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9世纪荷兰印象派画家凡高代表作( )
梵高的作品,《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已跻身于全球最著名、广为人知与珍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
B. 画家梵高的所有作品名称是什么
1.《吃马铃薯的人》源
2.《两棵丝柏树》
3.圣雷米时期的《自画像》
4.《有乌鸦的麦田》
5.《割草的少年》
6.《煤矿的妇女们》
7.《静物:打开的圣经》
8.《街上的成排房屋》
9.《手拿康乃馨的女人》
10.《马车通过的吊桥》
11.《夕阳下的播种者》
12.《抱着头的老人》
13.《悲哀》
14.《向日葵》
15.《星夜》
16.《夜间咖啡馆—室内景》
17.《夜间咖啡馆—外景》
18.《梵高的卧室》
19.《阿尔之妇女吉努夫人》、《耳朵绑着绷带叼烟斗的自画像》
20.《红色葡萄圆》
21.《有乌鸦的麦田》
22.《阿尔及利亚的士兵》(半身像)
23.《高更的椅子》
24.《日本情趣:梅花(模仿广重)》
25.《日本情趣:花魁(模仿英泉)》
26.《海滨的渔船》
27.《自画像》
28.《开花的巴旦杏树枝》
29.《生养紫色鸢尾花的花瓶》
30.《铃鼓咖啡馆的妇女》
31.《梵高的椅子》
32.《野生植物》
C. 通过学习你在画家凡高身上学到了什么把它介绍给你的家人
个人认为有这抄么几点值得思考学习袭。
一,情真意切。
梵高画画什么都不管,只从自己的内心感受出发,感受越强烈就会越玩命画……直到没感觉了,就开枪结束自己的生命。没几个艺术做地到。
二,不受任何成规约束。
他开始也曾接受过传统规范的训练,他受不了,果断放弃,走自己的路,也不是不学习不借鉴别的艺术形式语音,但是必须他认为有用才行……
三,毅力,恒心,自信……他从不管别人对他的评价,始终坚持自我,哪怕是去死……
D. 求画家梵高的所有作品名称
1.《吃马铃薯的人》
2.《两棵丝柏树》
3.圣雷米时期的《自画像》版
4.《有乌鸦的麦田》
5.《割草的少年权》
6.《煤矿的妇女们》
7.《静物:打开的圣经》
8.《街上的成排房屋》
9.《手拿康乃馨的女人》
10.《马车通过的吊桥》
11.《夕阳下的播种者》
12.《抱着头的老人》
13.《悲哀》
14.《向日葵》
15.《星夜》
16.《夜间咖啡馆—室内景》
17.《夜间咖啡馆—外景》
18.《梵高的卧室》
19.《阿尔之妇女吉努夫人》、《耳朵绑着绷带叼烟斗的自画像》
20.《红色葡萄圆》
21.《有乌鸦的麦田》
22.《阿尔及利亚的士兵》(半身像)
23.《高更的椅子》
24.《日本情趣:梅花(模仿广重)》
25.《日本情趣:花魁(模仿英泉)》
26.《海滨的渔船》
27.《自画像》
28.《开花的巴旦杏树枝》
29.《生养紫色鸢尾花的花瓶》
30.《铃鼓咖啡馆的妇女》
31.《梵高的椅子》
32.《野生植物》
E. 我喜欢的画家梵高作文400字
关于欣赏艺术的习作 《向日葵》是梵高在法国南部画的同一题材的系列作品。我看到这专幅画时,便属惊呆了,整个身心感觉暖融融的,一种奋发向上的情愫在我心中盘旋,我想,作者梵高在作他那神奇的画时心中充斥的也是这种感受吧! 这幅画的整个画面很协调,令人浩气长舒。那一朵朵向日葵,奋发向上,那被阳光照得金黄的花瓣面向太阳,透着一股奋发的劲头。我看到《向日葵》时,那柔弱的花朵,给人以温暖的感受。那厚重的着笔,更是把向日葵那种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朴素的花盆,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灵气;一横一竖的花纹,突出了质感。 色调单纯强烈,所表现出来的是梵高积极向上的心态。整个画面略带抽象,向日葵却异常清晰明亮,像一轮火红的圆日。 看完这幅画,心灵为之惊憾,激情也喷薄而出,融入到那高远的境界。
F. 跪求梵高向日葵的形式形势分析,内容描述,画家意图,作品评价。一个内容30到50字就可以。急急急!!!
《向日葵》是荷兰画家梵高绘画的一系列静油画。
梵高作画版时怀着极狂热的冲权动,追逐着猛烈的即兴而作。这幅流芳百世的《向日葵》就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向日葵金黄色的花瓣给他一种温暖的感觉,使他内心充满激情地去画那些面朝太阳而生的花朵。花蕊画得火红火红,就像一团炽热的火球;黄色的瓣就像太阳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一般,厚重的笔触使画面带有雕塑感;耀眼的黄颜色充斥整个画面,引起人们精神上的极大振奋。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单纯和粗厚中却又充满了灵气和智慧。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共同融入到梵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总之,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热情和原始冲动的生命体,像闪烁着的熊熊的火焰,是那样华美艳丽,同时又是优雅、和谐甚至细腻。梵高认为黄色代表太阳的颜色,阳光又象征爱情,因此具有特殊意义。
作为世界最名贵二十幅名画之一,梵高的油画《向日葵》是梵高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在最痛苦的煎熬中所倾心绘制的最充满光明的精神追求的作品。
G. 凡高是什么派画家
印象派来
Vincent Van Gogh,1853年自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
荷兰画家梵高,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是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热爱生活,但在生活中屡遭挫折,艰辛倍尝。他献身艺术,大胆创新,在广泛学习前辈画家伦勃朗等人的基础上,吸收印象派画家在色彩方面的经验,并受到东方艺术,特别是日本版画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出许多洋溢着生活激情、富于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表现了他心中的苦闷、哀伤、同情和希望,至今饮誉世界。
凡高出生在荷兰一个乡村牧师家庭。他是后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
H. 伟大画家梵高的性格特点在哪
十六种人格因素报告中幻想性高的代表人物就是梵高。这类人爱幻想,狂放不羁。高者通常忽视生活的细节,只以本身的动机、当时的兴趣等主观因素为行为的出发点。可能富有创造力,有时也过分不务实际,近乎冲动,容易被人误解及奚落。梵高非常符合,他不注意自己的生活细节,他的仪表和举止常常会受到批评。他只关注他的画,他所有的激情也都倾注给了艺术,就算他人不理解或者奚落他,他也坚持自己的主张。 梵高的忧虑性很高,忧虑性高的性格特征是忧郁,自责,焦虑,不安,自扰。梵高正是如此,很多人都认为梵高有忧郁症,而且非常严重,他甚至把自己的耳朵割了下来。梵高很不安,很焦虑,他认为自己的弟弟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后就不会再照顾他了,这也是他选择自杀的一个原因。 接二连三的被社会排斥,被家庭排斥,被教会排斥,被所爱的人排斥,在法国阿尔时被当地居民所排斥,导致了他孤傲甚至孤僻的性格和疯癫的情感,以及颇具神经质的思想和不甚理智的精神状态,其复杂的内心世界是不容探测和驾驭的!他的社会人格更是扭曲和变形的,由于生活贫困而导致的绝望情绪,由美好理想破灭而导致的悲观思想,由饱受凌辱而导致的不满心理,由地域封闭而导致的见识狭隘,由情感抑郁而导致的精神偏执。这样病态的自然人格扭曲所导致的社会人格不能不影响梵高作为艺术家的艺术人格,在梵高艺术中表现出的那种强烈的传统反叛性,那种疯狂的情感表现性,那种艺术语言的个性特征,正是他的人格的真实写照。可以看出梵高的乐群性是很低的,乐群性低的人往往缄默,孤独,冷漠。标准分低于3者通常固执,对人冷漠,落落寡欢,喜欢吹毛求疵,宁愿独自工作,对事而不对人,不轻易放弃自己的主见。从梵高的身平事迹中可以看出他是非常孤独的,被世人所排斥,独自一人生活,融入不到人群中。 梵高对于因素I敏感性很高,可以从他的画《夜晚的咖啡馆》中看出,他有着高度敏感的直觉力,但是太高了,以致于梵高的内心很冲突,幽闭,恐怖以及有着强大的压迫感。敏感性高的人会与精神病以及其他心理不正常有关,梵高 其实他的心理就是很不正常。 梵高的一生是很痛苦的,他有着精神的痛苦,情感的折磨,身体的病痛,但却激发了梵高用种独有的富有号召力的造型语言,将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深刻而完整地投放到画布上。鲜亮的色彩表现,粗犷的线条造型,心灵的自我表现正是梵高象征性艺术风格的表现。一个人不可能是完美的,虽然梵高的心理存在着问题,但他的艺术敏感度是非常高的。
I. 画家凡高的家庭背景和优点、缺点
文森特·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以下简称梵高),19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他出生在荷兰南部布拉班特省(Brabant),靠近比利时边境的尊得特(Zundert)一座教堂旁的小屋中,那天是1853年3月30日。 梵高的祖父是一位牧师。也叫文森特(Vincent van Gogh 1789.2.11-1874.5.7) 梵高的祖母叫伊丽莎白(Elisabeth Huberta Vrijdag 1790-1875)来自一个瑞士家庭。他们生育了12个孩子,其中一个在幼年时就死了,剩下了5个女儿和6个儿子。 梵高的父亲西奥多卢·梵·高(Theodorus van Gogh 1822.2.2-1885.3.26)1849年就在尊得特布道,他是一位基督教牧师。两年后他与梵高的母亲安娜·科尼莉亚( Anna Cornelia Carbentus 1819.11.10 -1907)结婚,安娜生于海牙,她的父亲在海牙被誉为“国王的装帧师”,因为他被选中装订第一部荷兰宪法。他的几个女儿中,有一个嫁给文森特·梵·高叔叔。 他们的第一个儿子刚生下不久就夭折了,而当梵高降生后,他被取了那个死去的兄长的名字:Vincent willem。 梵高在家中是老大,他还有三个妹妹和两个弟弟,他们是: 妹妹:安娜 Anna Cornelia van Gogh (1855.2.17-1930.11.20) 弟弟:提奥 Theodorus van Gogh (Theo,1857.5.1-1891.1.25) 妹妹:伊丽莎白 Elisabetha Huberta van Gogh (1859.3.16-1936.11.29) 妹妹:威廉明娜 Willemina Jacoba van Gogh (1862-1941) 弟弟:科尼利斯 Cornelis Vincent van Gogh (1867.5.17-1900.4.24) 在凡高一生中,他只与弟弟提奥和妹妹威廉明娜保持了亲密的关系,而提奥也是凡高这一生中最大的支持者和崇拜者。在梵高1890年去世六个月后,提奥也追随它的兄长去了...虽然梵高的父亲只是一位牧师,但凡高家族在当时是很有社会地位的,因为梵高的几个叔叔伯伯在当时都是“很有影响”的人物: “Uncle Hein” 海因伯伯 (Hendrick Vincent van Gogh 1814 - 1877)在鹿特丹开画廊,后来迁到布鲁塞尔。 “Uncle Jan” 约翰伯伯 ( Johannes van Gogh 约翰尼斯·梵·高 1817.8.19-1885)一位海军司令,生活在阿姆斯特丹。1877年,梵高曾在这位叔叔家里生活过一段。 “Uncle Cor” 科尔叔叔 ( Cornelis Marinns van Gogh 1824 - 1908 ) 也是一位画商。梵高和提奥经常称他为C.M。 “Uncle Cent” 梵森特伯伯 ( Vincent van Gogh 1820 - 1888 ,与梵高同名)他是位大画商。小时候因为身体不好,没能上大学。他最初在海牙(The Hague)卖绘画材料,他是一个很有才华和很精明的人。在几年间他的画廊就成为全欧洲著名的画廊。而后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画廊 - 古比尔公司(Goupil&Cie,总部在巴黎)订立了合股合同。梵高与提奥最初都在这位叔叔的店里 - 海牙古比尔公司工作过。
梵高着意于真实情感的再现,也就是说,他要表现的是他对事物的感受,而不是他所看到的视觉形象。 梵高在巴黎结识了印象主义画家之后,他的调色板就变亮了。他发现,他唯一深爱的东西就是色彩,辉煌的、未经调和的色彩。他手中的色彩特征,与印象主义者们的色彩根本不同。即使他运用印象主义者的技法,但由于他对于人和自然特有的观察能力,因而得出的结论也具有非凡的个性。 梵高把他的作品列为同一般印象主义画家的作品不同的另一类,他说:“为了更有力地表现自我,我在色彩的运用上更为随心所欲。”其实,不仅是色彩,连透视、形体和比例也都变了形,以此来表现与世界之间的一种极度痛苦但又非常真实的关系。而这一鲜明特征在后来成了印象派区别于其他画派而独立存在的根本
尽管高更和梵高的名字双双成为现代表现主义的先锋,成为极端个性化的艺术家的典型,但要设想他们的个人特点有多在不同则是很难的。高更是个攻击传统观念的人,语言刻薄、玩世不恭、冷漠无情,有时蛮横无礼。而梵高对于共事的艺术家,则充满了一种天真的热情的深沉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