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大全 > 外国课堂教学讨论法

外国课堂教学讨论法

发布时间:2021-01-21 15:06:17

㈠ 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你经常用到吗怎样运用它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品德教育法,融情教育法,惩罚式教育法。实践教育法。挫折教育法。

㈡ 谁知道讲授法和讨论法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讲授法

讲授法又称讲演法,是教育历史上最悠久的方法之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在讲演式教学中,教师借助口头言语呈现教材,阐明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的理解。教师的职能是详细指定学生将要学习什么,向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分析和讲解材料,并力图使这些材料在速度和内容上适合于每一个学生。同时,教师还要负责诊断学习者的困难,为他们提供适当的补救。

讲授式教学法的主要优点是教师能够很经济地同时向许多人传授知识。特别是在所要传授的内容还没有可资运用的书面材料的情况下,这一优点尤其突出,因为在讲授中,教师可以亲自向学生呈现学科的基本内容,直接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讲授法的优点还在于能用学生易懂的形式有效地概括学科的内容,可以用不同词语陈述相同的内容,从而有助于理解;讲授中有师生的情感交流,师生相互作用,相互强化;在讲授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听课对象、设备和教材对讲授内容灵活处理。此外,大多数教师(特别是大学教师)感到,讲授法比其他教学方法更容易掌握,而且安全可靠。

讲授法也受到了很多批评。如有研究表明:就中等或中等以主难度的课文来说,视觉呈现比听觉呈现更有助于保持和理解。对讲演法最多的指责是说它导致了学生机械的、被动的学习,是"填鸭式"的学习。如布鲁纳也曾指责讲演教学中的方式、步调与作风主要是由作为讲解者的教师决定,学生只是被动的听者。上述批评显然是片面的。因为根据奥苏伯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学习是有意义的还是机械的,并不决定于教学或学习的方式,而决定于是否满足有意义学习的心理过程和条件。此外,接受学习并不一定是被动的。因此,讲演法的许多"缺陷"并非该方法本身所固有的,而往往是由于人们应用不当或由于材料本身问题造成的。可以说,只要教师正确运用这种方法,它确实是一种传授知识的有效方法。

尽管讲授法有其不可替代的优点,但它也有自己适用的范围和局限性。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研究,提出了适宜于应用讲授法的条件,现归纳如下:(1)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同化信息,即知识的理解;(2)缺乏现成的可以利用的学习材料;(3)材料需要重新组织并以特殊的方式为特殊对象呈现;(4)有必要唤起学生对某一课题的兴趣;(5)学生只需要在短期内记住材料;(6)为某一领域或某一学习课题方向提供一介绍。在上述任一条件满足的情况下,都可使用讲授法。

研究者们也提出了不宜于应用讲演的场合:(1)教学的目标不在于习得信息而在于其他方面,如形成技能;(2)强调长期保持;(3)学习材料复杂、精细或抽象;(4)必须有学习者的参与才能达到教学目标;(5)高水平的教学目标(分析、综合和评价)是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上述条件下,都不适宜使用讲授式教学法。

中小学开设的许多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技能。技能学习只有在作为陈述性知识学习时需要教师的适当讲解,一旦有了初步的理解后,就要转入练习阶段。如果教师讲授时间太多,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练习,学生就难以形成技能。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学中,教师讲授占用的时间太多,按照三类知识学习的要求来看,这样的教学最多只能达到一个目标,即让学生掌握陈述性知识,这显然是不够的。

二、讨论法

在讨论教学的条件下,学生面对面交流,可以自由发言、提问,也可以立即做出回答;教师也可参与讨论。教师的职责主要起指导、组织和提供信息以及小结等作用。

讨论法作为一种课堂教学法起源于对讲演法缺点的批评。但由于在讨论中,信息传递的速度很慢,因此,其传递信息的功能不能与讲演法相比。不过,讨论法也有其独特的优点:

(1)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围绕同一个问题展开讨论,迫使学生不得不学会基于事实、概念和原理的推理来维护自己的意见,同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国外流行的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方法大都是通过小组或班级讨论进行的。

(2)培养集思广益的技能。在当今社会中,许多问题不是靠一个人的智慧所能解决的。这就要求学生能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对别人的意见做出评价,并能通过集思广益形成自己的观点。学习这些技能的最适当的途径就是通过自由的没有压力的讨论。

(3)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讨论为学生提供了练习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的极好机会。它需要学生用清晰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论点,在很多场合还必须即兴发挥。讨论法有助于高水平认知能力的形成。

此外讨论法还有助于转变个人的态度。这在许多研究中已得到证实。

讨论法同样有其适用的条件。对于那些高度一致的领域,如数学、物理、化学,它们中的概念、原理和方法是高度一致的,至少是在基础理论方面,这些领域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传授知识和形成技能,比较适合用讲演法。对于那些高度不一致的领域,如历史、政治、文学、艺术等,他们中的许多概念和原理都存在争论,不同学派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和评价标准。这些领域的教学目标虽然也需要传授知识,但不是接受现成的知识或一家之言,而是有广博的知识背景,并能对各家各派的学说提出自己的看法。因此,比较适合用讨论法,通过讨论,学生能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形成自己的看法。

此外,在讨论的条件下,要求班级和小组有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如果班级纪律很差,学生中缺少好的骨干,一旦讨论开始,班级就可能失去控制。这样一来就达不到讨论的目的。因此,从班级的条件来看,讲授法用于纪律较差的班级比较好,讨论法比较适合于班级纪律较好、学生自我控制力较强的班级。

在使用讨论法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新知识传授阶段不宜用讨论法,因为讨论必须以学生对某一课题有所了解,掌握了一定知识为基础。(2)小学低年级学生不宜用讨论法。一方面因为他们缺乏必要的知识基础和表达技能;另一方面,他们学习的内容也不适宜于讨论。(3)许多基本技能,如阅读、计算技能等需要大量的个别练习,也不需要讨论。

讲授法是一种经济、高效的教学方法,适合于传授知识、激发学生兴趣,便于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控制。讨论法作为讲演法的补充,有助于促进高水平认知技能的获得,但在应用时必须考虑学科的特点和班级的特点。

㈢ 讨论式教学法的课堂形式是什么

主要是老师与学生交流 探索 讨论

㈣ 什么是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强调在教师的精心准备和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预先专的设计与属组织,启发学生就特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讨论式教学的环节大致包括:设计问题、提供资料、启发思路、得出结论。本书结合讨论式教学的模式和特点,就民法总则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充分提供学说、立法、判例等资料,为学生梳理出了解答问题的不同路径,以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辩论和思考,帮助其得出自己的结论。

㈤ 讨论式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有什么作用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和讲演法。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大多都伴之以讲授法。这是当前我国最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2)谈论法 谈论法亦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谈论法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初中,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常用谈论法。 谈论法可分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复习谈话是根据学生已学教材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通过师生问答形式以帮助学生复习、深化、系统化已学的知识。启发谈话则是通过向学生提出来思考过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他们去深入思考和探取新知识。 3)演示法 演示教学是教师在教学时,把实物或直观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作示范性的实验,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知识的方法。 演示教学能使学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把书本上理论知识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形成正确而深刻的概念;能提供一些形象的感性材料,引起学习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记忆和巩固;能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进行思维活动,发展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4)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从生理机制上说,通过练习使学生在神经系统中形成一定的动力定型,以便顺利地、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练习在各科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工具性学科(如语文、外语、数学等)和技能性学科(如体育、音乐、美术等)。练习法对于巩固知识,引导学生把知识应用于实际,发展学生的能力以及形成学生的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5)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固然有赖于教师的讲授,但还必须靠他们自己去阅读、领会,才能消化、巩固和扩大知识。特别是只有通过学生独立阅读才能掌握读书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6)课堂讨论法 课堂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共同进行讨论、辩论的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可以全班进行,也可分大组进行。 7)实验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教学方法。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和自然常识等学科的教学中,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一般实验是在实验室、生物或农业实验园地进行的。有的实验也可以在教室里进行。实验法是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兴起的。现代科学技术和实验手段的飞跃发展,使实验法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通过实验法,可以使学生把一定的直接知识同书本知识联系起来,以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又能够培养他们的独立探索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兴趣。它是提高自然科学有关学科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条件。 8)启发法 启发教学可以由一问一答、一讲一练的形式来体现;也可以通过教师的生动讲述使学生产生联想,留下深刻印象而实现。所以说,启发性是一种对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都具有的指导意义的教学思想,启发式教学法就是贯彻启发性教学思想的教学法。也就是说,无论什么教学方法,只要是贯彻了启发教学思想的,都是启发式教学法,反之,就不是启发式教学法。 9)实习法 实习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实际的学习操作活动,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能很好地体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精神,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特别是实际操作本领具有重要意义。实习法,在自然科学各门学科和职业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种方法和实验方法比较起来,虽有很多类似的地方,但它在让学生获得直接知识,验证和巩固所学的书本知识,培养学生从事实际工作的技能和技巧以及能力等方面,却有其特殊的作用。

㈥ 什么是英语学习的八大教学法

英语学习的八大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任务驱动法、联想教学法、游戏互动教学法。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过叙述、描绘、解释、推论来传递信息、传授知识、阐明概念、论证定律和公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

①讲授既要重视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同时又要应尽可能的与学生的认知基础发生联系。

②讲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

③讲授应具有启发性。

④讲授要讲究语言艺术。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清晰、准确、简练,条理清楚、通俗易懂,尽可能音量、语速要适度,语调要抑扬顿挫,适应学生的心理节奏。

讲授法的优点是教师容易控制教学进程,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但如果运用不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易发挥,就会出现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局面。

2.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优点在于,由于全体学生都参加活动,可以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一般在高年级学生或成人教学中采用。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

①讨论的问题要具有吸引力。讨论前教师应提出讨论题和讨论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收集阅读有关资料或进行调查研究,认真写好发言提纲。

②讨论时,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讨论要围绕中心,联系实际,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

③讨论结束时,教师应进行小结,概括讨论的情况,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观点和系统的知识。

1.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在教学中,练习法被各科教学广泛采用。练习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

其一,语言的练习。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练习,旨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其二,解答问题的练习。包括口头和书面解答问题的练习,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三,实际操作的练习。旨在形成操作技能,在技术性学科中占重要地位。

(6)外国课堂教学讨论法扩展阅读:

英语学习技巧:学习英语贵在坚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多运用多温故。

1.词汇:词汇是英语学习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不要死记硬背,最好联系例句,这样对记忆也有很好的帮助。

2.听力:建议精听略听相结合,要听写,边听边默,材料可挑简单点的初级听力题目,PETS则要求理解主旨要义获取事实性的具体信息。

3.作文:多关注语法,多看些外国文章。

4.阅读:报纸;精读加速读。

5.口语:找个同伴和你一起说英语,在实际应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多听,听有代表性的专业朗读,最好是考试的听力练习。

多写,各种题型都要写,但英语作文更要练,最好每天用英语写一篇日记。

多背,单词是基础,一定要坚持背单词,扩大词汇量。

多练,平时尝试用英语与同学对话,这样提高特别快。

多读,每篇课文都读到滚瓜烂熟程度。

㈦ 讨论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特点等有哪些要求

1. 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对教学内容要求从浅显的实例入手,带动理论的学习和应用软件的操作。要求教师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逐步进入学习状态,教师的要能抓住学生的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建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自主协作、探索创新。
在基于任务驱动的课堂探究教学模式中,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以便更好的支持学生的能力培养:
(1)创设情境:使学生的学习能在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2)确定问题(任务):在创设的情境下。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
(3)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
(4)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对学生是否完成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即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评价,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
2.基于主题探究的教学模式
基于主题探究的教学模式,不再强调学科教材知识的记忆,而强调教学内容以主题为导向,强调主题的规划与教学环境的设计应能切合学习者的生活情景,让学习者经由实际参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使学习者能对学习主题有深刻的认识欲了解。主题策划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不再是知识来源的权威象征,而是学习者的协助者,教师负责提供学习支持和帮助。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只带,而是以主动学习的方式来参与学习。应掌握相当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并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
3. 基于分组合作的教学模式
基于分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学内容具有可讨论性,要求教师有引导学生回归到需要探究的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则有协同合作,自主思考的能力。
在基于分组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应重新认识现代教育的本质,认识新课程改革的形势和任务,认识新形势下的师生关系以及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性;认识学法指导对学生学习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分组,重视小组的协作性和互助性,并引导他们达成共同目标。
4.基于讨论教学法的教学模式
基于讨论教学法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学学内容一定要有选择性,能够激起学生兴趣的内容;信息源多,信息的交换量大。讨论式教学法强调在教师的精心准备和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启发学生就特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发挥主导作用,(1)利用该法组织驾校教学,教师作为“导演”,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和启发。(2)在讨论教学法中,教师应该发挥引导者的角色定位,进行适时的引导、点评、质疑,让学生有问题可答,有知识可寻。
5.基于情境(实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
基于情境(实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学内容有创设情景的备件,要求教师有引导学生或学生走进自己创设的情境中的能力,学生方面,需要学生有适应这个情景,以及在情境中思考的能力。
在情景的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建立一个适合的情境,一个着重于要研究问题的情境,以及学生情境中的表现控制的方面进行有效作用。

㈧ 英语教学方法探讨

一、英语教学方法研究的现状

自十七世纪现代英语诞生以来,关于教学方法的探讨、改革和研究就一直在

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呈现出由 单一向多样综合发展、由截然对立向相互融合发

展的趋势,有力地促进了英语教学实践活动的展开,同时,也 极大地丰富了英

语教学理论。截止目前,国内外出现了包括路子、技术、方式等在内的多种多样

的英语教学方 法。诸如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视听法、认知法、情景

法、整体动作反应法、沉默法、暗示法、自然 教学法、机械反应法、顾问辅导

法、信息认知法、自觉对比法、自觉实践法、六步听写法、四步连读法、简笔 画

情景教学法、结构情景交际教学法、情意情景结构规则功能十字教学法、复习介

绍操作练习巩固五步教学法 、释放教学法、密集式全浸入教学法、张思忠"适

当集中、反复循环、阅读原著、因材施教"十六字教学法、 交际法、折衷法等

等。这些方法,对我国不同时期的英语教学,都产生过较大的影响,并对我国社

会主义英语 人材的培养,起过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

事业的向前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英语教学的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语法翻译法

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国外 一些新的教学方法被介绍引进过来,如听说法、

视听法等等,大开了英语教师的眼界,也给英语教学带来了春 风,注入了活力。

广大英语教学工作者,积极投身到英语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和实践之中,英语

教学的面貌 为之一新。但是,不少英语教师也反映,在他们为改革开放以来英

语教学面临的大好形势感到欢欣鼓舞的同时 ,又感到累得无所适从。一开始是

听说法,接着又是意念法、功能法、交际法……,总是围着被不断介绍到国 内

的外国新的教学法"团团转",致使英语教学法的研究和实践,在某种程度上陷

入了一些误区。具体表现是 ,在理论研究上,单纯介绍国外英语教学法理论的

多,探索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科学运用的少;挖掘其理论 意义的多,探索实

际操作的少。在教学实践中,囫囵吞枣机械照搬简单移植验证的多,消化吸收结

合实际扬弃 创新的少;导致英语教学广种薄收、少慢差费、效率低下,此外忽

视英语教学的特殊性、阶段性和目标的多元 性等等。所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制

约了英语的教学进程,为了使英语教学的改革走出误区并进一步深入下去, 真

正收到实效,有必要对英语教学的方法作一认真的分析比较,从而为英语教学提

供科学的指导。

二、现行几种主要英语教学方法浅析

目前,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使用的方法较多,但从影响的范围和发展的方向及

推广的价值上看,听说法、交 际法、折衷法及张思忠16字教学法当属主流。从

方法本身来看,它们之间是一种扬弃的关系,即交际法是对听 说法的扬弃,折

衷法和张思忠16字教学法又是对听说法、交际法等的扬弃。这里,将对上述几

种方法进行若干 比较,以供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借鉴和运用。

(一)听说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美国军队中形成并获得成功,五十年代初在美国流

行,六十年代中叶发展到顶峰, 流传到世界各国,蜚声世界英语教学界。其特

点是:

1、注重语言结构、形式,意思为次,机械记忆为主

2、语言学习项目不必语境化;

3、语言学习的目标就是掌握语音、句型、单词,因此, 大量使用机械练习;

4、句型操练为教学中使用的主要技巧;

5、发音要求近似本族语人的标准;

6、课堂上禁止使用语法解释,禁止使用母语, 禁止在初期水平上使用翻译;

7、只有在长期严格的句型操练和大量机械练习之后, 方可进行交际活动;

8、先听说后读写, 即在较为熟练地掌握了口语之后方可从事阅读与写作;

9、 通过教授语言结构(即句型的系统教学)来掌握英语的语言系统;

10、以语言能力的形成为教学所追求的最大目标;

11、以语言项目的难易来安排学习顺序;

12、教师为中心决定内容,控制学生并使学生严格纳入此法的训练轨道,尽

力避免语言错误;

13、语言的准确性是追求的主要目标;

14、学生学习状态被动,实践量少,实践时间短,实践范围窄;

15、方法机械、单调,学生易厌倦。

(二)交际法

七十年代产生于西欧,是当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需要,特别是

欧洲共同体成立以来,各种专 业英语人才的需要越来越迫切,于是,这种培养

语言交际能力的教学方法便产生了,并很快在世界上流行开来 。与听说法相比,

它的特点是:

1、意思是最重要的;注重意义,围绕交际功能使用或练习结构;

2、语境化是教学的基本前提;

3、语言学习目标就是学会有效地进行交际;

4、句型操练属辅助训练手段;

5、发音以可以理解为标准;

6、依据年龄、兴趣等条件,只要有助于学习者,可以解释语法,母语在适

当的场合可以适当使用,翻译可 根据学生需要使用;

7、从开始就鼓励交际活动;

8、如需要,读写可以与听说同时进行;

9、通过交际过程或活动,学生学习英语的语言系统;

10、交际能力是教学所追求的最大目标;

11、以交际的需要、兴趣、意义等来决定学习顺序;

12、考虑学生的需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尝试错误学习语言,并鼓励学生

运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教师 无需严格规定被使用的语言项目;

13、流畅、熟练、得体、易被人接受的语言是基本的教学原则和主要追求目

标,准确性不是抽象的,它应 体现在语境之中;

14、学生学习状态主动,实践量大,实践时间较长,实践范围宽;

15、方法灵活多样,有与现实接近的东西;学生兴趣浓厚。

(三)折衷法

由于各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都不能包医百病,所以,近年来国内

外英语教学领域中出现了一种 普遍的趋向,就是对各种英语教学法流派采取折

衷的态度,取长去短,优化配置,把一对对相互矛盾的方法结 合起来使用,于

是产生了新的方法即"折衷法"或"新教授法"。与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

法、交际法等 相比,它的特点是:

1、在母语问题上实行折衷。即实行既利用又控制的原则, 既不象语法翻译

法那样完全依靠母语,也不象 直接法,听说法那样绝对排斥母语,而利用理解、

比较、对比等积极作用,排除其不利于思维的习惯、语感等 消极干扰;

2、在处理语言的学习和运用上实行折衷。 即既要注重语言交际能力(语言

运用能力)的培养,又要加强 语言的知识性学习和训练;

3、在对待口语和书面语问题上实行折衷。听说读写是教学目的,也是教学

手段,相辅相成,应阶段侧重, 目标侧重,综合训练,而不能象某些教学法那

样或偏爱听说、或侧重读写;

4、在处理整体与局部关系上实行折衷。即注重句单位教学为主,词单位教

学、课文中心教学以及语音、词 汇、语法各单项教学为辅,不走极端;

5、在处理内容和形式、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上实行折衷。 既重视形式和结构,

更要重视内容和功能,不象 听说法那样只重视形式与结构,而忽视内容和功能。

培养学生的能力要兼顾语言形式、结构及语言表达的内容 与功能,即不仅要知

道怎么说才对,更要了解说什么才更合适,更得体。教学内容务必在真实的有情

景的连贯 语言中出现,而语言的形式、内容和功能又必须与学生的知识结构相

适应,从而增长知识结构;

6、在具体教学方法上不拘一格,灵活多样。 归纳法和演绎法折衷使用,既

可在归纳中演绎,又可在演绎 之后再归纳;

7、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既 学会又会学,既活学活练又活用;

8、在对待语法和翻译上实行折衷。即不走极端, 而是从实际出发,根据需

要,恰切使用,既不谈语法翻 译"色变",也不脱离实际津津乐道于语法、翻

译。

(四)张思忠教学法

华中师大一附中张思忠集其40年教改实践所创立,其内容是"适当集中,

反复循环,阅读原著,因材施教 "。也称16字教学法。其程序为:在短时间内

通过适当的集中方式,把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教给学生 ,在听、说、

读、写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有一定难度的技能训练,以反复循环的各种有意记忆方

式,使之得到及 时的强化。在学生集中记忆大量词汇和基本掌握较多的语法项

目之后,通过课文教学、阅读原著等活动,消化 、巩固前期识记的语言知识项

目。对上中下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分组复式教学,发展和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智

力和能力,防止和克服学生心理上的失败定势,建立心理优势,整个教学过程分

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集中识 词,口语突破,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具有初步的

听说能力,掌握基本句型。第二阶段结合课文提高阅读能力, 全面促进听、说、

读、写能力的发展。两个阶段可交替进行,每个阶段又分若干小段,每小段侧重

点又有所不 同。这是一种将语言知识技能化的学习过程和在语言交际中学习语

言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方法。是近十几 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实验和推广的两

大教学方法之一(另一法是交际法)。是经实践检验能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 质量

的有效方法。与交际法等相比,其特点是:

1、以全面的哲学、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等为指导思想, 科学地处理因

材施教、非智力因素、巩固提 高等问题;

2、兼收并蓄,博采各英语教学法之长。 如从直接法中吸取"语言实践"精

华,认为口语教学是英语教学 的基础;从听说法中吸取句型和句型操练的方法,

但又排除了单纯从语法结构出发,过分机械重复训练的倾向 ;依照功能法交际

性原则,把语言重点从语言知识转到语言实践上来,发展了认知法中要让学生充

分发挥积极 性和主动性的观点;注意吸收视听法中的情景性原则,在课堂教学

中尽力为学生提供和创造语言交际环境;突 出了翻译法中重视阅读能力培养的

长处,提出了阅读原著的主张;

3、异于交际法体系,但不悖交际性原则,主张教法为教材服务。其创立的

强化集中——阅读原著——分群 复式教学体系,完全不同于交际法的理解——

表达——综合体系。但其目的仍是"为交际",该法虽不主张听 说领先,但强

调"四会"要求,主张起始年级侧重口语训练,高年级阅读原著时,不放弃口语

训练。其"强化 语音、集中识词"是为了使学生更早更快地进入交际活动;

4、正确处理教语言与教交际的关系。 即坚持教语言(就是坚持语音、语法、

词汇、听、说、读、写的教 学),在教语言本身的同时教语言使用,也就是教交

际;

5、既教浅层文化、更教深层文化。首先集中解决语音、语法、 词汇基本问

题(浅层文化),为学习有文 化内容的材料开路,随之即进入阅读原著以及有内

容的口头和笔头表达能力的强化训练(深层文化)。

以上对当前中学流行的主要英语教学方法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比较了彼此间

的差异之处,希望能对中学英 语教学质量的提高起一点作用。同时,也算是抛

砖引玉,以期更多的人来关注和研究这一问题,进一步深化英 语教学改革,共

同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学英语教学法体系。

㈨ 如何有效地实施英语课堂讨论教学

阅读教学挑战分析:《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对初中阶段(五级)阅读技能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能利用字典等工具书进行学习;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课标》的要求,英语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不仅要完成传统阅读教学中的传授语言知识、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任务,而且要深化文章的内涵和拓展课文的外延,把课文的空间范围延伸、拓展到社会、生活中相关的人和事,教会学生锻炼技能、认识社会,培养学生自信、自强、自立的品格,发展和完善学生的个性,从而实现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有效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其中的发展的内涵也随之而丰富,把教学看作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的教育活动也是有效教学所追求的目标。对人性的关注和对学生生命的关照不是靠说教体现的,而是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但是许多老师在阅读教学中,仍然是“穿着新鞋走老路”,有的把阅读当精读;教学过程就是讲解生词、补充词组、罗列搭配、逐句逐段分析,句子结构、语法等;而有的教师相反,把阅读当作课外阅读上,划词组,对对答案。学生自读后仅了解一下故事情节。由于教学方法单、陈旧,学生感到乏味,没有阅读兴趣,很能锻炼他们的阅读能力,这一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笔者据几年的教学经验,针对此问题笔者做了以下研究与实践:

一、有效地设置问题,实现学生的高度参与

“以问题推动学习,以任务贯穿课堂”是教师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应牢牢把握的一条守则。新课程标准建议英语课堂要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依据教材内容和认知规律,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关注学生的兴趣,考虑学生的智力水平和个体差异,把握好问题的深度、广度、跨度,尤其是难度。“教学过程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教养内容,并使学生掌握的过程,但并不是教师将教养内容”奉送“给学生,学生予以接受的关系。”教学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不是一个单向传递的过程。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高度地参与课堂教学中,而不是教师的“一言堂”,有效的教学是学生高度参与的教学。互动、合作不仅是一种形式,更重要的反映了课堂教学的本质。描述了教学中师生、生生以及与自身的认识、思维、思想情感的流动情况。没有这些内容的流动,甚至是碰撞就不可能形成有意义的学习。为了让学生有效地参与问题的讨论,教师应该注意问题设置要有梯度,即:由易到难。在阅读较长文章时,可以鼓励学生把正篇文章按照段与段之间的关系紧密程度划分为几个部分(问题:Can
you divide the whole passageinto three/two
parts?),这时学生就会跃跃欲试,并争先说出自己的想法;接下来,教师给出这样的问题:Can youfind outthe key
sentence in every
part?,这时学生就会发现,有的段落主题句能够直接在文中找出,可是有的需要自己概括,这属于较低层次能力训练策略;较高层次能力训练策略:逐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意,有的阅读材料没有直接给出段落的主题句,教师让学生自己进行概括综合,以加强学生理解的深度,锻炼其理解能力和概,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一做法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效果明显。如: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文章每段的大意到用一个词来表达其主要内容;用两句话概括出文章的主题,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来总结,如:初三英语第九单元的When
was basketball inven―ted?一文,在师生问答中分为三个段落,在生生问答和讨论中,第一段的主题句为:The
popularity of basketall,第二段的主题句为:The history/invention of
basketball,第三段的主题句为:The development of
basketball整篇文章用三个词来概括popularity,history,development;用一个词就是basketball

二、优化阅读策略,体现阅读的实效性
有效学习是最优化教学策略实施的教学。为达成教师预期的教学目标,选择最有效的教学策略使教学具有最大的效益,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特征。有效教学追求的就是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所以在教学目标的落实和达成的过程中,选择怎样的教学策略非常重要。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信息,理解的正确与否是阅读的关键。因此,为了了解文章的细节信息,理解文章的内在联系,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阅读时需要分层活动,选择正确的阅读方法。

1、Skimming,即粗略地阅读全文。目的是为了掌握文章的内容大意,它是一种面式读法。一篇文章通常围绕一个中心思想展开,用来表达中心思想的句子称为主题句(topic

sentence),它通常出现在文章首句或文章末句,因此,在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时,要求学生重视阅读文章的首句和末句以及小标题。这个环节要求学生必须默读,并要限定时间,一般不超过五分钟,例如在教授初三Unit
1 Reading:How do we deal withour
problems?这篇长文章时,笔者要求学生在规定的三分钟内快速浏览全文,说出文章的大意,学生根据浏览阅读的方法,很快找出文章的大意,即We
all have problems and thereare many ways to deal with our
problems,主题句的确定,使学生为接下来的浏览阅读做了很好的准备。

2、Scanning,即浏览阅读全文,其目的是为了寻找特定细节或具体信息的线索,文章确定了中心思想后,还必须通过每个段落来表达主题,使主题思想更加明确,这个环节是通过再次浏览文章,在文中找出或概括出每段的主题句。要求还是默读,因为出声地朗读会直接影响阅读的速度,阅读速度是衡量阅读能力的重要标准。

3、Detail
Reading,可以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来完成阅读,也可以让学生就课文内容互相提问,即详细阅读全文,其目的是为了掌握文章全部内容并分析语言特点等。如:在学习初三第九单元长课文一课时,笔者给出这样几个问题:Is
basketball popular?How is it
popular?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恰好是一段和二段的主要内容;最后一段句子结构整齐,很容易说出问句,学生互相提问即可完成。
总之,教无定法,殊途同归,做好英语阅读教学工作,必须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对于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实施,还是仅仅在探索和实践,望与读者共勉。

阅读全文

与外国课堂教学讨论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