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进一步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一)教学准备与设计
1.树立现代教育教学理念。认真学习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的性质和目标,领会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熟悉本学科教材的编写意图、特点和各年级间教材的衔接关系,从整体上把握本学科教学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
2.精心制定教学计划。按时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列出教学进度表,安排好课外辅导、考试考查、综合实践等活动。教学计划要符合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校情、学情,具体可行,不盲目追求教学进度。要对教育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阶段性检查和总结,及时反馈信息,不断调整和完善教育教学实施方案。
3.精心备课。备课内容主要包括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学生课堂学习的认知前提和情感前提,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预测学生的认知障碍,科学设计课堂作业,备好所需教具学具,选择教学手段、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等。采取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资源,开展网上研究与备课,提高备课效率和质量。教学目标的设置要做到明确具体,将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工作中。重视引发学生认知和思维障碍的教学环节和课程学习资源的设计,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恰当运用教具、学具、模型和现代信息技术等辅助教学手段。课内外作业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层次性,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控制作业量。认真撰写高质量教案(或学案),教案要因课程、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的不同而异,突出个性化教案的设计。新教师的教案要重点关注规范性和有效性,有经验的教师教案应突出研究性和创造性。
㈡ 如何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内否规范,不但反容映教师职业道德水平,而且直接影响着师生关系的建立,而师生关系是否融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乃至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至关重要,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依法执教,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二,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关爱后进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的评价每一个学生,批评学生的方法要科学,态度和蔼,严禁讽刺、挖苦、侮辱、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三,要严谨治学,自觉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师德修养,不断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四,要发扬奉献精神,坚守高尚情操,廉洁从教。总之,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优化教育教学活动,切实推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当前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关系学生的未来,在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㈢ 教师教学行为是什么
1.那些直接显示结果的行为,如教学语言,教学组织,板演,示范操作,表情姿势等.这种具有较强的可感性,很直观的显性行为,既有习惯因素,也有教学机智在行为上的体现.这种行为有很大的无意性和不由自主性.不管是知识传授还是技能训练都不可条块分割的逐个进行,他们交替互动的统一于教学目的上来 整体推进.通过这种显性行为传达知识,信息,实现以掌握教学内容为主体的认知活动,是纯粹的教书活动,为的是使学生能积极愉快的接受对其身心发展以及社会发展有利的一切知识.
2.是情感,意志,道德,价值观,潜在能力和个性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态势,在行为上表现出较强的意识性,稳定性和自主性.这种教学内在行为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显得扎实而专一.对教学行为的深刻性,持久性起制约的作用.教师通过这些深层次的行为来影响学生,反复感染学生,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从而内化在自己身上,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和情操,是他们成为具有内涵的,具有修养的社会所需人才.
㈣ 什么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专必须尊重每属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以下六种学生:①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②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③尊重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④尊重有过错的学生;⑤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⑥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
尊重学生同时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①不体罚学生;②不辱骂学生;③不大声训斥学生;④不冷落学生;⑤不羞辱、不嘲笑学生;⑥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
㈤ 教师的教育教学态度与行为有哪些方面
(1)、改变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大胆创新
㈥ 教学行为和教育行为的区别
《幼儿园工作规程来》提自出了"为孩子终身发展打下基础"的重要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明显的转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在新的教育观念与教育实践之间搭起了过渡的桥梁,但它不可能达到供幼儿园教师直接运用的操作性水平,其间的转化尚需我们在认识层面进一步加强对《纲要》本身的理解与认识,更需要我们在操作层面上有对蕴含着某一观念的实践的运用策略和智慧.这种理解与认识,是在实施教育教学行为过程中逐渐深刻
㈦ 教育学中的"行为教育学" 是什么意思
行为教育学:通过一种可以调动、拓展和发挥其全部能力的生活和活动制度,对学生进内行全面培养,旨容在实现学生的最高生活价值,它主要是面向生活的教育学。正是这种与旧教育相对的是正在逐渐出现的注重学生发展的教育趋向。尽管这种教育趋向有着各种不同的方式,但主干是一样的。对此,我们可以称之为行为教育学。
㈧ 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既然是教育教学,我认为为人师表和以身作则最重要。当老师教学生本身就是个良心活,我们认真教才对得起家长对我们的信任,社会对我们的信任。
还有自己的行为不端,怎么教育孩子?只会把孩子引入歧途。所以,师德修养也是必须的。我是董老师,希望帮到你。
㈨ 教师的教学行为包括什么
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2、 从事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3、 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
4、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5、 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6、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7、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9)教育教学行为的定义扩展阅读:
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关系,是孰为主体孰为客体的关系。
对此,大致有三种观点。
第一,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这种观点是说,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处在绝对的支配地位,学生处在绝对的受支配地位。这种观点是“教师中心论”。
第二,学生为主体,教师完全受制于学生的要求。这种观点是说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处在绝对的被支配的位置。这种观点是“学生中心论”。
第三,教师与学生互为主客体。
教育活动中,教师作为一定社会的教育目的,承担起了一定的教育任务,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教育资源,对学生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教师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是毋庸置疑的。
在教育活动中,学生虽然是教育活动的对象——客体,但是学生作为有一定认知与实践能力的人,也是作为主体在活动着。针对教师作为主体所开展的教育活动,学生也在这种活动中主动地认识着、实践着。学生也把教师及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所运用的一切教育资源作为认识与实践的对象。
鉴于教师与学生互为主客体的关系,在现代教育思想中,人们一般认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主导的作用,而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挥着主体的作用。
㈩ 教师的教学行为有哪些
让他(她抄
)懂得一些道理或知识.
让世界充满爱不仅是付出,还可以是回报,回报你所关爱的人.
我记得有首歌曲,它的意思是爸爸妈妈辛苦了一天,回到家,帮他们拿拖鞋,帮他们倒杯茶,这是感
恩.老师批改作业累了,可以给他们捶捶背,当学习获得了一定的成功,老师会感到欣慰,这是感恩.当
同学遭遇困难时,你可以去用尽全力地安慰帮助他(她),使他(她)能够解决困难,克服困难,变得快
乐.这也是感恩.
其实所有的这些感恩都不困难,只要有心,只要有爱,只要别人遇到困难,我相信我们一定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