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数学教学计划规范步骤包括哪些
教学计划必备以下几点: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措施、教学进度。
1、学情分析: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掌握等情况及师生关系等,兼顾优缺点。要了解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状况,以处理好新旧知识的衔接,便于加强学生学法训练,比如数学方面掌握了哪些基本原理,基本概念,理解能力和计算水平的情况等等,以及学生思维方面的障碍,学习方法的情况等.通过分析,说明上册教材的目的和任务完成的基本情况,预测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若是起始年段还应分析学生的来源情况。
2、教材基本内容分析:教材分析是在学习课程标准和重点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对整册教材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要通过通读全册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掌握本学期所要教学的教材内容有哪些?并依据《课程标准》将其分成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四个领域。弄清本册教材在整个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每一课,每一章节的内容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弄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搞清全册教材的知识体系,教材的编写意图是什么?各单元教材之间有何联系?教材的重点、难点等,当然,重点不宜太多,因为重点太多便没有了重点,所以重点和难点要力求把握准确,也就是说要找准必须着力解决和突破的知识点。教师对教学内容只有宏观浏览,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切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3、教学目标的制定:结合学生实际,可用条文式写出全学期教学的总目标和要求,要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提出本学期教学工作的努力方向,如要求学生掌握哪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从哪些方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4、主要教学措施:措施是完成任务的保证,没有措施,目标和任务提的再好,也难以落实和体现.因此,措施一定要具体、有力、可行,绝不泛泛而谈。。一般应包括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根据学情,改进教法;课的类型和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形式;难点重点突破所要采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发挥和教具的采用;除教材资源以外的,与本学期教学有关的实际资源,如家庭资源、图书室资源、网络资源等。要设计好为完成教学任务需要学生或家长配合做好哪些准备(如提前认识钟表、人民币、搜集哪些资料);针对课程内容可以展开哪些综合实践活动为本学期教学服务。以及提出备课、上课、改作业、辅导、考查学生学业成绩等有哪些措施?帮差辅导方面如何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推进,强化后进生的转化,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在帮助优秀生更上一层楼、帮助学习困难生上新台阶方面有哪些打算?等等。
5、制定全学期的教学进度:依据义务教育中小学阶段教学计划赋予授课时数的规定,根据大纲和教学参考书的总体安排, 排出全学期授课时数、复习考试时数进度表。进度表内容应包含周次、教学日期、课时数、教学内容安排、备注等栏目。不能依据教参定得太死,要有机动课时,充分考虑放假、复习和考试时间,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恰当的分配处理,安排好本学期教学进程。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认真实施新课程,“开学第一件大事”就有了它新的生命,新的魅力;做好了这件大事,我们本学期的各项工作就更明确,目的性就更强,自然形成了教学新格局,才会为新学期的课程实施搭建一个比较高的起跳平台。
㈡ 2015五年数学教学计划基本情况分析怎么写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整体内容分布:(一)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二).长方体和正方体(三)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四)方程(五)折线统计图(六)总复习。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分数、小数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使学生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计算。
(4)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方程,并能正确地解方程。
(5)认识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6)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本册教材重、难点
(1)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3)能正确地解方程。
五、教学措施
1、多写表扬、激励性评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开展"优秀作业本评比"、"数学学习周记"评比等活动,让学生们在竞赛评比和表扬中获得进步。
2、注重因材施教,进一步做好培优补差工作。让学优生和学困生结对,达到手拉手同进步的目的。
3、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以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满腔热情的工作作风,虚心向同事学习,同时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