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学科学课必须要先设计实验方案再进行实验操作吗
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有那种意识,有计划后再行动,不是盲目的。
如果你要课堂开放版点,可以花点时间权让学生自己发表想法。但是对于小学生要求就不能太高了。太高了对双方都不好。
最后还是还是教师自己讲准备好的实验方案讲述于学生,再进行实验。
② 小学科学实验设计方案
研究风的方向好了,制作一个风向鸡,好做吧,利用一天时间,大概2小时观察一次风向. 猜测一天的风向变化趋势
③ 小学科学教师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你可以把自己曾经做过的一次感觉良好的实验过程再加已修改、补充,相信那应该不错!
④ 小学科学实验设计方案
会跳远的乒乓球
思考:乒乓球放在高脚杯中,你怎样吹气,球才会跳出杯子呢?
材料:高脚杯2个、乒乓球1个
操作:
1 把两个高脚杯并排放置
2 将乒乓球放在第一个杯子中。
3 从不同角度吹气,看看乒乓球有什么状况:对着球的侧面吹气;对着球的上方吹气
讲解:
1、向球的侧面吹气,乒乓球不容易跳到第二个杯子里去(或跳出来)
2、向球的上方吹气,上方压力变小,乒乓球会浮起来,继续吹,就跳入第二个杯子去了
创造:换个新方法也能让乒乓球跳到下一个杯子里
会吹泡泡的瓶子
思考:你知道瓶子是怎样吹泡泡的吗?
材料:饮料瓶1个、冷热水各1杯、彩色水一杯、大盘子1个、橡皮泥1块、吸管若干
操作:
1 将吸管逐一连接,形成长管(连接口用胶带封好)。
2 将吸管放入瓶中,并用橡皮泥密封住瓶口,然后把瓶子放置在盘子中。
3 弯曲吸管,使吸管另一端进入有色水的玻璃杯中。
4 向瓶子壁上浇热水,杯子中的吸管会排放大量气泡。
5 向瓶子壁上浇冷水。
6 玻璃杯中的水会经过吸管流入瓶中。
讲解:
1 因为塑料瓶很薄,于是热可以穿过瓶壁,进入瓶子中的空气里。
2 瓶子中的空气受热后会膨胀。
3 水中的气泡就是空气膨胀时,被挤出瓶子的空气。
4 瓶子中的空气遇冷时收缩。
5 瓶子中的空气收缩时,水便占据了剩余的空间。
创造:瓶子盖太紧时,你知道如何用最好的方法打开它吗?
自己会走路的杯子
思考:杯子没有腿,它是怎样从上面走下来的
材料:杯子一个、蜡烛、火柴、玻璃、两本书、水
操作:
1、用一块玻璃板,放在水里浸一下
2、玻璃一头放在桌子上,另一头用几本书垫起来(高度约5厘米)
3、拿一个玻璃杯,杯口沾些水,倒扣在玻璃板上。
4、用点燃的蜡烛去烧杯子的底部,玻璃杯会自己缓缓地向下走去。
讲解:
当烛火烧杯底时,杯内的空气渐渐变热膨胀,要往外挤,但是,杯口是倒扣着的,又有一层水将杯口封闭,热空气
跑不出来,只能把杯子顶起一点儿,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就自己下滑了。
纸杯旋转灯
思考:蜡烛纸杯灯为什么会转动?
材料:纸杯2个、牙签1支、蜡烛1支、胶带1卷、绳子1根、剪刀1把
操作:
1、取一纸杯,在杯身对称处各剪开一个方形大口,在杯底固定上蜡烛,作为灯的底座。
2、另一个纸杯则在杯身约等距离位置剪出三四个长方形的扇叶,在杯底中央处穿上绳子,并用牙签棒固定,作为灯的上座。
3、将两个纸杯上下对口用胶带贴好固定。
4、点上蜡烛,拉起绳子,看看有什么现象产生。
讲解:
1、蜡烛燃烧的时候,火焰尖端多呈朝上的方向。
2、空气受热会上升,然后沿着上方纸杯的扇叶口流动,因而造成旋转的现象。
创造:
你能让蜡烛纸杯灯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吗?
注意:
注意蜡烛燃烧时的安全!
⑤ 小学科学教材中有哪些实验有待改进包括实验材料啊~实验方式啊~实验方案~等等方面的...
四年级 空气 单元中有一个实验:空气是否有重量。
试验中要求用透明胶贴在内充气的气球上容,永贞扎贴有透明胶的部分,气球会缓慢放气而不会爆裂。实际操作时很难做到,气球会突然爆裂,杠杆摇晃不止,实验效果差。
改进方法:不用透明胶,用剪刀或针在气球皮膜松弛的地方开口,比如气球的扎口出或顶端,气球就不会爆裂,而是会缓慢放气,这一端杠杆慢慢下降。
⑥ 小学科学实验方案都有哪些内容
有:目的、重难点、教案、教法(包括探究实验)、实验报告、拓展小结等.
⑦ 馒头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霉,请写出实验猜想与实验方案小学科学
实验器材:四块馒头,用牙签在每块馒头上放一些霉菌;四个干净的塑料袋;细线。
我的猜测:可以根据生活经验猜测,比如:在潮湿的条件下,在温度高等情况下。
设计对比实验证明。
1、使第一块馒头保持干燥,在第二块馒头上滴10滴水,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用线扎紧袋口后放在桌上
2、在第三块馒头和第四块馒头上都滴10滴水,也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并扎紧袋口。然后,把第三块馒头放进冰箱,第四块馒头放到温度较高的地方。
观察到的现象:馒头发嘛了。
3、观察填表
结论:我认为食品或物品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约7天可以观察到现象)
⑧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操作的有效性研究方案求答案
一、课题的提出科学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需要做大量的演示实验和指导学生进行一些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活动,而科学?有效地进行实验操作是打好科学探究的基础和提高科学课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科学实验是研究自然科学规律、本质的基础,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科学素养的主要手段,是学生科学探究的主要载体,是科学教学成功的根本保证。以往的实验课,学生吵闹、不讲究秩序,不能按时完成,结合学生特点,特提出“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操作的有效性”这一课题。二、研究目标通过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实验的有效性,希望学生能够像科学家那样,亲历科学实验的过程,而不仅仅重视实验的结果;能够提高实验的规范性、有序性,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实验体验科学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为今后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三、研究方法调查法——对现行实验操作、科学教育教学体系进行调查分析归因。经验总结法——根据制定的标准进行设计和验证,不断总结经验,积累成果。案例法——不断用案例研究的方法验证和思考设计的可行性。比较法——通过平行班的比较,得出实验的效果。三、研究周期一学年四、研究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五、具体研究措施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由于实验教学具有开放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在实验课上很容易出现许多因教师引领不当而实际教学效果低迷的问题。所以在科学课中如何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志趣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我们每位科学教师非常注重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教学中为了让实验探究过程真正达到科学探究的目的,增强实验探究过程的有效性,科学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课前老师要先熟练实验的操作。教师在课前一定要熟练操作实验,并充分考虑到实验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提出应对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这样当课堂上出现突发事件时,老师及时处理解决可以大大节省时间,提高教学效率。2、实验材料的有效性。实验材料准备是否充分,是上好实验课的关键。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也说明了实验材料准备的重要性。“材料要发挥最大的效益”。一套好的材料,会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会促成一节好课。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最优的材料,保证实验教学高效完成。3、设法提高学生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有兴趣的实验,学生会全身心地投入,效率也比较高。如果学生对活动缺乏兴趣,就会对探究活动失去热情,活动只能停留于表面,虽然有时探究活动显得热闹,但学生一阵忙乱后,活动就成过眼云烟,这样的活动就成为一个无效探究活动。因此老师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兴趣,比如将实验进行小的改动提高趣味性,教师在实验中帮助他们体验实验的乐趣,改变评价方式,等等。4、明确任务和目标。心理学告诉我们,目的是人采取行动的结果,而动机则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动力。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实验效果就会很好。有的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好玩,缺乏科学态度,有的学生认为升学不考,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都给实验课组织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因此每一次实验前除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外,还要明确该实验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提高实验的效率。5、教师的有效指导。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并且爱动,经常实验做到一半就分心去做别的事情了,因此在学生实验时,老师要及时指导,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提醒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专心实验的好习惯,实验效率也会大大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