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大全 > 人教科版六下语文教学计划

人教科版六下语文教学计划

发布时间:2021-01-10 08:58:40

❶ 教科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册都有哪些课文目录

人教复版新课程小学语文制课文目录(全套)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一年级上册
入学教育
汉语拼音(a o e)
汉语拼音(i u ü)
汉语拼音(b p m f)
汉语拼音(d t n l)
复习一
汉语拼音(g k h)
汉语拼音(j q x)
汉语拼音(z c s)
汉语拼音(zh ch sh r)
复习二
汉语拼音(ai ei ui)
汉语拼音(ao ou iu)
汉语拼音(ie üe er)
复习三
汉语拼音(an en in un ün)
汉语拼音(ang eng ing ong)
复习四
识字(一)1 一去二三里
识字(一)2 口耳目
识字(一)3 在家里
识字(一)3 在家里
识字(一)4 操场上
语文园地一
课文 1 画
课文 2 四季
课文 3 小小竹排画中游
课文 4 哪座房子最漂亮
课文 5 爷爷和小树
语文园地二
我们的画(口语交际)
课文 6 静夜思

❷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第2课内容。
本课是继前一课观察了一些物质的变化之后,继续深入观察物质的变化,并且通过观察豆子和沙子的混合和分离、给白糖加热的变化,以及加热过程中蜡烛的变化,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他们之间的区别。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有时会发生物理变化,有时会发生化学变化,有时既发生物理变化也发生化学变化。从这点意义上来看,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与观察到“明显变化”的现象同样重要。
这节课中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变化的类型和生成的具体新物质,但要求学生能够从种种变化现象出发,推断是否产生了新物质,然后寻找各种证据验证自己的假设,从而达到提升科学探究能力的目的。
本课主要有两个实验,分别是“把豆子和沙混合”“给白糖充分加热”。两个探究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从实验中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并根据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进行生活中的物质变化的判断。促使学生认识和了解生活中的物质的变化,为今后更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感受科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通过三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也出现两极分化倾向: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而少数学困生由于对科学学习认识偏颇,认为科学学科不重要,造成学习态度不够认真,甚至产生倦怠情绪,因而导致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所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还是本课训练的重点。
三、教学目标
(一)通过混合、分离沙和豆子,加热白糖的实验,使学生懂得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知道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简单物质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了解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既会发生化学变化,又会发生物理变化。
(二)学会用筛网分离混合物,用蜡烛给白糖加热。
(三)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难点:观察加热白糖的过程,分析是否产生了新物质。
五、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一次性杯子、豆子、沙、筛子、白纸、筷子、金属勺、白糖、蜡烛、火柴、盘子、玻璃片。(每组物品各一件)
教师准备:白纸、铁丝、火柴。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可能都留心观察过身边的世界,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多端的世界里。
1.出示铁丝反复弯曲
比如说:大家看这是一根普通的铁丝,大注意看这跟铁丝有变化吗?(教师弯折铁丝)?学生回答。可是不管我怎么弯曲,它还是(铁丝),有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没有)只是改变了铁丝的——形状!
2.出示一张白纸,先撕后烧
师:再看,一张白纸,把它撕开,(举半张纸问)这还是纸吗?(是)跟原来相比,只是什么改变了?(大小!)现在老师把这张纸点燃,(演示)纸有没有发生变化?(有,它燃烧的部分已经变成了另外一种物质——灰烬!)
3.揭示、板书课题
师:看来,我们身边的物质变化真多,大家想知道物质的变化过程中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吗?这节课老师就与你们一块儿探究探究我们身边的物质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板书)
(二)沙和豆的实验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用手里这几种常见的物质来完成一项探究活动,那就是把沙和豆子这两种物质混合,看沙和豆子会发生变化吗?(板书:混合沙和豆子)如果要看有没有变化,那就要有(比较),比较什么呢?(先观察混合前沙和豆的样子,再观察混合后沙和豆子的样子。)
1.观察沙子和豆子
师:(教师演示观察的方法和步骤后请学生从杯中取出少量的沙和豆子分别放在白纸上。)首先请同学们将少量的沙子和豆子倒在白纸上,仔细观察,小组同学将观察到的结果用文字记录下来。(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实验前观察到的沙和豆子的情况。)
2.猜测:如果我们把杯里的沙和豆子混合,沙和豆子会发生变化吗?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总结(会或不会),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然后进行实验。
3.实验一:混合沙和豆子:
师:让我们把用于观察的沙和豆子继续留在白纸上,将杯子中的沙倒入装有豆子的杯中进行混合,用筷子充分搅拌。(学生分组实验)在混合沙和豆子的过程中,沙发生变化了吗?(没有)豆子呢?(也没有变化)
4.实验二:分离混合物:
师:既然大家都发现了沙和豆子没有什么变化,那么为了更进一步的观察清楚现在的豆子和沙子与实验前的是否相同,我们可以将豆和沙的混合物再分离开。我们用什么分离呢?(筛网)现在大家用分离开的豆子和沙子与原来的豆子和沙子进行一下比较,看看有没有发生变化?
5.小组交流观察到的情况并汇报。
小结:混合后,沙和豆子形态发生了细微变化(比如搅拌掉落的碎屑,颜色的沾染)但特征和性质没有变。沙还是沙,豆还是豆!
师:有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没有)(板书:没有生成新的物质)也就是说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在科学实验中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和有明显变化的现象同样重要。接下来,我们再来做一个给白糖加热的实验,看白糖有变化吗?(板书:给白糖加热)
(三)观察加热白糖的实验
师问:在动手实验前,我们应该先做什么?(进行观察和预测)
1.观察白糖的特点,预测加热后的变化,填写记录单。(每组用药匙取一小勺白糖放在白纸上,从白糖的状态、颜色、气味等方面仔细观察白糖的特点并记录在表格中。)
2.预测:如果现在我们要用金属汤匙给白糖加热,大家预测白糖会发生哪些变化,填写老师发给的记录表中。
3.学生汇报(观察和预测的结果)。
4.教师讲解并演示给白糖加热的方法:
给白糖加热的方法:用长柄金属汤匙取一小勺白糖,小心地移到蜡烛火焰上,慢慢加热。仔细观察在加热过程中白糖的变化。当持续加热到不再有变化时,停止加热,熄灭蜡烛,把汤匙放到桌子中间的盘子里冷却,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做这个实验,需要注意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老师进行演示和补充,一起总结出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演示点燃蜡烛,蜡烛的火焰分为三个部分,哪部分温度最高?(提示用蜡烛的外焰加热。)再出示金属汤匙要求手握在金属汤匙柄的顶端,以免手烫着。然后用药匙取少量白糖倒入金属汤匙,慢慢移到蜡烛外焰加热。观察时眼睛不能凑太近以免伤着眼睛,因为加热过程中可能会有气泡冒出。加热结束,一定要把汤匙放在盘子上,不要跟桌面直接接触。不能用手去摸加热的部分。在实验过程中细心观察
白糖的点滴变化很重要。
5.进行实验
师:给白糖加热到底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们要用事实说话!开始我们的实验吧!分组实验:学生分工进行加热白糖的活动,并及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教师分小组引导)
6.学生分组交流、整理观察到的现象。
学生进行汇报:
白糖加热过程中的状态变化:颗粒状---液体状---糊状---固体状;
颜色变化:白色---褐色---深褐色---黑色;
气味变化:白糖香味---焦味
(如果学生提到:在加热的过程中,会产生气泡,如果放在内焰或焰心加热,勺子底部会产生黑烟。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时教师不做过深解释,引导学生课外查资料先研究研究。)
7.小结:白糖加热的变化
⑴白糖加热,会慢慢变成液体的糖
⑵当白糖充分加热后,留下来的黑色物质还是糖吗?(不是)
它已经变成了另外一种物质——碳
⑶说明了什么?(生举手)
生:说明白糖在加热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物质(板书:产生了新的物质)。
(四)对比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点
1.总结概念:同学们想一想,今天我们做的这两个实验都是关于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能说一说,这两个实验有什么区别吗?
生回答:一个产生了新物质,一个没有产生新物质。
师: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状,体积,状态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板书: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同学们,谁来说一说,今天我们做的这两个实验都是什么变化啊?生回答。
2.找区别:大家说说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有没有
新物质的产生。没有新物质的产生是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的产生是化学变化)
(五)拓展延伸
1.有些物质变化,既有物理变化又伴随之化学变化。
师:同学们,白糖充分加热后产生了新的物质是化学变化,那白糖在加热过程中一直发生的都是化学变化吗?还有其他变化吗?

❸ 求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过程要分(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的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专《课程标属准》的要求.(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高中每课教材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二)学生分析
学生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确定知识目标.(2)确定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3)确定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选点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❹ 新版教科版 六年级 下册 科学 教师用书 带图

新版教科版 六年级 下册 科学 教师用书 带图
悬赏分:0 - 离问题结束还有 14 天 22 小时
我下载专了一个,但是没属有图片哦,老师讲课比如说给我们抄表格,在我下载的教师用书中显示不出来,有没有带图的教师用书啊?
麻烦大家帮我找一下
提问者:96519 - 魔法师 四级

阅读全文

与人教科版六下语文教学计划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