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东北电力大学好吗
我是东电08级校友,我想这个问题以后还会有人会问这个学校到底怎么样?
1.学校底蕴深厚,师生朝气蓬勃,有一股向上的冲劲,我觉得我每次放完长假回到学校的时候感到的是一种亲切感。
2.学校情况:我刚来的时候还一直纠结于我本能上个211却来到了这,有些小失落,有点觉得亏了。
3.专业情况,我认为只要进东电半年,你就应该有些认识。虽然不能绝对的说孰好孰坏,但是。。。算了此问题回避!
4.说说就业:东电有着昨日的辉煌,不可否认的是,东电原有的优势正在一点点削弱,说的再直白一些,是在走下坡路,就业的岗位和质量方面也是一年不如一年。但是呢,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相比一些同等档次的学校还是要好很多很多的。12年找工作的时候我能切身感受到这一点,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中国电力装备来我校的宣讲,985学校4k以上,211学校3k,东电呢2k。虽然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这样吧!但是有这种差异总叫人不爽!其它电力装备公司东方电子、四方、优特到我们学校来招的岗位绝大多数是售后的,虽然我校在就业的时候会与985、211学校在一个梯队,但是干的活可是最次的(如果没干过售后的我觉得你没有驳斥这一点的发言权),经常出差那种,唯一的好处就是赚钱多,但我相信一般人都不会坚持多久。我不是学电自专业的,相对来说学热、动、电相对会好些吧。
5.希望我的回答能对那些有疑问的同学有所帮助,最后本人声明不当公知,不做公敌,只是个人观点,欢迎其他校友的补充。
2
2. 中国人民大学有哪些标志性建筑
首先是明德楼群。明德乃光明之德,出自《大学》首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明德楼栋人大西门远远就可以看到的建筑占地面积约38000平方米,聚集了校内的几个大院系,比如明德主楼的财政金融学院、经济学院,明德法学楼的法学院、明德商学楼的商学院、明德新闻楼的新闻学院和明德国际楼的国际关系学院等。可以说明德楼中强手如云,是智力密度很高的建筑楼群。
其次是世纪馆。世纪馆是人大的体育馆,曾作为奥运会期间的训练场馆。人大历来是培养高级管理人才的地方,世纪馆的外型取”官“、”才“之意,从另一角度观察也像一顶博士帽。世纪馆由多功能主馆、排球馆、篮球馆、网球馆、乒乓球馆、健身房及健身操房、多媒体教室、等组成。
世纪馆还作礼堂使用,举行一年一度的开学、毕业典礼。人民大学校内的物业公司就叫“世纪明德”物业,可见世纪馆在校内物业中是很有地位的。
第三是图书馆。人民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37年,是北京地区高等教育文献资源共享的重要枢纽和中国高等学校以人文社会科学为收藏重点的图书馆。
人民大学的图书馆从正面看没有多大,而当刷卡进入里面时才会认识到总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是什么概念。当然,人民大学图书馆的规模更体现在350万册的藏书,300多种的数据库中。人民大学有150多名老师,他们都十分热心,愿意帮助同学们解决问题。
(2)北演教学楼扩展阅读:
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楼(含一期、二期)工程是中国人民大学“十五”期间西北区改造与建设工程的重点项目,据了解,该工程也是当时全国高校中建设面积最大的单体项目。
明德楼项目分为两期工程。
明德楼一期工程为教学和办公用房,地上10—14层,地下2层,建筑面积94276平方米,是集教学、科研、实验、图书资料及阅览、办公、地下人防兼车库等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综合建筑,有各类教室100多间,各类办公室700多间。
明德楼外在设计新颖、现代,美观、大气,充分体现了学校建筑的独特风格。外墙为灰色花岗岩和红色面砖构成的实体外墙,与铝合金氟碳喷涂玻璃幕墙及部分铝单板相搭配,虚实结合,色彩丰富协调。
内在设计彰显人文化、现代化、节能化,力求服务于师生,科学便捷管理。宽走廊、休闲区的设计体现人文关怀;全楼道电视监控、先进的门禁系统、各类设备远程综合控制、多媒体教学、无线通信、远程教学、楼宇自控等系统的应用,真正做到建筑智能化、现代化。
中央空调系统、区域照明分段控制、办公区域独立安装水电统计装置等系统的应用体现出节能的理念,为建设北京“节水型城市”和人大“节能型校园”具有重要意义。
位于中国人民大学西门,建筑分为明德主楼,明德商学楼,明德法学楼,明德国际楼和明德新闻楼。
3. 家有在北师大亚太实验上学的孩子吗北师大亚太实验学校好吗
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以下简称亚太实验学校)的前身是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职工子弟学校,于年建校,坐落于昌平区八仙庄温榆河南岸,占地120亩,总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学校集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目前在校生近1600人(以寄宿为主,兼有走读),教职工200余人。
人才培养教育思想领先、师资力量雄厚是亚太实验学校的突出特点。学校以李岚清副总理的题词:"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办好基础教育,造就一代新人"为指导,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施教,对学生全面负责"的办学思想,贯彻"育人为本、服务社会、追求发展、勇于创新"的教育理念,确立了"明德、博学、尚美、拓新"的校训。学校通过重点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从"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出发,努力使他们成为 "基础扎实、身心健康、品行高尚、思维创新"的合格人才。而学校科学、严谨、规范的管理模式和体制,也保证了学校教育理念的贯彻和实施。
师资力量依托北京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北师大)雄厚的人才资源优势和教育实力,通过精心挑选、重点培养、考核聘任、选拔深造等方式,亚太实验学校逐步造就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师资队伍,汇集了一批名师和中青年骨干教师,保证了高质量的教学。而作为北师大基础教育研究与改革的重要基地,亚太实验学校全方位介入了目前的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学校选择和使用了北师大基础课程研究中心编写的各种新课标实验教材,并积极参与海内外教育机构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各项科学研究,努力吸纳、转化最前沿的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开展相关的教师培训和教学实践,推动学校朝着国际化、现代化的目标迈进。
特色教学自建校以来,亚太实验学校不仅在义务教育所规定的课程教学上始终保持着市区领先的地位,而且充分借鉴、吸收了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形成了既具有自身传统优势,又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课程体系,主要体现在外语教学、信息技术教育、人文教育以及课外活动开展等方面。学校从小学一年级就每天开设英语课,特别安排了外教和小班授课,以保证每位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培养和提高,寒暑假还有包括国外生活实践在内的英语学习活动。学校每周都开设有信息技术课程,帮助学生掌握操作计算机、运用网络的能力。学校将"生活"作为自己的校本课程,编写出版了校本教材《快乐成长》,进行德智体美的综合教育,并渗透心理、人文等方面的教育内容。为了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除奥校、写作等课程兴趣班外,各个年级都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爱好,开办了足球、乒乓球、国际象棋、航模、音乐、舞蹈、美术等课外小组,利用学校体育馆、科技馆、图书馆等相关设施,聘请专家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学习,使学生的天分和特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培养。
硬件设施
最美的印象
先进的教学设施使亚太实验学校在进行教育改革、更新教学模式方面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学校教学楼、实验楼、科技楼、信息中心、图书馆、宿舍楼一应俱全;专业实验室设施完善;语音教室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计算机教室保证人手一机;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可供学生阅览;120平方米的多功能厅和专业舞蹈教室为艺术教学和学生课余时间的娱乐活动提供了较为完善的服务;科技楼专业活动室可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和爱好;带有400米标准跑道的运动场以及塑胶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锻炼场所。教学硬件设施在国内居一流水平。另外,学校建立了兼具教育、学习、管理三大基本功能的网络平台,实现了信息化教育。亚太校园网结合学校特色,创设了自己的网络主流文化,尽力营造网络时代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校的教育时空得到最大限度的延伸。
在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方面,亚太实验学校也有充分的保证:园林式的校园空气清新、风景优美、环境宜人,学生有足够的活动场所和空间;学校教室和宿舍均装有空调,宿舍实行公寓化管理;食堂为学生提供符合其生长发育需要的营养配餐;医务室配有专职医师主持日常保健工作。在这里学生健康成长的各种需要都能够得到充分的保障。
新的世纪,在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形势下,作为北师大基础教育研究与改革重要基地的亚太实验学校一定会有更令人瞩目的发展,成为名师辈出的沃土和优秀学子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