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大全 > 小班科学教育教学活动设计

小班科学教育教学活动设计

发布时间:2021-01-22 18:52:58

❶ 小班科学活动《什么不见了》的教学活动与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课《什么不见了》的教学设计活动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溶解现象2、愿意参加科学活动,能用简单的语言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同伴.3、通过玩玩、讲讲发展幼儿的思维,激发求知欲.活动准备:1、每个幼儿一个杯子,一根搅拌器.2、白糖、盐、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苹果片、橘子瓣等)大豆、红豆、绿豆、小石子,沙子等.1、告诉幼儿今天老师带来了好多东西,引起幼儿观察与学习的兴趣.1)观察教师实验:教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白糖,让幼儿观察白糖放进水里怎么样了?(看不见了、溶化了)2)教师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小石子,让幼儿观察小石子放进水里怎么样了?(还能看见 、不溶化)问:请小朋友想一想,你平时见到的什么东西放进水里也能溶化?(盐、果珍、奶粉等)教师小结:有的东西放进水里能溶化,变得看不见了,而有的东西放进水里不能溶化.2、让幼儿做小实验(任选一种)1)介绍活动材料,让幼儿知道实验材料的名称.盐、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片、红豆、绿豆、大豆、小石子、沙子等.2)让每个幼儿试一试,选择一种材料放进水里,观察结果如何.3)交流实验结果:知道有的东西放进水里看不见了,溶化了,有的东西不溶化能看得见.点击浏览该文件3、提问个别幼儿 请个别幼儿说一说你把什么东西放在水里了?怎么样了?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小朋友.活动延伸:教师继续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物质溶解于水的现象,鼓励幼儿多做小实验,通过实验掌握更多的知识.教学反思:本次我园围绕“科学活动”举行了新一轮的“三优课”赛教.这几年和“早期阅读”、“绘本教学”、“区域活动”相比,科学活动相对比较“薄弱”.由于科学的知识性强,对于教师的要求很高,活动中幼儿的操作性和探索性很强,所以我很少在公开课中尝试上科学活动.这次活动,对于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活动结束后,我对整个活动进行了一些反思.任何一个教学活动,内容选择很重要.科学活动要选择贴近幼儿的生活,又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具有生活性和游戏性的内容.考虑到本学期,小班幼儿刚刚入园,年龄小、动手能力弱,所以我选择了一个很直观、操作性又强的内容——溶解.本次活动的目标是让幼儿初步感知溶解现象,能用简单的语言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同伴.我觉得整个活动的步骤比较清晰.活动一开始,我直接请幼儿观察教师实验.实验一:出示一杯温水,之后再出示白糖,我把白糖放进水杯里,让幼儿观察白糖的变化.因为是温水,溶解不是很明显,我又用调羹搅拌了一下,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白糖不见了.这时我就引出了活动的关键词——“溶解”.实验二:我又换了一杯水,把一些小石子放入水杯,让幼儿观察小石子有无变化.这个实验幼儿发现,无论怎么搅拌,小石子还是在水杯里,看得见.这时我简单的做个总结:有的东西放进水里会看不见了,溶化了;有的东西放进水里不能溶化.接着我请幼儿想一想:平时看见什么东西放在水里也能溶化?这个环节可能我提示不够,幼儿都不能回答.在幼儿实验前,我先简单的介绍了实验材料(盐、果珍、奶粉、红豆、沙子)和实验的注意点.可是我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在材料的准备上我有所欠缺,考虑的不够周到.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每位幼儿选择一种材料进行实验,我建议选择果珍、奶粉和盐放入温水中的幼儿,可以品尝一下水的味道.但个别选择沙子的幼儿,也想品尝它的味道.所以对于沙子这个材料,就缺乏安全性.另外我只提供每位幼儿一个杯子,只能做一次实验,减少了幼儿的操作次数,局限了幼儿的思维发展.应该多提供幼儿一些杯子,幼儿可以尝试选择其他的材料进行实验,帮这样幼儿更好地发现哪些东西能溶化.最后在总结实验结果时,我采用的方法是:幼儿总结,教师记录.在这一环节中,感觉时间比较仓促.我没有给幼儿充分交流的时间和机会,更多的是我在总结.其实科学活动重点是幼儿操作,教师只是起着引导作用,更多的是要让幼儿自己发现、自己探索.我觉得此次活动目标基本达成,幼儿也比较感兴趣.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还是要多思考、细准备,努力改进自己的步骤,让课堂教学更有效、更完美.

❷ 小班科学活动《什么不见了》的教学活动与反思

小班幼儿年龄小,他们的观察力、注意力都需锻炼。本班幼儿在平时活动中注意力不集中、观察力差,为锻炼幼儿的注意力和观察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导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溶解现象
2、愿意参加科学活动,能用简单的语言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同伴。
3、通过玩玩、讲讲发展幼儿的思维,激发求知欲。
教学重点、难点
使幼儿初步感知溶解现象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一个杯子,一只勺子。 2、白糖、果珍、黄豆、红豆等。
活动过程
1、告诉幼儿今天老师带来了好多东西,引起幼儿观察与学习的兴趣。 1)观察教师实验: 教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白糖,让幼儿观察白糖放进水里怎么样了? (看不见了、溶化了) 2)教师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小石子,让幼儿观察小石子放进水里怎么样了? (还能看见、不溶化) 问:请小朋友想一想,你平时见到的什么东西放进水里也能溶化?(盐、果珍、奶粉等) 教师小结:有的东西放进水里能溶化,变得看不见了,而有的东西放进水里不能溶化。
2、让幼儿做小实验(任选一种
1)介绍活动材料,让幼儿知道实验材料的名称。 白糖、果珍、黄豆、红豆等。 2)让每个幼儿试一试,选择一种材料放进水里,观察结果如何。 3)交流实验结果:知道有的东西放进水里看不见了,溶化了,有的东西不溶化能看得见。
3、提问个别幼儿 请个别幼儿说一说你把什么东西放在水里了?怎么样了? 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教学反思
本次教研活动的目的是通过使幼儿初步感知溶解现象,并愿意主动地将自己的发现与老师小朋友分享。通过每位幼儿亲自动手做实验,并发现有的东西放在水里溶化了,看不见,有的东西放在水里不能溶化,看得见。由于实验的操作过程充满乐趣,激发了幼儿的对活动的兴趣。同时,在活动中,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如材料的多样性,和工具的便捷性,在今后的活动将多注意这些不足之处,尽量做到完美

❸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育活动重点

1、教师要不断抓住抄幼儿的兴趣,发掘教育价值,生成活动,具体活动目标适合小班幼儿学习的特点和认识水平,更主要的是教师没有把系列活动仅仅视为过去心目中的“上课”,而是将教育真实地渗透在生活和各项活动之中。
2、通过日常生活环节,支持孩子的探索活动,让孩子在熟悉的生活活动中逐渐积累相关经验。
3、做好师生互动完成教师和孩子间自然的,毫无压力的交流。
4、活动内容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提高探索兴趣和持续观察的兴趣

❹ 如何开展小班幼儿的科学教学活动

一、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要源于生活,还要回归到生活中去 二、科学教育活动开展的形式要全方位、多角度的达到均衡 三、科学教育活动有别于单纯的知识教学活动 四、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贯穿于科学教育活动中 小班的科学教育活动以及培养小班幼儿的科学意识和兴趣,最重要的还是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开阔视野,博览群书,吸取信息,不断更新观念,不断开展有关的科研工作,在实践中探索一条适宜幼儿发展的新路子。同时以幼儿主体为先,以幼儿发展为重,还要与家庭、社区紧密配合,整合多方面教育资源,形成合力,全方位地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

❺ 小班科学美丽的动物教案

1、认识各抄种动物的翅膀袭,学习使用观察记录表。
2、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
3、幼儿能大胆想象,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❻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原创《它是谁的宝宝》教学设计教案

活动目标: 
1.观察并发现动物宝宝与动物妈妈的异同。 
2.对动物的外专形特征感兴趣属。 
活动准备: 
1.教学图片:《它是谁的宝宝》。 
2.教学挂图:《动物的宝宝》。 
活动重点与难点: 
观察、发现动物宝宝和动物妈妈的异同,并用语言表述出来。 
审美元素: 
1.通过观察动物宝宝与动物妈妈的异同处,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感受动物的形态美。 
2.小动物是从哪儿来的呢?自然界中,动物的出生有许多不同的方式,通过老师的介绍,激发幼儿对这些奇妙现象的兴趣,以及探索自然界奥秘的愿望。 
活动过程: 
1.出示教学图片:《它是谁的宝宝》,并引导幼儿对应观察。 
师:你们认识这些动物宝宝吗?它们是谁? 
师:你们知道这些动物宝宝的妈妈是谁吗? 
2.引导幼儿比较动物宝宝与动物妈妈的异同。

❼ 小班科学教育活动可爱小兔的目标进行修改并说明理由通过观察了解小兔的外形特

第一条可以,第二条建议改成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能力是培养的不是发展的.

❽ 小班科学活动的开展要注意哪些问题

现在是一个科学的世界,科学的这个世界是应该有一个科学的中国,现在的幼儿就是将来社会并成为社会的建设者。孩子们的科学观念、科学情感、科学精神关系到了中国未来的发展。而孩子的世界是游戏的、梦想的、童话的世界,孩子们对知识充满了渴望,而科学活动不同于其他领域的教学活动,不只是简单的教幼儿一些科学知识,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在操作、探索中发现、解决问题。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指“教师充分利用周围环境,或为儿童创造条件、提供物质材料,或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课题以不同方法、不同程度指导幼儿参与各种科学探索活动。”幼儿园科学教育正是通过给幼儿提供丰富的、适合他们进行探索的各种材料、环境与时间,与之互动。也就是让幼儿通自身的操作活动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对世界的认识、态度、情感等,培养其完善的科学素质。幼儿园科学教育只是一个启蒙阶段,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儿童的科学的特点。我们在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时要注意几个问题:
一、 科学活动目标的定位
在设计教学活动是最让老师难以把握的就是目标的定位,目标不清楚,活动就是去了灵魂。如果让教师说说科学活动的目标,多数都能套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说出“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术语。但是,仔细分析我们教育实践活动中目标的描述,我们会发现,教师对此可能没有真正深入了解,因此,在进行具体的活动目标定位时,仍旧显得相当地困惑和迷茫,存在不少问题。
1、目标定位包含多个核心概念且空乏
《有趣的磁铁》其一目标是:让孩子探索发现磁铁的基本性质,激发幼儿的科学活动兴趣,磁铁的性质有很多,如“磁铁能吸引一些物体”、“磁铁的穿透力”、“磁铁的两端磁力最强”等等,在本活动中到底要探究磁铁的什么特性呢?在目标中并没有体现出来。
在科学活动中我们也经常会看到“培养孩子探究的兴趣”、“让孩子乐于探究”、“培养孩子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情感”等等,像这样的的目标太高位、太空泛,说了等于没有说,没有对孩子在活动中能够获得的收获进行具体阐述。
2、重知识,轻能力、态度、情感及价值观
如《颜色变变变》活动的目标是:“通过操作,知道三颜色中的任何两种颜色相混合能产生一种新颜色;培养幼儿辨别颜色的能力与判断能力。”从目标我们不难看出本活动的知识目标是让幼儿知道任何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能产生一种新的颜色,但在发展幼儿能力方面描述的并不清晰,究竟能培养幼儿哪一方面的能力教师也不太明确,因此目标中也不能描述出来。
二、科学活动要讲究“科学”
科学活动必须是符合科学的,不像语言、音乐活动可以夸大、大胆想象。是一门比较严谨的学科。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宗旨是让幼儿学习粗浅的科学知识,知道简单的科学道理。幼儿正处于萌芽阶段,对自己通过操作、探索出的科学现象是记忆深刻的,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因而老师的责任重大,我们不只是设计一个科学的科学活动那么简单,老师的语言、材料的提供都要讲究科学性。
1、忽略了专业术语
教师为了方便幼儿听懂、了解,经常会用一些形象、简单的词语来代替较难的一些专业术语。如在《有趣的磁铁》活动中,老师为了让幼儿知道“异极相吸、同级相斥”的现象就在磁铁的两端分别贴上了“红宝宝”和“蓝宝宝”,并演示了“红宝宝”和“蓝宝宝”相遇会相吸,“红宝宝”和“红宝宝”相遇会相斥,这样在幼儿的脑海中会留下一个红色和红色相互排斥,红色和蓝色会相互吸引的错误现象,老师是煞费苦心、用心良苦,却给幼儿一个错误的误导。
活动的名称是《有趣的磁铁》,但在活动中老师说的一直是我们的习惯用语“吸铁”,“磁铁”也叫“吸铁”吗?针对这个问题也有许多老师提出疑问,有老师说“磁铁”也叫“吸铁石”,在我认为既然活动名就是“磁铁”,那么在活动中教师就应该说“磁铁”,我们不能忽略专业术语。
2、材料的投放要讲究科学
科学活动就是动手操作活动,孩子通过在老师提供的材料中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得出结论。这就告诉我们,老师提供的材料要慎重考虑,要讲究科学性。在《沉与浮》活动中,其一目标是通过操作实验,知道生活中哪些物体是沉,哪些物体是浮。提供的材料有木头、塑料积木、石子、树叶、海绵、豌豆、纸片等,孩子们玩的尽兴,记录的也很认真,木头、树叶、海绵、纸片是浮在水面上的,石子、豌豆是沉在水底的,三十分钟过后,活动结束了,听课的老师再去看刚刚做的实验时,发现树叶、海绵、纸片都已经沉到水底了,针对这一情况,老师们也做了讨论,树叶、海绵沉入水底那是因为它们吸进去了水变得重了,所以下沉了。但在活动中幼儿观察的是物体投入水中的那一瞬间,所以给幼儿留下的直观印象就是海绵、树叶都是浮在水面的,因而在整个活动中没有一位幼儿发现这些物体下沉的现象。这就提醒我们老师提供的材料要经过多次验证,不要给孩子提供一些模陵两可的材料,给幼儿一个科学、合理的材料。
二、 重视正规性科学活动,忽视偶发性科学活动
1、正规活动中过于重视活动的目的性
幼儿对知识的了解是一个操作感知的过程,能否说出知识点(科学原理),并不是活动的最终目标,而有的教师总是让幼儿说出活动的的知识点,如果幼儿没有回答出就认为活动目标没有达到,例如:让让幼儿了解水的浮力现象,活动结束时,教师让幼儿说出为什么有的物体沉入水底,有的浮在水面,。面对这样的提问,幼儿不知如何回答,而事实上,幼儿在操作中已经感知到物体的沉浮,没有必要一定要孩子说出来,对于为什么有的物体沉,有的浮这些现象也许老师都不知道如何来解释。
2、正规教学活动的形式过于“正规”
活动中幼儿是主体,教师为主导。有些教师无论什么科学活动总习惯于集体教学活动,根据自己设计的环节带领幼儿一步一步地进行,有些活动适合小组操作或区域活动,有的适合在室外的草丛中,树林里,教师要根据内容来选择合适的活动形式。在操作过程中教师本应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操作材料后,让幼儿尽情地玩一段时间,但教师但有发现幼儿有与本活动不符合的现象时教师便会迫不及待的制止或暗示,有的甚至直接告诉了幼儿结果,剥夺了幼儿自己探索的权利。
3、幼儿园科学教育忽视偶发性科学
幼儿的学习具有情绪性,当他们情绪高涨时,不管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注意到了马上就要问,想到了马上就要说,如晨间活动时,幼儿看见树叶上有露珠觉得很奇怪,有的说“是昨晚下雨了,所以有水滴”,有的说“不对,是树叶、哭了,想妈妈了”·····孩子们情绪高涨,争论不休,这个时候老师只要做一个简单的解说“露珠就是晚上空气中的水份凝结在一起的”,当然,这不是最专业得说法,但对小班的孩子让他知道露珠是空气中的水份凝结在一起的就够,这样解除了孩子心中的许多疑惑,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还会提出:为什么空气中的水会凝结成露珠·······等问题。幼儿园的科学大多都是偶发的,所以,幼儿园的科学活动除了遵照课程安排开展之外,要随机捕捉幼儿偶发的科学信息,综合利用多种手段和教育方法进行科学启蒙。
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教师不仅要让自己成为一名和幼儿一样的探索者,尽量去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疑问,尊重他们的想法,引导幼儿进行大胆尝试,支持和鼓励他们的探索兴趣,还要博览群书,做好自己的科学知识储备,不断更新新的教育理念,抓住生活中每一个科学教育契机,发展幼儿的探索能力。

阅读全文

与小班科学教育教学活动设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