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蝴蝶的启示对我们的教学有什么样的启示
蝴蝶的成长,必须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奋力挣拖“茧”的束缚,最终才能破茧成蝶。在它奋力挣脱束缚的整个过程,“不忍”目睹其痛苦的人的“善意”的“帮助”,令它永远失去了飞起来的希望。再次面对这个故事,我心里仍感觉到一股强烈的震撼。“善良”的人无意间却作了多么“残忍”的事!这只永远飞不起来的蝴蝶又何其不幸!扪心自问,我在教学中,是否也“善意”地折断了学生学习的“翅膀”呢?
在我组织的数学课堂上,学生围绕着我预设的问题情境展开思考,顺着我设计的一个个问题展开思考、讨论、交流,表面上,学生积极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而且气氛轻松和谐,学习效果也不错,一个个问题或快或慢地被迎刃而解。学习中教师确实没有直接的灌输,课程的三维目标也均有体现。但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是真正的“主人”吗?老师那一个个细致问题的有序提出,好比给学生前行的路上设置了一个个清楚的路标,学生几乎毫不费力地就到达了终点。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含金量”有多高呢?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多大的发展?表面上,学生“乐学”,也基本“学会”,但学生“会学”了吗?学生学习中,教师用过多、过细的问题给他们引路的同时,学生也丧失了对问题独立、深入思考的机会,教师是不是也“善意”地帮了学生的倒忙?
新课改,使我们有机会不断探索如何真正建立“有效”的、“关注学生发展”的课堂,我们也确实在课堂教学的改革上有了一点点的进步。欣喜之余,我们真的需要不断地反问自己“这节课,我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了吗?我有没有善意地折断了学生学习的翅膀?”希望,我们距科学、优质、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越来越近。
『贰』 自我决定理论对教育者的学习和未来的教学有哪些启发
自我决定任对教育者来说,能够更好的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在学习跟未来的教学方面会更具有目的性,是有利于职业的发展。
『叁』 帮我写一个教育教学工作中成功的案例
我班有个学生叫赵某。我刚接这个班时,他上课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他开始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后来口头上答应了。可他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此时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许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能因一个后进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必须面对现实!我内心一横:不转化你,誓不罢休。他无进步,或许是他并没有真正认识自己的错误,没有真正要做个他人喜欢的人的念头。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树立做个受人喜欢的人的思想。于是我再次找他谈话,谈话中,我了解到他心里十分怨恨二年级的班主任老师。我心里一喜,让他认识错误的机会来了。我轻声问他:“你为什么会恨那个老师?”他不好意思地回答:“因为她常常批评我。”我顺着问:“老师为什么会常在课堂上批评你,你知道吗?”他说:“因为我常违反纪律,没有按时完成作业,书写也不工整……”“你已经认识了自己的错误,说明你是一个勇于认错的好孩子,但是,这还不够,你觉得应该怎样做才好?”“想改正错误吗?想做一个受他人欢迎的孩子吗,你要怎样做才好呢?”“我今后一定要遵守纪律,团结友爱,认真完成作业……”“那你可要说到做到哟!”“好!”后来,他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
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女同学跟他坐,目的是发挥同桌的力量。事前,我先对这个女同学进行了一番谈话:为了班集体,不要歧视他,要尽你自己最大的努力,耐心地帮助他,使其进步。此同学满口答应,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课堂时间帮助他,教育他。有时,这个同学也会产生一些厌烦情绪,说他不太听话,不太乐学……此时,我就跟她说:要有耐心,慢慢来。后来,他取得进步时,除了表扬他,我还鼓励他们说,这也离不开同学们的帮助,特别是某某同学的帮助。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他自己的努力下,他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进步。他学习上更努力了,纪律上更遵守了,甚至自己当起了值日生,劳动也更积极了,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为此,我会心地笑了。后来,有一次我找他谈话时,他说:“老师,周悦同学这样关心我,爱护我,帮助我,如果我再不努力,对得起她吗?”我笑着说:“你长大了,懂事了,进步了。我真替你高兴。”
在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他取得了73分的好成绩。我为了鼓励他,奖给他一本日记本。奖品虽少,但能表示老师的一点心意。第二学期,他学习更努力了,在期中测试中,他取得了92分的好成绩。
案例分析:
一、以人为本,付出师爱
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郑万里这样特殊的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二、以生之助,友情感化
同学的帮助对一个后进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 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同学是学生的益友。在学生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候太严肃而接受不了。因此,我让郑万里同学与其它同学交朋友做起,和周悦同学一起坐,让他感受同学对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郑万里的情况比较特殊,主要是自制力差,对自己的错误、缺点认识不足,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产生厌恶、憎恨心理。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与他谈心,与他交朋友,使其认识错误,树立做个好学生的念头;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编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同学跟他坐,给予学习和思想上的帮助;自己面批面改他的作业,让他感到老师的关心、重视……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从而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通过一年的潜心努力,精心转化,终于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郑万里同学摇身一变,由“捣蛋鬼”转变为纪律委员,由后进生转变为先进生!他无论在哪里见到我,都会亲切叫上一声:“老师,您好!”我总是报之一笑,并说上一声:“你好。”
在更新教育观念的今天,作为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有责任让学生树立信心进而达到育人的目的。愿:我们携起手来乘赏识之风,捧起关爱之情,燃起信心之火,播下希望之种,使每一位后进生都能沐浴在师生的关爱之中,共同把后进生转化成为先进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肆』 通过学习幼儿教育学对您的教育工作有哪些启发求答案
一、强调幼儿教育的基础地位,重视人才的早 期培养 陶行知十分重视幼儿教育,认为幼儿教育是人生的基础教育。他发挥了我国古代“教儿婴孩”的优良传统,明确指出:“幼儿教育实为人生之基础,不可不乘早给他建立得稳”。他还根据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告诉人们:“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之培养。凡人生之态度、习惯、倾向,皆可在幼稚时代立一适当基础。”在他看来,儿童6岁以前的教育将为一个人打下人格、智力、体格的基础,并且这个基础一旦奠定,便不易改变,故马虎不得。若“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须顺着他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而这些已形成的坏习惯、坏倾向、坏态度待到他们入学后去纠正,即使教师花了九牛二虎的力量,则往往勤苦而难成。因此,陶行知大声疾呼:“有志之士,起而创设幼稚园,以正童蒙。” 二、坚持“教学做合一”,倡导因材施教 “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那么,怎样在生活中进行教育呢?最根本的原则与方法就是“教学做合一”。其涵义就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教学就是通过“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使儿童会做”。“教学做合一”的实质就是要根据生活的需要而教、而学,通过生活实践去教学,从而使儿童获得生活实践所需要的真正的生活力、创造力,成为“真人”。陶行知曾经形象地说:“松树和牡丹花所需的肥料是不同的”,并以此来告诫人们:“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陶行知还强调教师要给儿童“点石成金的指头”,而不是“金子”,坚决反对不了解儿童的特点和能力而采取不切合儿童实际的强制性的灌输教育。在他看来,教师和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都起着主导的作用,教师和家长要加入孩子的队伍中去,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从而了解儿童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并从中找出切合儿童实际的教育方法,做到因才施教,有的放矢。诸如在幼儿园教育中,一些教师对幼儿缺乏深入了解,也谈不上研究儿童,只能采取“放羊式”的看管,或者照本宣科式的灌输,不太考虑全班幼儿的个性特点与智能层次差异。这样,一些有特长的孩子得不到合理的培养与发展,而另一些所谓的“差生”则被忽视甚至放任自流。至于有些家长争着为孩子购置钢琴、电脑,盲目延聘家庭教师,强迫孩子学这练那,全然不顾孩子自身需要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这些做法都违背了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规律,其后果是相当严重的,小则牺牲了孩子童年的快乐,大则导致教育上的失误。 三、主张解放儿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儿童是“有力量”、“有创造力”的,这种创造力是人类经过几十万年与环境作斗争,获得并传递下来的才能之精华,发挥、加强、培养这种创造力便是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他曾明确指出:“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强调把培养儿童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放在教育的突出地位。为了发挥儿童的创造力,教育者“应化作儿童”,加入到儿童的生活中去,发现孩子的创造力,然后进一步将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把学习和创造的自由还给儿童。1.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之能思;2.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3.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之能看;4.解放儿童的嘴,使之能谈;5.解放儿童的时间,不逼迫他们赶考,使之能学习渴望的东西;6.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大社会。教师对儿童应负的责任是指导而不是代替他们学习、思考和创造。另外,他还特别要求教育者必须以宽容而不是自流的态度对待儿童。不要压制儿童的创造性,摧残人才幼苗。如当今幼儿教育中普遍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机械记诵、轻灵活运用;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儿童主体地位等问题,都束缚儿童的手脑,羁绊孩子的手脚,阻碍了儿童思维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现成材料让孩子们动手又动脑,以手促脑,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启发儿童的创造力。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可以带孩子走向社会,接触大自然,增长见识,丰富想象力,培养创造力;还可以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通过拼拼、剪剪、拆拆、装装,让孩子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以幼儿生活为中心,实施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 当前,我国的素质教育已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它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教育,是强调面向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着眼于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的现代教育。其根本目的是使学生思想品德、科学文化以及身心、审美、劳动素质都得到提高,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基本要求是做到五会:会做人、会学习、会生活、会劳动、会创造。
『伍』 论述题怎样理解学生的本质属性这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何启示
环境塑造人。不同人因其不同成长环境会产生不同性格品质。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不同点这就需要执教者平等对待,因材施教。现在教育方式改变,执教者仅抓好学习就行了。
『陆』 请结合教育学基础实际分析2019年安徽陈瑶湖中心学校周安员老师自杀事件,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请结合教育学基础实际分析2019年安徽陈瑶湖中心学校周安员老师自杀事件,带给我们什么启示?请结合教育学基础实际分析2019年安徽陈瑶湖中心学校周安员老师自杀事件,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柒』 你对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还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一、最满意的 1.各学科统一考试、月考的形式应持续下去,对教学工作严格要求 2.试卷由学专科老师自行命题属效果好 3.民族团结做得好,师生交流很频繁 4.学校绿化建设好 5.学校文化建设、文化长廊建设好 二、 最不满意的 1.随便换带课老师 2.领导班子对一线教师关心不够 3.中层林道与基层教师要多交流,工作中要改进服务、转变管理作风 三、 最突出的问题 1.学校对学生违纪违规如何处理应有规定 2.青年教师教科研意识不强 3.个别青年教师专业未得到充分发挥 四、 意见和建议 1.为教师创造出全神贯注从事教育工作的精神环境 2.工作量要合理、公平 3.别搞形式主义,要注重效率。安排工作,追求工作效率方面要求实事求是,安排工作后要及时追求责任,要落实。 4.要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 5.物理、化学等课程要聘请懂双语的教师,为提高教学质量付出努力 6.学校领导班子要分清主次,该抓严的工作要抓严,别给面子,次要工作不要浪费心思,把教学工作放在重中之重,教学工作别搞形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