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大全 > 心理健康教育情绪调节教学反思

心理健康教育情绪调节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1-01-17 11:20:24

1. 简述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情绪与心理健康 -胡佩诚

央视国际 2004年09月10日 15:10
主讲人简介:
胡佩诚,男,1947年生,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心理学教研室主任,教授,研究生导师。国家一级学会——中国性学会秘书长,中国高等教育医学心理学教育分会会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兼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内容简介:
心理健康有没有标准呢?我们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观察一个人的心理是不是健康呢?这里面首先有一个研究心理健康的角度问题,换句话说,我们从哪些角度来观察一个人的心理上是不是健康呢?一般说来,我们可以有几个角度:比如我们观察一个人,他心理上是不是健康,要看他出现不出现某些精神的症状。比如说像幻觉,什么叫幻觉呢?就是他能听见别人听不见的声音,他能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事物,这就是幻觉了。再一个叫做妄想,它是思维上的一种障碍,他总觉得别人在讲一些跟他有关的话,总觉得别人在议论他,甚至还觉得别人在害他。另外还有一些像夸大妄想,衷情妄想,嫉妒妄想等等有很多。就是这些在别人看来是很荒唐的一些观念,在这些人身上如果发生了,大家都要怀疑他精神上是不是有问题。
另一个角度我们叫做统计学的角度,我们就要看这样的一个人,他和大多数人的表现一样不一样。比如说我们现在在座的人大家都很安静,但是突然有一位同志哈哈大笑,或者是哇哇大哭,那么这样的两位同志,我们就要高度怀疑他有没有心理上的问题。第三个角度,我们就叫从文化学的角度或者叫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观察一个人,观察一些现象。那么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够把一些和我们大多数人的现象不一样的现象,都认为是有问题的。比如说南方有个少数民族,结婚的时候,女方到男方家里的时候,那个女方先闭门不出,男方进了大门以后,他会大喊一声,说你们家的人都死光了。然后女方再出来说,就等着您来传宗接代呢!这样一个婚俗在当地是很正常的,而且他们这样一个对话,是非常风趣和谐的。但是拿到我们汉族人里面,可能就会觉得有问题。如果我们在座的某些人,拿这样一个风俗接待你的朋友,周围人就会说你有点不正常。但是也就是说一定要把任何一个现象,放到一个特定的一个文化的和历史的环境里面去来看待这个问题。
(全文)
在北京市的某一个重点中学的一个区,我们就发现在过去的11个月当中,有五所学校的五个孩子出现了自杀的现象。说明中学生的自杀这样一个现象,也不是十分偶然的。那么在大学生里面,这样的一个情况,就更值得关注。我到了一所大学,给他们去做报告的时候,学生处处长告诉我,在过去的一年半的时间内,曾经有三个学生自杀。而且最近的一个学生是在早上七点钟的时候,在他们学校的足球门上,上吊自杀。所以对整个学校的影响是非常之大,另外还有一个学生,他是大学四年级的孩子,他却在大学四年期间三次企图自杀。第一次是吃了安眠药,被送进附近的医院抢救过来。第二次他又在医院里面,他是一个医学生,在医院里面实习的时候,割脉自杀,血流得到处都是。很快被老师发现,抢救过来,那么他的父母也从外地赶到北京来,守候在他身边。但是在某一天下午的时候,他跟他的爸爸妈妈讲,我现在情况挺好的,你们上街吧。就在爸爸妈妈离开的那一天下午五点多钟的时候,他第三次在病房里面上吊自杀,而且这次再也没有抢救过来。
他的辅导员带着一些学生们,翻看了这个孩子的遗物,这个孩子身高一米七五,长得是一表人才,是个男孩子。学习在班里面也是中上等,没有发现什么可疑的现象。后来翻了日记以后,惟一的一个可疑的现象,就是原来这个男孩子同时在和三个女孩子交朋友。换句话说,这个男孩子遇到的问题是什么呢?不知道如何处理多个异性朋友的问题,每次我讲到这里面,特别是一些在下面听讲的一些大学生,就在下面窃窃私语。有一次我听得特别清楚,这两个男孩子在下面说什么呢?有一个孩子就说了,这个事要是摊在我头上多好啊!言外之意他一个没有,别人竟然有三个,不如匀他一个,换句话说,困扰我们的大学生的一些问题,都是一些在别人看来不是问题的问题,甚至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但正是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会影响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影响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所以大家不要小看这些问题,所以我们说像这样的一些问题,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实际上大学生是这样,成年人也是如此。
我们看到有的企业家,事业做得很成功,但是却可能出现了自杀的情况。我们在报纸上看到了很多这样的报道,包括一些演员,我们也听过很多报道,另外也有一些著名的作家出现过这个情况。有一次我和一位记者在交谈当中,就谈起了某一位作家,后来他说,因为我知道这位作家是自杀而死,后来这位记者就跟我说,他说谈起他呢,我们两家是世交。换句话说,再没有比他更了解这位作家。他说他的死实际上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原因,我问是什么原因呢?他说他的死实际上用我们现代人的话来讲,他还遇到了一个第三者插足的问题。另外大家可能都听说过,在美国的我们的一位研究生叫做卢刚他就在他毕业前夕,开枪打死了他的导师,打死了一位系主任,打死了一位副校长,打死了他周围的同学,他最后开枪自杀。这件事情发生的时候,我当时正在美国,而且我和周围的一些同学们都了解了这个孩子。他是一个北京大学物理系的高材生,学习非常突出,那么他在美国,他的博士资格的考试,也取得了最好的成绩,但是呢,却在他毕业前夕出现了这场悲剧。那么是什么原因困扰这个孩子呢?后来我们从各个方面了解的渠道,原来是他毕业以后的失业。换句话说,毕业前他没有得到他的导师,给他的一封很好的推荐信。也就是由于他的人际关系,由于他的心理健康的状况不佳,实际上使得他最后没有在导师的心目当中是一个优秀的学生,尽管他自己也很勤奋,他学习也很突出,但是他是怎么做的呢?由于他每天睡得很晚,他起得很晚,所以早上的时候他的导师要到实验室里面去,却看不到他的身影,就认为他很懒惰。再加上这个孩子个性又非常突出,他什么事都要跟人家较真。他的同学就告诉我,较什么真呢?因为大家知道美国孩子是需要开车去买东西的,经常是三五个同学开车出去买东西。他跟其他人就不太一样,他要跟人家开车出去呢,一定要跟人家扔硬币,看谁倒霉谁开车,换句话说,跟人家太斤斤计较,就使得他周围的同学关系,跟导师的关系,都不是很好。所以他这场悲剧的发生,不在于他的不聪明,不在于他的学业不好,而在于他没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所以我们说心理健康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功占有着十分重要的比例。
心理健康有没有标准呢?我们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观察一个人的心理是不是健康呢?这里面首先有一个研究心理健康的角度问题,换句话说,我们从哪些角度来观察一个人的心理上是不是健康呢?一般说来,我们可以有三个角度:一个角度,我们叫做病理学的角度,那么也就是说,我们观察一个人,他心理上是不是健康,要看他出现不出现某些精神的症状。比如说像幻觉,什么叫幻觉呢?就是他能听见别人听不见的声音,他能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事物,这就是幻觉了。再一个叫做妄想,它是思维上的一种障碍,他总觉得别人在讲一些跟他有关的话,总觉得别人在议论他,甚至还觉得呢,别人在害他。另外呢,还有一些像夸大妄想,衷情妄想,嫉妒妄想等等有很多。就是这些在别人看来是很荒唐的一些观念,在这些人身上如果发生了,大家都要怀疑他精神上是不是有问题,这是第一个角度。
第二个角度,我们叫做统计学的角度,所谓从统计学的角度,我们就要看这样的一个人,他和大多数人的表现一样不一样。比如说我们现在在座的人大家都很安静,但是突然有一位同志哈哈大笑,或者是哇哇大哭,那么这样的两位同志,我们就要高度怀疑他有没有心理上的问题。第三个角度,我们就叫从文化学的角度或者叫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观察一个人,观察一些现象。那么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够把一些和我们大多数人的现象不一样的现象,都认为是有问题的。比如说南方有个少数民族,结婚的时候,女方到男方家里的时候,那个女方先闭门不出,男方进了大门以后,他会大喊一声,说你们家的人都死光了。然后女方再出来说,就等着您来传宗接代呢,这样一个婚俗在当地是很正常的,而且他们这样一个对话,是非常风趣和谐的。但是拿到我们汉族人里面,可能就会觉得有问题。如果我们在座的某些人,拿这样一个风俗接待你的朋友,周围人就会说你有点不正常。但是呢,也就是说,一定要把任何一个现象,放到一个特定的一个文化的和历史的环境里面去来看待这个问题。
另外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是些什么呢?心理健康的标准,我们一般说来,有五个方面,哪五个方面呢?一个就叫做智力正常,那么也就是说,我们判断一个人心理上健康就要看他能不能有正常的智力活动,能不能够正常的反应。那么大家看到有一些人处在智力非常低下的状态,那么他很难适应社会,这样的一些人,就很难谈到健康。我遇到一位老师,他的一个孩子养了19年,他请我给他做智商测验的时候,我发现这个孩子,19岁的孩子智商的分数只有19分。正常人应该是100分到110分,这个孩子只有19分。换句话说,他的智力是严重低下。这个孩子他没有健康而言,完全丧失了生活的能力,那么有的人会问,智力超常的孩子,心理上是不是健康呢?这里面就要一分为二,我们说智力超常的孩子,只要他能够对正常的事物做出正常的反应,我们说他也是心理健康的,这个和统计学上刚才那个标准有一点不同,因为这个情况比较特殊。但是智力超常的孩子,实际生活当中我们也发现有些智力超常的孩子,的确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包括我看到的,在美国看到的一些很早就大学毕业的一些孩子们,在美国的情况还不是很好。特别是我亲自接触过一些孩子们,他们存在着一些孤僻的人格方面,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以我认为,我们关注孩子学习成绩,毫无疑问。但是我们更要关注这些成绩十分优秀的孩子是不是有心理问题。第二个因素就是情绪良好,换句话说,我们一定要让人们处在一种良好的情绪状态。第三个条件就是人际和谐,我们现在在心理学上常常把人际关系的和谐称为情商。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些争论,但是现在很多学者都认为情商是存在的,那么也就是看他人际关系是不是和谐?第四个,就是看他能不能适应环境。也就是说,他能不能够去适应周围的变化的环境,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第五个条件,就是看这个人他是不是处在人格完整的状况。那么人格是不是完整?有两个基本条件:一个条件就是他的自我意识是不是确立?换句话说,这个人他能不能够有明确的自我意识,他能够意识到他自我的存在。第二个就是看他有没有良好的社会化,所谓社会化就是说,他跟社会融洽在一起的这样的一种能力问题。
大家在前两年也听到了清华大学的刘海洋事件,他是一位高材生,他却在毕业前夕的时候,去到动物园里面两次泼熊。这样的一位学生,他到底是什么样的问题呢?因为我接触了他的两个辩护律师,这两位辩护律师呢,跟我谈到了这样的一些情况,我个人虽然我没有见这个刘海洋本人,但是从我们一批心理学家最后的印象是:这个孩子的社会化并没有很好地完成。换句话说他心理上是十分不成熟的,这位律师跟我们讲过两个事情,说这个孩子上小学第一天的时候,班长喊起立,大家都站起来了,刘海洋没有起来。后来班长说坐下,大家都坐下了。他一个人又站起来,后来问他为什么?他说他不知道什么叫起立,另外他看着别人都站起来以后,他说他要补站一次。特别是他刚刚上清华大学的时候,由于他没有进过公共澡堂,所以他前几次呢,经常是把自己的衣裤袜子留在了澡堂,把别人的穿回来。所以我们就看到这样的一个高材生,在社会的适应能力上,却处在一个比较差的状态。就是他的社会化的能力上是比较差的,因此我们培养一个健康心理素质的这样的孩子,应该从以上几个方面,特别是这五个方面去努力培养。
那么最后我要谈到的就是关于情绪的健康问题,刚才我已经谈到了情绪健康是我们心理健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那什么是情绪呢?我们说情绪是指的一个人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换句话说,他面临的客观事物能不能够满足他的需要。如果一旦满足了他个人的某些需要,他的情绪就是良好的。一旦不能够满足他的需要,他的情绪就可能是比较差的。情绪是来源于客观外界的,也就是说,人的情绪是对客观外界的一个反应。所以大家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叫做触景生情,谈虎色变。为什么叫触景生情呢?他接触到一个情景,才会想到了某一件事情,他的情绪才会有变化,这就是景和情之间的这样一个关系。一定是客观事物的存在,他才会有一个情绪的变化,今天丢了钱包,你一定会感觉到沮丧。今天如果你得了一个大奖,中了一个彩票,五百万元的大奖,你才会高兴得心花怒放。没有这个客观,就不会有情绪,情绪跟客观一定是一致的。另外人的情绪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比较积极的、向上的、高兴的。一类是比较消极的、低沉的,换句话说是不高兴的。它分成两大类,另外呢,人的情绪是可以通过一些外部的表现来得到观察。换句话说,大家观察一个人的情绪主要从面部。人体的面部是我们观察情绪的一个重要的器官,那么在观察的情绪当中,哪一个部位是我们经常观察的呢?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暗送秋波都是指着眼睛,但是心理学家呢,不完全这样看。心理学家也承认,眼睛是重要的一个器官,但是他要做实验,有些心理学家就做过这样的实验:他把人的各种各样的面部表情都拍下来,当然要请一个最好的演员,然后把眼睛鼻子嘴巴耳朵都剪下来,剪下来以后把一个高兴的眼睛配上一个悲伤的嘴,再一个悲伤的眼睛配上一个高兴的嘴,然后观察到底是那一个部位更能代表他的情绪呢?最后就发现人们观察人的情绪实际上不光是从眼睛,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部位是什么呢?就是嘴。所以嘴巴在表现一个人的情绪方面,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部位,这是情绪的一些基本研究。
另外在情绪当中还有一些理论上的研究,换句话说有很多心理学家就研究了,影响一个人的情绪的产生的因素是什么,换句话说,什么样的因素会影响我们情绪的好和不好呢?这里面有很多理论,那么一个著名的沙赫特的理论,他就提出了情绪有三个因素的学说,哪三个因素呢?他认为影响一个人的情绪的重要的因素,一个就是环境,第二个就是生理的状态,第三个就是他的认知评价。换句话说,一个人处在一个,环境如果非常良好,情绪上很良好,那么他的环境是一个非常适宜的,那么他的情绪会好,那么大家现在很平静,那么你的心情也会很平静,如果周围环境很浮躁,那么你也跟着会浮躁起来。周围环境很紧张,你也会跟着紧张。我看到王义夫打最后一枪的时候,我看王义夫他也紧张,我们观众们也是紧张的心都吊起来了,这就是环境。没有他前九枪都平了的前提,最后一枪可能和不可能是世界冠军的紧张状态,那么大家不会紧张,这是环境。第二就是生理状态,所以生理状态就是看你现在的躯体上有没有问题?比如说,你现在出现了心脏的不好,心脏病发作,或者是关节不好,腿很疼,那么再好的环境,再舒适的环境,你也会觉得你很倒霉。你也会觉得你的情绪很糟糕,赵蕊蕊受伤了,这种受伤躯体上的伤痕一定会带来她的情绪的低落,就是生理对一个人的情绪是非常重要的。那么第三个叫认知评价,认知评价就显得更为重要,一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他用实验来证明了认知评价的重要性。那么这个实验我们把它简单来说,比如说我们在座的人分成两组,都给你们打上一种针,叫做肾上腺素这种针。这种针呢,使得你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呼吸加快、脸面变红,换句话说,这个针对你是不利的。这是对正常人不利,但是对休克的病人它可以把他休克的症状改变过来。然后我们让这两组人同时都要经过两个特别的环境,也就是说呢,两组人都要经过一个非常高兴的环境,也都要经过一个非常愤怒的环境。但是有一个条件不同,就是我和我右边的这组的人,我告诉了你们真实的情况。我左边的人告诉了你一个虚假的情况,比如说我告诉你们刚才打的是维生素,不是肾上腺素,我这边告诉你们真实的情况。问题是什么呢?你们这两组人,经过这两个环境的时候,你们的情绪一样不一样呢?不一样,哪一组人更平静呢?告诉打上肾上腺素的人更平静,为什么呢?我们来分析一下刚才这个实验,你们这两组人,应该说生理上应该说大体上一样,经过的环境上一样不一样?也大体一样。但是有一个条件不同,就是被告知打了维生素的人,他不觉得有什么问题,所以他在认知上没有什么准备,而被告知打了肾上腺素的人,他往往会对自己被告知打了这种对身体不利的针的这种状态他有所准备,于是他到了高兴的环境,到了一个悲伤的环境怎么样呢?他就有意的控制自己,不要让自己太高兴,不要让自己太悲伤,所以被告知了真实情况的这组人,他的情绪状态反而会更好一些。那么现在我可以告诉大家,我们在心理咨询的过程当中,经常遇到有些人会问我们这个问题,也就是说,他出现了一个情况,问我们怎么办?
比如说我遇到一个来咨询的来访者,她遇到了一个她丈夫去世的这样的一个非常悲惨的这种状态。她来到我的诊室一直在哭,哭得非常悲哀,他问我这种情况怎么办?那么我们怎么来帮助他呢?我们再还她原来的一个丈夫吗?还不了,换句话说,这样的一个环境已经是客观存在的,另外她的生理状况也是客观存在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是我们要帮助这个来访者调整她对于失去丈夫的认知,帮助她调整对待这种客观现实的认知,为什么我们今天要谈情绪?实际上每一个人在座的人,都可能会有一些这样或那样的困难,都可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矛盾,也可能是跟子女也可能跟自己的父母,也可能跟同事的也可能跟邻里的,但是这些关系,这些矛盾是不是客观存在呢?你能不能够改变你的灵敏的状态?改变别人的状况呢?一般说来是不行的,我只能说一般说来不行。当然你可以提抗议,你可以提意见,但是很多情况下是不行的,那么怎么办?那么调整的是别人呢?还是你自己呢?实际上最后我们要想做到情绪上的健康调整的是你自己,而不是希望别人给你个丈夫,你有一个好的邻居,你有一个优秀的领导,你有一个非常好的同事,实际情况不是这样。换句话说说你要调整你自己的认知来去适应这种状况,所以我们说情绪跟健康的关系也很简单,就是这样的一句话:“良好的情绪,是一个人健康的基础,不良的情绪是造成疾病的原因之一。”大家就记住这样一句话,为什么要记住这句话?这就是我告诉大家,一个人一定要处在一种良好的健康的情绪状态。
我们也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我们找来了两只同窝生的羊羔,把这两只羊羔放在两个不同的地方,给它们相同的养料,水分和阳光,但是有一个条件不同,我们在某一个羊羔的旁边拴了一只狼。大家可以设想,没有拴了那个狼的羊羔就会健康成长。但是拴了这只狼的羊羔,就会处在惊恐万状的状态,最后死掉了。所以我常常用这个例子告诫我们许多做家长的,要不要自觉不自觉的扮演了自己孩子身边的这个狼的角色呢?换句话说,我们望子成龙,希望他这样或那样,有人常常说棒打出孝子,一定要是严师出高徒,没有问题。但是更重要的是你这个严你这个棒打是不是超过你这个孩子他能够承受的那个程度。我见到过这样一个强迫症的孩子,18岁,他告诉我,他从小跟他的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时候,他父母给他这样一个要求,就是下午四点以后,不允许这个孩子再到院里面去玩了,换句话说,这个孩子从小接受着一个非常严格的要求,在这样的一个严格的要求下,他现在得了个强迫症,所以与其他将来得强迫症,不如现在就给他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所以对于孩子的教育,是一个大问题,不是说我们要放松要求,而是说要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孩子是一个健康成长的情绪状态。
那么如何来保持一个健康的情绪状态呢?我告诉大家有这样的几个方法,大家不妨可以用一用,第一个方法,我们说,要培养一个人的幽默感。大家知道幽默是可以驱除很多尴尬的场景,咱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在世的时候,很多人都讲了,见到毛主席的非常幽默的一些事情。我是亲自听到过一个历史老师讲的这一件事情,他是在毛主席身边给毛主席作陪读的这样的一个情况,他说第一次见毛主席的时候他非常紧张,那么毛主席那天正好是刚刚洗完澡穿了一件睡衣出来,很随便。见到这个老师说,你看我像不像个和尚啊?这位老师一听,这么个伟大的领袖,怎么说了一句这么普通的话呀,他一下子就笑了。换句话说,毛主席的幽默使得这位老师他的紧张的情绪很快就消失掉了,这一点很重要。第二点就是要增加正性生活的体验,换句话说,要经常想到自己还是挺成功的,当然我们这里面并不是讲阿Q,并不是讲挨打就很好,而是说,一个人要善于去发现自己成功的那一面。但是很多人常常是很悲哀,经常地抱怨,为什么呢?她看到别人家买了一架钢琴,他们家没买,她会抱怨她的丈夫没有本事,买不起钢琴,诸如此类。经常处在抱怨当中,那么经常地抱怨,就会使得她自己总不能找到一种良好的情绪。第三个方法,我们叫做适当松懈,所谓适当松懈,就是要把一些困难,把自己的心中的话讲出来,当然这种讲出来要适度,不能够天天都在那里面唠叨,而且应该把它讲出来,而且感受到讲出来那种愉快就可以了。所以我们在一些心理咨询室,常常是备有一些人们发泄的东西,可以打拳,可以摔东西,那么没有这个东西,你也可以到一个墙脚去高声地喊。比如说你要失恋了,你可以喊什么呀?你可以这么喊,你有什么了不起的呀?其实对方还可以。还可以喊,我早就看不惯你了,实际上一直在爱着对方,还可以喊什么?你要不提出吹,我就提出吹了,实际上最怕对方吹。这样喊一喊有什么好处呢?喊一喊心理就痛快了,失恋问题就能得到解决了。第四个方面,我们就是说要善于从光明一面看问题,我们不要看到问题的黑暗一面,而是我们要看到光明这一面。
比如说两个人都得了癌症,一个人是医生,一个是农村赶大车的农民,你们说谁先死?医生先死,为什么?因为他太明白了,是吧。他太焦虑了,太紧张了,翻这医书翻那医书,找这个大夫看,找那个大夫看,又做手术,又做化疗,又做理疗。什么都做了,最后五年就死掉了。那位农村赶大车的农民呢,却怎么样,他还不懂得,癌症会对自己怎么样,所以他照样很乐观的去对待生活,所以他实际上呢,这种乐观的对待生活的态度,他实际上是一种认知的良好状态。这种认知的良好状态,没有心理问题的状态,他的健康是长还是短啊?是更长一些。大家都听说过塞翁失马的故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一个老头他们家只有一匹马,但是这匹马丢了,丢了以后呢?大家都说你很倒霉。没想到二十多天以后,这匹家马又引回来二十多匹野马,他一下子发财了。但是过了一些日子,又怎么样?他孩子又练骑马把腿摔断了,大家说你真倒霉,但是再过了些天,战争爆发了,别人的孩子都被抓了壮丁在战场上战死了,他们家的孩子呢却因为腿摔断了而避免这样一个死亡的悲惨的现实。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故事还可以再讲,你还可以再编下去。说明什么?说明人是在不断地变化,而且事物都是这样,所以我们要看到事物的光明那一面,我们的情绪就会变得好一些。
(来源cctv-10《百家讲坛》栏目)

2. 上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后 老师要求我们写一篇关于情绪调整的心得体会 或者

3. 心理健康课程,对情绪和情绪的调节有什么新的认识

一个人对你不好时是他的事,不是你的事。心理有问题的人才会经常挑剔别人。

4.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例《如何调节情绪》

一、 教学目的 :
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性格及性格的类型;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和与人 交往中注意培养自己的良好性格。知道良好性格对自己成长的好处;在日常的生 活学习中,能对不利于良好性格形成的行为进行自我约束。
二、教学班级:302 班
三、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 录音机、配乐录音故事、动物图片
四、 导入:
教师:今天我们先来听个故事。(播放居里夫人小时候专心学习的故事)
活动明理:
(1)教师:听了刚才的故事,同学们一定十分喜欢玛妮雅那种认真、专心 的学习, 觉得她之所以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 与她性格中的坚定性是分不开的。 下面我们大家共同来说说性格都包括哪些方面。 (学生分别议论后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将事先准备好的有关性格的 词语卡片贴在黑板上。如学生回答不全,教师及时加以补充。)
(2)教师:老师今天为同学们带来了几个动物,请你们对照黑板上的内容, 看一看哪个动物具备什么样的性格特点。看好了以后,就请你将这个动物的图片 贴在这个性格牲下面。(学生边说边贴图片)
(3)说一说 自己所喜欢的动物,为什么喜欢它?人如果也具备这样的性格好不好?
(4)演一演 A 、请五名同学表演早晨清扫教室的情景; B 、再请六到七名同学表演课间活动情景;C 、最后请两名同学表演自习课上的活动情景。
(5)说一说 按照课文中的要求分别对表演的情景谈出自己的看法,并对不良性格进行帮 助。(帮助措施要具体可行。)
(6)动动手 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白纸发给学生,请学生写出自己的性格特征。
(7)猜猜看 教师将学生写好的纸条收好后,抽出几张,分别读出其中的内容,请同学们 猜测纸条上写的是谁?并对猜中的同学加以奖励。 教师: 能迅速猜出的同学, 说明你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是一个细心的人。 同时,被猜中的同学,说明你们的性格特征十分明显,具有良好的性格,大家都 会喜欢。
五、总结全课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可能更加喜欢热情、善良、认真、开朗、活 泼的人了。要想成为这样的人,其实并不难,只要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 注意培养锻炼自己,按照本课书后的 [ 实践园 ] 中的方法去做,日积月累,你 就具备了良好的性格,你的生活就会充满快乐。 在实践中,你也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培养、锻炼自己的性格,让自己 变得更加可爱。如果你有了更好的方法也可以介绍给同学们,让大家与你分享快 乐,共同培养良好性格。

5. 如何调整教师自身的情绪和心理健康

教师的个人情绪和身心健康主要还是要自己来调整啦。
(一)积极应对版压力 首先,教师要学权会减压。 其次,采取积极的压力应对模式。

(二)善于调节情绪
首先,学会控制情境。控制情境的首要一点就是要熟悉教育工作的特点,了解教育的基本过程,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到“心中有数”。控制情境也包括客观分析自己,正确定位,以适应情境。 其次,运用积极认知。 再次,合理宣泄不良情绪。 最后,注意行为调节。

(三)主动寻求社会支持 、重视家庭生活,重视和亲朋好友的交往,乐于合群。

(四)科学用脑
1.适时用脑 每个人的生物节律是有差异的,教师要熟悉自己的节律,确定用脑的最佳时间,使有限的时间发挥最大的效益。 2.交替用脑 (五)积极参与继续教育 积极的参加继续教育也是教师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

阅读全文

与心理健康教育情绪调节教学反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