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现在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 反思类型可有纵向反思、横向 1、反思类型可有纵向反思、横向反思、个体反思和集体反思等,反思方法可有行动研究法、比较法、总结法、对话法、录相法、档案袋法等等。 2、纵向反思和行动研究法 即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同时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教学反思贯穿于你的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3、横向反思和比较法 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我们都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4、个体反思和总结法 “课后思”:一场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周后思”或“单元思”: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月后思”: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期中思”:即通行的期中质量分析,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通过期中考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意见,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宏观反思。 5、集体反思和对话法 集体反思指与同事一起观察自己的、同事的教学实践,与他们就实践问题进行对话、讨论,是一种互动式的活动,它注重教师间成功的分享、合作学习和共同提高,有助于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以旁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能使自己对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并获得对问题解决的广泛途径。教师互相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记录所看到的情景。还可以用摄像机将教学活动拍下来,组织观看。每个观摩的教师都写教学反思,都以自己的教学实践去分析,促使大家各自思考,然后共同研讨,重在针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困惑,进行团队反思,每个教师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即使出现认识上的冲突,也是一个智慧碰撞和切磋学习的机会。” 注重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对话是反思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反思不仅仅是“闭门思过”,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也是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途径,这是由教与学的社会性本质所决定。除了同事之间的集体反思外,还可请教育教研学者介入,提出有促进性、针对性的建议,促使教师不断反思,从而获得更新、更全面的认识。 步骤/方法: 1、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 2、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3、写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写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5、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来源:屈老师教案网)
②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我错了的教学反思
“课后思”抄:一场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周后思”或“单元思”: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月后思”: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期中思”:即通行的期中质量分析,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通过期中考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意见,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宏观反思。
③ 幼儿园《我的书本我爱护》的教学反思
活动一开始,我就创设“书宝宝哭了”拟人化的情景,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鼓励大家一起想办法来帮助书宝宝,幼儿对书宝宝哭了,比较同情。纷纷为书宝宝想办法,有的说给它看看医生,有的说给它补一补。在幼儿的各种办法中,我引出了修补图书的工具,并一一出示,让幼儿初步认识这些工具。在老师修补图书,我边念儿歌边修补图书,在具体形象的儿歌中,请幼儿观看修补图书的过程,并将补好的书请每个幼儿来摸摸,引导幼儿说:“书宝宝,我爱你,我喜欢你”,激发幼儿爱护图书的情感。 在第二个环节里,我请幼儿看书,并要求幼儿能将破损的图书找出来。小朋友真能干,马上将几本“受伤”的图书找出来了。可喜的是幼儿与同伴交换书的时候会礼貌地交流:“xxx,给我换一下好吗?”没有“抢”的现象。这说明我们小朋友在进步。 但是真正的要使孩子们懂得应该怎样去爱护书,从小养成亲近图书的良好行为和习惯不是一节课或一天所能解决的,而是要通过一系列“我爱书宝宝”的活动慢慢来实行,特别是对托班的幼儿来说,工作是细碎而繁重的。
④ 幼儿园社会我的小档案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制作档案,帮助幼儿更明确更全面地认识自己的喜好。 2、通过交流档案,引导幼儿了解他人的喜好与自己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学习接纳、尊重他人。 【活动准备】 1、档案记录表人手一份;铅笔一人一支。 2、每位幼儿自带一张一寸照片;彩色水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我的喜好。 1、以自由谈话的方式引导幼儿讲出自己的喜好; 师:今天我和大家在一起玩,真的非常开心。我现在已经知道了你们的姓名、年龄和所在的幼儿园,还特别想知道你们最喜欢的是什么。你们愿意告诉我吗? 2、教师用提示性的问题帮助幼儿丰富谈话内容: 师:你最喜欢的人是谁?你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你最喜欢玩什么?…… 二、制作“个人小档案”。 1、师:大家都想把你喜欢的事情告诉我,我这样一个人一个人地听,需要很长的时间。有没有什么方法能让我更快地知道全班每个小朋友最喜欢的事情呢?(幼儿讨论,教师及时肯定幼儿的想法) 2、出示教师事先制作好的一份“个人小档案”,引导幼儿观察: 你知道它们分别代表什么意思www.jy135.com吗? ②教师介绍每幅图画所代表的含义。 ③师:你们想不想也为自己制作这样一份“个人小档案”? 3、幼儿在表格内贴上自己的照片,用绘图方式制作自己的“个人小档案”。 4、制作好“个人小档案”的幼儿可以互相交流一下自己档案里的内容。 三、游戏:小小调查员。 1、教师讲解游戏的玩法,引导幼儿愉快游戏。 玩法:幼儿当“调查员”,在音乐若中模仿开汽车的动作向前行进,当音乐停止时,幼儿取出自己的档案表互相进行“调查”,看一看自己的档案和别人的有什么相同或不同之处,做好记录。 2、围绕调查结果组织幼儿进行讨论。 ①你有没有找到和别的小朋友一样的地方?还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 ②大家彼此之间的不一样会不会影响你们做好朋友? 四、鼓励幼儿在主动观察、了解他人的基础上,为他们制作小档案。 1、师:你们还想为其它人制作小档案吗?(幼儿自由发言) 2、师:以后小朋友可以为你喜欢的人制作他们的小档案,作为礼物送给他,他一定会非常高兴的! 五、教师和幼儿一起将制作好的“个人小档案”布置在班级合适的地方。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为家人或喜欢的小动物等制作档案,激发幼儿了解、探索他人的兴趣,进一步增进幼儿与他人之间的了解。
⑤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学反思:家乡的土特产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家乡的土特产柿饼,知道柿饼是由柿子变成的。 2.结合图片使幼儿了解柿子的成长过程以及柿饼是怎样做成的。 3.对幼儿进行爱护花草树木、爱家乡的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柿饼。 难点:了解柿饼的制作方法 活动准备 食物柿饼、图片、PPT课件制作 活动...过程 一、出示食物柿饼,让幼儿认识; 老师提问, 1.这是什么?为什么叫柿饼? 2.它是用什么做成的?柿子又是怎么来的?(发散幼儿的思维) 二、学习柿子的成长过程: 1.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这是什么?它的颜色有什么变化?(师引导幼儿观察讲解). 2.师小结:春天来了——柿子树先开花——再结果子——由绿变成桔红——到了秋天柿子成熟了,火红火红的——成熟的柿子像什么?(启发幼儿发散思维)
⑥ 幼儿园社会我是小交警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能了解基本的交通安全常识,学会安全地行走在公路上。 2、看懂简单的交通警示标记,遵守交通规则,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 3、从小树立“安全第一,生命最宝贵”的思想。 4、在活动中培养小朋友们的交往能力,发展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懂得基本的交通规则,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 活动前争取家长配合,事先请家长到校开过关于交通安全的家长座谈会,家长在家对子女进行过一定的交通知识灌输。 2、活动前播放交警叔叔在做交通指示的示范动作视频。指挥棒若干、简单的交通指示标记(厚纸板画好)。 活动过程 一、 小朋友们在教师带队下列队来到篮球场上,在老师口令中做准备活动(伸手、弯腰、踢腿)。 二、“小交警”们在事先摆好的交通指示标记旁拿着指挥棒练习着各自指定的手势。(“小交警”是老师活动前选出来并简单培训过的,强调拿指挥棒时注意安全,不能随意乱舞、乱丢。)
⑦ 幼儿园大班社会认识地图教学反思
教学活动背景: 自选活动前,孩子们在给活动区做准备和整理材料时,我发现几个孩子在一起相互交流:“哎,没意思,怎么还是这些区域?”“是啊,我都不高兴玩了。”“要是有个跳舞板就好了。”孩子们的声音并不响。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看着他们的表情,听着他们的话语,我若有所思。大班幼儿的认知能力不断增强的同时,对某些事物也有了自己的判断能力和看法。可他们又不愿或不敢表达出来。既然家长对活动区有看法,为何不把区域的内容和设置交给他们去做主?说不定会有大收获。 活动目标: 1.乐意与同伴共同商量班级活动区域的调整方案,并形成统一意见。 2.共同制定活动区域的规则,并在活动中遵守。 活动准备: 1.区域设置调查表 2.32开白纸若干、水彩笔、剪刀 3.彩色卡纸若干 活动过程: 1.谈话 师:开学了,小朋友又回到幼儿园,一起学习和生活了。我们的六个活动又要开放了,这学期我们可以设置哪些区域?这些区域可以安排在活动室的什么地方比较合适呢?你觉得哪些区域可以保留?哪些区域可以调整?大家吧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说出来。 2.调查记录 (1)师出示调查表,将幼儿所喜欢的区域名称及地点逐一记录在表格内,鼓励幼儿大胆表达不同的意见。 (2)师:大家说出了这么多自己喜欢的区域,可我们的活动室不是很大,我们安排不了这么多区域怎样?这也要听听大家的意见。老师一个一个地报出区域名称,你同意的话就举手表示。师边说出区域名称边记录幼儿举手人数,并逐一登记。 (3)师:怎么知道哪六个区域是小朋友最想设置的区域呢? 师边指表格中数字边启发幼儿从数字最多的依次往下找,师在备注栏中打勾。 3.交流讨论结果,老师补充并完善,全班统一意见。 4.共同讨论活动区规则 师:活动区需要规则吗?活动区有哪些规则?我们可以用什么标记来提醒大家呢? 5.幼儿为自己喜欢的活动区制定规则。 (1)共同为自己喜欢的活动区域制定规则。 (2)喜欢同一区域的孩子围坐在一起。 (3)幼儿分组讨论、分工绘画。 师:你想给这个活动区制定什么规则?想一想怎么画让人一看就明白它表示的意思呢? 幼儿分工,把制定好的活动区规则用水彩笔画下来,然后剪下来。 6.交流、反馈 (1)小组里介绍讲自己画的是什么规则?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地方?这些规则合适不合适? (2),每组请一个代表,向全班介绍自己所在区域及制定的规则。 (3)教师小结 活动延伸: 教师与幼儿一起将制作好的“规则”图片贴在彩色卡纸上,并布置在相应活动区域的墙上。鼓励幼儿共同交流,共同遵守。
⑧ 小班社会我的新家课后反思
目标及内容
1、 引导幼儿初步认识本班的物品和环境.
2、 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汉字与人.物的对应关系,感知文字的具体意义.
准备
1、 活动室.睡觉房.厕所."洗漱间.门.窗,钢琴.玩具.图书.老师,小朋友.等大字卡.浆糊(或透明胶条)等.
2、全班幼儿的名字卡.
过程及建议
(一) 幼儿介绍本班的人与物等情况.
1、 教师:从今天开始,幼儿园就是我们的新家,我们班就是一个大家庭.我们这个大家庭都有些什么呢?有活动室.洗漱间.睡觉房,有风琴.玩具,图书.还有许多宝宝(教师举起相应的大字卡).我们这个新家里都有谁呢?有老师,我是老师(举"老师"字卡).这些字宝宝就叫"老师".有小朋友.你们是小朋友(举字卡"小朋友").这些字宝宝叫"小朋友.
2、 带幼儿陆续认识环境物品并贴上相应的汉字.如:这是睡觉房,是小朋友睡觉的地方(贴"睡觉房"字卡,并让小朋友摸一摸"睡觉房"这几个字.以下类推).
(二) 发名字片,引导幼儿初步认识自己的名字
1 、带领幼儿回座位坐好,用名字卡点名,点到名字的幼儿站起来说"到".教师将名字卡发给幼儿(教师可以先叫能力强的幼儿)
2 、幼儿自己看"名片",鼓励幼儿自由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名片".
教学反思
幼儿对故事内容很感兴趣,多老师提出的问题也能回答。在角色扮演中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基本能完成。
⑨ 幼儿园中班社会哈喽,你好教学反思
1、 引入部分有些欠缺,询问幼儿见到小朋友时应该怎么说,这时幼儿很有可能说出稀奇古怪的方式,以至于教师很难反悔本堂课的主题。 2、 本堂课有利于幼儿语言、认知、情感等方面。 3、 以游戏读结束本堂课,不会让幼儿觉得突然与无聊。 4、 如果重上本堂课,我会吧引入故事缓解稍作调整。 5、 除了引入缓解少有些出乎意料之外,本堂课的其它环节都非常自然、流畅、师幼配合极好,幼儿兴趣勃勃,总体来说效果还算良好。
⑩ 幼儿园 社会活动《一分钟能做什么》教案及教学反思
通过感受一分钟、测试时间观念的环节,我发现大部分孩子的时间观念存在缺失或者很差的现象,我想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整堂课孩子很感兴趣,并且很乐于计算一分钟之内自己所做的事情。重要的是有些孩子可以体会到、感悟到时间多么宝贵,应该珍惜时间、“挤”时间等一些道理。这就是我的收获,也希望孩子们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