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学一年级认识人民币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在家拿着钱教孩子就是了!
『贰』 认识人民币的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人民币分类(1)材质:纸币;硬币。
(2)单位:元,角,分回答
1元=10角;1角=10分 ;1元=100分
元,角,分 进率:10
『叁』 幼儿园科学教育认识人民币怎么说课
教学目标 1、认识1元内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名称,知道它们的面值是不同的; 2、初步掌握用货币购物的基本常识; 3、教育幼儿爱护人民币,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课堂准备 每人一个学具盒,内有元、角、分的人民币若干。实物投影仪。在游戏区布置银行、商店。 说课过程 1、以谈话方式导入课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出示一些学习用品:小朋友你们用的这些东西是谁给你买?你们想不想自己学着到商店里去买呢?想自己去买,就必须认识钱,现在我们来一起认识钱。 2、幼儿分类操作,区分硬币和纸币 (1)请小朋友摸摸、捏捏、看看这些钱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操作回答,教师总结:圆圆的、硬硬的叫硬币。长方形的,像纸一样的叫纸币。 (3)请幼儿把纸币和硬币分开。 3、认识钱币的面值 (1)观察硬币的不同 请幼儿观察1元、5角、……的硬币,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这些硬币的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图案不一样、数字不一样。 (2)认识硬币的面值 幼儿认识硬币的面值,每个硬币上都有一个数字,数字后面有个字。教师取一枚硬币放在投影仪上,请幼儿观察。这里有数字“1”,后面有一字“元”,这枚硬币是1元,用同样的方法认识其它面值硬币。 (3)认识纸币的面值 通过玩《纸币找朋友》的游戏来认识纸币的面值。 玩游戏《看谁拿得对》:教师说出1元内的某种人民币的名称,幼儿迅速从学具盒中取出相应的硬币和纸币。 4、玩购物游戏,学习基本的购物常识 玩法:一名教师扮银行工作人员,一名教师扮商店营业员,幼儿扮顾客,幼儿去银行取钱(不超过1元),再去商店买物品,想好买什么。游戏可变换角色进行。可请能力强的幼儿扮演银行工作人员和商店营业员。 5、教师讲评 (1)请幼儿讨论:你用多少钱买了什么东西? (2)买东西剩的钱该怎么办? (3)教育幼儿要爱护人民币,不要乱花钱。 课堂延伸 1、教师带幼儿到超市购物。 2、家长为幼儿提供购买物品的机会,教育幼儿要爱护人民币。 课堂评析 该课堂属于“个别探究――集中研讨式”的设计。在本次活动中,通过让幼儿摸摸、看看、分分、说说,发现了硬币和纸币的不同和相同之处,充分体现了幼儿在自我操作中获得了知识。本次活动以游戏为主,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初步掌握了购物的基本常识,引导幼儿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肆』 讲认识人民币公开课需要的教具有哪些
教具:学生准备
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本节课我借助了以下的教具帮助教学(屏幕显示)
①多媒体电脑课件
②两套小面额的人民币
③标价的小商品
『伍』 如何教小学生认识人民币
给学生看真钱,先从观察特征着手,发现认识钱面值的地方,比如大写的字和阿拉伯数字,教内认字。教完后容可以抽问的形式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然后是不同面值的钱的换算。然后是简单的计算,比如买几样东西,告诉每样的价格,问要花多少钱。或者是假设买一样东西给了一张面值大于商品价格的人民币,问要找回多少钱。最后孩子熟悉了就可以给钱让他实际操作了,家长可以带到超市去,给他固定金额的钱要他刚好花完等等。
『陆』 认识人民币属于规律课还是概念课型
所谓课型,一般指来根据自教学任务而划分出来的课堂教学的类型。换个角度来说,课型就是由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地位所决定的一种课堂教学结构。大而言之,有作文课型、阅读课型、听说课型,有单元课型、单篇课型等。
『柒』 关于认识人民币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专
1.讲授法:属讲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对重要的理论知识的教学采用讲授的教学方法,直接、快速、精炼的让学生掌握,为学生在实践中能更游刃有余的应用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
2.案例教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对选定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
『捌』 认识人民币这个课应该怎样给大班的孩子讲呢
课前先问问孩子们一些有关于钱的问题(比如问“同学们有没有帮妈妈买过菜啊”)。 首先让孩子们认识一下现在流通的人民币的颜色、图案、面额。 然后再给孩子们讲一讲人民币的功能, 以及介绍人民币的使用方法。 再然后,你就应该教育孩子们如何算账(比如出一道题:小明用5块钱买了3块钱的东西,请问售货员阿姨应该找给小明几块钱)。 最后,由自己或找身边的人(包括小孩们)来扮演售货员,由剩下的孩子们扮演顾客,模仿生活当中买东西的场景,就能很好的达到让孩子能用钱、会用钱的目的。 温馨提示: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考虑为同学们制作幻灯片课件,这样学习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