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究竟是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还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普通教育学》是德国著名的哲版学家和教育家赫权尔巴特(J.F.Herbart1776-1841年)的重要著作。他的政治立场是保守的,代表着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人民抱着一定的敌视态度,但是他的教育理论在很多方面有着精辟的见解。All□emeine P□da□o□ik 德国教育家J.F.赫尔巴特的主要教育著作,全称《从 教育目的引出的普通教育学》。1806年出版。赫尔巴特在 书中企图以心理学的观点来阐明教育学的一些重要问题, 特别是教学论方面的问题。
《大教学论》是夸美纽斯在批判地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经过长期构思、几经修改而写成的重要教育论著。正如作者在本书开篇所写的,本书主要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其写作目的是: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并使基督教的社会因此可以减少黑暗、烦恼、倾轧,增加光明、整饬、和平与宁静。
㈡ 现代第一本教育学专著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还是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好纠结啊
世界上第一部教育复学著作是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大教学论》是1632年出版的由捷克作家夸美纽斯著作的。《大教学论》主张反对封建的、经院主义的教育,系统阐述适应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教育观点,包括教育的目的、作用、制度、内容和途径。
夸美纽斯主张教师应当主动激发孩子们的求学欲望,并且运用温和的、循循善诱的方法,用仁慈的情操与言语吸引孩子们,而不是粗鲁的办法使学生疏远教师。
(2)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中的教育思想扩展阅读:
夸美.纽斯在他《大教学论》中说:“在准备好工具、材料和模型之后,我们需要三件事情,才能学会 一种艺术——材料的正确利用;熟练的指导;经常实践。
就是说,学生应当受到教导,知道在什么时候去利用他的材料,怎样去利用;他在利用材料的时候应当得到帮助,一面发生错误,如果发生了错误也可以改正;他不应当在发生错误和被改正错误的时候就停止,要到能 够正确地、迅速地工作的时候才可以停止。
㈢ 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提出的教学原则有哪几点
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提及的“原则”很多,其中的教学原则多达37条。这些“原则”并不完全是教学原则,含有可以称为原理和其他的具体规则在内。前者如“自然适应性原则”。从现在意义上所谓教学原则的含义出发,可以归纳出夸美纽斯的教学原则有如下几点,这些教学原则都有其对应的教学方法。
(一)启发
要求教师努力调动儿童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内向外地发展。为此,要在遵循自然的基础上采用直观教具,并充分利用表扬、奖励等多种方式。
(二)直观
夸美纽斯认为知识是从感觉而来,只有通过感觉器官,才能得到真实可靠且难以遗忘的知识。对某些不可能直接感知和观察的事物,也要采用取代的办法。
(三)量力
夸美纽斯要求教学应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身心特点,强调选择学习材料时要适当,要求学生在学习时只需掌握最重要的内容,其他内容则只需领会即可。
(四)因材施教
夸美纽斯既强调人的自然的平等及可受教育性,又重视人的个别差异。主张教育者必须研究儿童、了解儿童、掌握不同儿童的特点,并能够就儿童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措施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五)循序渐进
夸美纽斯主张学习应当分阶段地进行,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务必使前面的学习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扫清道路。
(六)巩固
夸美纽斯主张教与学应当贯彻彻底性原则,即学习过的知识要保持长期不忘。为此他主张教给学生有用的知识,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直观地进行教学,课程安排要有系统,要训练和培养记忆力,强调复述和练习的作用。
㈣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和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分别是什么和什么的标志啊
《大教学论》标志着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产生
《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㈤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是什么
教育思想:
夸美纽斯受到人文主义的深刻影响,对人具有的智慧和创造力充满信心,主张通过教育使人获得和谐发展,希望通过教育改良社会,实现教派和民族的平等。
泛智论是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核心,所谓“泛智”,就是使所有的人通过接受教育而获得广泛、全面的知识,从而使智慧得到全面的发展。他主张学习广泛的知识,掌握学科知识的精粹;强调所学内容要对实际生活有用;重视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以及各种语言的学习;注重学生行动能力的训练等。
在其教育代表作《大教学论》中开宗明义“它阐明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全部艺术”,并试图通过教育实验来实现“泛智教育”和“泛智学校”的理想。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还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教学原则,如直观性原则、启发诱导原则、量力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以及因材施教原则等。这些原则依然是我们今天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遵循的基本原则。
夸美纽斯的另一重要贡献是,在教育史上他最早从理论上详细阐述了班级授课制以及相关的学年制、学日制、考查、考试制度。虽然早在欧洲宗教改革时期,在耶稣会派和路德派等教派学校的教学实践中,已经出现了分班、分级教学制度,并且按年、月、周规定教学进度。
但是,夸美纽斯是对班级授课制等作系统理论阐述的第一人。他以太阳的“光亮和温暖给予万物”而“不单独对付任何单个事物、动物或树木”为依据,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他认为班级授课制是对教师产生激励作用,提高教学效率的有力手段。
他指出班级授课制的具体方法是: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将儿童分成不同的班级;每个班级拥有一个专用教室;每个班级有一位老师,他面对全班所有学生进行教学。他主张在一般情况下,各年级都应该在每年的秋季开始和结束学年课程,其他时间不应该接收任何儿童入学,以保证全班的学习进度一致,都能在学年底结束相同课程的学习,经考试升入更高年级。
每日上课时间为4小时,在每学习1小时后休息半小时。每年有4次较长的休假日,每次休息8日。关于考查和考试制度,他提出建立学时考查、学日考查、学周考查、学季考试和学年考试。其中学年考试是最重要的考试,通常在学年结束时举行,通过抽签进行口试,合格者均可升级,不合格者必须重修或勒令退学。夸美纽斯以他在教育理论上的卓越贡献,奠定了西方教育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夸美纽斯主张普及义务教育,“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实际上是对所有儿童授以学前教育和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只有那些有志于从事脑力劳动的男女才能享受,高等教育则更是少数“智者”的权利。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夸美纽斯打破了封建主义的禁锢,主张人人有权利接受教育的主张,适合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5)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中的教育思想扩展阅读:
启蒙智慧
在匈牙利工作期间,夸美纽斯致力改革,开拓创新,编写了著名的儿童启蒙读物《世界图解》一书。这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附有插图的儿童网络全书,该书构思新颖、内容广泛、图文并茂,堪称教材一绝。
夸美纽斯在序言中,就说明了本书的特点:“这部书篇幅不大,但它是整个世界和整个语言的鸟瞰,里面充满了插图、事物的名称和描述”。所以,他把《世界图解》称为“世界一览”。
《世界图解》的内容包罗万象,不仅涉及到了动物界、植物界,还涉及到了人类,人类的起源、各年龄阶段、人类有机体的组成部分、人的活动、道德的特征、人在家庭、城市社会、国家和教会里的关系等内容。附插图二百幅,均出自作者之手,图画逼真生动,形象鲜明。它们和文字对应相配,引人入胜,激发读者兴趣,使所学内容印象深刻。这就使儿童在自然、快乐的情境中逐步、自由地获取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儿童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得到了美的陶冶,形象思维的能力得以发展,培养了思维习惯,启开了智慧之门。
从《世界图解》中,人们可以看到夸美纽斯渊博的知识、精湛的绘画素养和惊人的构思,也可以窥视到他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原则。夸美纽斯把知识、绘画和美感溶为一体,代表了他那个时代教育的进步潮流。难怪有人说;“《世界图解》是夸美纽斯思想的结晶和象征”。
《世界图解》于1658年出版发行,在欧洲引起了轰动,曾流行近二百年之久,夸美纽斯因此而获得了世界声誉。德国哲学家、科学家莱布尼兹(1646——1716)主张应以《世界图解》作为初级语言教学的教材;德国思想家、文学家歌德(1749——1832)和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1823——1870)也对这本书以高度评价,称夸美纽斯是“儿童插图书的创始人”。
参考资料:网络----扬·阿姆斯·夸美纽斯
㈥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是什么
“泛智论”是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核心。所谓“泛智”,就是使所有的人通过接受教育而获得广泛、全面的知识,从而使智慧得到全面的发展。他主张学习广泛的知识,掌握学科知识的精粹;强调所学内容要对实际生活有用;重视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以及各种语言的学习;注重学生行动能力的训练等。在其教育代表作《大教学论》中开宗明义“它阐明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全部艺术”,并试图通过教育实验来实现“泛智教育”和“泛智学校”的理想。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还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教学原则,如直观性原则、启发诱导原则、量力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以及因材施教原则等,这些原则依然是我们今天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遵循的基本原则。
㈦ 阿姆斯•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中主要讲述了哪些内容
《大教学论》第1章可以看做是全书的引言,“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这一标题反映了作者的人文主义世界观,这是夸美纽斯全部教育理论的基石之一。
2~4章从人生的目的探讨教育的目的和任务,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来生做准备,教育的任务是知识、德行和虔信。
5~7章讨论教育的可能性、必要性和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他深信人接受教育的可能性,人是自然就能获得一种关于万物的知识的。凡生为人都有受教育的必要,人不应成为无理性的野兽。人的教育应该尽早开始,能够持久的东西都是年少时学来的。
第8章论述学校教育的优越性,学校是最适合接受教育的地方。
第9章论述了普及教育的民主思想,认为一切男女都应该进入学校学习。
第10章论述学校的职能,人们从学校学到的应该是最重要的事物的原则、原因和用途,学校还要教人发展每个人的心灵。
第11章批评了当时的学校:学校太小、太贵、管理不善、效率低下、纪律松散等。
第12章论述了改革学校教育的必要性。
第13章探讨一切教育活动中的根本规律——纪律。
第14章提出一切教育活动的根本原则就是模仿自然,以自然为向导。
第15章中阐述关于体育的观点。中世纪时教会提倡轻视生命,视肉体为灵魂的监狱。夸美纽斯一反传统,提出要延长生命、爱惜生命、保持身体健康的观点,要求抛弃禁欲主义。
16~18章中总结了丰富、具体、有用的教育经验,包括前人和自己长期从事实践的经验。他认为,在自然、社会和人类的活动中存在着普遍性的规律,一切教育和教学都必须服从这种规律,这就是自然适应性。他还强调了教育中每个问题的偏差和纠正办法。夸美纽斯在这三章中提出了对教育改革的主要建议,共有二十几条。
19章论述班级学习制,这是针对当时的个别教育制所提出的改革措施。
第20~26章分别论述科学、艺术、语文、道德和宗教等具体学科的教育和教学方法,作者对感觉经验做了高度的评价,指出知识的开端永远是来自感官。在德育教育部分,夸美纽斯十分重视以道德教育取代宗教在学校里的地位,同时还对纪律观念做了特别的强调。
《大教学论》的第27~31章论述的是夸美纽斯所建议的新学制以及各级学校的课程设置,还提出了设立学校培训老师的建议。
㈧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首先面对的问题是什么
夸美纽斯在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通常被看作是教育学作为一专门独立科学的标志。夸属美纽斯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受到完善的教育,并得到多方面的发展,成为身心和谐发展的人。他认为“人的本身,里外都是一种和谐”,人在身心各方面都存在着和谐发展的因素(“种子”),教育就是要使这种因素得以发展。关于教育目的的思考夸美纽斯引用古代彼塔卡斯的话“知道你自己”作为《大教学论》开篇第一句话有着很深的寓意,强调人自己本身是“永生、智慧与幸福的根源”。“我”与“自己”是世间最完美的结合,万物为此而存在,“我”受教育是为了“自己”在今生之内的不断完善和今生之外的永恒存在
㈨ 精锐: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大教学论》全面论述了人的价值、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旧教育的弊病、改革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学制、教学法、体育、德育、宗教教育、学校管理等。实际上,它包含了整本教育学的内容,并且奠定了今日分科教学法的基础。该书除了《致意读者》等部分之外,全书共33章,可分为六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1-5章),论述人生的目的以及人的可教育性
作者以《圣经》的《创世纪》为根据,加上传统的神学目的论,认为人不仅要认识自己,而且还要认识上帝,因为上帝是永生、智慧和幸福的根源,人是上帝的造物、爱物和形象。他认为,现世的人生严格讲并不是人生,而是永生的序幕,世间的生活只是永生的一种预备,其目的是使灵魂利用身体作中介,去为未来的生活预备各种有用的事情。人的终极目标是与上帝共享永恒的幸福,为此,人在有形的造物之中要成为:理性的动物,一切造物的主宰和造物主的形象与爱物。人生成就要:熟悉万物,具有管束万物与自己的能力;使自己与万物均归于万有之源的上帝。人类的一切优点都完全表现在博学、德行和虔信这三种品质中,这是今生与来生的基础,是我们生活的要点。同时他认为人也是可以被教育的,“谁也不能野到不能驯服的境地,只要他肯耐心地倾听教导与知识”。
第二部分(6-9章),主要探讨教育的目的以及教育的社会作用
作者认为,知识、德行与虔信的种子是天生在我们身上的,但应该从祈祷、教育、行动中去取得,只有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从知识、道德、虔信、艺术和身体等方面去发展人。另外,塑造人、教育人应从少年儿童时期开始,因为这时候欲望正在沸腾,思想很迅捷,记忆很牢固。因此,在很小的时候就要把人形成到合乎智慧的标准,养成良好的习惯。
作者认为,学校的产生为少年儿童接受教育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不仅有钱有势的人的子女应该进学校,而且一切城镇乡村的男女儿童,不分富贵贫贱,都应该进学校。他坚信人受教育而能获得发展的可能性,驳斥“智力迟钝”儿童不宜学习的论调。“人的心性愈是迟钝孱弱,他便愈加需要帮助,使他能尽量摆脱粗犷和愚蠢”;“世上找不出一个人的智性孱弱到了不能用教化去改进的地步”。
第三部分(10-14章),论证改革旧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创办新学校
作者认为,人人应该受到一种周全的教育,应该借助学校做到:“通过科学与艺术的研究来培植我们的才能;学会语文;形成诚笃的德行;虔诚地崇拜上帝。学校应成为造就人的工场,实现真正的人生目的”。但是在“当时没有一所完善的学校,设立了学校的地方,学校不是为整个社会设立的,而只是为富人设立的;学校教导青年的方法是非常严酷的,学校变成了儿童恐怖的场所,变成了他们的才智的屠宰场,大部分学生对学习与书本都感到厌恶;继续学下去的人都没有获得一种认真的或广博的教育,获得的只是一种荒谬的和害人的教育;学校培养不出合乎德行的品性,培养出的只是一种虚伪的道德外表,一种令人生厌的、外来的文化皮毛和一些专务世俗虚荣的眼光与手脚”。因此,夸美纽斯特别强调要改革旧教育,创办新学校。其新教育的体系主要有以下内容:(1)一切青年都能受到教育;(2)他们都能学到一切可以使人变成有智慧、有德行、能虔信的科目;(3)教育是生活的预备,能在成年以前完成;(4)实施教育不用严酷或强迫方法,而用温和轻快、自然的方法;(5)这种教育应是真实的、彻底的;(6)教育是轻松的,课堂教学每天只有4小时,一个先生可以同时教几百个学生,而所受的辛苦要比现在教一个学生少10倍。他认为在宇宙万物中存在着一种普遍的自然秩序,并把教育适应自然作为改革学校的主导原则。他要求教师像园丁、画家和建筑师那样步随自然的后尘,从自然中寻找教育工作的秩序。秩序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教学艺术的主导原则。另外还有教学的五项原则:(1)延长生命的原则;(2)精简科目,使知识能够更快地获得的原则;(3)抓住机会,使知识一定能被获得的原则;(4)开发心智,使知识容易获得的原则;(5)使判断力变锐利,使知识能够彻底地被获得的原则。
第四部分(15-19章),详细论证了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原则
作者指出,良好的学校组织主要在于工作与休息分配得当,有赖于读书、松缓、紧张的间隙与娱乐的分配。教师要引导儿童遵守饮食有节制、身体有运动、注意休息这三个原则,尽可能长久地保持生命与健康。为了使儿童能茁壮成长,作者对教与学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和建议,如人类的教育要从儿童时期开始;早晨最宜读书;一切学科都应加以排列,使其适合学生的年龄等。夸美纽斯着重对教学的便易性、彻底性和迅速性原则进行了阐述,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如废除强制灌输的方法,多方激发儿童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教学应从观察开始,运用直观方法;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近及远,从一般到特殊,务使先学的为后学的扫清道路;依据学生的智力特点安排课程;加强练习、实践以巩固知识;实行班级授课制,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等等。
第五部分(20-25章),专门论述教育方法
作者认为,科学是关于自然的知识,讲授科学必须遵守下列规则:(1)向学生讲授所有应该知道的事物;(2)所教的内容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3)要通过事物的原因去教;(4)先教事物的一般原则,后教事物的细节;(5)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适当的顺序去教授;(6)要强调事物之间的区别,使学生得到的知识更清晰和明白。
艺术与实践息息相关,学生学会一种艺术,除了备好工具、材料和模型之外,还需要三件事:材料的正确利用、熟练的指导、经常实践。因此,艺术的教学必须强调模仿、练习和不断的实践。
语文是一种手段,可使我们得到知识,并把知识传授给别人。语文教学要注意掌握语法规则、和事物的学习相联系、多实践运用这三个问题。
在道德教育方法上,他提出了以下建议:(1)主要的德行,如持重、节制、坚忍与正直应当首先培植;(2)持重应当从接受良好的教导,从学习事物间的真正区别和那些事物的相对价值去获得;(3)节制应当在儿童的饮食、睡眠与起床、工作与游戏等方面去培养;(4)坚忍应当从自我克制中学习;(5)德行应该在邪恶尚未占住心灵之前,早早就教;(6)德行是由经常作正当的事情学来的。另外关于教材的问题,他认为《圣经》是知识的唯一真实来源,学生应以全部时间去寻求它们的真实意义。
第六部分(26-33章),讨论学校的管理
夸美纽斯认为,纪律是学校的发动力和推动力。但纪律教育不是强制和鞭挞,应该用良好的榜样、温和的言词,并且不断诚恳地、直率地关心学生,突发的愤怒只能用在例外的情境上面,应当存心使结果能恢复良好的感情。
他认为,人从诞生到24岁是青春岁月,是培植才智的时期。学习应从婴儿期开始,一直持续到成年,这24年的时间可分为四个明显阶段: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每期六年,相应地建立符合其年龄特点的学校。在家庭设立母育学校,由母亲对1—6岁的幼儿进行学前教育,主要锻炼各种感觉器官,使之辨别周围的事物,为以后成长打下基础。在每个乡村和城镇设立国语学校,对所有6—12岁的儿童进行初等教育,主要利用阅读、书写、图画等方法去训练想象力等。在较大的城市设立拉丁学校,让学生利用辩证法、文法、修辞学以及其他根据因果法则的科学与艺术,去领悟感官收集来的知识并加以判断。在国家或省设立大学,对18—24岁青年中的“智者”进行高等教育,学习与意志紧密相关的四科,即“神学教我们恢复灵魂的和谐;哲学教我们恢复心灵的和谐;医学教我们恢复身体上主要功能的和谐;法学教我们恢复外界事务的和谐”。夸美纽斯认为,这四种学校既相联系,又相区别,母育学校和国语学校收容一切男女青年;拉丁语学校对于志向超出工场以上的学生给予更彻底的教育;大学则训练未来的教师和学者,使教会、学校与国家永不缺乏适当的领袖。最后,他论述了实现他的教育理想应具备的条件,并且呼吁教师、学者、神学家和帝王、官吏全力支持和实现他的教育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