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大全 > 幼儿园集体教学提问有效性

幼儿园集体教学提问有效性

发布时间:2021-01-15 07:09:20

⑴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有什么见解

在目前幼儿园普遍存在较大班额的现实背景下,集体教学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仍占一定的地位,也是我国幼儿园较为普遍的一种教学形式,确保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幼儿教育工作者的目标,也是当前幼儿教育面临的难题。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既要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又要关注幼儿的现有水平;既要重视幼儿知识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视幼儿的情感体验;既要重视教师的教法,又要重视幼儿的学法。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就表现为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是否得到了发展。那么,在幼儿园我们又怎样确保活动的有效进行,确保孩子得到进步和发展呢?根据本人的从教经验来思考,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考虑: 关键词: 幼儿园 集体教学 有效性 一、选择好教材,保证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由于幼儿园的课程具有启蒙性、整合性、开放性的特点,因此,教师对教材的选择有充分的自主权。而教材的好坏是保证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前提。一套好的教材,首先应该考虑它的科学性,给幼儿的信息是否正确,是否科学;其次要考虑它是否具有教育意义,能让幼儿懂得什么道理,培养幼儿什么品质;第三,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原有基础,即选用的教材是否能被幼儿接受,跟幼儿的年龄特点有多大差异;第四,要考虑幼儿的兴趣需要,关注选用的教材能不能吸引幼儿,让幼儿有兴趣地学。教材的选用只有考虑了本身的科学性、教育性、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兴趣点,才会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才会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因此,选择好的教材是确保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前提。 二、制订适切的目标,实现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选择了一套好的教材后,教师便要结合教材内容制订适切的教学目标。适切的教学目标是实现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基础。在制订目标时,教师要考虑目标的全面性、适切性和操作性。全面性是指自然地渗透和涵盖知识与技能、习惯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适切性指的是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实际,既联系幼儿的已有经验又得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操作性则是指活动目标要具体明确,突出对幼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目标的表述上,教师应以幼儿的角度出发,使用“体验”“感受”“尝试”“探索”等词汇。如:“有趣的想象旅行”的活动目标是感受大自然的奇景,进行大胆想象,创造性地表现想象旅行的情景;借助音乐的旋律变化,尝试用简单的线条、图形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想象,并用油水分离的方法展现出来;在想象、创作、展现过程中,体验美术的乐趣。这样的目标具体明确、操作性强,表述清楚。而有的目标就显得比较空洞。如: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提高感受力、表现力等,这些可能是教学的中、长期目标,而不是一个活动就能实现的。 三、把握环节的设计,确保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一个有效的集体教学活动,除了选材好、目标适切之外,教学环节的合理设计是关键。对此,我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兴趣、引发问题、唤醒守望、注重体验、尊重差异、关注全体”这六个环节。 首先,要集中幼儿的注意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形象生动的手偶、色彩鲜艳的教具、多媒体课件等。根据幼儿注意力的特征,把最重要的内容安排在上课后5分钟~15分钟这个时段;其次,要根据幼儿思维的特点,使教学的内容由易到难、具体形象、生动有趣;再次,根据幼儿学习的特点,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创设环境、提供材料让幼儿亲身参与,亲自体验,还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动静交替,又要考虑幼儿个性发展的特点,安排有层次性、挑战性的内容,既尊重差异,又关注全体。尽可能地让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获得成功感,得到心灵上、情感上的震撼。 四、设计恰当的问题,落实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很关键,好的问题设计能够 有效地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能够引起幼儿的思考、探索,能把活动引向深入。教师提问得当,对幼儿自我价值感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影响。为此,教师设计恰当的问题是落实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重点,教师提问的策略,看似简单的环节,其实却暗含着深厚的指导和教学作用。所以,教师要努力探索和掌握提问的技巧,克服无目的的、支离破碎的“满堂问”,以达到启迪幼儿思维,发展幼儿能力的目的。首先,提问的语言有吸引力,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其次,根据不同幼儿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提问方式。教师的提问通常面对的是所有的孩子,但每个孩子的能力不同,理解水平不同,个性不同,所以有些问题对于某些孩子来说可能过于简单,而对另一些孩子来说可能过于复杂。另外,教师也不可能让每一个幼儿回答每一个问题,因此,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教师要准确把握幼儿特点来选择恰当的提问方式,使每个幼儿都乐于主动的回答问题,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如:针对谨慎、顾虑多,反复思量后才作答的幼儿,我们要采取先鼓励,后提问的方法;针对活动中积极主动、有问必答的幼儿,我们除了加大问题难度以外,还请她们深入思考,做总结性发言;针对胆怯不愿当众表达的幼儿,我们应适当降低问题难度,帮他们建立自信,并想办法多设计讨论环节,使这样的孩子也能畅所欲言。 那么,到底怎样设计问题呢?首先,要考虑问题与活动主题的联系性。如:“我要上小学”这个活动中,问“幼儿园与小学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孩子们紧扣主题展开讨论,列举了许多方面的差异,对小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 其次,教师要考虑问题的适宜性,即幼儿能否回答这些问题,是否适合回答这些问题。对幼儿的提问,要从幼儿已有的亲身体验出发,使幼儿在对问题的思考时,能结合自己的经验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知。如:你喜欢去哪玩?为什么?孩子有自己亲身的体验,会说出许多喜欢的理由。 第三,设计的问题要注重开放性和挑战性。如“你认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你喜欢谁,为什么?”“谁的方法好?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办?”等等。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否引发幼儿的思考,激发幼儿的探索行为,这直接关系到能否顺利地进一步推进或延伸教学活动,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带有开放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能提高幼儿的思考深度,让幼儿在自身原有的经验之上去发现一些新的问题,探索新的知识。否则,幼儿的认知就得不到发展。 第四,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性。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不同的。幼儿个体性的差异要求教师的问题也带有一定的层次性。如:难度大、较灵活的问题,可请能力较强的幼儿回答;基础性、综合性的问题,可请中等能力的幼儿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请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回答。这样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自信,提高学习兴趣。 另外,在整个活动的进程中,教师还要留给幼儿提问的时间与机会。一个活动中不应只有“教师问,幼儿答”,也可采用“幼儿问,教师答”“幼儿问,幼儿答”等方式,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也可训练幼儿的思维方式,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效的集体教学活动提问就是有效的教,教师应树立“为促进幼儿思考而提问”的观念,对同一个问题,教师可以从怎样更好地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和语言表达这两个角度出发,精心选择恰当的提问方式。此外,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努力培养自己的应变能力,努力汲取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系统学习现代化生成课程、支架教学等教学理论,以便在教学中能够灵活地运用,使教学更具弹性。并且,教师在设计问题和选取提问方式的时候,应尽量考虑幼儿能出现的各种反应,以及具体的应对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使提问更具有效性。 五、采取有效的回应,保证集体教学

⑵ 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有效的提问策略有哪些

(一)注重集体教学活动中的问题设计
幼儿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我们要精心设计提出的问题,点燃幼儿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并有意识地为他们发现疑难、解决疑难,提供桥梁阶梯。
1、问题设计必须围绕教学中的关键
问重点才能保持幼儿思维清晰。重点是幼儿应该掌握的内容,因此对重点内容要反复设问,使幼儿理解和掌握重点,从而保持思维的条理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并为幼儿解答一些相关问题奠定基础。
如绘画《乘热气球旅行》,这次活动的重点目标就是要求幼儿尝试用不同的图案进行有规律的间隔装饰。为了帮助幼儿达到预期的目标,教师在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热气球时提问道:“这些热气球有什么不一样?每只热气球上面的花纹排队有什么小秘密?”这样简单的一个设问,不仅让幼儿知道可以用各种图案装饰,而且也明白在装饰图案时,要有规律地间隔进行。
2、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幼儿的认知规律
Ø 面向全体幼儿的原则
幼儿园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所以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时要时时处处落实“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提问设计也不例外。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是面向全班每一个幼儿的,要使每个幼儿都能感觉到这个问题是教师向我提出的,从而愿意参与问答活动。如《机器兵》的教学活动,一开始,教师出示图片后就提出:“这三个机器兵有什么不同?”的问题,因为三个机器兵身上有太多容易发现的不同之处,所以对每一个幼儿来说都能根据颜色、高矮、胖瘦等来找出三个机器兵的不同,进而来参与回答。由于这个提问,既面向全班幼儿,又激发幼儿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所以孩子们回答问题非常踊跃。
Ø 遵循因人而异的原则
幼儿园集体教学中的提问,要考虑不同层次的幼儿,设计不同的层次问题。难度和灵活性较大的问题要求幼儿重新组合所获得的信息来创造答案,这类问题问能力较强的幼儿,他们经过思考回答,有助于启发全体幼儿的思维;基础及综合性的提问是为了巩固教学效果,问题的设计要考虑中等能力的幼儿,这样做可以吸引大部分幼儿的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于能力相对弱的幼儿,要适当设计一些难度不大,经过认真思考能够回答出的问题,可以帮助这些幼儿恢复自信,提高学习兴趣。如在故事活动《小野猪和它妈妈》活动中,对一些能力较差的孩子,教师就设计了提问:“你怎么知道小野猪的妈妈送小野猪治病是很辛苦的?”对一些能力中等的孩子教师设计的提问是:“小野猪的妈妈明明知道小野猪的病会传染的,可为什么还是要背小野猪?”而对一些能力强的孩子教师则提问:“野猪妈妈也得病了,小野猪会怎么想,它又会怎么做呢?”由于教师准确把握幼儿特点来选择恰当的提问方式,从而使每个幼儿都乐于主动地回答问题,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3、问题必须具有开放性
心理学家对人类的研究证明:幼儿期是思维异常活跃,求知欲最旺的时期。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引导启发幼儿积极动脑筋,勤思考,从而获得知识和经验。因此教师的提问应有启发性,启发幼儿联想,引发想象,让幼儿有选择地运用现有知识进行分析和重组。
在《机器兵》教学中,我们针对三个环节设计了三个不同的“猜”。第一猜:猜猜,这三个机器兵是为林林做什么事的?幼儿表现得很活跃,他们说是陪林林一起玩的,有的说是给林林做饭吃的,这样的提问能启发幼儿去寻找多种答案,使思路开阔、灵活,激发幼儿丰富的想象。第二猜:如果有一天机器兵失灵了,猜猜可能会发生什么事?孩子们纷纷猜测把机器兵扔了;林林没饭吃了;再买机器兵等。第三猜:机器兵失灵了,猜猜林林该怎么办啊?但这个时候我们发现:这个问题提出后,幼儿有点无所适从,思路只朝一个方向去解决问题,普遍认为林林应该去修理机器兵,把机器病修理好了再为林林做事情,当然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了吗?回答是否定的。这时就需要教师利用辅助小问题来提示幼儿思维的方向,让幼儿的思维得到“点拨”。于是教师就问到:“林林做的这些事情,他自己能做吗?”这个小问题就像一滴落入油锅的水一样,顿时孩子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能,林林可能自己穿衣服。”“林林可能自己吃饭。”“林林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多个发散性的回答产生了。教师以辅助小问题来引导幼儿,不仅能使幼儿拓展思路,而且师幼互动性强了,教育的效果也好多了。教师编拟许多开放性的问题,可以激励幼儿联想创造,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途径探索问题解决的多种可能性,找出不同答案,增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要注意问题的广度,避免主观设疑。
在课题组的活动中,一位教师上了一节《树真好》的实践课,其中她在第一环节中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
(教师出示了一棵树的图片),然后直接问幼儿:“这是什么呀”
“树”。
“为什么在我们的周围要种树呀?种树有什么好呢?”
“树可以给我们乘凉”、“树可以挡风。”……
当时,她觉得幼儿回答的很好,与其预设的也正好吻合,于是她就匆匆忙忙进入她预设的第二个问题。
后来,经过教研组老师的集体教研讨论,发现这位教师的提问局限于活动本身,提问目的单一,即目的性太强,仅仅为了诱导幼儿说出她想要的答案,而忽略了这幅简单的图片可以实现的多元价值,如可以激发和调动幼儿的相关经验等。于是,在经过反思与各位老师的建议下,她将问题设置如下:
(出示了三棵错综的树)“这是什么呀?”
“这是树”。
“有几棵树呀?”
“有三棵”。
“你们在哪里也看见过树呀?”
“在幼儿园里、在马路上、在小区里……”
“为什么这些地方要种树呢?种树有什么好?”
“种树可以挡风、给我们乘凉、给小动物吃的东西……”
虽然,问题变动不大,但是就是在简单的追问当中,充分激发了幼儿自身的经验,一方面调整了课堂的气氛,另一方面自然地衔接下一个问题,推动了活动的发展。
(三)提问的语言有吸引力,能激发幼儿的兴趣。
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她的语言应该是热情洋溢的肺腑之言,能够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进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提问时,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运用抑扬顿挫、恰如其分的语气并结合表情等态势语言来诱发幼儿对问题产生兴趣,调动幼儿回答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在秋天里”的主题进行中,我们开展了关于昆虫的小主题。在一次公开学习活动中,一位教师想引导幼儿通过观察了解昆虫有六条腿的特征,于是就说:
“请你们看一看,比一比瓢虫和蜘蛛有什么不同?”
我们发现很多幼儿的注意力不会马上集中过来,有的仅仅是迫于教师的指令去看和想,特别是班级里面一些活跃的孩子。于是在下次的调整中,经过思考她换了一种方法:
“现在有许多瓢虫宝宝和蜘蛛宝宝躲在叶子里,谁能帮我找出来吗?你是怎么区分两位宝宝的?”刺激性的语言再配上老师略感神秘的体态语,果然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帮助区分两位“宝宝”不同的愿望也就产生了,幼儿探索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可见,教师提问时的语言是否具有吸引力直接影响到幼儿对问题的回应效果。
(四)对幼儿的回答进行及时的鼓励与激励
在教师提问后,总会出现幼儿的一些平行答案。比如在《树真好》的活动中,老师问幼儿“树有什么好呀?”一个幼儿说树上能结苹果给我们吃。”于是第二个幼儿说“树上能结橘子。”之后的每一个幼儿几乎都说了此类答案。在这个问题中周旋了很久。当时老师若是批评后来回答的孩子,那么这些孩子以后就不会再这么积极回答问题了。于是老师就鼓励问到:“树除了可以结果子给我们吃,谁还知道树的其他好处吗?如果说出不一样的答案,老师会给贴纸奖励。”以这样一种正强化的方式,果然激发了幼儿的思考,也达到了教师预期的效果。
(五)丰富集体教学活动问答模式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会提出许多“为什么”的问题,而在教学活动中却很少有提问,我们认为是传统的老师问-学生答的提问模式,扼杀了幼儿的问题意识。而整个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该鼓励学生提问。遗憾的是幼儿园集体教学中的提问常常是按照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进行,绝少有幼儿提问,这种方式最明显的弊端是不利于幼儿问题意识、提问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幼儿作为学习的主体,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表明幼儿正在积极地思考,是独立思维的主体,教师的提问更多的是来自幼儿外部,而幼儿的提问却是发自内心,在一定程度上要优于教师的提问。因此,教师不仅应该注重幼儿回答问题能力的培养,还应该注重幼儿提问能力的培养,因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一点传统的提问模式是无法做到的,在集体教学活动中丰富提问模式,使其多元化可采用“老师问-幼儿答”、“幼儿问-教师答”、“幼儿问-幼儿答”等模式进行尝试。多元化的提问方式有利于师生之间共同探讨,相互激发,而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有了更多的提问机会,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自我提问的能力也就在无形中得到提升。教师的提问是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只有掌握了一些设问的技巧,我们的课堂才会变得更加生动而精彩!

⑶ 如何提高幼儿园集体教学的有效性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为了使自己所组织的活动达到有效或高效,他们会想方设法采用一系列的问题解决方式。1 课前反思,积...极备课要做到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要做好课前反思,即在备课的过程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怎样设计教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活动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几种状况?教师怎样应对学生的表现?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教案。2 重视选材,关注兴趣一个活动能否获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选材。幼儿园教学首先要考虑学生对活动是否感兴趣,如果教师选择的教材是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的并且是幼儿感兴趣的,那么幼儿学起来就比较轻松

⑷ 如何提高幼儿园集体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实现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是广大幼儿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教师既要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又要关注幼儿的现有水平;既要重视幼儿知识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视幼儿的情感体验;既要重视教师的教法,又要重视幼儿的学法。根据本人的从教经验以及担任教研员后的学习与研究,我对如何实现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一、选择好教材 由于幼儿园的课程具有启蒙性、整合性、开放性的特点,因此,教师对教材的选择有充分的自主权。而教材的好坏是保证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前提。一套好的教材,首先应该考虑它的科学性,给幼儿的信息是否正确,是否科学:其次要考虑它是否具有教育意义,能让幼儿懂得什么道理,培养幼儿什么品质;第三,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原有基础,即选用的教材是否能被幼儿接受,跟幼儿的年龄特点有多大差异:第四,要考虑幼儿的兴趣需要,关注选用的教材能不能吸引幼儿,让幼儿有兴趣地学。教材的选用只有考虑了本身的科学性、教育性、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兴趣点,才会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才会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因此,选择好的教材是确保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前提。 二、制订适切的目标 选择了一套好的教材后,教师便要结合教材内容制订适切的教学目标。适切的教学目标是实现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基础。在制订目标时,教师要考虑目标的全面性、适切性和操作性。全面性是指自然地渗透和涵盖知识与技能、习惯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适切性指的是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实际,既联系幼儿的已有经验又得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操作性则是指活动目标要具体明确,突出对幼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目标的表述上,教师应以幼儿的角度出发,使用“体验”“感受”“喜欢”“探索”等词汇。如“手印螃蟹”的活动目标是体验用手掌印画螃蟹贝壳,尝试运用画的方式来表现螃蟹的不同动态;使幼儿乐意介绍自己的作品,能独立创编有趣的故事情节。这样的目标具体明确,操作性强,表述清楚。而有的目标就显得比较空洞,如“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提高感受力、表现力”等,这些可能是教学的中、长期目标,而不是一个活动就能实现的。 三、合理设计教学环节 一个有效的集体教学活动,除了选材好、目标适切之外,教学环节的合理设计是关键。对此,我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兴趣、引发问题、唤醒守望、注重体验、尊重差异、关注全体”这六个环节。 首先,要集中幼儿的注意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形象生动的手偶、色彩鲜艳的教具、多媒体课件等。根据幼儿注意力的特征,把最重要的内容安排在上课后5分钟~15分钟这个时段;其次,要根据幼儿思维的特点,使教学的内容由易到难、具体形象、生动有趣;再次,根据幼儿学习的特点,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创设环境、提供材料让幼儿亲身参与,亲自体验:还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动静交替,又要考虑幼儿个性发展的特点,安排有层次性、挑战性的内容,既尊重差异,又关注全体。尽可能地让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获得成功感,得到心灵上、情感上的震撼。 四、设计恰当的问题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提问非常重要。一个好的问题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能够引起幼儿的思考和探索。那么,到底怎样设计问题呢? 首先,教师要考虑问题与活动主题的联系性。如“我要上小学”活动中,教师提问“幼儿园与小学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幼儿对此能紧扣主题展开讨论,列举了许多方面的差异,对小学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直截了当的问题,能引导幼儿迅速进入活动的主题,节约达到教学目的的时间。 其次,教师要考虑问题的适宜性,即幼儿能否回答这些问题,是否适合回答这些问题。对幼儿的提问,要从幼儿已有的亲身体验出发,使幼儿在对问题的思考时,能结合自己的经验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知。 第三,设计的问题要注重开放性和挑战性。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否引发幼儿的思考,激发幼儿的探索行为,这直接关系到能否顺利地进一步推进或延伸教学活动,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带有开放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能提高幼儿的思考深度,让幼儿在自身原有的经验之上去发现一些新的问题,探索新的知识。否则,幼儿的认知就得不到发展。 第四,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性。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不同的。幼儿个体性的差异要求教师的问题也带有一定的层次性。如难度大、较灵活的问题,可请能力较强的幼儿回答;基础性、综合性的问题,可请中等能力的幼儿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请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回答。这样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自信,提高学习兴趣。 另外,在整个活动的进程中,教师还要留给幼儿提问的时间与机会。一个活动中不应只有“教师问,幼儿答”,也可采用“幼儿问,教师答”“幼儿问,幼儿答”等方式,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也可训练幼儿的思维方式,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⑸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设计的有效性有哪些

1、首先要了解此次集体活动所针对的幼儿年龄段以及这一年龄段的领域目标;专
2、进行课前备课,了解属授课班级幼儿的发展情况,制定适宜的活动目标(70%的幼儿掌握活动内容);
3、根据对幼儿的了解,确定活动的重点、难点;5、根据目标、重难点设计活动过程,遵循的原则:以游戏为主完成目标,解决难点;6、根据活动需要准备充足的材料,如:音频、视频、图片、可操作的材料等。

⑹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集体教学活动,应该向老师掌控、主导、灌输向孩子主导转变,因此老师的提问,应该做到: 1/ 开放性问题,简单说,就是老师给出的问题孩子能够有讨论的空间,避免“是”“不是”这样答案的问题。 2/ 应以提问为主,灌输填鸭不可取。 3/ 问题应该前后连贯,就这孩子的兴趣逐步引导向老师期望的结果。 4/ 善于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发问。 5/ 给孩子充分的讨论时间并对孩子的讨论做记录 6/ 课程节奏应该是讨论旧知识,操作、探究、发现,之后再讨论和分享新知识。

⑺ 幼儿园教师在集体活动中怎样进行有效性的提问

教师提问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一种广泛应用的重要教学手段,它不仅能将教学活动逐步引向深入,而且有助于引发幼儿思考并激发幼儿学习主动性。教师提问是技术,更是艺术。
1 提问的分类
1.1 按语意分类
①述性提问:即指示幼儿细致地观察并描述事物。②比较性提问:即启发幼儿比较事物的异同。③分类性提问:即启发幼儿运用概念进行思维的提问。④假设性提问:即启发幼儿想象的提问。⑤选择性提问:即对几种结论进行取舍的提问,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幼儿辩别事物的能力。⑥反诘提问:指对幼儿在观察、感知过程中初步得出的判断进行反问。这种提问,可以促使幼儿进一步精确、仔细地观察从而形成正确的结论。
1.2 按提问后产生的效果分类
1.2.1 引发讨论的提问。引发探索讨论的提问能激发幼儿的思维,使幼儿在相互讨论中得出多种答案,以满足幼儿的求知欲。
1.2.2 激发幼儿想象的提问。抓住作品中有利于幼儿想象的因素,对幼儿提出问题,引导幼儿积极思考、扩散想象,让幼儿暂时摆脱文学作品原有的情节束缚,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合理想象,多角度地回答问题,有利于提高幼儿思维的流畅性、敏捷性、灵活性,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促进幼儿个性化地发展。
1.2.3 便于换位思考的提问。为了帮助幼儿正确理解真、善、美或假、恶、丑的形象,启发幼儿把自己假想成作品中的人物,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去体验角色的行为及其心理过程,有利于幼儿自主理解作品、掌握作品。
1.2.4 有助于探究的提问。探究性提问是一种设置悬念,让幼儿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或实践操作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以寻求答案的一种提问。
1.2.5 利于双向活动的提问。在教育活动中,不仅教师要善于设问,还应该鼓励幼儿主动提问,因为幼儿的自主活动不是单独的个体活动。
然而在实践中,往往会出现这样一些状况:有些教师不了解本班幼儿知识水平,掌控不了幼儿回答问题的能力等,在教学中出现教师与幼儿配合不好的现象、出现不从幼儿实际出发的提问。
3 应注意的问题
3.1 问题必须围绕教学重点而设计
3.1.1 问重点。重点是幼儿在本活动中应该掌握的内容,因此,对重点要反复设计提问的问题,使幼儿理解和掌握重点,从而保持思维的条理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并为幼儿进而解答一些相关问题奠定基础。如:送货员的活动,老师出示送水的照片问:“照片上的是谁?他在干什么?你们请人送过水吗?除了送水还可以送什么?”提问逐步深入,围绕重点有序进行。
3.1.2 问发散点。发散性设问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是指对同一问题,教师引导幼儿从多方面、多途径去思考,纵横联系所学知识,以求问题灵活解决的方法。同样以送货员活动为例,说到送货员叔叔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那么,“你认为哪些人最需要送货员叔叔的帮助呢?”这样的提问就有助于幼儿发散思维进行思考。
3.2 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幼儿的认知规律
3.2.1 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教学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有效地选取、组织、传递和运用知识信息促进幼儿了解信息、掌握知识的活动。从集体教学整体上看,教师必须抓住教材、教学内容的整体要求,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状态,科学地设计一定梯度的问题,不仅要设计好单个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设计好问题序列,问题序列有2种基本形式:一种是递进式问句系列:初问浅显,幼儿正确回答后,再逐步加深,逐步一般化、抽象化,逐渐达到预计的目的,这是幼儿园目前经常采用的方法;另一种是渐退式问句系列:开始提出一个较抽象较一般的问题,以引起悬念和产生整体印象,当幼儿不能正确回答时,再逐步具体化,直到幼儿做出正确回答,后一种在幼儿园教学中运用得较少。
3.2.2 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幼儿园集体教学中的提问,要考虑不同层次的幼儿,设计不同的层次问题。难度和灵活性较大的问题要求幼儿重新组合所获得的信息来创造答案,这类问题问能力较强的幼儿,他们经过思考回答,有助于启发全体幼儿的思维。基础及综合性的提问是为了巩固教学效果,问题的设计要考虑中等能力的幼儿,这样做可以吸引大部分幼儿的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于能力相对弱的幼儿,要适当设计一些难度不大,经过认真思考能够回答出的问题,可以帮助这些幼儿恢复自信,提高学习兴趣。
3.3 丰富集体教学活动问答模式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会提出许多“为什么”的问题,而在教学活动中却很少有提问。幼儿作为学习的主体,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表明幼儿正在积极地思考,是独立思维的主体,教师的提问更多的是来自幼儿外部,而幼儿的提问却是发自内心,在一定程度上要优于教师的提问。因此,教师不仅应该注重幼儿回答问题能力的培养,还应该注重幼儿提问能力的培养,因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幼儿自己提出问题”。
3.4 集体教学中的提问要讲究语言艺术
集体教学活动提问时,幼儿根据教师口头提问来回答问题,因此,教师的提问语言至关重要。应做到准确、严谨、清晰、简炼、通俗易懂(特别是口头提问不宜太长或转变太多,这使幼儿记不住、很难找到问题的核心)在幼儿回答之前提供思考的时间。提问以后,等3~5秒或更长的时间,可以增加幼儿回答的内容,并鼓励幼儿在较高水平上进行思维。让幼儿马上回答问题会明显地减少教师和幼儿间、幼儿和幼儿间富有意义的相互作用。在重复或重新表述问题之前等待足够的时间,可保证幼儿对问题的充分理解。所提的问题要能使大多数幼儿都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
3.5 重视集体教学活动中的答问评价、鼓励幼儿质疑问难
对幼儿的答问进行评价,有利于促进师生交流,形成良好的双向反馈,创设生动活泼的集体教学活动气氛。幼儿回答问题后,非常期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扬,对于幼儿任何正确的回答,教师都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不应该吝惜自己表扬的话语;对答错者不能讽刺和挖苦,要对出现的“闪光点”给予肯定。这有利于调动幼儿继续思考和勇于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促进幼儿创新思维的发展。

⑻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如何设计有效的提问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如何提高幼儿教学的有效性,开展好每一节教学活动,我认为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准备非常重要。《指南》中明确指出:教师既要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又要关注幼儿的现有水平;既要重视幼儿知识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视幼儿的情感体验;既要重视教师的教法,又要重视幼儿的学法。

⑼ 反思:如何开展幼儿园集体教学的有效性

南湖学校开展集体大排练为“六一”热身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 2018-05-25 来源:南内湖学容校 作者: 唐雪雯 刘广星 茹婉婉 徐琰
为了让全校学生过一个快乐的“六一”儿童节,在“六一”儿童节到来前夕,南湖学校各班积极谋划,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排练。
为检验各班训练效果,5月24日下午,该校举办了集体大排练活动。参加排练的节目有歌曲、舞蹈、相声、小品、乐器、篮球技艺等,绝大部分节目都是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

阅读全文

与幼儿园集体教学提问有效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