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大全 > 维吾尔族舞蹈教学视频

维吾尔族舞蹈教学视频

发布时间:2020-12-15 01:02:21

① 维吾尔族舞蹈欣赏片段

维吾尔族舞蹈

维吾尔族民间舞蹈中具有:微颤的动律、多变的舞姿、高超的技巧。其微颤的动律,膝部规律性、延续化的颤动,体现出沙漠上行走的特征;多变的舞姿,在于它广泛吸收西域乐舞的优长;而技巧的运用,正是继承并发展了"胡腾舞"、"胡旋舞"、"柘枝舞"中,那些跳跃、旋转以及腰部的各种技艺。他们生活中经常举行的"买西热普"则是西域"饮宴乐舞"的遗风。

"买西热普"一词,维吾尔语意为"欢聚娱乐"是喜庆节日中,人们欢聚一起即兴歌舞弹唱的活动,活动由年长者主持,进行中还常对诗、猜谜、讲笑话等,乐曲声、歌声起始后,人们互为邀请或自动上场起舞,即兴发挥。主人还常备些水果、食品招待乐师和客人们。好热闹的年轻人常出些洋相逗乐,或表演些"山羊舞"、"鹅舞"之类的小节目活跃气氛。

"山羊舞",表演者用简单的道具扮成山羊,悄悄地来到围坐在地毯上群众的后面,先"咩-、咩-"地叫唤两声,然后和着乐曲蹦跳进场,表演吃草、喝水、磨角,又去用角顶人等,总会引起小的骚动和欢笑。

"鹅舞",表演者翻穿皮衣,把右手退进袖内,用红布扎起袖口作鹅嘴扮成鹅状,随着乐曲摇头摆尾徐缓进场表演,人们常和着乐曲唱赞美或贬义之词,当"鹅"听到赞美时,就欢快起舞;反之,就用嘴啄丑化他的人,表演风趣、活泼。这种民俗活动是古代西域乐舞的遗风,又是青年人学习本民族风俗、仪礼,学习民间舞蹈与即兴创作的机会。其它舞蹈如"赛乃姆"、"多朗舞"、"纳孜尔库姆"等形式,也常在"买西热普"中表演。

“赛乃姆”,是维吾尔族带有表演性的舞蹈形式,普遍流传于新疆各地。“赛乃姆”一词,是对此类乐曲和这种舞蹈的通称,习惯上人们都把地区的名称冠于前面,如:“库车赛乃姆”、“喀什赛乃姆”、“和田赛乃姆”等。各地的表演形式大同小异,只是在乐曲和舞蹈风格上有着明显的区别。其形式也是自由进场,互相邀请,即兴发挥。表演中,经常出现“打指”(两指打响)、“移颈”(动脖子)以及“扬眉”、“动目’等动作,让人看后随即联想起唐·杜佑《通典》关于“胡舞”的描述;想起唐诗“扬眉动目踏花毡”(李端《胡腾儿》)的名句。这正是古代乐舞文化在这些地区舞蹈中的遗存。

“多朗舞”,流传于塔里木盆地大沙漠边缘的麦盖提、巴楚等地。“多朗”一词,是该地区维吾尔族人的自称,也是舞蹈形式的名称。此舞由《多朗木卡姆》(大型套曲)伴奏,并且和着乐曲有高亢的男声伴唱;表演为双人对舞的形式,参加者人数有限。表演分为四组动作:第一组为6/8拍,节奏平缓,但又有跳动感,膝部的颤动尤为明显;第二、第三组,节奏逐渐转快,舞姿豪放、有力,动作规范、严谨,其中还有近似“弯弓骑射”的舞姿;第四组是快板,两人作竞技性旋转对舞,把表演推向高潮。这时,大家鼓掌、呼喊为之加油,直至留下一名旋转技巧最高者。那贯穿全舞微颤的动律,高亢而近似呐喊的歌声,使人们不禁联想到多朗人战胜干旱,在沙漠边缘开辟绿洲时艰苦奋斗的情景,也为他们所创造的绿洲舞蹈文化赞叹不已。

"纳孜尔库姆",流传于古西域火州、即今日吐鲁番一带,是以弦乐和歌声伴奏的双人对舞的形式,并分为一般表演和竞技两部分。前者以滑稽可笑的动作,模拟生活中的"拉面"、"绱鞋"、"鸭子走路"等形态;并以夸张的手法模拟对方。后者两人各出新招以压倒对方,群众和着声鼓声有节奏地呼喊"强将相逢"、"快出新招"之类激励的语言以助兴。这时,表演者大显身手,或"动肩相靠",或"扶膝蹲跳旋转",其动态与"黑熊搏斗舞"颇有近似之处;而鼓点的节奏却与"秧歌"的"结束点"相同。这和吐鲁番自唐、宋以来是多民族杂居的地方有关,带有古乐舞的遗意;它是各种舞蹈文化互为影响,各种形式相互吸收的结果,也是今日各民族和睦相处的写照。
维吾尔族素有歌舞民族的美称。多少世代以来,维吾尔族人民在欢乐的节日、劳动的余闲都要载歌载舞,抒发感情。维吾尔族常见的民间舞蹈有以下形式:
赛乃姆,是维吾尔族最普遍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它广泛流传于天山南北的城镇乡村,深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在喜庆佳节以及举行婚礼和平常亲友欢聚时,他们都要跳赛乃姆。
多朗舞,是维吾尔族历史悠久、形式完整、动作粗犷矫健的一种民间舞蹈,保持着狩猎和战争生活的痕迹,表现了维吾尔族劳动人民英勇善战的性格。这种舞蹈盛行在叶尔羌河畔的麦盖提、巴楚、莎车、阿瓦提等地区多朗人中。多朗舞基本上是两人为一的对舞形式,现在保存下来的有四组动作,最后是竞技性的旋转。
萨玛舞,是维吾尔族劳动人民在过年过节时集体欢跳的一种民间舞,动作朴实有力,主要流行在喀什、莎车一带。
夏地亚纳舞,夏地亚纳,维语意为“欢乐的”,是在节日和盛大集会中的一种维吾尔族民间集体舞蹈,流行于全疆,南疆更为盛行。
纳孜尔库姆,是别具一格的维吾尔族民间舞蹈,产生于吐鲁番地区,流行于鄯善、托克逊、哈密等地区。是在婚礼、喜庆等日或“麦西莱甫”晚会中最精彩的表演。
在维吾尔族传统的民间舞蹈里,还有一些是属于带道具的民间舞蹈形式,如“盘子舞”、“萨巴依舞”、“击石舞”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把道具和优美的舞姿融为一体,击打出悦耳动听的声音,增加艺术感染力。

② 新疆舞蹈的基本动作都有什么

新疆舞蹈的基本动作:

基本动作有扬眉动目、晃头移颈、拍掌弹指,另外,昂首、挺胸、立腰也是新疆舞蹈的基本造型。

移颈练习技巧:

1、首先放松脖子:

2、做头部运动,低仰,左右,转圈,平移,前后伸缩脖子,找一找扭脖子的感觉。

3、动脖子时,下巴收回,双肩下垂,关键是寻找脖颈的意识,用后脑勺的感觉带。

4、动脖子时候,眼神很重要,要挑眉脚和挑眼角。

5、动脖子方法:侧面贴墙。让身体的一个侧面完全与墙相贴(脚腿,胳膊,肩)。

(2)维吾尔族舞蹈教学视频扩展阅读

新疆舞分类:

1、赛乃姆舞是广泛流传于维吾尔族中,以赛乃姆音乐为伴奏的舞蹈,并无规定动作和程式。一般由男女成对而舞,人数不限,舞时歌者不舞,舞者不歌,随着音乐情绪的发展而发展,最后总是在热烈地快板中结束。

2、萨玛舞这种舞蹈主要流行于喀什、莎车一带。从维吾尔族信奉伊斯兰教以来它就一直伴随着伊斯兰教的礼拜活动而存在。每逢库尔班节和肉孜节,便有成千上万的群众在众人“阿拉――”的呼喊声伴奏下跳起这种粗犷、奔放、节奏强烈的二拍子舞蹈。

3、刀郎舞这是流行于刀郎地区的维吾尔族舞蹈。是一种男女成对的群舞,其舞蹈动作的优美、舒展、矫健、刚劲有力可居维吾尔族民间舞蹈之首,此外,舞伴互相换位、交错、配合的默契又别有一番韵味。

4、纳孜尔库姆舞流行于哈密、吐鲁番、鄯善、托克逊等地。是一种由男子表演的单人歌舞,以其诙谐、滑稽的内容、动作和独特的蹲步舞蹈区别于任何一种维吾尔族民间舞蹈。

③ 维吾尔族舞蹈动作形式原因

一.风格特征

(一)形成原因:维吾尔族自古居住在中国的西北部新疆

它是我国最大的省区之一,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艺术遗产自古以来就有“歌舞之乡”的盛誉。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其舞蹈艺术,以动作的健美、轻柔和富于变化而著称。每当节日在城乡举办“麦西莱甫”时,男女老少,参加者成百上千,人人都能登场起舞。维吾尔族舞蹈与其他民间舞蹈一样来自干生活。维吾尔族人民早先生活在我国北方的大草原.古代叫西域现在是新疆,由草原牧骑生活发展到地区的农业生活,在不同历史时期信奉过萨满、摩尼、佛、伊斯兰等宗教。维吾尔族舞蹈在继承古代鄂尔浑河流域和天山回鹊族乐舞的传统基础上,又吸收古西域乐舞的精华,经过历代新疆各族人民的艺术创造和长期发展与演变,不断追求完善,形成具有多种形式和特殊风格的深受人民喜爱的民间舞蹈艺术。维吾尔族舞蹈强调昂首挺胸、立腰、拔背而产生的立感,给人一种高傲挺拔、外向的感觉。这一体态的形成是经由维吾尔族的第一舞人、杰出的舞蹈家、教育家康巴尔汗的规范而形成的。在这之前,新疆的民间舞蹈,特别是维吾尔族民间舞蹈,对舞蹈的体态不很讲究,大部分处于自然传衍的状态。康巴尔汗把在苏联学习的芭蕾舞科学的训练方法及开、蹦、直的形态特点,用来整理自己民族的舞蹈,与维吾尔族的舞蹈相结合,逐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体系,使得维吾尔族舞蹈不仅具有东方沉稳的含蓄之美,而且亦具备了西方直立向上的美感。六十一岁的易国刚为大陆首席维吾尔族舞教授,也是编制维吾尔族民间舞蹈教材的第一人。他表示,维吾尔族舞有三个最重要的特色:一是要以眼传神,以眼传情;二是庄严的气质;三是柔软的手腕和优雅的旋转。《赛乃姆》、《刀郎》和《手鼓舞》是三种最具代表的舞蹈形式。以《刀郎》为例,如在云端般飘然行走却又突地重重踩下的三一踏,是刀郎最重要的部分,要诀是必须放松的呼吸。

(二)由于新疆南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不同,使维吾尔族各种舞蹈既有共同的风格,又有不同的地区特色

维吾尔族舞蹈从头、肩、腰、臂、肘、膝、脚都有动作,传神的眼神更具代表性。还要加上“动脖”、“弹指头”、“翻腕子”等一系列的小装饰,通过动、静的结合和大、小动作的对比以及移颈、翻腕等装饰性动作的点缀,形成热情、豪放、稳重、细腻的风格,昂首、挺胸、直腰是体态的基本特征。维吾尔族舞蹈节奏,多用切分音、附点节奏和在弱拍处给以强势的艺术处理。如舞蹈动作中的绕腕,头的“挑”,脚步的“三步一抬”动作的后踢步等都是节奏的弱拍时做的,以此突出舞蹈的风韵和民族特点。维吾尔族中的旋转快速、多姿和嘎然而止,通常在舞蹈的高潮时作竞技性旋转。

二.表演形式

维吾尔族舞蹈可分为风俗性舞蹈、表演性舞蹈。新疆各地的民间舞蹈主要形式有:赛乃姆、萨玛舞、盘子舞、手鼓舞以等其他表演性舞蹈。

(一)赛乃姆自娱性舞蹈

广泛流传在新疆各地,赛乃姆原是古代新疆民间曲调的一种,节奏平稳,旋律优美,适于舞蹈,后来与节奏欢快的曲调赛勒凯相结合,形成由慢转快的两段体的舞蹈形式,被收进维吾尔族古典套曲《十二木卡姆》。赛乃姆的表演较自由,无论室内室外均可进行。开始表演前,群众围坐,乐队和伴唱者聚集一处。音乐开始后舞者进场,可独舞、对舞或三五人甚至更多的人同舞。例如新疆歌舞团编排的舞蹈群舞《刀郎麦西来甫》舞姿优美,动作丰富,大小动作配合巧妙,常在小的停顿或一组动作的末尾,以扬眉、动目、移颈、耸肩作为装饰性动作,使人感到亲切而风趣。在舞蹈演中如最常见的有托帽式、挽袖式、拉裙式、了望式、抚胸式等。舞步中主要有三步一抬,错步,点步和进退步等。

(二)萨玛舞风俗性舞蹈

是伊斯兰教节日时由男子在广场上集体表演的舞蹈形式。这种舞蹈主要流行于喀什、莎车一带。从维吾尔族信奉伊斯兰教以来它就一直伴随着伊斯兰教的礼拜活动而存在。每逢库尔班节和肉孜节,便有成千上万的群众在众人“阿拉”的呼喊声伴奏下跳起这种粗旷、奔放、节奏强烈的二拍子舞蹈。舞者均为男子,动作简单始终贯穿一种不太快的原地低头旋转。其舞蹈动律沉稳、舒展。落脚时全脚着地,身体下压,微顿,抬步时两手随身体的俯仰而轻摆,常用跳转、擦地空转等技巧动作。表演者多为劳动群众,动作粗犷有力,富有劳动生活气息。

(三)盘子舞表演性道具舞蹈

流行于新疆库车、喀什、伊犁、乌鲁木齐、麦盖提等地。用弦乐伴奏,节奏为拍,有专用曲调。据传,盘子舞源于新疆库车民间,后流传各地,逐渐发展成为舞台节目,由女子单人表演。表演时舞者两手各持一盘子,指挟竹筷,和着音乐,边打边舞,并在头上顶一盛水的碗,以增加难度。麦盖提县的盘子舞,由男艺人表演,嘴内叼长把木勺,随舞击打碗。盘子舞的步法与舞姿,多来自赛乃姆。

(四)手鼓舞表演性舞蹈

是20世纪40年代兴起的舞蹈形式,开始流传在南北疆各地民间,后发展成为舞台节目。表演多由一女子在手鼓的伴奏下进行。舞蹈的特点是动作敏捷、节奏多变,多用高难度的旋转与腰部技巧。例如获世青节金质奖的《摘葡萄》就是,舞蹈中手鼓和舞蹈紧密配合在一起在,手鼓的鼓点节奏与舞蹈动作非常和谐统一、手鼓音乐的快,舞蹈的速度也快,手鼓音乐慢,舞蹈的速度也慢,有时与之相反。它以手鼓音乐和富有感情色彩的舞蹈动作的表演,展现了姑娘在葡萄园中一边劳动一边吃甜酸葡萄时的情景和喜悦的心情。因其手鼓的伴奏,烘托了气氛,增加了艺术感染力。可以说没有手鼓伴奏,这一舞蹈定将大为逊色。

④ 关于新疆维吾尔族舞蹈视频方面的

歌名:青春舞曲
歌手:肖凯(开)提

⑤ 求 藏族 维吾尔族的民族舞蹈教学视频下载地址 免费的 谢谢

建议楼主登陆中国藏歌会,里面基本包含了好多的藏族音乐舞蹈!到中国藏歌会官方微博了解内容,新浪微博@中国藏歌会就可以了。。。

⑥ 维吾尔族舞蹈有哪几种详细一些

1、赛乃姆

自娱乐舞。 在新疆广播,节奏拍主要,个别地区(如哈密)都要拍。 西奈木原来是一个古老的新疆民间旋律,流畅的节奏,美丽的旋律,适合舞蹈,后来与乐曲组合的旋律的节奏,由两轮的缓慢转动形成跳舞形式的部分,被纳入了维吾尔古典音乐“十二木kam”。

2、多朗舞

礼仪舞蹈 在二人的基础上跳舞,一起跳舞。 传遍新疆麦凯蒂,巴楚,沙沙,阿瓦提等县。 许多长舞有一个完整的表演节目。 舞者必须从舞蹈开始到结束,中途不允许退出,观众不得离开舞厅.

3、萨玛舞

定制舞蹈。 是在伊斯兰节日广场上由男子执行的舞蹈形式。 新疆喀什,沙赫等主要流通领域到地面。 “索马”原来是新疆传统的民族舞蹈,已经胜过了一阵子。 引进伊斯兰教后,逐渐演变成为群众节日舞蹈活动。

4、夏地亚纳

是广场上的节日盛大集会,群众舞蹈形式广泛流行,新疆受欢迎,在新疆南部。 夏娜娜娜是歌曲的名字说维吾尔意思是“快乐”,以前曾经使用皇室的巡逻宫殿,欢迎等仪式音乐舞蹈,发展起来快乐的表达情绪舞蹈,大多是在演出前的集会之前。

5、纳孜尔库姆

表演男子跳舞 主打舞蹈双重,具有竞争力。 在新疆吐鲁番,杉山,Toksun等地区传播,是婚礼嗨或者最美妙的节目,各地多有半职业性的纳孜尔库姆艺人。

⑦ 维吾尔族舞蹈移颈怎么做

你可以背靠墙壁,把两只手手心对着自己的脸颊,然后用你的脸去贴自己的手心,要注意不内要动下巴,要用整个脸带容动你的脖子去贴,如果是专业学维族的话,脖子就不需要动很大,你多练几天就会了,我就是这样练会得,加油哈

⑧ 中国舞考级十级 维吾尔族舞视频

http://www.56.com/w62/album-aid-2247123.html

中国舞考级知多少
一、中国舞分级和年龄

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考级共分十三级,分 普及型教材 和 半专业型教材。对各级考试申报者的年龄,原则上规定如下:

普及型教材:

《第一、二、三级课》 适用于4-7 岁幼儿

《第四、五、六、七、八级课》 适用于7-13 岁儿童

《第九、十级课》 适用于12-15 岁少年

半专业型教材:

《初级课》(第十一级) 适用于14-15 岁青年

《中级课》(第十二级) 适用于15-17 岁青年

《高级课》(第十三级) 适用于16-18 岁青年

二、如何进行中国舞考试

通过中国舞分级规范的训练,视训练时间长短而进行安排。

1、每年定期举办考级活动,一般在暑期进行,考试在大、中城市进行,学生可以就近参加。

2、参加考级的学生必须由获得该级别的教师推荐。在符合年龄规定和推荐条件的前提下,不限制学生申请考试的次数和级别。

3、由考级委员会聘请专家担任考试委员,分别对教师培训班的成员及少年儿童学员进行考试。

4、考试通过者将获得该级别的证书。

5、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考级中心在各地以委托方式代理考级的组织工作。

三、中国舞考级的好处

学生通过逐级考试和获得证书,可以藉此衡量自己掌握专业技能的程度和水平,它具有一定的真实性、权威性和专业性,为获得艺术特长生的学员打下了良好基础,且获得者在考入初中、高中、大学均有优先条件。

四、学生学习舞蹈的态度

学生应在学习舞蹈上课期间,对基本功训练不回避,明确自己训练中国舞的目的,提高自身气质,纠正不良体形,助长身高,培养活泼开朗的小女孩是一项效果极其明显的舞种,让自己成为一位自信的小公主。

五、家长与老师的配合

1、授课老师将学生所学的教学任务和内容列与公告栏,并根据当天孩子们所出现的问题与家长沟通,还会向学生布置作业,家长在家监督孩子,并给予辅导。

2、家长应多鼓励孩子不怕苦,多教育孩子学舞蹈必须有一种坚强的毅力。

3、在家中多放音乐,可让孩子在镜子前自己表演舞蹈,让她们了解自己的舞姿,认识什么是自己的“美丽”,从而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让孩子由内至外流露活泼漂亮的一面。

4、让孩子多看舞蹈VCD,增长舞蹈见识,进一步了解中国舞,让孩子向片子里的舞蹈演员学习,鼓励她们将来也能像舞蹈演员一样在舞台上表演,使之提高孩子的兴趣。

⑨ 维吾尔族舞蹈怎么练习脖子

1、找一个墙角,直角型的,然后把两个肩膀卡在直角中间,身体动不了的同时,尝试着在水平面动脖子用耳朵找墙的感觉,眼睛同时配合,多练几次,就找到感觉了。

2、把两个手(手掌对着耳朵)分别放在耳朵和肩膀中间的位置,然后用耳朵去找手的感觉,这样反复练习就能找到感觉了。

3、多锻炼颈椎的柔韧度,方法是:脖子和肩膀的交接处持平保持不动,动的只有脖颈。或者把后背贴在墙上或高背的椅子上,保证让肩部不动,然后把头摆正动脖子,练几次就会了,然后再试着后背不靠练练。初练时肩下垂,但别紧张,要放松,然后动脖子,慢慢坚持就会了。

4、还有一种就是,两手交叉搭住肩膀,用力压住肩膀不能动,然后把头摆正动脖子,颈勃不要绷得太紧,这样就可以慢慢地练习了。

(9)维吾尔族舞蹈教学视频扩展阅读:

体态及表情:立腰拔背是其体态的突出特点,膝部富有弹性,注重“辫子”的感觉。除了热情之外,还有很显著的高贵感,侧面表现时下巴抬高,保持微笑、活泼、俏皮。

基本动作:垫步、踏点步、进退步、一步一点,翻腕、柔腕、托帽手、点肩式、移颈、三步一抬、滑冲步、点步定点转、转体晃身、转跪等。

手臂特点:维吾尔族舞蹈的舞姿变化多,造型性强,这就要求手臂有极强的控制和运用能力,才能达到姿态的准确,提高表现力。

节奏的基本特征:多用切分音、附点节奏和弱拍上给以强势的艺术处理。如舞蹈动作中的绕腕,指尖的“挑”,脚步的“三步一抬”中的后踢步都是在弱拍做的,因此突出舞蹈的风韵和民族特点。

⑩ 急求维吾尔族舞蹈教学视频

网络视频里面有啊

阅读全文

与维吾尔族舞蹈教学视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