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探索课堂本真 追求教学质效
为了扎实开展好县重大课题的研究,努力打造一支“学善、向善、扬善”的“善派”幼教名师队伍,我园以“探索课堂本真,追求教学质效”为主题开展三大梯队课堂教学联动活动,提升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周五练兵”,促启航成长:自开学初以来,我们针对启航组教师开展了“周五大练兵”系列活动,每周五以“课堂教学练兵”、“教师技能练兵”、“活动设计练兵”等形式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在3月县青年教师技能比武活动中,我园派出的三位教师,取得了2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的好成绩。
“课堂研讨”,显探航智慧:针对探航组我们以课堂教学研讨为主线,每月有6位老师分领域、分地点开展课堂研讨,领航组教师再根据活动主题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深度剖析、点评,研讨中把握课改脉动,碰撞教学理念,探索课堂真谛,受到探航组老师们的一直好评。
“智慧课堂”,展领航风采:为了进一步凸显领航组教师的骨干引领作用,在园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下,我们开展了双月“领航智慧课堂”展示活动,活动中名师工作室成员分别向片组老师展示了不同的课堂。她们亲切、自然的教态、细致耐心的观察力、机智巧妙的点拨,充分展示了领航组教师的教学风采。
探索课堂本真,追求教学质效是我们对重大课题稳步推进的重要策略之一,梯队练兵活动,为教师们搭建了一个实践教学理念、锻炼自己、展示才干、交流学习的平台,在浓烈的教研氛围中使各梯队组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得到了磨炼、提升,促进了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的更新,更推进了我园整体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贰』 本真课堂一年级怎样培养学生倾听习惯三实五回
一、延用幼儿教师组织学生的方法
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在很多的行为习惯上还保持着在幼儿园状态,保留着幼儿园的倾听习惯。为了缩短学生在小学生活的适应期,将幼儿园好的教育教学组织方法保留下来,是做好幼小衔接不可少的环节,又是一个既省时又省力的好方法。如:教师喊:“1 2 3”,学生答:“坐坐好”;教师再喊:“45 6”,学生接着答:“不讲话”。又如:学生分组活动后,教师击三次掌并说:“看谁快”学生便能快速面向老师坐好来等等。
二、明确语文课上课时倾听的要求
1、帮助学生明白倾听的重要性。
倾听是现代人在口语交际中的基本素养。只有耐心地听别人讲话,把别人的话听清、听准,才能做出准确的应答。如果没有听清他人的话或没有听完他人的话就打断他人讲话肆意发表自己的言论,是口语交际中的大忌。如:教师可编一些有关日常生活中或课堂中不认真听所造成的小笑话,来帮助学生明白认真倾听的重要。
2、讲明各种吸引注意力的方式。
上课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是在师生相互配合、相互理解的基础下进行的,也是师生和谐共处的关键。教师要想驾驭课堂,稳住学生的注意力,必须让学生明白您的各种暗示的意图,使学生善解你的用意,很自然地就会配合您的教学。如:老师讲课时突然停住不讲,说明有小朋友没有注意听讲,应该马上集中注意力。又如:老师讲课时眼睛一直看着你,说明你在开小差,同桌或临桌应该协助老师提醒你。再如:教师讲课时,突然将声音提高八度,表示有学生在做小动作、没有坐好、眼睛看窗户外等。
三、加强对学生进行吸引方式训练。
知道老师的各种暗示方法,并不能代表学生就会听您的指挥,就能收住自己的注意力而听您讲课。只有当这些暗示形成学生的条件反射时,才能发挥出其所应有的作用。因此,加强学生的各种暗示训练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和能力的重要一环。
四、坚持用已定方式培养倾听习惯。
习惯是不断反复养成的。常言说的好:贵在坚持。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忽视自己原定规矩,会以各种客观原因来放纵学生,造成学生意念上的波动,只有教师坚持运用已定的方式,才能使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因而,坚持用已定方式培养学生倾听习惯和能力是教师工作的难点。如:语文课中常常要组织学生用各种方式读文。读文前,教师往往会提出不同的读文方式要求,而学生往往又会不等听清老师的要求,就自主选择方式进行读文。这时,教师往往会因为教学时间紧而任由学生,使学生倾听坏习惯反弹。因此,教师应该立即用手势或语言示意学生停止,并再次重复读文方式要求,直到学生完全听清并按老师要求读文为止。
五、建立学生倾听习惯的评价机制。
学生倾听习惯的评价机制是促进学生倾听习惯养成和培养倾听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建立倾听习惯评价机制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分层机制,使每个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中都能得到鼓励,得到促进,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倾听习惯的养成和倾听习惯能力的提高。
六、变换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倾听习惯和能力仅靠以上方法是不够的,教师更应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出新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推动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
七、充分发挥教师倾听的榜样作用。
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是很神圣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模仿的榜样。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时时提醒自己做学生倾听的榜样,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效应。
一年级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的养成和倾听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学业成绩和知识获取的质量,因此,培养一年级学生的良好倾听习惯和倾听能力是一年级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叁』 怎样回归语文课堂的本真
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也越来越呈现出勃勃生机,教师们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开始有意识地把课堂教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能够关注学生的发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密切语文和生活的联系,创设大的语文环境,这些都体现了课程改革带来的丰硕成果。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值得思考,由于个别老师对“课标”解读的不够,学习目标不明确,课堂上盲目追求形式,却不注重实效,出现了一些非语文现象。
比如,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时,重要的是体会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对比的写法和我的情感变化等内容,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语言的方法,如,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得意洋洋、迫不及待等写法的运用。课有的教师却用大量时间想一想自己和父母之间的故事,把学生感动得痛哭流涕,上成了思品课。
在互联网+的时代里,如何正确使用多媒体课件,也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在教学《桂林山水》时,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欣赏桂林山水,看风光片,不去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形式等等,这些都使语文课堂失去了本色。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因此,我们提倡本真语文。
本真语文课,就是以人为本,它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和学生发展、成长规律,通过教师有深度的、注重读写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优化、创意设计,直达语言教学的本质内涵,以其实现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语文教学一定要从语言文字入手,来理解内容,体会情感,这就叫“得意”,同时要带着学生揣摩体会这样情感是怎样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的,这叫“得言”,语文教学要言意兼得。积累词句、品味语言、感悟内容、学习写法都是语文的本真。也就是说,课堂上关注字词句篇的基础知识训练和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训练,使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得以提升。
本真语文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语文课堂要有语文味。所谓的语文味,表现在课堂上应该是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读写结合的“写味”;品词析句、咬文嚼字的“品味”。要让学生亲历阅读的过程。读通---感知文本;读懂---领悟内涵;会读---内化语言。
作为教师,要明确各年段教学的重点,才能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