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促进和调适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
教师上岗的心理状况,是指在组织孩子活动前教师心理活动所处的某种状态(心境)。幼儿教师所面对的是一群心理活动不稳定、心理脆弱敏感且极易感染的3-6岁的孩子,他们需要教师的细心呵护。因而,教师上岗时能否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教育活动
的效果。而教师并非超人,在快节奏、高竞争的社会里,工作与生活的压力会给教师的心理带来各种负面影响,心境不好、情绪不佳等不良的心理感受在所难免。关键是每个教师在上岗前要善于做好心理的自我调适,自觉地以一个良好的心境来面对一天繁忙的工作。以下从
管理的角度,谈谈如何做好教师上岗前的心理调适工作。
一、制度保证
对于教师上岗前的心理调适问题,作为园领导首先在思想上应予以高度重视,并加以制度规范。比如,可以在教师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将“让好心情进班级”作为每位教师进班前的基本要求和园规予以执行。这样做,一是有助于教师。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心理调适”的重要性,促使他们都能自觉以一种良好的心情、心态来面对心理敏感而稚嫩的幼儿,保证教育教学质量;二是有助于教师在行动上形成—种“定势”——在上岗前无论心情如何,都要自觉行动,努力调整好心态;三是有助于幼儿园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贯彻得更具体、更彻底。因为既然将“让好心情进班级”作为园规来抓,那么幼儿园管理者就必然会更关注、
关心每一位教师上岗前的心理状况,更能及时地了解教师的各种情况,并给予适时适当的帮助。
二、措施落实
制度是对教师行为的一种规范与约束,它更多的是一种行为上的“他律”。而要真正让老师将“好心情带到工作中来”,还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在实践中,我们摸索出以下三条措施:
1、创设环境,助教师自我调节:环境会影响一个人的心情,好环境会带来好心情,反之亦然。为此,我们对幼儿园传达室的环境进行了一番改造,赋以传达室新的“功能”,即将其作为教师的“心理调适站”。比如我们在传达室桌上摆放了鲜花,墙上挂着令人心旷神怡的山水画,有宁静的音乐、有“好玩的”电脑(可供选择的动画、笑话、简短的游戏、各种歌曲……)等等;此外,我们还在墙上张贴一些简短而有趣的“标签”——“你准备好了吗?”“你的心情稳定吗”“是不是已经听到孩子们的笑声了?”“暂时把上班以外的事忘了。”“好开心啊!”“孩子们笑嘻嘻地在等着你呢。”……给教师一种暗示。发挥“心理调适站”的功能,就能大大提高“让好心情进班级”在实施中的有效性。
2、穿针引线,帮教师掌握技巧:了解与掌握一些心理调适的基本知识与技巧,无疑能更有效地让教师在繁杂的工作中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为此,我们注重从多方面引导教师掌握一些心理调适方面的知识和方法。首先为教师提供有关心理、人生哲理以及心态调整等方面的书籍,如《社会心理》、《右右你一生的心态》、《心理咨询》等,让教师在阅读中明白,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人生,一个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更有力量!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应学会调整把握心态,从而不断调整自己对生活工作的态度,以净化心灵为根本,以生存和发展为动机,去追求积极而快乐的生活。其次幼儿园没有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教师长期形成的一些不良心理状况未能及时得到疏导与排解,久而久之,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非常有害。鉴此,我们定期聘请高校的心理学教授为幼儿园教师开办心理健康讲座或作团体咨询等等,这为教师保持良好的心态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3、提供驿站,让教师及时释放:网络的虚拟性,无疑更有利于每个人敞开自己的心扉,畅所欲言,尽情释放自己心理上的种种不适。在某种程度上,它比真实的论坛更有助于教师心灵的敞亮和交流,更有助于自我的心理调适。为此,我们在幼儿园的网站上专门开辟了“心灵驿站”教师论坛(幼儿园教师们可以用真名或网名登陆发言),并采用两种方式组织教师“讨论与交流”:一是幼儿园网管人员根据教师的心理情况提出有关问题,供大家讨论,请相关领导或教师主持。为使讨论的问题有理论指导,必要时可邀请专家当嘉宾主持;二是让教师自由提出问题,自由跟帖,明白的、不明白的,能说的、不能说的……都提出来,互相启发和疏导,让论坛成为教师倾吐心声的地方,使一些心理问题及时化解。此外,我们也鼓励教师在网上通过“自我对话”,即自己同自己所扮演的几个不同的“我”进行对话,来调适自己的心理。
『贰』 教师培养幼儿情绪调适能力有哪些方法
现在相当部分幼儿存在着任性.胆怯,退缩,易怒,受挫能力及自信心差,有攻击性行为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幼儿园围绕“幼儿园情绪发展趋势和发展特点”寻找对策,选取有效的教育活动,帮助幼儿克服与调节不良情绪,从而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 幼儿;情绪调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良好的心理素质在人一生中的重要意义。心理素质包括情感、意志、个性、健全的人格等各方面。21世纪的中国,心理健康问题已上升为提高民族素质的当务之急。但目前,幼儿情绪调适能力的培养尚处于起步阶段,急需我们去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我们幼儿园就通过对本园的3个中班幼儿实施“情绪调适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试图探索:如何正确、有效地引导、帮助幼儿逐渐养成控制和调节自己消极情绪的习惯,让乐观愉快的情绪成为一种贯穿幼儿生活的积极心态和良好的习惯,初步具有一定的情绪调适技能。
1 调查与分析
我们在幼儿园中班l12名幼儿中用等距抽样的方法抽取40名幼儿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涉及情绪表达与调节两大方面。调查结果显示:
1、57.5%的幼儿只能表达高兴、生气、难过、害怕等低级情绪,35%的幼儿能说出伤心、着急,但只有25%的幼儿能确切地辨认与用语言表达悲伤、忧虑、内疚、妒忌等高级情绪。
『叁』 由于疫情的原因,如果幼儿园开学,会从哪几个方面对幼儿进行心里调适
在新冠病毒影响下,幼儿园延迟开学导致了孩子只能和家长待在家里。孩子逐渐习惯了和家长居家生活和学习,对家长形成了更严重的依赖和依恋。
孩子疫情结束后不愿回园将是正常现象,就像大人放长假后不愿上班一样。开学在即,家长需要帮孩子做以下几方面的调整。
(1)帮助孩子恢复饮食习惯
孩子们在家里好吃好喝,想吃啥吃啥,是不是小嘴都吃挑了?这样的话,疫情过后,部分孩子回幼儿园就会出现不会自己吃饭、挑食或者正餐时间不愿意吃、甚至身体不适的现象。疫情即将结束,需要家长尽快帮孩子恢复幼儿园的饮食习惯。
(2)帮助孩子恢复作息时间
孩子的作息是不是完全打破了?午睡睡了吗?
赶紧恢复早睡早起、按时午睡的习惯吧,睡前也不要给孩子看过多的电视节目,要不疫情后上幼儿园真会起不来的。
(3)不要包办,培养孩子独立能力
疫情期间,您有没有又开始帮孩子包办各种事?要知道幼儿园致力在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呢!
家长您尽量让孩子自己动手吃饭、穿衣服,独立大小便等,这样孩子返园,也就不至于因为这些事都搞不定而过分离不开您了!
(4)给孩子一个心理暗示
“疫情快结束了哦。爸爸妈妈也要上班啦,宝贝你也有任务,要回幼儿园了,真是太期待了”。
“宝贝这段时间表现真好,妈妈一定会跟老师说的。”
对孩子要给正面动力而不是负面压力。
(5)给孩子一个关心同伴的启示
如果宝宝还是“死缠烂打”地和爸爸妈妈“讨价还价”或是耍赖不想去幼儿园,这时家长们千万不能对孩子失去耐心,可以稍微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也可以和宝宝说:
“班上的小朋友们不知道他们过得怎么样,你可以上幼儿园问问他们,也可以给其他小朋友打打电话,相约一起回幼儿园。”
这样,小宝宝也会有兴致想去幼儿园找其他小朋友玩。
(6)给孩子发出一个必须入园的指示
疫情结束后幼儿园开学的第一天,当把孩子送到班级门口时,家长也要调整心态,不要把孩子的哭闹看得太严重。您一定要明确告诉孩子今天一定要入园上学。把幼儿送到班里,交给老师以后,愉快地和孩子说再见,然后一定要马上离开。当你离开之后,老师会用各种方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稳定幼儿的情绪,孩子不一会儿就会很开心地玩起来。
(7)
给孩子会按时来园接他回家的提示
家长把宝宝送到幼儿园后,做法还和以前分离时一样,要讲清楚什么时候来接他,愉快地亲亲或者拥抱一下,然后从容离开。要特别多强调一句“我会按时来接你”,这样做更能让宝宝有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