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学生多看课外书的好处
读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量。多读一些好书,能让我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提高我们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对于各科学习,都有极大的帮助。
一、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
多看课外书可以增加知识,懂得越多,视野也越开阔,同时也能从小就培养一种很好的习惯,这样读书人的气质也慢慢流露,以后就不会轻易受外界形形色色的干扰。
二、课外阅读有助于在读中积累语言。
课外阅读有助于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可以增加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知识面。
1、 获得间接经验作为写作材料;
2、 获得作者的思想、道理形成观点可供思索和立意;
3、 获得作者的感情以陶冶情操;
4、 获得认识事物的方法,以便自己会观察、会思考;
5、 获得表达方法,布局谋篇、铺陈比兴有所借鉴;
6、 获得语汇有了语言积累。
三、课外阅读开拓学生视野。
通过课外阅读,增加了学生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加强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逻辑性、灵活性。
四、课外阅读让学生形成了能力。
我们的知识体系是通过课内外的自主学习而逐渐建立起来的。读书是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他们从课堂上掌握的知识不是很具体和容易理解的,需要再消化才会吸收。大量的阅读,可以将他们从课内学到的知识,融汇到从课外书籍中所获取的知识中去,相得益彰,形成“立体”的,牢固的知识体系,直至形成良好的能力。
拓展资料:
一年级学生必读书目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邶笪钟编写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外神话传说》田新利选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十万个为什么》卢嘉锡主编少年儿童出版社
《与鸟儿一起飞翔》郑作新着湖南少儿出版社
《海底两万里》(法)儒勒.凡尔纳北京教育出版社
《汉字的故事》梅子涵着上海科普出版社
《安徒生童话选集》(丹麦)安徒生着,叶君健译译林出版社
二年级学生必读书目
《克雷洛夫寓言全集》(俄)克雷洛夫着,裴家勤译译林出版社
《拉.封丹寓言》(法)拉.封丹着,倪海曙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格林童话全集》(德)雅各布.格林威廉.格林着译林出版社
《科学王国里的故事》王会等主编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神奇的符号》苏步清着湖南少儿出版社
《诗词中的科学》唐鲁峰等江苏人民出版社
《中国古代科幻故事集》杨鹏、刘道远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阿凡提的故事》赵世杰编译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三毛流浪记》张乐平少年儿童出版社
《宝葫芦的秘密》张天翼农村读物出版社
《今年你七岁》刘健屏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荒漠奇踪》严阵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三年级学生必读书目
《伊索寓言》(希腊)伊索中国妇女出版社
《宫泽贤治童话》(日)宫泽贤治着周龙梅少年儿童出版社
《列那狐的故事》(法)玛.阿希.季诺着北京教育出版社
《天方夜谭》郅涛浩等译译林出版社
《130个科学游戏》(德)汉斯.普雷斯着,吴衡康编译中国少儿出版社
《东周列国志故事》郭平、陈咏超改编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成语故事365》帆女阿雪等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董宏猷21世纪出版社
《我们的母亲叫中国》苏叔阳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小兵张嘎》徐光耀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三寄小读者》冰心少年儿童出版社
《皮皮鲁传》郑渊洁学苑出版社
《肚皮上的塞子》周锐春风文艺出版社
《乌丢丢的奇遇》金波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我要做个好孩子》黄蓓佳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灵性的王国》张香桐着湖南少儿出版社
《爱的教育》(意)亚米契斯着,马默译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四年级学生必读书目
《稻草人》和其他童话叶圣陶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中国当代儿童诗歌选》张继楼,彭斯远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外国儿童诗选》文成英,李融编选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科学家故事100个》叶永烈少年儿童出版社
《中外探险故事精选》伊明选编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无尽的追问》王淦昌着湖南少儿出版社
《昆虫记》(法)法布尔着,言小山译人教社大网络全书
《我的野生动物朋友》(法)蒂皮.德格雷,黄天源译云南教育出版社
《中外战争的故事》张鸿海等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做人与做事》卢勤接力出版社
《30天环游中国》郑平等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草房子》曹文轩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第三军团》张之路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巫师的沉船》班马21世纪出版社
《糊涂大头鬼》管家琪浙江少儿出版社
《木偶奇遇记》(意)卡洛.科洛迪着,杨建民译上海科技教育版社
《格列佛游记》(英)乔纳森.斯威夫特着,杨吴成译人教、译林版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英)柯南道尔,丁锦华译,远流公司1988年
《顽皮捣蛋鬼》(德)威廉。布什湖北少儿出版社
《七彩的分光》王大珩着湖南少儿出版社
《悠长的岁月》贾兰坡着湖南少儿出版社
《写给小读者》晓玲玎当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五年级学生必读书目
《圣经神话故事》陈静选编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严文井童话选》严文井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普希金童话》(俄)普希金着,亢甫,正成译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王尔德童话》(英)王尔德着,唐讪辉译中国连环画出版社
《中外动物故事选》伊明选编中国少儿出版社
《中外经典科普故事》伍钚编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中外网络故事》伍钚编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路甬祥主编浙江少儿出版社
《水陆两栖人》(苏)阿历山大.别利亚耶夫,善诚译科学普及出版社
《中外艺术家的故事》江钥含编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国际知识问答》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编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上下五千年》林汉达曹余章着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
《马燕日记:一个感动世界的现代童话》(法)韩石华夏出版社
《中华经典诵读本》徐含之选编苏州大学出版社
《漂亮老师和坏小子》杨红樱作家出版社
《幻城》郭敬明春风文艺出版社
《鲁滨逊飘流记》(英)笛福着,王泉根译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魔法师的帽子》(芬)杨松着,任溶溶译纺织工业出版社
《金银岛》(英)史蒂文生着,单蓓蕾译北京出版社
《吹牛大王奇游记》(德)埃.拉斯伯刘浩译少年儿童出版社
《淘气包艾米尔》(瑞典)阿.林格伦着,高锋红译中国少儿出版社
《童年》(俄)高尔基着,上海译文出版社
《做一个快乐的少年人》邓碧霞译三联书店
六年级学生必读书目
《科学的发现》郭正谊等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高士其科普童话》高士其人民文学出版社
《元素的故事》(苏)依.尼查叶夫,滕砥平译湖南教育出版社
《中国民间故事》宣仁选编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与儿童对话》三联书店
《世界五千年》段万翰、顾汉松、陈必祥编着少年儿童出版社
《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来新夏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
《丛林传奇》(英)吉卜林着,徐朴译少年儿童出版社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英)刘易斯.卡洛尔着陈伯吹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骑鹅旅行记》(瑞典)塞.拉格洛夫着,王泉根译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汤姆.索亚历险记》(美)马克.吐温着,钟雷主编哈尔滨出版社
《捣蛋鬼的日记》(意)万巴着,思闵译中国社会出版社
《小王子》(法)圣埃克苏佩里着,马振聘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哈里.波特与魔法石》(英)joko罗琳人民文学出版社
《生命的密码》谈家桢着湖南少儿出版社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着李汉昭译华文出版社
《父与子》(德)埃.奥.卜劳恩,洪佩奇编译林出版社
《大作家史努比》(美)蒙特.舒尔兹中信出版社
《再见了,可鲁》(日)秋元良平等南海出版社
❷ 四句形象化表达愁绪的古诗词名句
抽刀断水水更抄流,举杯消愁袭愁更愁。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
2.莫道身闲总是,孤灯夜夜写清愁。
3.唐)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4.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本诗中,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 :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武陵春》李清照(愁重,舟不可载)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以春水喻之)
离恨恰似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清平乐》(以春草喻之)
飞红万点愁如海。
——《千秋梦》秦观(愁之深广)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❸ 古诗词教学该教什么,要如何教
古诗文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种重要文体,不同版本的教材古诗文所占的比重相差无几。以当今发行量最大的人教版和苏教版教材为例:人教版教材中,古诗词47首,古文4篇,约占教材总量的13% ;苏教版教材中,古诗词36首,没有古文,约占教材总量的12%。不可否认,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比重。那么,不由得我们不认真思考:古诗文我们应该怎么教?
准确理解古诗文内容
古诗词之所以难理解,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用词精炼,二是爱用隐语。谜语是中国描写诗的始祖,诗人总喜欢别人仔细揣摩自己的诗,而读者总想把诗中所掩盖起来的事件看清楚。如此,两者的喜好,让我国古代诗文中多有意象和用典。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知道其中所含有的典故,不知道诗文中出现的事物所表示的意象,就很容易把诗词解偏。
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很多老师教这首诗的时候,一般是这样解释诗词意义的:“红红的太阳靠着连绵起伏的群山缓缓落下去了,眼前是奔腾的黄河水向东流去。我们要想看到更远的地方,需要再上一层楼。”仿佛王之涣只是在向我们传递一种登高才能望远的理念,其实,真的是这样吗?不是,在前两句中还有着别的意思悄然隐含在文字深处。
在这首诗中,“白日”和“黄河向东流”具有别样的意思。“白日”一般指“生命”“青春”,“滚滚东流的黄河水”和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一样暗指青春流逝、时间的一去不复返。
了解了这些东西以后,我们再来读这首诗,前两句是不是隐隐有一种面对岁月流逝而生发的无奈?当然,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一定讲得这么清楚,但老师心中一定是要知道的。
什么是意象?关于意象,很多人是这样理解的:象,指客观的具体的事物;意,是作者的心意体验、思想情感。有一份独特的感受,通过内心的想象,在自己的脑海中呈现出鲜明的形象,称为意象。它是民族特有的文化情愫和独特象征意义。例如:“鸿雁”象征着“思乡,信使”,“杜鹃”象征着“薄命佳人、忧国志士,哀惋,至诚”,“东篱”比喻“出尘脱俗之境”,“菊花”象征着“高洁品质”……
诗词的意象是构成优美诗篇的基础。通过对文中各种的想象和联想,学生才能体会到诗词中的意境及思想感情,才不会把诗词的意义解偏。
理解诗文中所蕴涵的情感
要想真正理解诗文中的情感,必须让学生走进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作者的生平。
❹ 形象化表达愁绪的古诗词
1、白发三千抄丈,缘愁似个长------唐.李白<<秋浦歌>>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谢眺楼做官别校书叔云>>
3、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
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南唐.李煜<<乌夜啼>>
❺ 文科类专业包括哪些
文科类专业包括哲学类、经济学类、教育学类、文学类、法学类等。
1、哲学类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包括哲学、逻辑学、宗教学、心理学。
2、经济学类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及如何将有限或者稀缺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社会科学。包括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金融学。
3、教育学类
教育学,教育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解决教育问题、揭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包括教育学、学前教育、特殊教育。
4、文学类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包括汉语言文学、汉语言、对外汉语、古典文学、外国语言、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编辑出版学、广告学。
5、法学类
法学又称法律学、法律科学,是以法律、法律现象以及其规律性为研究内容的科学,它是研究与法相关问题的专门学问,是关于法律问题的知识和理论体系。
包括法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革命史与共产党史、社会学、社会工作、国际政治、政治学与行政学、思想教育学、外交学、治安学、侦察学、边防管理学。
❻ 求两首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要形象化的词多一点的
(1)
《薄幸·青楼春晚》吕渭老
青楼春晚。昼寂寂、梳匀又懒。乍版听得、鸦啼莺弄,惹起权新愁无限。记年时、偷掷春心,花间隔雾遥相见。便角枕题诗,宝钗贳酒,共醉青苔深院。
怎忘得、回廊下,携手处、花明月满。如今但暮雨,蜂愁蝶恨,小窗闲对芭蕉展。却谁拘管。尽无言、闲品秦筝,泪满参差雁。腰支渐小,心与杨花共远。
(2)
《花非花》白居易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3)
《贺新郎·夏景》苏轼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秋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4)
《春日》秦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❼ 而诗要讲究形象性.诗人是怎样把抽象的乡愁形象化
台湾当代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一首诗《乡愁》早已传遍了神州。这首诗之所以深得人们的喜爱,是因为他在写作手法上用意独特、真情意切。
乡愁,是古今中外诗歌创作中的一个传统性的主题,同时也是一种难以扑捉的情绪,如果找不到与之相对应的意象来表现,很容易趋向于平庸化、抽象化。
诗人余光中通过自己情感的真实脉络,找到了一种寄托于实物的意象表现方法,可以说是通过四个特征鲜明的物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如此的意象情感连接;十分准确,意象浓厚,从而看出了诗人的内蕴丰富,在感情上的真实浓烈气氛。同时又运用了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如此这样清晰的将时间组成一曲倾吐不尽的《乡愁》是难能可贵的。诗句逗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地浓化了诗人对大陆极深的怀乡情丝。并极其自然地把个人的悲欢之愁,引向了民族统一的渴望,令不失民族之恋的炎黄子孙怦然心动。在写作形式上,四节之间相对地均衡、匀称;段式、句式比较整齐,段与段、句与句之间又比较和谐对称。并加上以时叠句,数词的巧妙运用,表现出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美,使全诗显得如怨如诉,格外撩人情思。其中的逗乡愁是——地与逗在这头……在那(里)头地的四次重复,加之四段中逗小小的地、逗窄窄的地、逗矮矮的地、逗浅浅的地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叠词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层层递进。而逗一枚地、逗一张地、逗一方地、逗一湾地的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的功力,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对于逗乡愁地一词来说,它本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又是一个非常真实的情感存在。从乡愁整体诗句上看,无非是在展示两地的牵挂,生死离别之类的情愫;诗人真正用诗道出了自己的人生感悟。一首诗不仅仅道出了自己对家乡怀念的情思;也道出了两岸人们对怀乡的离别之苦。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艺术形象,使之呈现在读者眼前。作者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诗中无不显示出台湾人民对祖国家乡的深切思念。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同时,台湾和大陆人因为长期的隔绝、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使人感到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
附: 诗人余光中的诗《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1937年**战争爆发后,10岁的余光中随父母辗转于上海、重庆等地。
22岁那年,余光中随家人来到台湾,并考取了台湾大学外文系。
虽然专业是外文,余光中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他在诗歌、散文、评论、翻译都有大量著述,而其中成就最杰出的,当属诗歌。人们评论,他的诗题材广泛,风格屡变,技巧多姿,融汇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笔法。因此,他被誉为台湾现代派逗十大诗人地之一。
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赋诗一首。写完后,诗人热泪盈眶,沉吟良久。这,就是后来被海外游子不断传唱的《乡愁》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生于江苏南京,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逗蓝星地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诗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 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台湾整个 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在台湾早期的诗歌论战和70 年代中期的乡土文学论战中,余光中的诗论和作品都相当强烈地显示了主张西化、无视读者和脱离现实的倾向。如他自己所述,逗少年时代,笔尖所染,不是希顿克灵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酿业无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地 80年代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把诗笔逗伸回那块大陆逗,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对乡土文学的态度也由反对变为亲切,显示了由西方回归东方的明显轨迹,因而被台湾诗坛称为逗回头浪子地。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是个逗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诗人逗。他的作品风格极 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白玉苦瓜》等十余种。
❽ 诗歌《山鬼》一文,山鬼是一个怎么样的形象山鬼的感情变化轨迹
形象:痴情,美丽,纯真
感情变化:由盼望到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