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大全 > 小学二年级上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二年级上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21-01-16 16:23:21

Ⅰ 小学二年级语文带教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多年的中年段的教学中,我不断尝试以教师的“教授为主”转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巨大动力,让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地发展。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第八册的课文,本课属于书信体的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信中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

我们的学生生活在中国这片比较和平的圣土上,很难体会到“战争”这个可怕的代名词意味着什么!很难想象出作者雷利的痛苦心境。基于此,我特在此次的实验汇报课上执教了这一课,以更好地帮助孩子们初步了解战争,了解它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何等的痛苦,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树立全球观,树立维护世界和平的观念。

二、案例描述

本课共分两课时。

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如下:

1、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上课开始,先进行“三分钟小测”(听写词语),检查学生积累词语的能力,并在学习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小组评改,填写好小组评价表。再以问题“这个中国孩子发出什么呼声?”、“他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引入新课的教学。

2、个性阅读,琢磨品味。

教学描写“世界并不太平”这个部分,我先让学生个性阅读,琢磨品味,自已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讨论解决,特别是教学“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这两句,我让学生拿出自已课前收集的战争资料,进行交流讨论,认识当今世界和平环境。课堂上,他们从不同渠道得到信息的能力,令我惊叹!接着,我又在学生反馈的基础上,播放出伊拉克战争画面,学生目睹着这一幅幅血淋淋的画面,对战争的憎恶之情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于是,我又趁势让学生当场把自已此时最想说的话表达出来,他们畅所欲言,充分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

3、激情朗读,呼吁和平。

教学“雷利的呼吁”这个段落,我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始终以“你读懂了什么?”来贯穿整段的教学,再配以和学生一起激情的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学生情绪高昂,仿佛与作者融为一体,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接着,我又特意把黑板的使用权留给了学生,让他们上台在黑板这个神圣的地方写出自已的心声,写出自已对和平的渴望。他们在《让世界充满爱》的乐曲伴随下,大胆地书写自已的情怀,达到了整堂课的高潮。

4、拓展延伸,自主综合实践。

讨论:作为小学生,为了制止战争,我们能够做些什么呢?

三、分析反思

读书,不是人在读,而是心在读,是心与心的交融,所以,要让学生进入读书之境,融入作者的心境,激起共鸣的火花。在阅读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用“心”读书,启发学生融入角色,激励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到审美的乐趣。教学“雷利的呼吁”部分,我引导学生把自已融入语境,化成本文主人公去进行朗读实践。当学生一次又一次用慷慨激昂的语调来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时,全班同学的情感达到了高潮,实现了与文本的对话。课上,正如我想象的那样,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对文中感情的体会超出了我的预想,这也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阅读教学中"读"
的好处。因此,我们不能为教教材而教教材,应该更灵活的运用教材,为教学所用,适当安排。

马巴士卡里雅曾说:“只有自由才能学到知识”。让学生意识到自已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主人,这是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在教学“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世界并不太平……”这两段话时,我让学生拿出自已课前收集的资料,谈谈自已的感想。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他们的回答并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我想,当时,我如果能重视学生课堂上的一些生成性的资源,再让他们自由选择伙伴,合作讨论交流世界部分地区的局势,畅所欲言彼此的感受,相互碰撞,相互补充,相互融合,效果会更好一些。课堂应该是学生表达与交流的乐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多元反应,珍视学生的独特见解。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的,提倡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做到这一点。如:我设计了“你们读懂了什么?”这个问题,让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收获;小组探讨学习,质疑问难,解决问题;把板书的使用权留给学生;等等。这些都改变了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师问生答”的现象,把学生从被动的“学答”地位提升到了主动“学问”的地位。

语文即生活,生活实际是语文教学取之不尽的源泉。在教学中,我们要创造性地还原课文的本真,创设情境,才易于使学生感知、感受、感悟,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我们语文的阅读教学,应该是生活的再现和提高,应该是学生感受生活,学习生活的过程。唯有此,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所以,通过这节课也让我深切地感受到: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学习语文,实际上是为学生选择了一条学习语文有效的捷径。


Ⅱ 人教二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

教学重点: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会写350个认识的字,认识、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

4、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

5、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习写日记。

教学难点:

1、提高识字能力,巩固识字,继续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

3、培养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习写日记。

4、会使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

(2)小学二年级上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扩展阅读:

预习课文

1、《一株紫丁香》是孩子们的(一片心意),是对老师的(问候与感激)。芳香四溢的淡紫色小花布满全株,那就是一张张沉重的(笑脸)在向老师(致意)。一阵微风吹来,伴随着浓浓的(花香),同学们真诚的爱送进了教师的(心田)。

2、《我选我》通过亚宁主动申请担任劳动委员这件事,体现了王宁(真心诚意地想为同学们服务)的奉献精神,并且有(勇气)和(信心)选自己,从而受到了大家的(拥戴)。对于王宁选自己,同学们有个认识过程:先是都(愣住了),最后(响起一片掌声)。

3、《一分钟》中,多睡一分钟,带来的却是一路的(焦急等待)、(不停地叹息),(步行的辛苦)和(迟到20分钟的尴尬),也是深深的(后悔)和宝贵的(教训)。让我们懂得(“分秒必争”)的道理。

4、《难忘的一天》写了“我”1984年2月16日到工业展览馆为邓爷爷做电子计算机表演的事情,表达了“我”对邓爷爷的(崇敬之情),及对自己肩负的(重大责任)的认识。

邓爷爷是那么(亲切),他用发自内心的(笑容)和两次紧紧的(握手),表达了对(下一代的关心)和对(祖国未来的展望)。

重点拼音

1、单韵母的字:胡、戏、棋、歌、息、除、哈、及、细、计、礼。

2、复韵母的字:钢、观、弹、琴、养、休、伸、甜、您、牵、困、青、宁、样、校、切、教、响、班、欠、包、钟、叹、闹、身、外、怦、加

3、整体认读音节的字:院、员、室、元、迟、仔、次

难点汉字

休(休息) 哥(哥哥) 困(困难)

体(身体) 歌(歌声) 因(因为)

员(员工) 青(青山) 话(说话)

圆(圆形) 表(表扬) 活(生活)

悄(悄悄) 中(中国) 哈(哈欠)

消(消失) 钟(时钟) 合(合作)

qiē(切换) jiāo(教书)

qiè(亲切) jiào(教师)

xīng(兴奋) tán(弹奏)

xìng(高兴) dàn(子弹)

zháo(着火) bēi(背带)

zhuó(沉着) bèi(后背)

词语考点难点

消除:使不存在,除去(不利的事物)。

疲倦:疲乏;困倦。

静悄悄:形容非常安静没有声响。

后悔:事后懊悔。

疲倦--疲劳 感谢--感激 关心--关怀

突然--忽然 非常--十分 赞许--赞成

安静--喧哗 沉着--慌张 开始--结束

严寒--酷暑

4、词语积累

ABB式:丁零零 轻飘飘 香喷喷

ABA式:看了看 等一等 要不要

5、词语搭配

画图画 拉二胡 栽花草 做航模 弹钢琴 练书法 喂鸽子 下象棋 唱京剧 学电脑 观天气 养金鱼

高兴地点头 紧紧地握手 沉着的操纵 仔细地看 亲切地问 兴奋地走 怦怦地跳 顺利地打出图形

佳句赏析

1、踮起脚尖儿,走进安静的小院,我们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

这句话写一群孩子送给敬爱的老师一株紫丁香。一个“踮”让我们看出了一群可爱的孩子,悄悄来到院子,不愿打扰老师,不愿让老师知道自己做的好事,表现了孩子们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2、老师——满树盛开的花儿,那是我们的笑脸,感谢您时时把我们牵挂。

这句话表达了孩子们对老师的敬爱和感激之情。老师像妈妈一样关心爱护我们,我们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培育。

3、我忘不了这一天,忘不了肩上担负的责任。

这句话写“我”感到责任重大,将永远牢记邓爷爷的期望,永远牢记肩上的重任。它将激励着“我”为发展电子计算机事业,为祖国的强盛而努力学习。



Ⅲ 二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案例

你能先提供原文吗? 答案补充 很抱歉,我不熟悉苏教版的教材,我接触的是语文版的。 答案补充 汉字有80﹪以上是形声字,即一部分表音,一部分表义,这可以说是以象形为基础的汉字最基本的结构规律。斯老师的识字教学,正是在充分运用汉字的象形、会意、形声等特点的基础上,来设计她的教学思路,使比较枯燥的识字教学,充满了形象性,教得生动、有趣,学生也好懂、易记。
在进行识字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呢?
第一,增强趣味性,使识字教学由枯燥变为生动
识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而对于枯燥乏味的事物,小学生是难以以良好的情绪和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的。这不仅会影响到识字写字教学的效率,还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发展、制约识字写字教学多种育人功能的发挥。因此,要提高识字写字教学效率,必须在“增强趣味性,使识字教学由枯燥变为生动”上下功夫。 答案补充 1.设计灵活多样、独具匠心的教学形式。可以引导学生“字配画”,趣学象形字;可以引导学生“搜字队”,活学形声字;可以引导学生“拼字板”,动学合体字等。
2.提供自主合作、接受创新的学习空间。鼓励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所学的生字。如编故事巧记字形,借助字谜乐记字形,通过比较牢记字形等。启发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创造性地学习生字。 答案补充 第二,突出文化性,使识字教学由单调变为丰富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世界迄今为止仍在使用的表意文字。在汉字学家的眼中,一个汉字就是一个美丽的文化故事,由汉字组成的汉语系统更是一个灿烂的文化宝库。因此,识字就不应该仅仅是单纯的识字,识字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文化学习和积淀的过程。这样的识字教学就会变得丰富多彩。
1. 引领学生探究汉字的构字智慧,提升汉字学习品位,在汉字学习中发展学生思维想象能力。
2.引领学生探究汉字中蕴含的各种知识,发挥汉字的文化功能,在汉字学习中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总之,识字教学在开掘汉字文化、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只要教师在识字教学中,注重依托汉字浓厚的人文内涵,融入先进文化的时代精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意识和主动状态,开拓识字赏心悦目、趣味横生、开智育人的教学功效,就能发挥识字的综合育人功能。 答案补充 第三,体现开放性,使识字教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语文是母语课程,“学习的资源和实践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学生识字不应仅仅在语文课中进行,教师应该积极开发和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努力拓展学生识字空间,增大学生的识字量,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1.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识字。我们要重视课外阅读,根据学生实际,给学生推荐适合的读物,引导学生在博览群书中增加识字量。
2.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识字,在积极组织开展识字活动的同时,教师还应精心组织学生交流、展示识字成果,共同分享收获的喜悦。
希望以上材料能给你提供一些帮助。

Ⅳ 试结合自身教学案例详细说明二年级语文课为什么要进行课堂观察

一、案例背景
学科:语文
课程名称:从现在开始
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童话体课文,介绍了狮子想找一个动物接替他做“万兽之王”,他让动物们轮流当“万兽之王”,每个动物当一个星期,谁做得最好,谁就是森林里的新首领。课文以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充满童真的语言渗透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符合现代潮流,教育学生懂得相互尊重才是大家和谐相处的重要条件。这篇课文位于第四单元第六篇课文,要继续以“读课文了解内容”为训练重点,课文层次清晰,2~4节的结构相似,适于开展从扶到放的师生教学活动。但课文篇幅较长,生字较多,需要重点理解“宣布、议论纷纷、熬夜、叫苦连天、习惯”等词语,因此字词教学的任务较重;再者,课文传达的人本主题的道理,看似简明,其实内涵丰富。
(二)学习者的分析
学生的自学生词的能力,有了一定积累,对识记字形、字音,能比较熟练、
自主地进行,个别字(如:“惯”)在书写规则上,还需老师的提醒。词意的理解是课文理解的基础,学生一般根据生活经验来理解,因此要集中教学,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掌握多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学生的概括能力尚弱,不必要求他们既简练又准确地归纳文意,老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反复读文,说出故事的基本情节,注意避免啰嗦和表述不完整。学生对课文的中心往往停留在就事论事的水平,要老师适当地指引他们总结出有普遍价值的道理。
( 三)目标制定
1.教学目标
1) 在语言环境中学习认识9个生字,积累8个词语,书写5个汉字。
2)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蕴含的生活情趣和道理;结合重点词句朗读感悟,初步培养语感。
3)懂得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尊重别人,与人和睦相处,才能得到大家的支持和拥护;对童话中的“人物”发表自己的看法,大胆说出自己的体会。
2.教学重点和难点
1)继续在语言环境中自主识字,巩固识字的好方法,理解文中“宣布、议论纷纷、熬夜、叫苦连天、习惯”关键词。
2)引导学生在各种朗读活动中,感受课文蕴含的道理。
( 四)教学策略说明
1.明主线抓重点
不管教材多长,理清主线甚为必要,主线明才能思路清、操作易,效果好。教学主线根据教学目标而定,或以情境为主线,或以朗读为主线,或以训练为主线等等。《从现在开始……》的教学,我以选接班人的中心内容为主线,设计教学。狮子要选接班人,命令猫头鹰、袋鼠、小猴子先后上任,最后猴子当选了,为什么?猫头鹰、袋鼠为什么不能当选,围绕此中心,引导学生读文、感悟、说理、表达。至于重点,有重点词句,有重点节段,本文的重点是猫头鹰、袋鼠、小猴子发表的三次命令,让学生通过品读、研读、感情读,先搞清命令的不同内容,再进行思考,为什么三个小动物会发出不同的命令、得到不同的反响。从中领悟,前两个命令是根据自己的习惯强加给其他的动物,当然不受欢迎,而小猴子的命令是开放式的,尊重了每个小动物的习惯和个性,所以大受拥护。由此抓住重点感悟,摒弃了逐节逐句的分析,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创情境重实践
狮子要选兽中之王,必然涉及到许多动物,在这动物生存的世界中,必然有其生存的背景,为使学生在学习中有真情实感,仿佛身临其境,我借助媒体,创设情境,展现了森林图象,并根据学生的各自喜好,制作动物头饰,让学生戴上,老师我则戴上狮子的头饰,和学生一起成为森林中的一员进入情境,饶有兴趣地在情境中学习。我们还引进了民主表决的方式,让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角色用“按、按、按”互动反馈设备,对竞选兽王的命令投票表示欢迎或不欢迎,通过投票计数的结果让学生明白,光站在自己的角度做出的决定,是得不到大家的认可的。当然在投票之后,我还设计说话了训练环节:让学生扮演的“小动物”对猫头鹰、袋鼠的命令发表意见,从大多数角色的角度来说,动物们对两项命令是十分不满的,在角色体验中,学生对三个命令的实质有了更为切身的体会。在教学中,还考虑到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比如猫头鹰命令所有的动物昼伏夜出,小猪、山羊等会表示欢迎,但狼和狐狸则应该认同这种安排,所以在学生各抒己见时,有意识地关注这些学生,让他们发表意见,避免学生随大流、没主见的惰性思维,也强化了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这种寓感悟于实践活动之中的教学,比以往上这类课文,仅在教学后让学生角色表演更富有实效。

阅读全文

与小学二年级上语文教学案例分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