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大全 > 小学英语先学后教教学设计

小学英语先学后教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1-01-06 00:23:10

『壹』 要求教学设计首先在教学目标上有所改变

教学设计抄是教师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一项复杂的教学技术。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它包含了哪些内容,我国教育心理学家邵瑞珍教授等从现代教育技术学的角度将完整的教学过程进行分析,从中总结出教学设计过程的四个基本要素。
1.制定教学目标。通过教与学的活动,要求学生掌握哪些知识或技能?形成怎样的态度和认识?要求用具体可观察、可测量的术语精确表述学习目标,这是教学系统设计的一项基本要求。
2.进行任务分析。确定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到教学目标之间所需获得的能力和子能力及其层次关系。
3.选用教学方法。包括教与学的形式、媒体、活动等方面的选择与设计。
4.开展教学评价。了解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并为修正教学系统设计提供实际依据。
上述四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的其他环节都是在这四个基本要素的构架上建立起来的。

『贰』 永威中学什么是周长先学后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能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知道周长的含义、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准备:
ppt课件、多媒体课件、树叶、线、直尺、皮尺、草稿本、彩笔、课本。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一、            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问:同学们,你知道什么是周长吗?你是怎样理解周长这两个字的?
二、通过操作,具体感知
1、摸一摸,初次操作,形成感知。
老师:
(1)科学课上我们学过《植物的叶》讲的就是树叶,你看,这就是老师收集的各种各样的的树叶,这些树叶漂亮吗?(课件演示、实物展示)
(2)树叶由几部分组成?树叶的周长在哪里?(请学生用手摸一摸)
(3)指名3名学生逐个演示,要求动作要缓慢、清晰;
提出要求:仔细观察每位同学的演示,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A.从哪里起,最后又回到哪里,中间没有间断;
B.都是沿着树叶的边线摸。

『叁』 教学设计实施的先决条件

线上教学有以下三大优点:

一是反馈及时。线上教学的最大优点是反馈及时。通过学习群或者人人通布置作业,当天可以收缴作业,可以完成批改,可以及时反馈给学生,通常情况下还可以收到学生的“谢谢”。未完成名单也显示得清清楚楚!无须统计!这是传统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传统教学通常是上课布置课后作业,第二天早晨上交,上课前才能分发到学生手中,迟滞的时间通常超过12小时!二是谈话亲切。线上教学的最大魅力是谈话亲切。借助耳麦和通话功能,教师可以实现一对多授课,还可以同步播放课件,借助Wps画笔功能,还可以演示重点和思维过程,借助QQ群课堂,甚至还可以播放视频。这些都是传统课堂教学可以做到的。线上教学的独特之处在于师生谈话是典型的一对一,答问的学生从众多的学生中间被分离出来,和教师隔空交谈,其他学生被完全分割出去只成为旁听者,这种晤谈让人痴迷倾心。比如采用Wps会议功能实施线上教学,教学李商隐的《锦瑟》会出现以下对话(课堂实录):

师:本诗的诗眼是什么?据此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课件同步呈现上述问题)李远歌同学,请你回答。

生:我在,老师听得见吗?

师:你说吧!

生:本诗的诗眼是“惘然”,“惘然”的意思是失意、伤感,我同意你的讲法。教材的注释是“迷惘,茫然”,有点隔靴搔痒。

师:“隔靴搔痒”用得好,于我心有戚戚焉。请你展开分析。

生:第一句说到“五十弦”“思华年”……

师:是第一句还是第一联?

生:第一联。

师:表述要准确!律诗由四联八句构成。

生:首联说到“五十弦”“思华年”,诗人追忆青春年华,表明青春已逝。这是第一层伤感。颔联用到两个典故,庄周梦蝶和望帝啼鹃。前一个典故表现人生如梦的虚幻,物我难辨的迷茫,这是第二层伤感。后一个典故表现伤春的情感,对美好事物的怀念,重点是对异性的爱慕,包括对亡故妻子的悲悼,这是第三层伤感。颈联……我说不好。

师:你为什么说不好呢?是因为鲛人泣珠的典故还有一种说法,叫沧海遗珠,一颗珍珠遗落在大海中,再难觅见,它的美质便不能发挥作用。出句的沧海遗珠和对句的玉蕴蓝田是否有相似之处?

生:我好像有些明白了。

师:请接着讲!

生:颈联运用两个典故,表现才华卓越却难以施展的郁闷。这是第四层伤感。

师:刚才李远歌同学的发言十分精彩,下面我们归纳一下(课件同步呈现):

这种对话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呈现,但虚拟课堂的奇妙在于它创设了虚拟的私密空间,使对话更加亲切有味,令人神往!

三是节省精力。线上教学的最大益处是节省精力。在课堂上,我们经常可以见到面悬耳麦、腰挎扩音器的教师,因为教师需要将音量调到足够的分贝才能保证教室的每个同学都能听清,这会损坏嗓子,老师只能求助设备!网上教学显然可以解放嗓子,因为轻言细语就可以让每个学生听清!长此以往,扩音器会滞销,金嗓子再难赚到金子,胖大海也会成为圣眷不再的怨妇!哪里胖得起来?线上教学改变的不止是教学生态,还有市场样态!

线上教学的三大不足,一是监管弱化,学生不认真听讲、翘课、拖欠作业等现象会比较普遍;二是小组讨论展开困难,生际互动频次减少;三是考试有难度。

总之,在疫情没有解除警报之前,线上教学不失为一种差强人意的替代方案。

『肆』 教学设计我们首先应该考虑什么——学习《理解力培养与课程设计——一种教学和评价的新实践》有感

本书提出了一种“逆向设计”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方法。对于我们研究教学设计非常有帮助。本文仅就其中的一些观点谈谈自己的感受。下面这段话是该书中的部分内容:“教师,他们往往有一种表达的欲望,这正是他们的苦恼之源。实质上,使学生少机械地接受或不接受那些事实性的东西,他们更能做出明智的判断与聪明的行动。”——格拉格(1940)这段引文引自哈佛商学院的一本出版物,其中介绍了本校所采用的案例教学法的基本原理。本书的名字即是“智慧不能言传”。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讲,以理解为目的的教学要求尽可能地少教。按照萨泽(1984)的话说:理解……(对)辨别力与判断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理解比博学更有用。它产生于自我提问和他人的提问。大部分理解与思考有关,对于思考来说,它是自己主动引发的结果,而不是通过训练产生的。在理解性教学中,学生必须要意识到,理解的实现依靠自己领会,而不是等着记录教师的答案。所以教师既要改变课程,也要改变教学风格,建构性的教学方法越来越重要:如果学生要理解复杂观点的意义,教师所提供的那些解释是远远不够的,他应该做出自己的解释与理解。这个观点早在伯拉图时代就存在了。在他命名为《美诺》的谈话录中,苏格拉底指出,理解的含义更接近于澄清思想,而不是教给一些事实。严格而论,理解无法“教”会,只有学会。当人们对“美诺”表示怀疑时,苏格拉底通过一个没受过教育的奴隶进行对话来证明他的观点。通过提问,再加上奴隶自己的思考,在无法作出判断时承认自己无知,苏格拉底就使这个奴隶理解了一个几何问题:怎样把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扩大一倍。苏格拉底后来指出,在教怎样一个事实的时候,如果没有如何提问,那个奴隶(学生也是这样)不可能理解这个问题的意义,并且很快就会忘记。他说:只要真实的观念存在,它们就会表现出应有的价值……但是它们往往不能存在长久。除非我们能够真正理解它,它才能持久地保存在我们的灵魂之中,否则它会迅速地溜走。最近,这一古老观点的正确性在第三次国际数学与科学研究大会上,再一次得以证明。在为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八年级学生举行的国际性数学快速中,美国学生成绩相当不佳。究其原因,我们发现,这种情况是由美国教师在数学中的教学方式所导致。具体来说即是,美国教师只是把重要的观念讲授给学生,而学生成绩较好的国家的教师则是通过举例、质询和讨论来揭示它们。在1998年,德国教师在教学中讲授式占的比例21%,探究式占79%;日本教师在教学中讲授式占的比例19%,探究式占81%;而美国教师在教学中讲授式占的比例79%,探究式占21%。在对更为复杂的能力教学测验时,如“运用概念”和“发明新的应用方式和程序”等,得到的数据更令人震惊。德国教师在教学任务的时间比率中,实践性任务占90%,概念应用占6%,思考与发明占4%;日本教师在教学任务的时间比率中,实践性任务占40%,概念应用占18%,思考与发明占42%;美国教师在教学任务的时间比率中,实践性任务占95%,概念应用占1%,思考与发明占1%。上面的数据强调,我们必须清楚教学目标,按照逆向设计的逻辑进行教学设计,这一切都很重要,如果教学目标不明确,那么到最后,教学又回归到课本内容的传授上。我们应该适应学生自主性的要求进行慎重的教学设计,所有的设计都应当指向开发学生的智慧,实现他们学习中的自我指导。结合我的教学经验和该书作者上面的观点,我认识到下面的观点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实践教学理念:一、教学设计首先要设计的是教学目标这是“逆向设计”的基本观点。“首先在大脑中产生关于结局的认识意味着对最终目的的清晰理解。为了更好地理解你的现在,为了使你的行动一直不偏离正确的方向,你必须明确意识到,你终究将归何处。——斯蒂芬·R·卡弗《高效率人的七大习惯》”在传统的课程设计中,许多教师首先关注的书本内容、自己情有独钟的课文及组织已成定规的教学活动等。而不是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与标准来选择课程内容及组织相应的教学活动。对此,我们主张使用相反的做法,即在课程设计中,首先明确教学目标,然后根据学习目标进行教学设计。这种观点并不新颖。1949年,拉尔夫·泰勒就已经清楚而简洁地将逆向设计的逻辑表述出来:“教育目标成为课程设计的标准与出发点。通过它课程材料得以选择,课程内容得以形成,学习指导过程得以发展,评价工具得以准备……教育目标陈述的目的在于确定学生身上将要发生的变化,以此来设计各种活动并使之指向既定的目标。”我们许多教师在教学教学设计时都是根据教学内容,即教材来考虑教学目标的设计,把教学目标当成了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工具,这在实际上违背教学规律的。按照“逆向设计”的基本观点,应该在首先设计教学目标的前提下,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考虑选择什么教学内容。“这一切都很重要,如果教学目标不明确,那么到最后,教学又回归到课本内容的传授上。”这也完全符合我们国家课程改革倡导的“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二、设计教学目标要以学生的理解为目的该书作者认为“我们应该适应学生自主性的要求进行慎重的教学设计,所有的设计都应当指向开发学生的智慧,实现他们学习中的自我指导。”“与其他设计职业如建筑学、工程学和绘画艺术家一样,教育设计者必须考虑到他们的“顾客”的需要。在其他设计领域内,各种专业设计都是坚决以客户为中心的。设计的有效性与它们能否完成顾客的目标相符合。在教育领域,因为课程、评价与学生指导设计的有效性最终取决于学生学习所取得的成果,所以很显然,学生是我们的顾客。”在我们的教学设计中,由于教师首先根据教材进行设计教学目标,然后才考虑学生的需要,这样的设计一定是主观的,没有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设计。所以,在我们今后的教学设计过程中,一定要认真思考这样设计的道理,使教学设计真正能够为教学对象学生服务,而不是相反。三、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少教而让学生多学在我平时接触到的教师的教学中,经常能够看到许多教师往往很怕教给学生的少,在教学中一节课内设计了许多内容,这个还没让学生理解就接着进行下一个。教学中是按照以“教”为主的设计思想进行的,而不是以“学”为主的设计思想进行的。如果按照以“教”为主的设计思想进行的话,就必然犯主观主义的错误。现在我们国家江苏省的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和山东省杜郎口中学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就是这一教学设计思想的具体实践。通过以上三方面,我们明白了教学设计首先应该要考虑的问题,但是,为什么我们能够首先考虑这些问题,这个首先的首先应该是什么呢?我想我不说大家也应该明白的。

『伍』 小学道德教师资格证教学设计:《待人礼为先》

【导读】待人处世,要有礼貌,讲文明,社会的发展更需要大家互相之间以礼相待,道德与法治是教师资格证学科之一,在小学教师教师资格考试中,我们需要用这些常见资料进行教学设计,所谓教学设计,其实就是进行教案的编写,在教师资格证面试和笔试中都有涉及,教案是教师上课的依据,也是课程进行的参考,所以做好教案就显得尤为重要的,需要分四个部分进行,分别是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课程和板书设计,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小学道德教师资格证教学设计:《待人礼为先》,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不讲礼为耻、有礼为荣的交往态度,并乐于以礼待人。

【能力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的方法,懂得文明有礼对个人与社会的重要性,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知识目标】

知道什么是礼,理解文明有礼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礼的含义,理解礼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

【难点】

体会文明有礼对个人成长的意义以及对社会和谐的价值。

以上就是小学道德教师资格证教学设计:《待人礼为先》,教案教学设计是教师的一项必备技能。在教师资格面试前的备课阶段,撰写一篇质量较高的教案是试讲成功的一项重要影响因素。以上的六个部分都是教学的重点,缺一不可,更多小学教师资格证报考指南,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陆』 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前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工作

要进行小学教学设计首先要做好三个准备,也就是要备教材备学生同时也要备老师,尽量设想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事情

『柒』 教学设计的概念首先是谁提出来的

这种概念的话可以应该是学院的院长提出来

『捌』 一年级语文《猜一猜》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设计

( l )投影出示本课要求“会认字”。分3 步进行:
① 先以词出现,生字注拼音,学专生自读。属(先学)
② 去掉拼音,指名读(先学),不会读或读不准的“兵教兵”(后教)。
③ 单独出示生字,学生自读,同桌练读。(先学)
( 2 )检测会认字:做练习册(或小黑板上)连线题或是给生字注音,指名(2 一3 人)板演。(先学)
( 3 )学生上台改错,师生共同评议。(后教)

『玖』 《谁先迎来黎明》教学设计

执教:舟山市定海小学袁优红● 教材分析 《谁先迎来黎明》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4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认识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基础上,对地球自转方向和时区的探究,其中,地球自转方向是本课的探究重点。教材的内容分成四个部分:1、提出问题:谁先迎来黎明?2、模拟实验: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先后就不相同?3、探究地球自转的方向?4、认识世界时区图。第一部分直接让学生在中国行政地区图中观察北京和乌鲁木齐的地理位置,明确黎明迎来的时间与各地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开门见山。第二部分用地球仪和手电筒模拟观察各地迎来黎明的先后顺序,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会不同,很自然进入“地球自转方向究竟是怎样的” 探究。第三部分在地球自转方向的探究中,通过让学生建立相对运动概念,根据天体的周日视运动来认识地球的自转方向。第四部分希望学生能够关注到地球仪上的经线,并且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经线差来计算两地的时差。这实际上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地球自转方向及地球自转周期的知识来解决,是有一定难度的。 ●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2、通过回忆生活经验和亲身体验,理解相对运动,并用来解释太阳等天体的视运动;根据天体视运动的方向推导地球自转的方向。3、初步知道因参照物的不同,对物体的运动需要从多角度去认识,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分析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探究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2、难点:世界时区图的认识。教学准备:小组准备:地球仪一个、手电筒一只、世界时区图一张。 教师准备:世界时区图一张、转椅一把、课件。教学过程:一、课件导入1、我们祖国历史悠久,风景优美,老师搜集了两个城市的一些照片与大家共同分享。欣赏完后,请说一说是什么城市?(北京、乌鲁木齐)2、你们知道这两个城市分别在我国的什么位置吗?我们可以通过地图来观察一下。我们还可以在地球仪上找到这两个城市的位置。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在不停的自转,由此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那这两个城市,每天迎来黎明的时间先后一样吗?哪个城市会先迎来黎明呢? 二、模拟实验: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1、因为地球实在是太大了,我们无法看到它的真面目,我们通常可以用做模拟实验的方法来观察谁先迎来黎明。 给大家准备了实验器材——手电筒、地球仪。 模拟实验记录单 我们组发现,( 三、理解相对运动,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1、为了帮助我们研究,我们先来回忆与感受几个生活中常见的几种运动现象,看看有什么规律?(1)乘在向前行驶的汽车上,看到外面的景物是怎样的运动的?(2)乘在向后倒退的汽车上,看到外面的景物是怎样运动的?(3)乘坐旋转木马,大转盘,看到外面的景物是怎样运动的? 科学记录单二 四、认识世界时区图1、确定了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现在你们能判断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迎来黎明,再次让地球仪自转起来。2、北京和乌鲁木齐迎来黎明的时间相差几小时呢?也就是说,北京迎来黎明了,乌鲁木齐要再过几小时才能迎来黎明呢?3、这个问题我们请世界时区图来帮助我们解决。出示世界时区图。从图上观察:北京和乌鲁木齐日出的时间相差几小时?4、介绍世界时区图:为什么世界时区图可以帮助我们算出各个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相差了多少呢?(它到底是怎样的一副图呢?) 五、课堂总结 总结地球运动的几个特点:运动方向和方式、周期、证明地球自转的证据。

『拾』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在课程设置方面,即课程通常由学校负责教务的几个领导设置,一线教师无须也无权过问课程的设置编定,教师只是课程的被动消费者,只是既定课程的传递者和阐述者,教师各自领着教材,备好自己的课,进入指定的班级,开始这门课程的知识传授。而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一个改变就是教师要作为课程开发者,因为教学一线的教师,对于课程的设置应当最具有发表意见及参与改革的权力,教师要建立这样一种观念,即课程实施过程不是一个简单遵循课程方案去做的过程,而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教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主动积极地发挥对课程进行修正、调适及开发的意识和能力。
教育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与创新,侧重技能性、实践性及活动性课程,增设创新课程,开发潜在课程,将教师纳入课程建设者行列,多渠道开发课程资源,构建适应基础教育要求的小学英语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英语新课程标准对英语新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这就是以英语教材为核心,利用现有的资源,开拓教与学的渠道,尊重教师开发课程的主体地位。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运用。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材外,还应该积极开发其它课程资源,特别是英文报刊与广播电视节目、信息技术和网络、校本课程资源。

阅读全文

与小学英语先学后教教学设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