受当中。为优化小学音乐欣赏课,不断寻求新的方式与方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MIDI软件Cubase3;
2.乐器:单簧管、圆号、长笛、钢琴等。
3.磁条贴纸、教学板、面具、油性笔、连线题答题卡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彼得与狼》音乐童话动画片段(无声)
2.播放《彼得与狼》音乐童话动画片段
3.师:音乐让我们的童话故事更生动有趣并带给我们无限的想象。今天老师要与同学们一起走进音乐童话《彼得与狼》。
二、 音乐听赏、趣味活动
1.师:《彼得与狼》是一个交响童话,它是用音乐来讲故事的童话。老师今天要在我们XX班招聘优秀的演员,一起参加交响童话的音乐活动。
2.幻灯片:招聘启示(明确招聘演员的要求)
3.招聘大闯关
第一关:听音乐记住童话故事的角色
(1)彼得是个勇敢的少先队员(播放彼得的主题音乐)
(2) 小鸟和鸭子是彼得的好朋友(播放小鸟和鸭子的主题音乐)
(3)彼得的爷爷是个老猎手,他有点唠唠叨叨(播放爷爷的主题音乐)
(4)彼得和爷爷住的森林里,有一只凶猛的大灰狼!(播放狼的主题音乐)
(5)森林远处传来猎人的枪声,原来猎人来了。(播放猎人的枪声,猎人行进音乐)
(6)看看谁最快记住了这些角色的主题音乐?(教师播放某主题,请学生说出角色。给最快记住主题音乐的学生颁发“优秀演员证”)
第二关:聆听主题音乐,记住演奏乐器
(1)提问:你能听出演奏这些角色的乐器分别是什么吗?(先请学生说,再出示角色和对应的乐器)
(2)分别播放各个角色的主题音乐,让学生说出演奏乐器。(给反应快的学生颁发优秀演员证)
第三关:感受实物乐器,体验不同音色塑造出的不同形象
(1)教师现场演奏单簧管,学生听单簧管的音色和感受单簧管所塑造出的小猫形象。(请个别学生配合老师的吹奏表演小猫的神态动作)
(2)教师现场演奏圆号,学生听圆号的音色和感受圆号所塑造出的狼的形象。
(3)引导学生发现一支圆号和三支圆号的表现效果是不一样的,三只圆号吹奏出不协和的和弦更能表现大灰狼阴森恐怖形象。
第四关:听音乐进行角色体验和角色表演。
请同学们聆听音乐创编动作进行角色的体验与表现。(给表现突出的学生颁发“优秀演员证”)
第五关:你能唱唱彼得的主题音乐吗?
(1)教师用钢琴弹奏,学生跟唱彼得的主题音乐旋律。
(2)学生根据音乐自编彼得的动作,边唱边表现彼得的形象动作。
(给表现突出的学生颁发“优秀演员证”)
三、 拓展体验,丰富想象
师:我们班有那么多的优秀演员,为了奖励大家,老师要给你们变个小法术——
“音色变变变”
1.刚才我们听的彼得的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小提琴)你们听,老师把它变变变……
2.播放多媒体音乐制作软件CUBASE 3,选用小提琴、大管、圆号三种乐器演奏彼得的主题音乐。
(1)播小提琴演奏的旋律时,教师提示:这是我们原来的彼得。
(2)播大管演奏的旋律时,教师提问:彼得变成什么样子了?
(3)播圆号演奏的旋律时,教师提问:你觉得彼得又变成什么样子了?(此处让学生根据音色的变化大胆想象形象的变化)
师:不同乐器的音色可以塑造出不同的音乐形象。
四、 视听结合、检测评价
1.欣赏音乐动画《彼得与狼》,了解《彼得与狼》的故事。
2.学生分组完成角色、乐器的连线题。
3.作曲家简介:普罗科菲耶夫(前苏联)
4.考考你:听音乐表演相应角色的动作
5.优秀演员颁奖仪式。
五、 小结
师:今天非常高兴与同学们一起欣赏了精彩有趣的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我们共同在音乐中认识了故事的角色、还了解了演奏这些角色的各种交响乐器。
谢谢同学们!

3. 像狼一样嚎叫公开课视频的反思

我觉得这个公开课视频的反思就是叫我们要注意自己生活中的声音大小。

4.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里《狼三则》的其一的教学课件或教案设计![email protected]是第一则,不是第二则!

《聊斋志异》的创作,前后历四十余年之久,贯串了蒲松龄的大半生。《聊斋志异》属志怪传奇类小说,凡四百九十余篇,绝大多数是狐鬼花妖精魅的故事,以及一些奇闻异事。 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的动机、过程和苦闷,在他所写的《聊斋自志》中说得极为分明: 披萝带荔,三闾氏感而为骚;牛鬼蛇神,长爪郎吟而成癖。自鸣天籁,不择好音,有由然矣。松,落落秋萤之火,魑魅争光;逐逐野马之尘,罔两见笑。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积益夥。……独是子夜荧荧,灯昏欲蕊;萧萧瑟瑟,案冷疑冰。集腋成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嗟乎!惊霜寒雀,抱树无温;吊月秋虫,偎阑自热。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聊斋志异》是一部积极浪漫主义作品。它的浪漫主义精神,主要表现在对正面理想人物的塑造上,特别是表现在由花妖狐魅变来的女性形象上。另外,也表现在对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上。作者善于运用梦境和上天入地、虚无变幻的大量虚构情节,冲破现实的束缚,表现自己的理想,解决现实中无法解决的矛盾。纪念馆《聊斋志异》中,写的是一些花妖狐魅的故事,充满了奇思异想。蒲松龄为什么要写这部小说集呢?也许是同他本人的生活遭遇和生活体验分不开的吧。 据史书记载,蒲松龄(1640-1715年),淄川(今山东淄博市)人。他出身在一个世代书香却功名不显的家庭,自幼聪明好学,19岁时就以县,府,道三个第一考中秀才,在当地很有文名。他热衷功名,希望能通过科举进入仕途。但考了几十年,连一个举人也没考中,直到72岁才被破格提拔为岁贡生,但这对当时年过古稀的蒲松龄来讲已经没有实质性意义了。从一开始对科举的热衷,到后来的失败,使蒲松龄对科举考试制度的腐败和弊端,以及落第的内心痛苦,都有深刻的体验。这就使得揭露和批判科举考试制度,成为《聊斋志异》的重要内容。 作为一个落第的穷秀才,蒲松龄一生主要靠教书和作文来维持生活。他长期在有钱的书香人家教书。这样,一方面可以谋生计,一方面又为他读书和写作提供了条件。蒲松龄长时期生活贫困,他的生活状况与穷苦农民基本相近。这样的生活,使他能接近下层,更多更深地了解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对当时政治的腐败,社会的黑暗,也有更深切的感受。这是他在《聊斋志异》中能充当人民的代言人,传达人民呼声的重要的生活基础和思想基础。 蒲松龄自幼爱好民间传说,搜集了不少精魅神鬼的怪异故事。当然,他不只是积累,不只是单纯的记录,而是熔入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悟,以毕生的精力写出了这部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是蒲松龄书房的名字,在“聊斋”书房中,他写下了许多花妖狐魅的奇异故事,故取名《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与传统的同类小说不同,其目的不在张扬神鬼迷信,更不是消闲之作。蒲松龄是为抒发和消除自己内心郁积的悲愤和不平而创作的。他在这部小说集中,就将《聊斋志异》称为一部“孤愤之书”,并感叹道,“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应该指出的是,蒲松龄在书中所寄托的“孤愤”并不只是他个人的怀才不遇,穷困潦倒,而是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反压迫,反剥削的要求,对黑暗现实的强烈愤恨和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
蒲松龄纪念馆,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坐落在淄博市淄川区蒲家庄,是为纪念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而设立的文化名人纪念馆,属比较典型的明清风格的北方农家建筑。

阅读全文

与狼的课堂教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