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学英语语言实践活动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怎么体现有几个主要环节它们的主要作
如何有效组织小学英语语言实践活动
众所周知,英语学习是语言的学习,语言学习是培养理解、表达技能的问题 , 不是单纯的知识问题。不多听 、 多说、多读、多写、多译 , 不五官并用、并以脑为主导是不能多快好省地掌握英语这一技能的,它需要我们下较大的功夫。它的提高是缓慢的、长期的、一生不止的事 , 主要依靠大量的实践。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有关 “ 如何有效组织小学英语语言实践活动 ” 这个话题。从解题开始,谈到小学英语的语言实践活动,我想既包括课内的语言实践活动,也包括课外的语言实践活动。我们重点谈课内的语言实践活动。 其实,活动既是手段,也是目的。杜威说过, “ 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改造 ” 。对语言的学习者来说,学习语言,是为了交流和做事情。小学英语语言实践活动,就是要通过活动,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英语能力,同时使小学生能通过用英语,进行和参与有意义的活动。这个活动应该是有效的。这是题目中另一个概念: “ 有效组织 ” ,什么是有效?
一、对 “ 有效教学 ” 的理解
有效教学( effective teaching )是 20 世纪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教学理论。所谓 “ 有效教学 ” ,就是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教学手段、方法和技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包含教师有效的 “ 教 ” ,学生有效 “ 学 ” ,师生得到有效的相互促进与发展。也就是说,有效的课堂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单纯看教师是否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看学生有没有掌握所学的知识,掌握的程度如何。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
简明地说:有效教学是指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的教学。
二、小学英语课堂语言实践活动与有效组织
小学英语课堂语言实践活动 就是通过创设和营造真实有意义的英语文化环境和语言环境,以情景为环境,以活动为载体,以交际为主题,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采用听、做、说、唱、玩、演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英语,并用英语进行交流和做事情。
1 .课堂用语与有效组织英语语言实践活动
1 )课堂用语主要包括:
教学用语 :词汇学习、语法学习、讲解课文、布置作业等
教学组织用语 :交代教学计划、课堂活动安排、课堂指令、请求帮助等
沟通用语 :打招呼、询问考勤情况、评价学生表现、讨论和交换观点或看法等
2) 英语课堂用语的作用:
教师完成特定的教育、教学任务的主要工具。叙述、讲解知识,组织教学活动;开发智力、感染情绪,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学生最大、最可靠的英语输入来源。它既是一种工作手段,也是对学生进行听力和口语训练的内容和方式。
3) 英语课堂用语的特点
1 . 规范性 2 .简洁性 3 .可接受性
4 .启发性 5 .激励性 6 .生动性
4) 英语课堂用语的使用原则
1 .准确性原则 2 .循序渐进原则 3.交际性原则
4 . 灵活性与针对性原则 5 .尽量使用英语原则
使用课堂用语时还要注意:
1 .必须以学生能听懂为标准。
2 .教师可配以眼神、表情、手势、简笔画、板书、多媒体等以帮助学生理解。
3 .力戒将英语课堂用语译成汉语。
4 .注意语速和音量。
5 .控制教师的话语量。少解释,多示范。
6 . 课堂用语要体现新课程理念。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2.小学英语 课堂语言实践活动的类型
(1) 歌曲和歌谣
唱歌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悦耳的音乐易于激发学生的情绪,同时学唱歌曲有利于降低语言学习的难度,而诗歌和歌谣的韵律能帮助启蒙阶段的小学生体会英语语感,并提高学习信心。音乐和节奏也是儿童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能提高学习兴趣,巩固与扩大词汇外,还能帮助学生学习语音、语调,增强节奏感,由于汉语与英语差别比较大,掌握英语节奏历来是我们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因此,从小学就应该注意加强训练。教师可在一节课开始时、结束时或一节课进行到一定阶段转向更重要的内容时让学生唱歌,也可以把英语歌曲作为背景音乐播放,还可以利用动作表演歌曲,让学生们边听音乐边唱歌,同时添加动作。动作与歌词必须合拍,这样可以增强节奏感。另外,利用一首歌曲可以展开不同的活动,如:找单词、听歌修改图画、听歌排列图画、填歌词、歌词排序号等,这些活动可以用来进行听力训练,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歌曲,以达到不同的训练目的,听歌曲做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但所选用的歌曲要符合年龄特点,难易程度要适当。
( 2 )简笔画。
简笔画由于在课堂教学中简便易行且实用性强而深受师生欢迎,它形象、生动、逼真、简洁、吸引注意力。同时可减轻教师准备实物、模型、照片等的难度,也更容易突出活动的过程,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是激发兴趣、创设情景、语境和语义解释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之一。如看图猜物就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游戏。教师用简笔画先画出几个抽象的圆形,让学生去猜。 T:What'sthisinEnglish? 学生使尽浑身解数把所有学过的英语单词尽可能的用上,试图猜中。学生有的猜是一个球、一个苹果、钟 ……“ 方形 ” 猜成一张照片、一幅地图 …… 学生可以大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猜。这 时老师又加上几笔,图形发生了变化。有的同学猜对了,有的没猜对。有的还可以留给学生再想象的余地,如图形是个孩子的脸,那么究竟是男孩还是女孩呢?还可以继续猜。这样的游戏学生喜欢玩,而且可以常玩常新。
(3) 游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基础的学习动力和源泉。让小学生以各种游戏和其它生动活泼的方式,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学习英语,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利用了游戏无意注意的特性,化难为易。如把枯燥的机械模仿训练兴趣化,还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在游戏中体验相互合作的乐趣,培养了竞争意识。小学生常常为获胜而积极思考,通过观察分析、思维猜测、想象等,发展了智力。而合理的游戏规则,适当的奖惩又培养了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也可帮助学生正确对待竞争与失败,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同时游戏还有助于陶冶情趣,因为每种游戏活动都蕴藏着美,如音乐、颜色、动作、图像及创设的情景等都是美的教育,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了美,逐步提高审美能力。
组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可使小学生在好奇、好胜的心理驱使下,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顺利掌握语言。而不再是过去那种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下,一遍遍地机械模仿操练。对于游戏,学生们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在游戏过程中反复操练了新内容而并不感觉枯燥,而其他同学为公正评价而认真、细心听辨。大家通过活动全部收益,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 4 )指令性活动
( 5 )表演
( 6 ) 做调查
做调查的形式是课堂中最常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它体现了合作学习的理念,通过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合作完成情景活动的任务,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挖掘学生交往的内在潜能,让学生在互动与合作中习得语言,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
( 7 ) 编故事
这种任务与传统的机械操练的不同之处在与活动的过程中涉及意义的表达和信息的交换时,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图片、信息或话题,学生每人一句共同参与,在编故事的过程中学会掌握句型的用法。
( 8 ) 采访
采访是一种信息差任务,即通过活动了解对方未知的信息,实现沟通和交流。这类活动一般建立在结对子活动的基础上,采访者要清楚采访的目的,通过采访要达成什么效果。教师只能预设开始和结果,至于中间的过程也是一个生成。
( 9 ) 描述和设计制作
通过设计卡片、图画和描述信息等任务,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任务是生活实践的再现。
( 10 ) 辩论
这种任务比较常见,属于任务难度较大的一种。通过小组辩论,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反应能力和思辩能力,同时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和张扬。教师只能给出一个话题,其他的生成就看学生的发挥了。
3 、 小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有哪些特点 ?
乐于实施行动
乐于外在表现
对难易程度特别敏感
情绪波动很大
喜听说读 , 厌写
强于形象思维 , 弱于抽象思维
擅长整体接受 , 不擅长分析接受
4 、 怎样衡量一次课堂语言实践活动的实效 ?
看学生情绪是否高涨
看学生是否获得感知、体验、实践语言要点
看大部分学生是否有所收益
看大部分学生是否行动起来了
看学生是否能够自主行动
看学生是否改进了课堂话语
看师生行动是否协调和均衡
看此活动是否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5 . 小学英语语言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
Warming—up 环节设计目的有三: ① 激活思维; ② 激活行为; ③ 激活已有知识 ( 即复习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重点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 ) 。
例如:在准备阶段,头脑教学法是常见的教学技巧。它常以图片或话题的形式导入新课,并通过小组讨论、主题汇报的形式激活学生头脑中的相关背景知识,帮助他们热身,学习新词汇,并预测课文的内容结构。
Presentation 设计目的: 突出语言重点 设置具体情景 形式多样有效
Practice 操练巩固活动 —— 是指以在教学操练巩固环节中建构具有趣味性、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组织学生在完成 “ 任务 ” 中操练和运用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的迁移,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要考虑活动的层次性 :
1 .要合理安排活动的序
英语课堂教学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理解层次、操练与巩同层次以及交际层次。这三个层次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前一层次是后一层次的基础,后一层次是前一层次的深化。学生学习英语是由低层次逐步向高层次迈进的过程。
2 .要合理安排活动的量
科学地设计活动层次不仅要考虑活动安排的序,也要考虑活动安排的量。即便活动的序得到了合理安排,但如果教师不能合理安排活动的量,在需要扎实操练之处匆匆而过,同样会导致活动的低效。
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体现人文性。教师要按照学生 “ 学 ” 的规律进行教学,活动的难度要适中,使上、中、下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都能学有所获。
6 . 课堂教学无效或低效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小学英语实践活动与前几年相比可以说无论在数量上,形式上,还是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方面都做了很多尝试和努力,也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 :
1) 关注学生需求不够
表现为:
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教师示范和要求不到位;
中途打断学生的发言
评价的合理性
2 )有效利用教材高效设计与实施不够
表现为:
小组合作活动时间的安排问题;
课堂结构安排的不合理性(如往往前松后紧,引课生动,结果潦草)
过多注重形式的趣味性,而忽视内容的实用性。 课堂活动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偏离了课堂教学目标,常出现只有活动、没有语言的现象,课堂教学活动表面上气氛热烈,形式花哨,但缺乏有效性。
单纯追求活动新奇,而非考虑它的实用性。
对教材的把握不到位,理解得不够透彻 。
拿来主义,不根据自己的实际来取舍,照本宣科。
3 )准确的目标定位与表述不够
表现为
从思想上反映出教师的意识体现学生主体不够, 学生更多是跟着教师跑
目标维度过大,欠具体,不具可操作性或可观察
有的没有体现三维的落实
情感态度目标有的牵强, 不是依据教材适当渗透
学科特点体现不够
教学目标的落实不够,缺乏对阶段目标的检测与落实;
如:猜词游戏活动,每当有学生说对时,授课教师或口头表扬,或奖励小奖品,或记录优胜情况。教师与学生都忙得不亦乐乎。但是过多的停顿使活动节奏变慢;单一的个体参与形式使活动密度降低,故此活动效率低下。如果改为让学生接连快速猜说单词,而暂时忽略猜测的正确与否,旨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练习,学生参与活动时,个体交替的快节奏、个体与集体共同参与的高密度使得活动效率大幅度提高
教学的战略是必须学会选择,在一节课内,什么都想教,可能都什么教不好,这当然要处理好教学重点与教学密度、教学容量的关系,不是说强调重点,就不讲教学密度和容量,搞无所谓的重复和消磨,而是调动多种手段,利用多种途径围绕重点,设计有梯度大容量的训练,当然以可接受为度真正使学生在训练中掌握知识,提高思维能力,教师在选择教学重点时,一要根据教学大纲,二要有整体观念,三是根据学生实际情,以利于培养素质,提高效率为目标。
因此,提高语言实践活动的有效性,最大限度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成为每个教师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7 .小学英语语言实践活动应把握的几点 :
( 1 )目标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 他它支配、控制和调节着整个教学过程。任何教学活动都要围绕着某个教学目标展开。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围绕教学目标 , 并考虑所设计的课堂活动是否生动、富有情趣和吸引力。另外 , 还要避免重形式、轻内容的倾向 , 在突出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将趣味活动和有效的语言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 使教学效果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优化。
( 2 )全员性
活动的设计应考虑到学生的参与的面是否广,是否大多数学生有事可干,而不应让活动成为少数优秀学生的表演秀。
(3) 趣味性
通过英语实践活动能进一步激发小学生学习和使用英语乐趣和兴趣;老师要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并且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智力特点和思维特点,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校热情,这中热情恰好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长久的内在的动力必将促使学生的学习更进一步,让学生在无形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可以定期地进行调查问卷,以掌握学生对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看法和建议,以便随时调整。
在实践过程中, 还要注意不能把 “ 兴趣 ” 与 “ 娱乐 ” 混淆,不能用肤浅的笑话或者对感官的直接刺激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是应该从他们的特点以及他们思维深处发现兴趣的源头,只有这样的兴趣才能保持长久。
(4) 层次性
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并逐步把以课本为中心的活动训练引向以生活为中心的实际应用。
(5) 实用性
通过英语实践活动更有利于小学生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与表达,更能使小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和发展一定的能力。通过英语实践活动更能使小学生初步了解中英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和英语文化的特点;
(6) 真实性
教师应设计既围绕教学内容又能使用真实的语言材料的活动,将学生引入生动的学习环境,这种真实的语言材料来自学生熟悉的生活经历。课堂活动把课本语言学习与生活语言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用所学的语言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 7 )鼓励性
有效的课堂活动需要评价手段的支持。教师应及时评价学生的课堂活动,使他们能从教师的反馈中获取信息,并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提高学习热情。激励性是评价的要素之一。教师对学生的出色表现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或是通过口头表扬,或是肯定的眼神或动作;对其不足之处则应委婉地提出一些建议。 评价是学生认识自我、改造自我的重要因素。教师的评价要适时的给出符合学生心理的评价,科学的评价可以更好的发挥学生的潜能,增强他们的信心。实施新课标,我们采用了四位评价主体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评价能够比较客观的评价一个学生。在评价过 程中老师还要注意集体激励性与个体激励性评价,评价内容、方法的多样化还包括:适时评价、形成评价、终结评价。三者的有机结合将给学生做出个性的评价,不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8 ) 多样性
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形式有利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应充分考虑活动形式的多样性,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 9 )关注生成
教学活动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过程。 “ 满堂问 ” 并不等同于启发式教学,或是误把实施众多的任务是看作解决问题的活动。教师有必要对活动进行预设。但不能完全依赖预设,否则就会造成只有预设的精彩而没有生成的精彩。
英语语言实践活动将学生的语言活动与学生的语言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 是学生英语语言发展的基础。英语语言实践活动试图通过组织、引导学生主动、多样而全面地活动 , 达到提升学生英语语言意识与能力 ,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
提高了课堂活动的有效性,教学才能有序,高效率进行,才能逐步从听说读写四方面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方面目标的和谐统一。
三、 课外语言实践活动与有效组织
英语课外实践活动是英语课堂的延伸和拓展。 目前,不再满足于课堂内或在校的语言实践活动,课外语言实践活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我们的英语教师往往想的最多的是如何设计好课堂里的实践活动,而忽视或无视英语课外的实践活动。课堂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我们在充分向课堂四十分要效率的同时更应设计好学生的英语课外实践活动。从而让我们在有限的课堂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谈粗浅的想法,英语课外实践活动应增强趣味性、开放性,灵活性和创新性,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一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内部的需求感,自觉完成任务;另一方面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得到提高。
《英语课程标准》教学实施建议第七条说: “…… 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 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在课外过程中得到激发和保护,从而培养其对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在课后保持对英语的浓厚兴趣,让学生的英语知识得到和谐的巩固。
1 、模仿、录音
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际 , 而 “ 说 ” 则是最直接的交际手段。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而语音语调的培养是从不断的朗读中潜移默化而来的,更少不了反复地听录音。但反复机械地听很容易使学生厌倦。如果让学生听课文磁带积极地模仿录音最后把自己最满意的朗读录下来到同学 和老师面前来秀一秀,他们就会不厌其烦地听和练,效果出奇的好
2 、互动、表演
新课程倡导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提倡开放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由于英语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是用于语言实践活动,所以师生之间不仅仅是教与学的关系,更应该是朋友关系。如,在孩子学习了 “A telephone call” 一文以后,掌握了电话用语。教师可以布置学生用英语给老师打一次电话,并鼓励他们经常用这种形式和他进行交流。这不仅使学生得到了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的机会,更为重要的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了一种真诚和谐的师生关系。
除了与教师互动外,学生还要与同伴、与父母互动。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自愿组成一个个学习小组,对学过的课文或对话内容进行扩充、改编并表演。开始时,有的学生不够大胆,说的英语断断续续,这时教师可以反复鼓励他们要勇敢地说下去。几个星期下来,学生演讲的内容渐渐丰富了,过去那种在讲台上紧张、胆小的现象也会变得少见。相反,他们还期望着自己能够多上几次台,多展示自己的英语才华。此外,教师还可以充分调动家长的力量,督促学生学习英语,鼓励学生用英语与家长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并饶有兴趣地充当 Little teacher 的角色,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如果有机会还要鼓励他们能大胆地与外国友人交谈。在这样的交流中,成功的喜悦自然会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3 、采访、调查
新课程改革中倡导任务型教学方式,要求教师能根据学习内容设计各种交际活动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习得语言,学会用英语做事,体验学习语言的过程。
4 、 观看电视节目。
随着社会的发展 ,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 而 “ 听 ” 又是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的基础。要提高学生听的能力 , 光靠英语课堂中的语言输入是远远不够的 , 教师必须布置适量的英语听力作业来予以加强。但是传统听力作业的内容本身比较枯燥 , 形式又比较简单 , 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 因此教师必须充分结合学生的兴趣点 , 布置一些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视听实践活动。比如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媒体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 , 组织他们在家收听少儿英语广播、收看少儿英语节目或英语教学片 , 尤其是小学生喜欢的动画片 , 如 Go go 学英语等 , 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脑、口 , 多者并用 , 使学生们既快乐地欣赏了画面 , 又学到了新的英语知识 , 不知不觉地提高自己的语言听觉感知能力。
5 、 游戏竞赛
6 、英语角、英语节、英语周
总之,小学英语实践活动应体现学生为主角,兴趣为动力,语言运用为目的思想。活动中做到知识与实践的衔接,掌握知识与趣味的结合,多种感官参与,注重学科间的整合与知识的交叉。小学英语实践活动提供了师生,生生交往的舞台,课堂内教学显得更加的丰富多彩,课外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得到了持续和进一步的高涨。
“ 有效 ” 关系的是我们对待每一件事情的理想效果追求。这是一个极其普通的词汇,但 “ 有效 ” 的程度空间却是无限,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无限可能地接近理想目标,追求最大化的有效度,进一步实现有效教学,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发展和提高。
2.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哪些基本环节
任务型教学——提出任务,示范引路,组织小组,小组活动,在达成任务的过程中实践语言,最终完成任务,达成任务目标,就是学到语言。教师的作用:组织者,引领者,指导者,帮助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3.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
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的学科具有内在的兴趣。在课堂内教学中,我力求通过容各种途径激发学生说英语的兴趣。(1)充分创设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课堂情景让学生说。如......(2)提供多种游戏活动,玩中赛中说英语。小学英语课是实践活动课,而不是知识课。因此在教儿童学英语,首先要注意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和多样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模仿动物的叫声,动作等猜单词游戏、拍手找单词游戏、带头饰表演游戏以及抢答、绕口令、读单词、读韵律诗、快速单词接龙、语音快速反应等比赛,都比较符合儿童模仿能力强、心理负担轻的特点。(3)多鼓励。教师一句鼓励的话,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份小小的奖品都会带给学生很大的信心。
4. 研究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艺术用什么样的理论作指导
一、研究背景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的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中国成为WTO成员,无疑也对外语运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新《英语课程标准》将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摆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学习某种语言的最根本目的在于能运用该语言进行实际交际,学习英语也正是为了能运用它来完成交际的任务。《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指出:小学英语教学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和兴趣上。因此,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小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是广大英语教师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小学生形成最基本的语言运用能力的主要渠道。但目前,由于受应试教育和传统的外语教学法的束缚,在现行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中存在千篇一律的弊端:“复习(问答)——呈现(教学单词、句型)——操练(听、读)——表演(模仿)——作业(WORKBOOK)”,教师过多地把精力集中在语言知识的讲解上,我们的学生尽管掌握了一定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但一旦要求他们将这些知识技能运用到现实的语境中,他们则往往“哑口无言”,无法交流。为改变这一现状,更好地贯彻教育部关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基本要求》的精神,培养学生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在新的情景中创造性地运用所学语言与别人交际,我们提出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这一课题。
二、概念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一)概念界定
1、“任务+情景+活动”即课堂教学中“以任务为导向、以情景为线索、以活动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和主动实践,培养学生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实现知识、技能向能力的转化,培养学生在新的情景中创造性地运用所学语言与别人交际信息的能力。
2、任务(Learning task)即“以任务为导向”,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语言完成某一交际任务。课堂教学前教师要吃透教材,制定出明确合理、操作性强的任务,并贯穿在课堂教学中。
3、情景(Situation)即以“情景为线索”。情景是指英语交流的社会情景,包括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社会语言情景和用实物、图画、手势、动作及课件创设的社会语言情景等。以情景为线索是指每堂课设置情景,让情景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课堂上身临其境,有话可说,有事可做,有感而发,学以致用。
4、活动(Activities)即“以活动为中心”,围绕一定的主题和有关语言基础知识,设计学生乐于主动参与的游戏和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去感受语言、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在语言活动过程中获得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兴趣、成就感、自信心和积极主动学习的能力。
(二)支撑性理论
我们认为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以及外语教学法如:活动教学法、功能法(The Functional Approach)、全身动作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等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1、新的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Task-based Approach),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活动教学法就是将教材内容按其交流原貌活化于课堂,形成不同层次、不同性质、不同形式的活动,让师生共同投入、互相交流,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英语这个交流工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
3、功能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倡导课堂教学交际化。
4、全身动作反应法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习充满乐趣,特别适合小学生。
三、研究的目标与实验假设
本课题的具体研究目标为:
1、通过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使学生在理解语言的意义和功能的基础上,正确灵活地运用英语开展交际性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和兴趣。
2、通过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学会主动探索、主动思考和主动实践,,以实现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实验操作
1、谈话热身 Warm- up
在每节课前教师先设计好本课的学习任务(Learning task),并在Warm
-up这个环节中告诉给学生。教师可以利用英语歌曲,让学生在歌声中开始新课的学习;利用事先布置的学生表演,让学生在娱乐中开始新课;利用猜谜语的方式,让学生在笑声中开始新课。
2、呈现活动Presentation Activities
把教材内容设计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借助画画、图片、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和录音机、多媒体等电教设备,把教材中静止的无声的文字活化成有声有色的对话,再放到教材设计的情境中,生动逼真地呈现给学生。采用全身动作反应法等,视听结合,刺激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对新语言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这一阶段的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的主体意识处于启发状态。
3、练习活动Practice Activities
这个环节以巩固新知识为主要目的,教师逐步放手,向以学生为主体过渡。因为机械性的模仿和重复操练往往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一些形式多样的活动。例如,在模拟语音、语调时,可设计一些“鹦鹉学舌”“请你配音”等小节目,模仿中英美人士纯正的英语。既训练了口语,又加强了语感。在练习句型时,可设计一些“角色表演”和“音乐舞蹈”以加深印象,可让学生戴上头饰,配上道具,表演对话中的角色。
4、交流活动Proction Activities
这个阶段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中心环节,是诸多活动的目的和关键所在。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购物、问路、打电话、生日聚会等生活场景,让学生在真实或半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教师在布置任务,给出话题后,不再干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完成用英语交际的任务。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动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兴趣和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五、研究方法
采用调查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
1、文献法:对近几年来发表的关于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培养交际能力的文献资料,特别是介绍课堂模式研究成功经验的文章进行系统归类,并作比较性研究,在此基础上,筛选出有效经验为本课题借鉴。
2、调查研究法:了解目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通过分析,找出共性问题,进行调研。了解实验教师操作情况,学生交际能力的发展状况,以便及时调整,使实验计划得以更好实施。
3、经验总结法: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及时进行归纳与分析、研讨,撰写总结或实验报告,使实验更趋系统化、理论化,以此提高实验操作质量。
六、实施计划
1、第一实施阶段(2008年4月——2010年6月)
(1)按设计方案进行实施,实验中对学生交际能力进行跟踪调查,做好数据的统计、分析、整理工作。
(2)定期组织课题研究活动,研究课堂教学模式,并不断调整操作方式。
(3)定期做好工作总结,对实验效果作出评价,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作出分析调整。
3、第二实施阶段(2009年8月——2010年12月)
根据第一阶段的经验和已调整的实验方案,继续做好实验工作,进一步完善实验的操作体系。
4、总结阶段(2010年1月——2011年2月)
(1)对实验过程进行全面系统总结,分析各种数据。
(2)汇集资料,撰写实验报告。
(3)邀请教育行政部分及有关专家对实验结论进行科学鉴定。
七、课题组成员分工
1、课题组长孙金刚教师负责课题管理,制定计划,组织课题研究活动,撰写阶段报告和实验报告。
2、组员孙业芝老师负责课题理论指导与平时的理论学习。
3、组员王志芹老师负责相关数据收集、材料整理。
4、所有课题组成员都要按实验方案认真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每学期上好一节研究课,提供一份案例,撰写一份课题论文和总结。
5. 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几乎都是在课堂里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目前,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究其本身而言,对于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是起着巨大作用的。但,如果没有经过精心的策划,其效果可能就会与教师的设计初衷大相径庭,达不到预设的教学效果。综观许多英语课的教学,有些教师对于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并如何有效实施还存着诸多的迷惑,以至于课堂气氛着实热闹,然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整堂课变成了活动的堆积,形式大于结果,教学效益低下。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是追求全人的发展,所以,英语课堂上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除了要达成显性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目标之外,还应该注重隐性目标的达成,比如: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学好英语的自信心,掌握学习英语的策略方法等。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语言实践活动,不仅要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培养和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同时还要拓展学生的视野,汲取各方面的知识,发展良好个性,提高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为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的概念之分。
广义的教学活动指
在以任务为驱动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所谓活动就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要做的具体事情,也可称为步骤。
本文中提出的教学活动指狭义概念上的教学活动,即英语课堂教学中,为了达成某个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具有一定活动内容的教学步骤。
参考多种教育文献,结合教师的课堂教学实际,本人以为要设计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教师应该关注以下几点:
一、活动设计要有明确的指向目标
按照一般教育理论书籍较一致的提法,教学目的是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这说明教师在设计任何一个教学活动时,必定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作指引,教师要明确通过这个教学活动,期望学生有什么语言或行为上的变化,这也是教学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
然任何一个教学活动不可能穷尽一堂课所有的教学目标,每一个教学活动都因为其特殊性,有着其特殊的作用。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有明确的指向目标,比如,有的活动可以用来调节课堂气氛,有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增加对单词的理解,有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表达时更加顺畅,而有的活动则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些相关的学习策略和方法等。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能比较明确地预见到活动前和活动后,学生的区别会有哪些等等,这样,设计出来的教学活动目标指向明确,操作性强,教学效益也高。
活动案例1
教学内容:Oxford English 1BU3 Colour
教学活动:故事讲述
活动时间:15分钟左右
活动目的:通过故事<The greedy fish>给学生创设和谐有趣的学习环境, 有效落实语言知识目标:学习单词brown, purple, white, black;复习句型What is it?/What colour is it? 学会听或说新句型Please make me red/strong. 同时,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培养他们良好的倾听习惯,激发并保持他们强烈持久的学习愿望。
活动描述:
教师自编了一个故事‘The Greedy Fish’,讲述了一条贪婪的小鱼和一条大鱼外出游玩,游玩途中看见各种颜色的东西而想要变色的故事。两条鱼之间的主要对话内容如下:
The greedy fish: What is it?
The old fish: It is a banana/an orange….
The greedy fish: What colour is it?
The old fish: It is yellow/orange….
The greedy fish: I like yellow/orange…. Please make me yellow/orange….
在此故事中,教师将学生已学过的颜色词和将要学习的颜色词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述让孩子们完全沉浸在故事情境中,通过这条贪婪小鱼的不停想要变换颜色的情节发展非常自然地学习了新单词,并能听懂或模仿学说Please make me red/blue.教师在讲述的过程中,不断重复What is it?和 What colour is it?这两个问句,这是学生曾经学过的句型,也是教师在后面的第三个活动(post-task procere)中将要用到的主要句型,在教师有意识的极富感情的不断述说中,绝大部分的学生能在故事的后半部分,不知不觉地随着教师重复着这两句问句,这就为后面的活动三Match the pictures with the colors. “What is it?” “What color is it? ”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活动分析:教师通过本故事的讲述,既完成了对red, yellow, blue, green, pink, orange 这六个单词的复习,又在学生喜爱的故事中慢慢地引出、落实教学四个新授单词brown, purple, white, black。教师把复习和新授溶于一个故事中,不仅完成了语言知识目标,而且该活动也是后两个教学活动能顺利进行的前提和保证。教师在设计本教学活动时,她的目的极为清晰,既要较好地达成语言知识目标,更要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并且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激发并保持学生强烈持久的学习愿望。在观课过程中,我们发现,整个班级的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新词时兴趣盎然,踊跃参与,效果良好;尤其是随着故事情节的渐渐发展,孩子们随着贪婪小鱼的神奇经历,不时发出“噢!”“噢!”的惊讶声。而在故事的后半部分,部分学生轻声和着老师一起讲述故事,其投入程度可见一斑。老师的另一个活动目标“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培养他们良好的倾听习惯,激发并保持他们强烈持久的学习愿望”在不知不觉中,悄然达成,体现了教育的无痕化。
6. 如何设计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各环节
看英文的卡通片,带字幕的。 最后教小朋友们唱片尾曲英文歌!
7. 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有效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构建以活动为中心、以任务型教学为途径的教学模式将成为小学英语教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同时课堂上也呈现出了一些误区,本文将从准确定位教学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创设信息沟三个方面来阐述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有效性。
笔者在一些观摩活动中发现,课上热热闹闹,课后了无痕迹,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只注重了活动的趣味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而忽视了活动的有效性,从而导致活动流于形式,表里不一,这样不但学生基本能力得不到培养,而且教学任务也难以完成。
一、活动教学中的误区
1、重活动形式,轻活动目的。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应注重寓教于乐,小学英语教师应特别注重兴趣对学生学习英语的促进作用。但一些教师过于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忽视了教学的实效性。
有一位教师,在教学生用英语打招呼的一课内容时,她的教学流程如下:
首先,学了单词之后让学生之间互相练习。接着她让学生听了“hello, sarah do oh do……”这首歌,并让学生学习了歌曲的简谱,然后让学生一句一句学说英文歌词,又亲自一句句教唱,让后又跟着音乐的节拍唱、分男女声唱、分小组唱……学生们应接不暇。教唱英语歌曲的过程整整持续了20分钟,课也就在歌声中结束了。
40分钟的课里,有整整20分钟学生们是在学唱歌曲中度过的,后半节课几乎成了一堂音乐课。
2、重个体活动,轻全体参与。
活动设计要充分考虑每一位学生,能吸引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而不是只有能力强或水平高的学生才能完成。而在许多课堂上,一些看似热闹的活动,细看才知只有部分学生参加,而其他学生则成了观众。
一位学生在教完shopping这一课后,设计了一个购物的情景对话:让一位学生当售货员,三位学生当顾客,操练所学的购物用语。虽然教师要求其他学生必须listen carefully,但仍有一部分学生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3、重机械操练,轻真实交际。
机械化操练是巩固新授句子的方法之一,但也应该意识到它是否带给学生真正意思上的理解,是否操练得有实效。
在我们小学英语课上,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活动:在练习“may i have a look?” “sure. here you are.”的交际用语时,老师手中拿着一样东西,让学生对新授的句子进行操练,s1:“may i have a look?” t:“sure. here you are.”接着将手中的东西给该学生,还未等学生接过东西,师就急忙走向另一个学生,让另外的学生继续问, 师继续答,继续“给” ,而和几个学生对话完了之后,东西还是在老师自己的手里。课后,问几个学生是否明白了“here you are.”的含义,学生都误认为是:“把东西给别人看了之后,又拿回来”的意思!
二、提高活动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准确定位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教学目标引领着师生的教与学。教学目标的制定首先必须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的程度,任何活动都应是为了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设计的。如果采用的教学活动形式脱离了教学内容,偏离了教学目标,那么再好的教学形式也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如pep教材(book2,unit4)中,有一堂关于动物的课堂教学,教学目标是:
1、听、说、认读单词dog、monkey、ck、panda、cat、rabbit、pig.
2、通过tpr活动,听懂会做act like a dog/monkey……同时巩固所学单词。
由于本课的7个单词在前一课时的let’s talk、let’s play两个部分已全部出现过,大多数学生在课前早已掌握了本课的基本内容。如果仅仅根据教材上的目标,那么整节课只会起到复习的作用,如果把目标定得更高一些,如在操练的环节上可以安排一些更高要求的活动:结合已学知识,简单描述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或玩具。look! i have a toy monkey. it’s so cool. it has long、tall……编一编chant,如i have a cat. cat , cat, cat.最后可以安排小组比赛。让学生用英语说说他们知道的动物,讲讲保护动物的知识。听听story time 部分的内容。这样做更能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突出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学习方法的教育。
(二)面向全体学生,力求人人参与。
只有亲身经历和体验,学生所得到的收获才是真实的,也是有效的。因此,要面向全体学生,力求人人参与,让每个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要做到这点,教师就应该在教学活动中运用一切手段促进学生参与教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平等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
1、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有一位教育家说:“如果学生学习没有兴趣,那就如同苦役在身;如果教师的教学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那就如同把苦役施加于学生。”可以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着力点,更是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平等参与教学活动机会的重要保证。
(1)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征
不同阶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认知特征。因此,为其设计的活动难度既不能超越其发展阶段,又不能太幼稚或太容易,如果设计的活动太浅显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和兴趣;相反,活动难度过大,会使学生产生畏惧的心理,甚至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好动,好玩,可设计游戏活动。如在牛津英语book1 b unit4中学习的是有关职业类的单词以及运用句型:“what do you do? i am a……”进行简单正确的交流。教师在教给学生单词之后,可设计“looking for friends.”的游戏。让学生带上头饰离开位置去寻找同职业的朋友,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运用句子“what do you do? i am a……”,课堂气氛高涨,全体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真正实现了兴趣引领下的全员参与性。
高年级学生接受能力相对较强,仅仅是简单的游戏活动不能激发他们的内在积极性,而设计有一定难度的、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的活动更有效。如在pep book5 unit5《my new room》中,我让学生在课后设计自己的理想之家,画室内房间安排图,然后用英语标出图中物品的名称,在课堂上用英语介绍自己的房间。学生为了展现自己的作品,不仅能熟练运用句型:“there is /are……”,而且还在设计房间的过程中,复习以及拓展了很多词汇,同时也发挥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从深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体验到了成就感。
(2)活动要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实际运用。
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活动容易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也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weather, cold, warm, hot, cool这几个单词比较抽象,可把它们设计在活动中进行理解巩固。课前要求学生在看电视时,把各城市的天气情况记录下来,在课堂上学习了这些单词之后,做一次“气象先生”或“气象小姐”,用英语播报自己记录下来的中国各大城市或者小城市天气情况;也可由教师把天气预报节目录制下来,去掉原声,让学生用英语为其配音。
8. 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操练巩固活动设计的有效性
小学的课堂操练还是要以游戏活动形式为主,不能扼杀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9.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在哪些方面做了改革
摘 要 教育是一种宝贵的礼物,而不是一种负担,学生应该去享受它,小学生学习兴趣不足,课业负担过重,是我国教育的一种现状。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无论是在课堂模式,还是在课后作业。英语,作为一门外国语言,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利用更多的时间去设计生动有趣的英语课。在课后,也要有创新性的作业,让学生自己有发展的空间,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关键词 英语课堂;活动设计;作业改革;创新性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参与中启动思维机制,使学生积极参与作业,使课堂教学得到深化和补充,不能让学生在“抄抄写写”的旧传统上打转了,小学生英语教学设计需要开放的新思路。小学生本就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如果老师讲课内容不生动的话,那他们就可能是“人在教室,心在外了”。所以,小学英语老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让教学活动形式多样化。现就活动设计和作业改革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中的运用进行分析。
一、活动设计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中的运用
1.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
小学生对新鲜有趣的事物总是具有浓厚的兴趣,就是因为这样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小学的教学必须要有趣味性。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开始注重趣味性和知识性的结合。死板的教授小学生英语,已经行不通,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享受学习的过程,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有些地方的教师利用歌谣教授学生英语,即在英语课上,教师利用教学生简短的歌谣,来记住当堂课的单词、语法,或者是简单的日常用语。课后还当堂课学习的歌谣,要学生改编,或者加上动作,之后进行评比,这样学生不仅记住了当天学习的内容,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英语的教学内容通过特色活动来深化
学生学习的不仅仅是课本上的内容,更多的是要能学以致用。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适当的延伸,拓展教学内容。对于学生的生活环境,教师也要充分的了解,根据学生不同的生活环境,定期或不定期的举行特色活动,如英语角,英语故事的演讲,为学生的交流和活动创造一个好的平台,让他们把英语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3.多元化评价英语活动课
评价是进步的重要因素,无论何时,都要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而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改造的重要因素就是评价。符合学生心理的,科学的,适时的评价很重要,这些不仅可以是学生的信心增强,还可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发挥。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中,对学生评价,不是单一评价,而是多元化的评价,无论是从评价内容还是评价方式,都坚持了多元化和多样化。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活动之后,有所收获,而不只是走了一个形式而已。小学英语教学中,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贯穿在其中,使其教育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小学英语活动课的教学质量。
二、作业改革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中的运用
课堂的学习很重要,课后的作业也不可忽视。课后作业是对课堂学习的巩固,是为了更深刻更牢固的记住课堂学习的内容。如何有效的布置课后作业,也是社会关注的一大话题。基于此,笔者就如下几个方面谈谈作业改革在小学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中的运用。
1.具有层次性的布置小学英语课后作业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指纹,世界上没有两种完全相同的学习方法。每个学生的潜力、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他们有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一刀切”的作业布置方法是不可取的行为。
在现在的教学改革中,要求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对学习时刻都充满兴趣。所以,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就采取了作业分种类的方法,依据学生的学习程度,接受能力等各个方面,把学生划分为几个组,分别布置不一样的课后作业,这样就不会让学生觉得作业难做了。
2.具有创新性的布置小学英语课后作业
死记硬背,已经是陈旧的教学观念了,这种观念已经不被现在的小学生所接受了。所以,老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不再遵循以往的观念,而是创造性的布置课后作业,提高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在布置英语课后的作业,教师更多的是考虑小学生的心理要求,更多的考虑他们的行为习惯来布置他们能做且愿做的作业,而不是一味的按照教师的想法来做。
三、结语
综上所述,无论是活动设计,还是作业改革,在小学生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使教学质量得到很大的提升。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更多的致力于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其更符合学生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汤骁洁.小议小学英语作业的布置与设计[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10).
[2]魏鹏洋,田晓燕.浅谈新课改下英语活动课的创新[J].考试(教研),2011,(05).
[3]林琼.在英语活动课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
10.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能够听、说、读、写句型:
Where did you go on your holiday ? I went to Xinjiang.
2.能够在实际情景中正确运用所学对话。
二、教学重点:
四会掌握句型:
Where did you go on your holiday ? I went to Xinjiang.
三、教学难点:能够在实际情景中正确运用所学对话。
四、教具:录音机、录音带、相关图片、地名卡片和单词卡。
五、教学过程:
Step 1: Warm-up:
1. Greetings
2. Listen to the song : A Trip to China
Step 2: Revision:
1. Game : Good brothers
将全班学生分为两大组,教师针对上节课所学的五个动词短语做动作,学生抢说其过去时,反应较慢的一组学生说出其原形。
2.Ask and answer
教师抽取A Let’s learn部分的短语卡片,两组学生轮流问答:A: what did you do on your holiday? B: I took pictures/….
Step 3: Presentation:
1.T: I often go to Songyang Park on the weekend. Do you often go to the park, too?
Ss:….
T: Where did you go last weekend?
Enable the student to answer with “I went to ….”
( 板书这两个句型, 让学生理解Where did you go…?并带读。 )
2. T shows some pictures of Shaolin Temple, Songyang Park, Shenquan Square etc.and asks the students to practise in pairs.
A: Where did you go last weekend?
B: I went to ….
3. T:What did you do there? ( 强调there的读音并释义,带读。)
Ss: I ….
4.T shows the pictures of Beijing, Shanghai, Guilin, Xinjiang etc..
T: Have you ever been to Xinjiang ?
Ss: Yes / No.
T: John went to Xinjiang last year. The people in Xinjiang like singing and dancing. Do you want to know what John did in Xinjiang? Let’s look at the book and listen to the tape.
Step4. Practice:
1. Listen and emitate the dialogue.
2.Read after T: Fast and low speed.
2. Role read the dialogue in pairs.
3. Write the dialogue.
4. Read and recite the dialogue.
5. Talk show.
Step 5.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Make a dialogue.
教师将一些地名卡片和上一课时的动词短语卡片出示在黑板上,让学生自行选择,并进行如下替换练习:
A:Where did you go on your holiday?
B: I went to Shanghai.
A: What did you do there?
B: I ate good food.
2. Act out the dialogue.
Step 4: Sum-up:
Step 5: Homework:
1. Recite and write the dialogue.
2. Make a new dialogue with your partner. 更多的小学英语教学设计,请登录《小学教学设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