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情境和和语境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情境:在一定时间内各种情况的相对的或结合的境况。包括戏剧情境、规定情境、教学情境、社专会情境、学习情境等。属情景;环境。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辛丑二宗伯》:“是年董之子给事 道醇 殁于家,而陆之子彦章,适登第,拜行人使归,则情境大不侔矣。” 清 刘鹗 《<老残游记续集遗稿>自序》:“若百年后之我,且不知其归于何所,虽有此如梦之百年之情境,更无叙述此情境之我而叙述之矣。”李大钊 《工人国际运动略史》:“所以工人的国际运动只能出现于现代资本主义者情境之下。”
语境即言语环境,它包括语言因素,也包括非语言因素。上下文、时间、空间、情景、对象、话语前提等与语词使用有关的都是语境因素。从语境研究的历史现状来看,各门不同的学科以及不同的学术流派关于语境的定义及其基本内容并不完全相同。语境这一概念最早由波兰人类学家B.Malinowski在1923年提出来的。他区分出两类语境,一是“情景语境”,一是“文化语境”。也可以说分为“语言性语境”和“非语言性语境”。
㈡ 在现代汉语中什么叫情景语境
情景语境是非语言语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情景语境是与阅读材料有关的知识专。这些属知识存在于课本之外,而又对课文的理解及真正地学习语言至关重要。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强调情景语境对语篇的暗示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英国语言学家莱昂斯(Lyons)把情景语境解释为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来的,对言语活动产生影响的一些因素,包括参与者双方、场合(时间、地点)、说话的正式程度、交际媒介、话题或语域。 言语行为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生的,发生言语行为的实际情况(如有关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等)也可帮助确定语言形式所表示的意义。 费罗姆金和罗德曼在《语言导论》中说,“语言不是文人学士、辞书编纂者制定的一种抽象物,它有坚实宽厚的基础,它产生于人类世世代代的劳动、需求、交往、娱乐、情爱和志趣”。语言材料中,说写者常常自觉不自觉地调动诸如时间、地点、对象、背景等知识来叙述或论证说理。因此,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应该给予充分的注意,强调情景语境对语篇的暗示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从时间、地点情景以及情感情景和语体差异来阐述情景语境的作用。
㈢ 在现代汉语中什么是上下文语境什么是情景语境急急急急!!各位朋友帮忙啊 请学过现代汉语的朋友给点力
语境就是语言单位出现时的环境。一般分为上下文语境和情境语境。
词、短语、句子等在语内流中出现容时,它前面或后面出现的其他语言单位都是该单位的上下文语境。
情境语境则指说话时的人物、背景、牵扯到的人或物、时间处所、社会环境以及听说双方的辅助性交际手段(包括表情、姿态、手势等)。
㈣ 初中英语如何运用情景语境进行词汇教学
情景教学法是20世纪60年代由英国应用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师们设计和广泛运用的一种外语教学法, 教师根据所描绘的情景,利用图片、幻灯片等再现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物,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直观的对所阐述的内容有一个表象的了解,再进一步对学生进行词语功能上的学习。采用“情境教学”,一般说来,可以通过“感知—理解—深化”三个教学阶段来进行。所谓感知, 就是老师用图像的形式,展示词语所描绘的事物。创设画面,引入情境,形成表象。例如“water”这个词,老师可以用一张水滴的图画,让学生自然而然的将眼前的画面,对应到“水”这个词。其次是理解,就是深入情景,理解词语。还借助“water”这个词语进行举例,由于water这个词既可以做名词也可以做动词,因此可以在刚才那幅图的旁边加上一个浇花的图片,学生则会马上意识到“water flowers”中的“水”是动词的形式。最后深化,再现情境,丰富想象,将词语运用到写作交际当中。老师可以启发学生用刚刚学到的词语进行造句或者编成情景对话,真真做到让学生活学活用。因此,“情景教学”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确实有独到之处。我在运用情景教学进行了一段教学活动后发现,学生在做题时(尤其是题干内含有对情景的描述)正确率比以前高出许多。这就是说,学生已经慢慢在头脑中形成了画面感,并用这种形式帮助自己进行解题。
㈤ 语境在分析词义时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语境对词义的决定作用,是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语境决定了义位,也就是说语境不同,词义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语境的概念,源于人类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基。他认为语言不是一套完备的体系,语言的意义不可能完全由它自身而要由语境来决定。语境可分狭义和广义两类,狭义语境指话语产生的当时及其前后的各种事件,可称为“情景语境”,包括书面语的上下文或口语的前言后语所形成的语境,又称小语境;广义语境则包括话语产生的整个背景,可称为“文化语境”,除包括狭义语境外,还包括与人的言语表达行为有关的时间、地点、人物身份、气氛、背景等,因而又称为大语境。伦敦学派的创始人约翰·鲁伯特·弗斯吸收了马林诺夫斯基的语境概念,并主张语境有两种:一种语境来自语言内部,即一个结构和一个系统内各个成份之间的组合关系;另一种语境来自语言外部,即语言是不可能和语境分开的。西方语言学家对语境理论的阐述对于我们今天对语境与词义的理解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词义除了组合表现出来的意义外是由环境补充、确定的。因此,词义的运用、理解与交际的环境,说听双方的职业身份、心情、生活经历等等都有密切的关系。一个句子究竟说的是什么意思,往往需要参与交际的人自己去补充。而交际的语言环境则可以使词语具有比较确切的意义。具体的说,语境就是客观因素和使用语言的人的主观因素所构成的使用语言的环境。语境的功能有两个:其一是解释功能,其二是过滤功能。语境不仅帮助我们推究词义,还帮助我们防止不合规范的语言现象的出现。因此,在我们学习和工作中,研究语境对词义的影响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来共同探讨一下:
(一)社会语境决定词义
(1)社会环境
在不同时代,所处社会环境不同,语言环境也肯定有所不同。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到这种不同,才能更好解词义,理解文章的主旨所在。例如:
小说《六十年的变迁》里季交恕问方维夏:“你知道这个消息吗?”方:“什么消息?”季:“蒋介石开刀了啦!”方:“什么病开刀?”季:“你还睡觉!杀人!”显然方没联系到1927年社会革命形势的变化,就不明白“开刀”两字究竟指什么,要别人做进一步的解释。
(2)语用社会环境
词的“组合意义”的研究就是在语用社会环境影响下词义的若干变异意义,即交位变体,是受整个社会语言内部因素影响的结果,主要是一个义位受近邻或远邻的义位“语义溢出”作用而获得的新义。例如:
A.这小东西,真可爱!
B.这是些什么东西!
同样的“东西”,但由于说话人的语气,声调不同,而使两者的基本义和附加义有所不同。“东西”《现代词典》中有这样的义项:具体或抽象的事物。但在第一句话中的“东西”,特指说话者喜爱的小动物或小孩子,使基本义缩小,并且具有了喜爱的情感附加义。第二句话中“东西”指让说话者厌恶的事物,具有了厌恶的情感附加义。
(二)上下文语境决定词义
(1)词语言义的变体——言语义
语言义是指作为语言的一个词汇单位,或语言的词汇系统中的一个成员。也就是词的基义或概念义。“言语义”是指进入特定语境或言语片断的词,实际上指什么,现代语义学称为组合义,也就是义位处在言语组合中的变体。有的语言学家称这种义位变体为词的“涵义”而不是“意义”。词典上所列的义项,都是词的语言义,而不可能,也不必要把词在不同语境中的言语义即义位变体都列上。例如:
A.场景:手术室门外,焦急地守候着正在进行子宫肌瘤摘除手术的病人家属,门开了,医生出来。
病人家属问:“切了吗?”
医生答:“切了。”
根据上下场景提示,这“切了”的一问一答是指“肌瘤切除”。
B.场景:一年后,这位医生来到一群老太太中锻炼。
大伙问:“切了吗?”
医生答:“切了。大家都一样,到了退休年龄谁还能例外?”根据上下场景提示,这里的“切了”是指办理离退休手续只能按年龄“一刀切”。
C.场景:锻炼完,医生回家。见女儿在看书,记起出门时要她把排骨切好。
医生问:“切了吗?”
女儿答:“早就切好啦。”
根据上下场景提示,这里的“切了”是指切排骨。
看,“切”“了”“吗”这三个语词符号本来是从交际场景中抽象出来的,在词典里都有全民共同理解的确定词义即语言义,其组词成句的方式也是符合高度抽象的汉语语法规律的。但经组成“切了吗?”“切了”这两个非主谓句进入不同交际场景后,无论是充当疑问句或陈述句,其话语含义并不一样,却又能顺利地进行思想交流。在医院和家里的对话,话语含义和字面意义一致,但“切”的具体对象不同,这是交际场景使抽象的语义具体化;而在锻炼时的对话,明显含有超越字面意义的寓义了。这是交际场景赋予话语的寓义。“切”这个词在辞典中过去没有,今后也不会增加“退休”这个义项。这就是语言义的变体——言语义。
(2)篇张语境的延伸——具体语境
很多的话都要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才能了解它的确切的意思,同样的话,两个人处境不同,可能会作截然相反的理解。例如:
《智取威虎山》剧中:坐山雕拿到杨子荣献上的联络图狂喜,杨子荣压着怒火,对行将覆灭的众匪说:“联络图一到手,牡丹江一带就是我们的了。”这里的“我们”在这种语境中,具有“包容”和“排除”两个相反的义项。匪徒听了这话认为“我们”一词包括他们在内,可是杨子荣说的“我们”一词则排除匪徒之外,这语言中的奥妙,观众一听就明白。幽默,含蓄的语言,会使观众心情松缓舒适,但如果不是这个语境,而是杨子荣面对战友说这话,“我们”就只能有一种义项。
(3)语义范围的改变——组合义
在交际过程中,上下文语境随时给词义以强烈的影响,增加或减少,改变词义所表示的范围,以适应交际的广泛需要,例如:
“菜”,孤立起来看,“菜”的词义是“蔬菜,可做副食用的植物。”一旦进入上下文语境,义位间,义位内部的变化都有可能。“买菜”“吃菜”两个义位的组合,使“菜”的义位扩大为泛指包括“蛋品、肉类、蔬菜”在内的副食品,由此可见“菜”的义位由于组合发生了广化。“摘菜”“泡菜”“渍菜”通过义位的组合,使“菜”的义位不同程度缩小,限于白菜,萝卜等。“摘菜”有两个意思:一是摘好可做菜的植物果实或叶子。二是去掉黄烂的叶子。这实际上也从另一角度限制了“菜”的范围,由此可见,这三个组合使“菜”义位发生了狭化。
(三)情景语境决定词义
(1)隐含语义
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言语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的。同样的词语组合,在不同的情景中表达的意义可能很不一样,如“我等你半天了。”这样一个词语组合,出自不同人之口,表达的意义就很不一样。如是恋人之间说这样一句话,则往往含有一种撒娇意思,如是一般关系的两人见面时说这样一句话,则可能是一般陈述和埋怨,而如果是公安人员对犯罪分子说,则带有一种震慑罪犯的作用。又如在开着车窗的汽车上,甲对坐在车窗边的乙说:“今天真冷。”这句话单从字面上理解,可能只是陈述一种自然现象,但如结合具体情景来理解,甲说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可能是让乙把车窗关上。再如,周末孩子对父母亲说:“明天星期天。”孩子说这话的时候并不是陈述一个事实,而可能是要提醒父母亲别忘了带他去玩或者作别的事情。
(2)情景语义
唐代朱庆馀和张籍的两首对答诗可以很好说明这个问题。朱庆馀的诗《闺意献张水部》是:“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张籍的答诗《酬朱庆馀》是:“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这两首诗光从字面上看,全是关于闺秀装扮、姿色的对答,但实际上是一方在应举前借献诗向主考官请教,另一方给予满意答复的一场有趣对答。这两首诗对答得珠联璧合,委婉含蓄之中对答双方对诗句的言外之意都心领神会。由此可见,情景语境往往使词语产生言外之意,读者往往要结合一定的语境去理解话语的真正含义,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彼此更好地交流思想感情的效果。
由于情景语境常常能使言语产生言外之意,因此,在人们的日常言语交际活动中,交际者有时为了追求某种特殊表达效果,往往保留一些言语空白,如婉转的告诫、含蓄的情感表达、辛辣的讽刺等把一部分言外之意留给听者自己去补充、理解。
(3)临时语义
词义在特殊情景语境作用下,往往会发生多种转变,最常见的是使词语意义向相反方向转变产生临时语义,而这其中又以词语感情色彩的转变为最常见。如孙犁《荷花淀》中写水生妻子等人去寻丈夫不着归来时的心情:“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失望,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在这里“狠心贼”成了几个女人对自己丈夫的昵称。再如“冤家”这个词,本指具有深仇大恨的人,但在我国许多古典戏文中却往往成为妇女对亲爱的男子的昵称。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语言中的反语等大都是利用词语的词义转变形成的。
情景语境使语义发生转变,并不总是向反义方向转变,在有些语境中,语义也会发生其它转变,使词语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临时意义。如“天外有天,人上有人”这个俗语,这里的“天”和“人”都不再是原有的意义,不是实指某处的天空和某个具体的人物,而是增加了一层新义:“天”指更高的境界,“人”指更有能力的人物。
(四)个人语境决定词义
我们不能忽略个人语境的影响,也就是说在具体的文章中,说话人本身的处境以及他的性格气质学识水平思维习惯对词义的影响。同样是“我去上课”,教师说是去讲课,学生说是去听课。同理,大夫说“我去看病”,与病人说“我去看病”意思是不一样的。同样的话语由于人的地位、处境的不同可能会做出截然相反的理解。
欢乐聚会上,有人惊呼:“火”!这时,成人的是骤然惊恐。因为他们直接或间接地经历过火灾,产生了对“失火”时许多可怕的心理联想,然而在同一时间,同一环境中,一个未见过、听过或经历过“火灾”的人,对“火”的语义理解是完全不同的。
“牛”这个词,所指意义对一般人可能是相同的,但联想意义则不同。中国人联想到的是勤劳,印度人联想到的是神圣,欧美人联想到的是肉和奶的奉献者。汉语的“醋”常使人联想起“嫉妒”的内涵,与其对应的词“vinegar”却与“不愉快的,尖酸的,坏脾气”联系在一起。这都是由于人们的思维习惯不同而造成的。
由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词义和语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语境对词义有着多方面的影响,词义在语境之中会发生不同的变化。语境以直接或间接,显现或隐藏等多样方式影响着语言的活动,制约着词义的显现。研究词义在语境中的变化有利于词汇语义学中进一步研究语言运用的课题,从而也有利于选择恰当、准确的词语,提高交际的水平。
希望能帮到你,满意望采纳哦
㈥ 什么叫情景语境什么叫上下文语境两种语境在交际过程中相互之间有无影响
情景语境指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来的,对言语活动产生影响的一些因素,包括参与者双方、场合(时间、地点)、说话的正式程度、交际媒介、话题或语域。
上下文语境是指借助于上下文和背景知识,才能正确理解句子。
两种语境在交往过程中相互之间有影响。两者本身概念相似,都是通过上下文和背景知识的联系来理解句子或文章的含义。情景语境是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设身处地理解作者的意图;而上下文语境是让读者联系上下文,结合全文来理解文章的内容。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上下文意义”或“情境意义”又称为语境意义。关于言语与表达言语的情境之间的关系的术语。句子的理解和记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境意义的掌握。
(6)情景语境在小学教学中的作用扩展阅读
情景语境的作用:费罗姆金和罗德曼在《语言导论》中说:“语言不是文人学士、辞书编纂者制定的一种抽象物,它有坚实宽厚的基础,它产生于人类世世代代的劳动、需求、交往、娱乐、情爱和志趣”。
在语言材料中,作者和读常常不自觉地调动诸如时间、地点、对象、背景等知识来叙述或论证说理。因此,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充分的关注,强调情景语境对语篇的暗示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从时间、地点情景以及情感情景和语体差异来阐述情景语境的作用。
㈦ 背景语境和情景语境的区别
背景语境一般包括常识,知识,社会背景以及文化背景
而情境语境一般指话语所产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交际者等因素
㈧ 谁可以给我提供一篇英语教学法的论文啊最好是语境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的!
情景语境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摘要:在现代化教育的今天,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在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在教学中如何利用情景语境提高教学的质量成为中小学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文拟从情景语境的定义入手谈谈其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情景语境、教学、重要性、
一、情景语境概述
语境这一概念最初是由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于1923年提出的。他把语境分成两类,即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Thompson,1996,转引自李丽君等,2009年)。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是指语篇产生时周围的情况、事件的性质、参与者的关系、时间、地点以及方式等。情景语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同的话语背景、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个人经历、参与者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词语意义。
二、情景语境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情景语境是语言信息的承载体。创设一定的情景对英语教学有着积极意义。
(一)语境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
创设英语语境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英语的魅力,可以最大限度地吸引他们学习英语。各种语言的表达方式虽各不相同,但内容却大同小异,学生一旦接触到他们熟悉的背景和生活经历,便会极大地提高学习兴趣,增强自身的参与意识,从而更好地学习英语。
(二)语境有助于词汇教学
英语中的一些词的意义具有一定的模糊和不确定性,一个词在不同的上下文中要靠语境的制约才能显示出一个确定的意义。英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同义词或近义词,有些词的词义和用法十分相近,仅凭释义很难将其区分开来,只有将其放在特定的语境中才能体会出其细微的差别。在英语的词汇教学中,只有通过在不同语境下进行选词的比较分析,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该词,区分出同义词内在的一些细微差异,从而达到理解并能准确应用词汇的目的。中学英语教学只有在情境中才能唤醒学生的思维,他们可以在情境中明白你所要传达的信息。
1、有助于准确理解词汇
事实上,阅读材料中的每个单词与它前后的单词或者其所在的句子甚至整个段落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阅读材料时,学生能够在一定的情景语境中(根据选材、背景以及上下文等线索)准确推测出生词的意义,是真实语言活动中的一项重要技巧。例如:有这样一道词汇理解题:
......Time is something from which we can't escape. Even if we ignore it, it's still going by, ticking away, second by second, minute by minute, hour by hour. So the main issue in using your time well is, "Who is in charge?" We can allow time to slip by and let it be our enemy. Or we can take control of it and make it our ally.
The underlined word "ally" in Para 3 most likely means somebody or something that is _________.
A. your slave and serves you
B. your supporter and helps you
C. under your control and obeys you
D. under your influence and follows you
此处提供的语段分析了何为时间。根据文中"We can allow time to slip by and let it be our enemy. Or we can take control of it and make it our ally."的对比意义,以及后句中and并列的关系可以得出B是正确答案。
因此,教师必须坚持整体阅读教学,指导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和分析语篇,并且在把握语篇的基础上,运用预测、推断、限制、解释等多种阅读技巧来理解生词。
2、有助于形象记忆词汇
教师通过创设有效的情景语境来教学词汇能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从单调、枯燥的抽象记忆转变为丰富、生动的形象记忆,即尽可能让图片动起来,进一步刺激学生的大脑机能,从而增强记忆的效果。
例如:热身活动----结合本单元的话题整合单元词汇
教师可以将词汇学习与课前的热身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明白本单元的重点词汇。那么在导入单元话题时,可以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也可以展示生动形象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本单元的重点词汇;也可以采取小组竞赛、两两合作的形式,提升学生的积极性。
以NSEFC Book 6 Unit 3 阅读课Advice From Granddad导入为例,该单元的中心话题是:a healthy life,与此相关的生词有:cigarette, alcohol, alcoholic, adolescent, stress, obesity, be addicted to, have an effect on, get into等等。教师可以呈现四幅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相关的词汇(下划线标示),如:
S1: Adolescents under great stress are drinking alcohol.
S2: Adolescents are smoking cigarettes.
S3: Adolescents are addicted to playing computer games. / Adolescents get into the habit of playing computer games.
S4: Adolescents are doing physical exercises, which is a sort of a healthy life.
3、有助于正确运用词汇
记忆词汇的目的是运用词汇,只有学会运用才能体现学习词汇的真正价值。同时,运用词汇可以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把握。
例如:造句练习,复习所学词汇
在每个单元的词汇复习中,笔者都会根据词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括号标示),要求学生用所学的重点词汇来造句。
例如:
1.听到我叔叔赞美吸烟让我觉得尴尬,我希望其他人能做出自己的判断而不会效法他。(awkward, judgment)
I felt awkward hearing my uncle praise smoking and hoped that others would make their own judgment and not follow his example.
2.男孩为自己的表现感到羞愧,当医生将针管插入他的胳膊抽血的时他晕倒了。(ashamed, needle)
The boy felt ashamed of his behavior. He fainted when the doctor put a needle in his arm and took out some blood.
3.当杰克把最后一包香烟扔掉以后,他立刻觉得自己象一个从不吸烟的人。(packet, cigarettes, feel like a non-smoker)
When Jack threw away his last packet of cigarettes, he immediately began to feel like a non-smoker.
4.专家们正考虑一项关于禁止向青少年贩卖酒和香烟的提议。(ban, alcohol, adolescents)
The specialists are considering a proposal to ban the sale of alcohol and cigarettes to adolescents.
5.尽管寒冷,他还是跳入河里将落水的男孩从水中拉了出来。他冒了很大的危险,但孩子的生还使他感到很快乐。(in spite of, take a risk, survival)
In spite of the cold, he jumped into the river and pulled the fallen boy out of the water. He took a great risk but the survival of the boy made him feel extremely happy.
6.因为有中国爱滋病策略支持项目的赞助,许多象濮存晰那样的名人一直积极参加遏止爱滋病的运动。(e to, campaign against)
Due to the sponsor of CHART project, many famous people like PuCunxi have been active in the campaign against HIV/ SARS.
(三)语境有利于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
学习英语的目的是用英语进行交际,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还要培养他们使用语言的基本能力,即听、说、读、写的能力,特别是准确的听、说、写的能力。以写作教学为例, 写作是用英语描述事件、表达思想的过程。学生不仅要了解语法,更应该懂得如何使所写的文章在结构与内容上相一致,懂得如何用合适的语言来表达所处的语境。在同一篇文章中不能前后语境不协调。在人们不同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语境。学生在着手写文章的时候,要首先考虑到所写文章的语境,然后才能断定运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
(四)语境有利于文化信息的传递
马林诺斯基指出,言语行为不仅总是发生在特定的语境中,而且总是发生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文化语境" 是指语言使用者生活在其中的社会文化环境。它反映了一个语言团体的社会、历史、心理的特征,诸如社会习俗、宗教信仰、价值观念、背景知识、思维方式以及心理状态等。利用文化语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词汇的文化意义.很多词汇,不仅有其本意,还有其文化意义,只了解词汇的本意,不了解其文化意义,就无法真正了解词句的某些真实意义。正如胡文仲先生曾说过,"只学习语言材料,不了解文化背景,犹如只抓住了外壳而不领悟其精神。"(胡文仲,1994)。英汉两个民族由于不同的生活经验,价值观念等使得英汉民族在观察和认识事物的角度方法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比如汉语中的"力大如牛"在英语里却表达为"as strong as a horse",因为在以前英国经常用马来拉车犁地,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词汇的文化内涵,将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结合起来,不仅会活跃课堂气氛,拓展学生的视野,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㈨ 胡壮麟所分的情景语境有什么
网址给你,因为复制不下来,所以你只要在搜索里打入 情境语境 这四个字就行了。
不知道是不是你想要的
㈩ 请教一下,情境和和语境有什么区别和联系非常感谢。
情境:在一定时间内各种情况的相对的或结合的境况。包括戏剧情内境、规定情境容、教学情境、社会情境、学习情境等。情景;环境。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辛丑二宗伯》:“是年董之子给事 道醇 殁於家,而陆之子彦章,适登第,拜行人使归,则情境大不侔矣。” 清 刘鹗 《<老残游记续集遗稿>自序》:“若百年后之我,且不知其归於何所,虽有此如梦之百年之情境,更无敍述此情境之我而敍述之矣。”李大钊 《工人国际运动略史》:“所以工人的国际运动只能出现于现代资本主义者情境之下。”
语境即言语环境,它包括语言因素,也包括非语言因素。上下文、时间、空间、情景、对象、话语前提等与语词使用有关的都是语境因素。从语境研究的历史现状来看,各门不同的学科以及不同的学术流派关于语境的定义及其基本内容并不完全相同。语境这一概念最早由波兰人类学家B.Malinowski在1923年提出来的。他区分出两类语境,一是“情景语境”,一是“文化语境”。也可以说分为“语言性语境”和“非语言性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