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大全 > 小学科学教学计划五年级

小学科学教学计划五年级

发布时间:2021-01-06 08:01:53

㈠ 小学二年级上册的科学教学计划怎么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育创新为动力,以省“减负”精神为宗旨。为打造 “优质均衡和谐教育”而努力。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新时期新阶段对基础教育工作的新要求,突出重点,提高效率,狠抓落实,大力推进以课程改革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促进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班级分析

执教的班级共有51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

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

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

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

数学活动

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

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

数学活动

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四、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

应用题

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

教案

,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培养优等生,转化后进生措施

我班后进生形成的很大的原因,就是学习习惯差,毅力缺乏,信心不足。他们不能把握学习语言课程的要点,常常不完成听说读写的任务,怕苦畏难,不肯去做认真理解的细致工作,久而久之,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下降了,敏锐接受新授知识的能力丧失了,他们不差也变得差了。要转变他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应以精彩的语言引发话题,及时点拨,准确评价,创设出和谐融洽的思想品德教育氛围,使后进生畅所欲言、主动表达出自己的见解。

2、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常常向取得进步的学生竖起大拇指;有时给表现好的同学奖励一本本子;还有时投给学生一缕赞许的目光,伸手亲切地摸摸学生的头,拍拍他的肩膀……

3、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的抽象学科,教师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加强直观教学可以吸引后进生的注意力,通过直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性质。

4、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难易适中,

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督促他们认真完成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后进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要特别注意克服急躁冒进情绪,如对后进生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对待后进生,要放低要求,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从起点开始,耐心地给予辅导,让他们一点一滴逐步提高。

培养优等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设竞争的氛围,如优等生他们之间的竞争,挑战难题的竞争等,促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2、为他们制定更高层次的目标,在完成一个个既定的目标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以及增强对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3、鼓励他们尽量用多种方法,多种思路解决数学问题,尽量想一想与众不同的方法,提高发散思维能力,促进智力发展。

4、教育他们多帮助需要帮助的其余同学,在帮助人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从而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六、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一)、长度单位(4课时左右)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13课时左右)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我长高了…………………………………………………………1课时左右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左右)

(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左右)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复习和整理………………………………………………………1课时左右

(五)、观察物体(4课时左右)

(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左右)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看一看 摆一摆…………………………………………………1课时左右

(七)、统计(3课时左右)

(八)、数学广角(2课时左右)

(九)、总复习(4课时左右) 七、教学进度

周次

日 期

内 容

8月31日——9月2日

学生缴费、始业教育

9月3日——9月9日

长度单位

9月10日——9月16日

两位数加两位数

9月17日——9月23日

两位数减两位数

9月24日——9月30日

整理和复习 我长高了 评估

10月1日——10月7日

国庆放假

10月8日——10月14日

角的初步认识 练习 评估

10月15日——10月21日

乘法的初步认识 5的乘法口诀

10月22日——10月28日

2、3、4的乘法口诀

10

10月29日——11月4日

6的乘法口诀

11

11月5日——11月11日

整理和复习 练习 评估

12

11月12日——11月18日

观察物体

13

11月19日——11月25日

7的乘法口诀

14

11月26日——12月2日

8的乘法口诀

15

12月3日——12月9日

9的乘法口诀

16

12月10日——12月16日

整理和复习 看一看摆一摆

17

12月17日——12月23日

统计 评估

18

12月24日——12月30日

数学广角 练习评估

19、12月31日——1月6日

单元复习

20

1月7日——1月13日

单元复习

21

1月14日——1月20日

总复习

㈡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本册编排了《凸透镜》、《这是怎么回事》、《认识自己》、《太阳地球月亮》、《生物与环境》、《信息与生活》、《研究与实践》等七个单元。
二、教材解读
第一单元以凸透镜等为对象,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丰富多彩的生活,第二单元以生活入手探究传导,对流、辐射、第三单元以我们的身体生理的研究,人本生理的奥秘,第四单元通过对昼夜变化,月相等交替现象,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想像,第五单元以学生熟悉的植物的生活环境为切入点,通过研究,分析进行科学的探究,第六单元旨在相互联系,第七单元,通过让学生观察,理解地球,月亮等宇宙之间变化的循环规律。
三、教学要求
1.利用凸透镜等为对象,建立事间的联系。
2.从生洗入手,了解热会使物体形态,形状发生变化。
3.以人体为切入点,了解人体器官的卫生保健。
4.通过观察昼夜的变化,让生建立宇宙空间概念。
5.以动植物的生活环境为切入点,用辩证的观点理解动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的道理。
6.从信息传递的角度来认识生物之间的关系。
7.利用实践实验,培养学生用科学知识改善人们的生存的环境的科学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联系实际,以整合信息为主要手段,重点强调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观察事物,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分析解决问题,落实,引导学生参与中长期的科学探究活动和反思探究活动的探究目标要求。
五、教学课时
单元 课时
一《凸透镜》 3
二《这是怎么回事》 5
三《认识自己》 4
四《太阳地球月亮》 6
五《生物与环境》 6
六《信息与生活》 3
七《研究与实践》 2
共 29

㈢ 小学三年级科学的个人教学计划中学情分析怎么写

学情分析就是学生在学习方面有何特点、学习方法怎样、习惯怎样、兴趣如何,成绩如何等。设计理念包括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以及教学设想。

㈣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2010学年上学期)
实验目的: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以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素养为宗旨,以实践为核心,努力摆脱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旧模式,让学生在自然实践操作中得到真知、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本学期在劳动实践教学中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特点,始终围绕"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为了迎合学生的心理需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科学素养。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及创新精神,使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为将来发展我国的科技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本学期在实验教学方面有如下打算:
具体要求:
六年级:科学六年级从使用工具开始,提出研究问题,然后研究最简单的机械—杠杆,由此开始认识杠杆类机械,再研究非杠杆类机械,最后以自行车为载体,以齿轮研究为主要内容对前面的研究作一次总结与提升,让学生对机械的作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接着探究不同形状结构所包含的力学道理,包括条形材料抗弯能力与形状的关系、拱形承受力的特点,拓展到圆顶形、球形、各种弧形,从人造物体扩展到生物体,在此基础上探究框架结构的特点,加固框架结构的方法和物体稳定性问题,并展开设计制作活动,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设计科学合理的形状结构;从最熟悉的电出发,探究电生磁,制作电磁铁,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玩具电动机原理,然后以电能为中心认识能量及相互转化,再扩展到宏观的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知道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各不相同。初步理解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知道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知道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要保护它们赖以生活的环境。能用实验、调查、查阅资料等方法收集信息,寻找问题的答案。并能利用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调查资料。能够关注周围生物所生活的环境,具有环境保护的意识。认同人类是生物家族中的一员,愿意并能够与生物家族的其他成员和谐相处。

㈤ 青岛出版社 小学五年级科学学期教学计划和教案。请教。

645256104
我的QQ,
有问题说!

㈥ 急需广东版小学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科目 科学 年级 五年级 任教班级 五(1 3 4) 任课老师 : 制订日期 2010 年 2 月一、教学目的要求:五年级《科学》下学期教学内容,是由“沉和浮”“热”“时间的测量”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科学探究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3.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在小组中友好合作的意识和积极参与班级讨论的习惯。科学知识1、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有关沉和浮的许多问题。2、观察探究物质在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不易察觉的变化,主要是热胀冷缩现象,以及热量转移(传递)的过程。3、让学生使用一些测量时间的重要设备做实验,从太阳钟、水钟到机械擒纵器……在“创造”(制作)计时工具的实践过程中,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认识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4、让学生重演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 二、单元(课)授课计划:周次日期单元课次内容(课题)教时目的要求准备工作结合活动一|四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1对物体的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水槽、各种物体、记录表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1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索物体沉浮的原因。水槽、各种物体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1根据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断。水槽、若干橡皮泥、刻度杯、记录表4造一艘小船1按自己设计的方案制造小船,并不断改进。水槽、若干橡皮泥、若干垫片、玻璃弹子5浮力1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弹簧秤、泡沫塑料块、精确刻度杯、细线、记录表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1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了浮力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弹簧秤、钩码、精确刻度杯、石块、细线、记录表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1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一发现一推测一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马铃薯、酒精灯、木夹子、小铁片、浓盐水、食盐、白糖、烧杯、筷子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1整理所学的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形成科学概念。 钩码、马铃薯、弹簧秤、清水、浓盐水、糖水、酒精、量筒、天平、图片五|八热1热起来了1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毛线衣物、棉织衣物;热水;温度计2给冷水加热1从影响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因素去分析水受热后产生的变化。小塑料袋,水槽;热水,冷水;天平,试管;气球皮,剪刀,橡皮筋3液体的热胀冷缩1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热水,温度计4空气的热胀冷缩1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烧瓶、I.型玻璃管;热水、常温水、冰水;锥形瓶、气球5金属热胀冷缩吗1设计简单易操作的实验活动,有效地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酒精灯;铜球热胀冷缩演示器;钢丝条、刻度尺、作支架用的木块等6热是怎样传递的1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铁架台;铁丝、热水;火柴、金属圆片、酒精灯、蜡烛油等7传热比赛1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较实验。塑料勺、木勺、钢勺;杯子、热水、蜡烛;金属条8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1根据热传递的原理设计制作保温杯。制作保温杯的材料九|十三时间的测量1时间在流逝1运用各种方法感受一分钟的长短。秒表,记录表2太阳钟1制作简易的丰表或者日暑进行计时。立竿、尺子、手表、暑针、暑面3用水测量时间1初步理解流水为什么能够用来计时,以及存在的问题。塑料瓶子,量筒,铁钉,透明水杯4我的水钟1利用剪刀、塑料瓶等简单工具和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水钟。美工刀、塑料瓶、时钟、记号笔和尺子5机械摆钟1重复观察和测量摆钟每分钟的摆动次数。秒表、机械摆钟6摆的研究1进行改变摆的摆锤、摆的摆长对摆的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摆、铁架,秒表7做一个摆钟1运用测量与比较的方法来研究钟摆的摆动快慢。木条、计时器、摆锤8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1制作一个计时一分钟的简易摆钟。摆钟、秒表十四|十八地球的运动1昼夜交替现象1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且进行验证。小球、蜡烛、火柴、白纸、水彩笔、记录表等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1对历史上有关地球运动的假说进行分析,批判和借鉴其中的观点,修正自己对昼夜的解释。有关“地心说”“日心说”的资料3证明地球在自转1通过摆的实验探究,了解摆的特点,并借此理解“傅科摆”的原理。单摆、支架、可转动的圆盘4谁先迎来黎明1通过生活经验和体验活动,理解相对运动,并用来解释太阳等天体的视运动。两张白纸、水彩笔、地球仪5北极星“不动”的秘密1结合地球运动的特点,合理解释北极星为何“不动”。南北极天体夜间图片、硬纸片、地球仪、皮球6地球在公转吗1在模拟实验中,观察并做出恰当描述。木杆、直尺、小木条、红色圆纸片、蓝色圆纸片等7为什么一年有四季1根据地球公转的特征做模拟实验。地球仪、强光源、大头针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1用模拟实验、直观演示、示意图等多种方式来解释极昼和极夜现象。地球仪、手电筒、硬纸片、记录纸等十九复习 分单元复习1巩固一学期所学知识。 (参考一下吧!)

㈦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科学》四年级上学期教材共由五个单元组成:
有生命的物体、溶解、天气、磁铁、声音,分别涉及新课程标准的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的部分。教材设计了多个探究活动、专题研究,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要求: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掌握到的科学知识,自主设计实验活动解决问题;二、提高学生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例如使用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利用测量得到的信息绘制图表等;
三、注重收集和了解事实,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一)、科学探究
1.学会从生活中寻找研究的问题,懂得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并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
2.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外经历一些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3.学习用比较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进行有系统的科学观察训练。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
1.鼓励学生好奇、爱问、爱想象。
2.让每一个学生在科学学习的过程中,都能体现自我的价值,尝试成功的喜悦,建立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3、学习倾听别人的见解,尊重他人说话的权利;能运用各种方法记录与表达自己的事实。
(三)、科学知识
1.了解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建立生物的基本概念。
2.围绕“溶解”的主题,运用对比思想研究观察物质之间的相互混合、溶解的现象,进行溶解的观察实验,进一步扩展学生对溶解现象的认识。
3.认识天气的最基本要素,引导学生用各种方法去开展对天气现象的研究活动。
4.探究磁铁的方向特性,磁铁的两极,不同磁铁之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
5.研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区别声音的大小和高低,区分乐音和噪音
三、本册的重点`难点:
本册的教学重点:能初步形成生物和非生物的概念,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学生能按要求进行过滤和加热蒸发的实验操。作能设计一个对比实验,验证声音在液体中可以传播
教学难点是:学生能按要求进行过滤和加热蒸发的实验操作,以简单的方法对风进行观测、记录。
四、教具`学具的准备:(见实验课计划)
五、教学中采取的措施`方法:
1.要求教师尽可能提供时间、空间,创造学生学习的情境,使学生积累和掌握某一科学事物的有关知识和观察经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办法来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2.重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加强学生对事实收集和表达的指导与训练,要求学生更为准确和细致地观察物体,要求学生使用科学的测量方法,要求学生选择适当的词汇、数据和图表来描述物体有关的现象。
3.在观察和收集信息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以形成新的认识,并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抽象概括,从而形成有关生物与非生物的概念。
六、本册教学内容的课时及课时计划:
本册教学共有30课时,上课21课时,机动课9课时.

㈧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第一部分:

(8)小学科学教学计划五年级扩展阅读


教学主旨:

课程设置的整体内规划,它规定不容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

同时,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课程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

阅读全文

与小学科学教学计划五年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