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探究性教学活动
1、数学概念的探究教学。在数学概念的探究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索概念的形成,剖析概念的内涵、外延及其在知识结构中的地位,从中领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所以概念的探究式教学不在于教师把数学概念讲得如何透彻,更不是把概念硬塞给学生,而是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去启发、指导和鼓励学生主动去探索问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
2、教材中的例题探究教学。教材中有一些典范性题目,它们有的是重要的结论,有的体现某种数学思想方法,有的是某个数学结论的具体形式。对这些题目的延伸和拓展,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数学内容,这往往是编拟高考试题的源泉。因此,在教学时必须充分重视对课本典型例题、练习题、习题的探究,认真挖掘题目中丰富的内涵,通过提出类似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扩展解题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3、课后作业的探究教学。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只有参与教育实践,参与课题探究,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数学知识、 数学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活动中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单纯地依赖于教师的讲解,以机械、模仿的方式进行学习。在课题探究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积极创设问题情景,鼓励学生主动地参与问题的探究过程,教会学生 探究的方法,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设计具有探究性的课堂问题及课后 作业,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㈡ 如何开展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活动方案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是一项重要任务,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计算能力方 面达到“熟练、比较熟练、会”三个层次,在计算的范围上做了“四个为主和三个不超过”的明 确规定。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计算教学”成为一线数学教师探讨的问题,下面是粗 浅认识。 1.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与情境创设 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一定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 贴近学生生活。 要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 相关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激起对数学的兴趣。如:教学 《两位数加二位数的口算》时,创设情景:①二(1)班和二(2)班能合乘一条船吗?② 二(3)班和二(4)班能吗?此计算内容,从乘船这个现实生活中提取学习材料,借助生 活情景激发探究热情。在设计情景时,通过一条船能坐 68 人和四个班各个班的人数这些相 关数学信息引出计算内容。提出问题后重点解决 31+23 和 32+39 是怎么计算的?生 1: 1+3=4,30+20=50,50+4=54;生 2: 32+30=62,62+9=71。师:如果把此情景放在解决 问题的课上,主要解决为什么要这样列式 31+23,是因为二(1)班和二(2)班的人数合 起来就可以知道能否合乘一条船,所以要用加法做。评析:从具体情景中引导学生分析提供 信息与所求问题之间的关系来引导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使计算教学与情境创设有机 结合。 2.小学数学教学利用游戏活动进行计算教学 低年级学生比较喜欢有一定主题和角色的社会化游戏, 可安排一些饶有趣味的动手、 动口的 游戏,培养学习兴趣。如,①练习口算时,采取开火车的形式。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既获得 了玩的乐趣,又使知识得到巩固,大大提升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更加喜爱数学。②在 学习整数四则计算后,组织一次计算比赛。在比赛时,学生积极参与并仔细检查,成绩出来 以后,生 1 春风得意;生 2 懊恼万分,只恨自己当时没有再认真一点检查。评析:这样在 游戏活动中进行了计算教学。 3.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动手操作使算法抽象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算理不清, 无法适应计算中千变万化的各种具体情况, 在计算教学中重 视算理和算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如:王老师上示范课《分数与除法》时,开始从一个 同学的生日引出分蛋糕这一生活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的 需要。在教学中为了能让学生充分理解 3÷ 4 的算理,让每个学生都动手操作把 3 块饼平均 分给 4 个小朋友可以有几种分法,引导动手操作,得出两种不同的分法,引出两种含义。 评析:此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悟 新知识。 课件的生动演示更能让学生明白分饼的过程。 另外有的计算题会让学生对算理和算 法了解不够深入。如:75+25×3 往往很多同学做成(75+25)×3,以为是利用了乘法分配 律。 原因是对乘法分配律的算理理解得不透彻。 因此在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之间应该架设一 条桥梁,让学生在剪拼图形的过程中逐步完成“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 过程。 4.小学数学教学中关注算法多样与算法优化的组合 《课标》指出:因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 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在计算教学中,从某一教学内容 来说,也许没有哪一种算法是最好的,最优的,从算法教学的整个系统来看,必然有一种方 法是最好的,最优的,是学生后继学习的需要。因此这两者是辩证统一的,既要重视算法的 “多样化”,也要重视算法的“优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如何统一?关键在于算法的交流和计算方法的体验上。 算法多样化是由学生的知识储备、 生 活经验、 看事物的着眼点、 思考方式等不同所必然会产生的, 而算法交流和算法体验是理解、 优化算法的重要基础,学生在交流和体验中逐步学会“多中选优、择优而用”的思想,学生才 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教学质量才会提高。如:教学 3/4-1/2 时,通过独立思考, 得出两种计算现象, 在两种计算现象的辨析中想到可通过折纸涂色, 化小数这两种方法得出 正确的得数,在思辨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体现学生的个性。评析:在各种方法交 流之后教师并没有马上指出通分是比较优化的计算方法, 而是把优化的权力交给学生, 在充 分体验与感悟下自觉地进行优化。 接着师: 有用化小数计算的吗?为什么?及时引导学生对 多种算法进行梳理, 使学生深刻体会运用通分的方法是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最优的, 同时 让他们逐步学会“多中择优,优中择简”的数学思想方法。 5.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把握计算法则要害 小学数学大纲强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把握法则,再以法则 指导计算。学生把握计算法则要害在于理解。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为什么要这 样算。如:教学《用两位数乘》时,让其理解两点:①24×13 通过直观图使学生看到是求 13 个 24 连加的和是多少,可以先求出 33 个 24 是多少,再求 10 个 24 是多少,然后把两 个积加起来,生明白:计算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要分两步乘,第三步再相加,这样使学生看 得见,摸得着,通过例题教学,使计算的每一步都成为有意义的操作,在操作中理解算理, 把握算法。 ②计算过程中还要强调数的位置, 用另一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一个因数个位上 的数所得积对齐写在个位上,用十位上的数去乘一个因数十位上的数所得积对齐写在十位 上,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数位对齐的道理。评析:通过反复练习,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把 握法则。 6.小学数学教学中强调估算和验算,保证准确率 小学数学教学中估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 工作和生产中, 对一些无法或没有必要进行精确测 量和计算的数量,进行近似的或粗略估计的一种方法。如:估计一定空间的人数,一段距离 的长度、一个房间的面积、一定款项可购的货物数等。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估算的作用越来越 突出,在估算教学中,要认真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进行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如:693 扩大 8 倍大约得多少?993×8 应等于 7944。要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检查积的最高位 有没有错误,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判断,993 接近 1000,用 1000×8 等于 8000,993 小于 1000,积小于 8000 是正确的。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养成了估算和验算的习惯, 是计算正确的保证。 7.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评价,明晰算理 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评价,明晰算理。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师出示:计算 3+4= ;0.3+0.4= ;3/10+4/10= ;师引导:3 个 1 加 4 个 1 等于 7 个 l;3 个 0.1 加 4 个 0.1 等于 7 个 0.1;3 个 1/10 加 4 个 1/10 等于 7 个 1/10。师又出示:计算:1/4+1/5 生生互 动讨论得出。生 1:1/4+1/5=0.25 +0.2=0.45 师点评: 将异分母分数加法转化成小数加法, 将未知转化成已知, 能够解决问题。 生 2:将异分母分数加法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加法,从而解决问题。师引导学生比较两位同学 的思路, 将异分母分数加法转化成小数或同分母分数加法, 实质上将不同的计数单位转化成 相同的计数单位, 再进行计算, 运用了转化策略, 将未知转化成已知完成计算。 但深入思考, 学生对异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真的清晰吗?师综合学生的回答,通过评价点拨出算理,使学 生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同时明晰算理。 总之,在计算教学中,应从教材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 联系现实生活,联系游戏活动,设计多样化的练习,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童趣、富有活力, 让学生乐学、爱学的学习环境,使枯燥的计算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让计算的课堂变得让 学生有所期待。
㈢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课题阶段性小结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课题阶段性小结
一、课题研究目标
本学期,我校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课题结合学期的工作计划,根据实验方案拟出的实验阶段的时间表,以及目前教学改革中发现的问题,制定本学期的课题工作目标,围绕课题研究重点,扎实、深入开展研究,通过教学组织策略、教学有效性的诊断方法的研究,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以“学生和谐发展”为核心的目标,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工作
1、确定并围绕课题研究的侧重点进行研究。围绕“如何有效的提高解题分析能力”及“运算能力的快速提升”开展研究,各人根据子课题课题实验方案,结合总课题研究的侧重点,确定下阶段子课题的研究重点,切实有效地开展实验。在注重课题研究的课堂实践外,注重进行进一步的理论提升,疏理、总结出较为成熟的理论观点。
2、以“扎实、成效”为核心价值观,拓展课题组成员发展的空间,发现和培养优秀实验教师,发挥带动辐射作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以校本教研制度为依托,实现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的有效对接。实现校本培训、校内教研、集体备课与课题研究紧密结合的研究体系。
4、进一步发挥课题指导组的指导作用。课题指导组成员、负责人要加强对子课题研究的指导,帮助子课题进行理论引导和理论提升,克服研究的不平衡现象,提高子课题研究水平。
5、加强“教学研究博客”的建设。目前博客的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博客日志上传数量少,参加评论少,活动报道少,图像资料少,互动研讨少。下阶段除了继续发挥博客的信息传递、资源共享、课题展示的功能外,还要进一步发挥它的互动性。活动结束后及时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活动相片、活动总结及时上传。各人在轮值时间要注意博客的维护和管理。
6、加强教学交流。每次活动做到有主题,根据事先确定的主题组织活动,其他教师根据这个主题进行思考,提前以书面形式上交、上传到博客中,有时间可以在会上交流,会议有纪录,有互动,有提升,有总结,有报道、有材料汇编。
7、加强课题研究资料的汇编、建档。各课题研究教师应认真负责,进行建档。本学期要汇编的资料有:课题方案,学期计划、阶段小结、论文设计案例。每次活动的资料应包括签到表、活动通知、活动安排、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研讨纪录、一学期一次以上活动总结报道、录象光盘、活动剪影。资料一式2份,并将相关材料上传博客。课题研究着力于对现实的课堂教学考察,发现、反思并及时调控老师教学观念的有效性和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调动教师教的积极性和学生学的积极性,合理配置教学活动中的教育资源,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益。为了做好第一阶段的研究,拟定本计划。
㈣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形式有哪些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版生良好的学权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
观察、实验、练习
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突出具体形象思维,给学生以能力的钥匙,不给知识的包袱,促进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小学生的思维,在四年级之前,是以认识“具体实例”、“直观特征”为标志的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四年级之后,则向掌握“主要属性”、“种属关系”、“实际功用”为标志的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不过这种抽象逻辑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为支柱。
1、启发、游戏、绘画、讨论、出题
2、小组讨论、小组比赛、小组挑战、夺红旗、做游戏
㈤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应内激发学生学习积容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祝愿工作顺利!
㈥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活动如何开展
如果教师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动手练”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很乏味,越学越不爱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㈦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如何开展
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需要以及当地客观条件,积极地和有创造性内地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容;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只有在吃透课标、深钻教材、研究学生的前提下,才能做到精心备课,在教学中胸有成竹和有的放矢。
㈧ 如何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教研活动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 5.追求灵活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计算能力,这对进一步学习和今后参加生产劳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计算教学的现状令人深思,学生的计算能力令人担忧!计算正确率下降、口算速度减慢.如何切实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使计算教学在培养学生计算兴趣的同时,提高计算技能,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值得研讨.先将本人的看法浅谈如下:1、创设的情境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清楚明白算式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实际,不是天外之物,很好的还数学计算题的本来面目,也更好的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探索要留足时间、留足空间.玻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经过课改,老师们都具有这样的教学理念:把学的权利还给学生;把想得时间交给学生;把做的机会留给学生.教师在新授课时,通过环环紧扣的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探究发现,理解计算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如:先算什么?怎么算?再算什么?使学生明确怎么算,怎样书写,为什么这样算.正所谓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把算理与算法融为一体,真正达到理解算理促进算法,最终形成计算技能.3、提倡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相结合.算法多样化是学生不同个性和不同思维结果的展现,重视多样化可以说是让学生在交流各自的思维的过程中,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培养、提升,而算法优化是使学生计算技能提高的过程,必不可少!在数学课堂中,常见到口算方法的多样化,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中,七嘴八舌的道出了各式各样的口算方法,教师不要一味地给予肯定:真棒!有创造力!教师应对学生的口算方法进行有价值的引领,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交流,感受不同策略的特点,领悟不同方法的优劣,作出合理的判断和价值评价,进行选择和自我调整,寻求简洁、容易、快速的方法.教师在针对学生计算方法的选择时说: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但老师喜欢的是这种这样教师在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较好的引领学生对多样化进行优化.4、加强口算能力的培养.口算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学生的口算能力下降了,有的是乘法口诀不熟,有的是可以熟练的背诵乘法口诀,却不能很好的运用,往往一个简单的表内乘法计算题,可他们却要从第一个开始背,一直背到需要的口诀为止,才知道结果是什么.真的很悲哀!是什么让学生的口算变得如此糟糕?在我看来,与我们平时的口算训练很有关系.我们常常看到,教师在训练口算得时候,是将所有的算式都一起出现,这样是很难达到提高口算速度的.因为在别的同学算上一题的时候,有的学生已经在算下一题了,这样就失去了口算的意义,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所以口算题要逐一的出现.如:用卡片出示就是一个简单可行的方法.设计时卡片的正面是算式,背面是结果,操作起来快捷有效.有趣才有效.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还要与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结合起来.训练时可采用竞赛、开火车、抢答、对口令等计算形式,去调动学生参与口算的兴趣.再就是要提高口算训练的频率和强度,不仅要做到节节有训练,还要做到课课有提高.使口算能力得到有序、有效的提高.5、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近计算能力的保证.在进行计算时,对学生的要求应该是:又对又快,而不是又快又对.即要求在对的基础上提高速度.要求学生看题仔细,计算认真,还要养成验算的习惯.6、注意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任务之一.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可见在数学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教育显得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应善于抓住各种教育时机,把思想教育渗透于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受到优良的思想品德教育.参透思想教育,既教书又育人.总而言之,数学是一种文化,又是一种技艺.计算课教学,要使计算教学在算理、算法、技能这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和提高,才能真正提高计算课的有效性,使计算教学在培养学生计算兴趣的同时,提高计算技能,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计算能力,这对进一步学习和今后参加生产劳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计算教学的现状令人深思,学生的计算能力令人担忧!计算正确率下降、口算速度减慢.如何切实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使计算教学在培养学生计算兴趣的同时,提高计算技能,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值得研讨.先将本人的看法浅谈如下:1、创设的情境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清楚明白算式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实际,不是天外之物,很好的还数学计算题的本来面目,也更好的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探索要留足时间、留足空间.玻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经过课改,老师们都具有这样的教学理念:把学的权利还给学生;把想得时间交给学生;把做的机会留给学生.教师在新授课时,通过环环紧扣的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探究发现,理解计算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如:先算什么?怎么算?再算什么?使学生明确怎么算,怎样书写,为什么这样算.正所谓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把算理与算法融为一体,真正达到理解算理促进算法,最终形成计算技能.3、提倡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相结合.算法多样化是学生不同个性和不同思维结果的展现,重视多样化可以说是让学生在交流各自的思维的过程中,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培养、提升,而算法优化是使学生计算技能提高的过程,必不可少!在数学课堂中,常见到口算方法的多样化,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中,七嘴八舌的道出了各式各样的口算方法,教师不要一味地给予肯定:真棒!有创造力!教师应对学生的口算方法进行有价值的引领,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交流,感受不同策略的特点,领悟不同方法的优劣,作出合理的判断和价值评价,进行选择和自我调整,寻求简洁、容易、快速的方法.教师在针对学生计算方法的选择时说: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但老师喜欢的是这种这样教师在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较好的引领学生对多样化进行优化.4、加强口算能力的培养.口算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学生的口算能力下降了,有的是乘法口诀不熟,有的是可以熟练的背诵乘法口诀,却不能很好的运用,往往一个简单的表内乘法计算题,可他们却要从第一个开始背,一直背到需要的口诀为止,才知道结果是什么.真的很悲哀!是什么让学生的口算变得如此糟糕?在我看来,与我们平时的口算训练很有关系.我们常常看到,教师在训练口算得时候,是将所有的算式都一起出现,这样是很难达到提高口算速度的.因为在别的同学算上一题的时候,有的学生已经在算下一题了,这样就失去了口算的意义,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所以口算题要逐一的出现.如:用卡片出示就是一个简单可行的方法.设计时卡片的正面是算式,背面是结果,操作起来快捷有效.有趣才有效.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还要与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结合起来.训练时可采用竞赛、开火车、抢答、对口令等计算形式,去调动学生参与口算的兴趣.再就是要提高口算训练的频率和强度,不仅要做到节节有训练,还要做到课课有提高.使口算能力得到有序、有效的提高.5、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近计算能力的保证.在进行计算时,对学生的要求应该是:又对又快,而不是又快又对.即要求在对的基础上提高速度.要求学生看题仔细,计算认真,还要养成验算的习惯.6、注意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任务之一.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可见在数学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教育显得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应善于抓住各种教育时机,把思想教育渗透于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受到优良的思想品德教育.参透思想教育,既教书又育人.总而言之,数学是一种文化,又是一种技艺.计算课教学,要使计算教学在算理、算法、技能这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和提高,才能真正提高计算课的有效性,使计算教学在培养学生计算兴趣的同时,提高计算技能,发展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