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幼儿安全教育常识有哪些
1、教育幼儿不要随身携带玩具及锐利的器具来园,更不应把它放在口、鼻、耳中,以防伤害。
2、教育幼儿不能拿玩具和同伴打闹,更不能抓、咬、打同伴。
3、上下楼梯靠右边走,不从楼梯扶手往下滑,不做爬窗、扒窗、跳楼梯、玩门、从高处往下跳等危险的动作。
4、到公共场所参加游览,外出散步或户外活动时,教育幼儿要远离变压器、建筑工地等危险的地方,听老师(或者大人)的话,不得随便离开集体,有事应告诉老师。
5、教育幼儿在运动或游戏时应听老师的安排,遵守纪律,有序活动,避免互相追打、乱跑碰撞。
6、向幼儿讲解和宣传安全常识,让幼儿懂得玩火、玩电、玩水的危害,以防止意外事故。
7、引导幼儿了解消防栓、灭火器的用途,知道幼儿园的安全通道出口;教育孩子养成到公共场所注意观察消防标志和疏散方向的习惯;知道各种报警电话,懂得如何报警。幼儿园安全教育主要内容
8、下午放学后,教育幼儿要拉着大人走,不能自己到处跑,不能停留在幼儿园玩耍,以防意外。
9、教育幼儿知道自己的姓名、园名、家长姓名、单位、家庭住址、电话,会表达清楚,紧急情况知道如何保护自己。
10、教育幼儿不随意轻信生人的话,未经允许不跟陌生人走,更不要让陌生人碰自己的身体,告诉孩子,只有家长、医生、护士才能触摸他(她)的身体,如果陌生人要这么做,一定要尽快逃开。
11、教育幼儿在家不自己动手反锁门,不玩煤气、炉火、火机、开水壶、饮水机、药品等危险物品。
12、教育幼儿没成人带领下不能自己过马路,过马路时,应遵守交通规则,走人行道,不在马路上停留和玩耍,上街走路靠右边走。
13、教育孩子单独在家时,不随意开门,听到敲门声不要开门,可说:“我父母不在家,请你以后再来”,以防窃贼趁大人不在时闯入盗窃。
14、到野外旅行或散步时不得随便采摘花果、抓捕昆虫,更不应该放入口内,以防意外。
❷ 中班一日常规安全教案
一、入园
1、情绪愉快,积极地来园参加活动,主动使用礼貌用语。
2、配内合教师进行晨检,身体容不适知道告诉老师。
3、入园时不携带物品、零食。
二、进餐
1、幼儿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安静进餐,会正确地使用碗勺,独立地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
2、不偏食、细嚼慢咽;不撒饭,保持桌面和衣服干净;
4、饭后放好碗勺并用自己的餐巾擦嘴。
三、早操
1、认真有精神跟老师进行早操活动,听口令、站队;
2、会做徒手操、轻器械操。
四、集中教育活动
1、活动中能注意听老师、同伴讲话,发言先举手,大胆在集体面前回答问题,养成良好的语言听说习惯;
2、活动中喜欢动脑,大胆操作;养成正确的用眼、握笔、坐立、举手发言的姿势
五、游戏
1、积极参加各项游戏活动,会收放玩具和使用玩具;
2、遵守游戏规则,不喊叫,不乱跑,学习与同伴合作,主动交往,爱护玩具;
3、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选择游戏材料、内容、同伴、角色、场地。
❸ 幼儿园安全教育有哪些 幼儿安全教育知识内容
幼儿园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
1、交通安全教育:学习认识交通标识,并熟悉相关标识,教育小朋友们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2、消防安全教育:学会打求救电话,例如遇到火灾的时候拨打119火警电话、110匪警电话、120医疗急救电话。
3、食品卫生安全:有的小孩有什么都往嘴里放的习惯,要教育孩子养成不随便将东西放在口中的习惯,不捡地上东西吃,不乱吃药。
4、防触电、防溺水:让幼儿知道玩火、玩电、玩水的危害性,学习触电、起火、落水时自救的简单技能。
5、幼儿园活动安全:遵守运动和游戏规则,遵循安全规则,不做危险动作,不相互推拉等。
幼儿园安全教育存在两个主要问题
1、重保护,轻教育
家长和教师偏重对儿童采取全方位的保护,认为少活动就可减少危险事故的发生。有的园甚至减少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剥夺了孩子通过实践锻炼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机会。虽然教师和家长在竭尽全力地呵护幼儿,已尽量减少事故的发生,但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成人对孩子的保护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在关注和保护孩子的同时,更重要的应该是教给他们必要的安全知识,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2、重安全知识的灌输,轻安全行为的训练
日常进行安全教育时大部分是保教人员对幼儿进行‘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教育,忽视逃生教育和避难技巧训练。这种教育方式属于灌输式的被动教育,幼儿常常是‘左耳进,右耳出’,其效果可想而知。从知到行之间有一段距离,幼儿知道怎么做,但如果不加以实践、练习和巩固,他们是不会自动产生相应的安全行为的。按皮亚杰的观点,儿童的行为不会自动产生,也不能由教师或父母传授而获得,只能是通过儿童的主动建构而内化到他们的认知结构中。
❹ 幼儿园安全教育教案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育教案:火2008-10-04 23:54幼儿园大班安全教育教案:火 活动分析:大班幼儿 随着生活经验和安全知识的不断丰富,有了一定的自我保护技能,但当意外灾害真的发生时,他们会感到束手无策。本活动除了让幼儿了解有关火的知识处,更重要的是教给幼儿当意外灾害真的来临时,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学会自我保护、自救。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燃烧现象,了解火的性质、用途及危害。 2、向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增进幼儿安全防火意识。 3、一旦发生火灾,要知道如何自我保护和如何自救。 活动准备:纸、蜡烛、火柴、大中小玻璃杯、电话、湿毛巾、毛巾被等。 活动过程: 活动一 1、老师出示一张纸和火柴,提醒幼儿注意观察纸被点燃后的情形,注意火焰的颜色感知火发出的光和热,让幼儿在火附近伸手烤一烤,说说自己的感受。 小结:纸点燃后发出光和热火焰是红色的。 提问:火还能燃着哪些东西?(布,木头、汽油、酒精、蜡烛等) 2、知道了火能发光发热,组织幼儿讨论火的用途和危害。 (1)、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火,请幼儿说出火的用途。(烧饭、取暖、照明等) (2)、火对人类有什么危害?(烧伤皮肤、烧毁财物、房屋、森林等) 3、实验:火的熄灭 (1)、老师用一个杯子扣住正在燃烧的蜡烛,观察火焰熄灭的过程,启发幼儿思考火焰熄灭的原因。(燃烧需要空气) (2)、老师用大、中、小三个玻璃杯同时扣住三只燃烧的蜡烛,观察哪去蜡烛先灭,想一想为什么三支蜡烛熄灭的时间不同?(杯中空气的多少,影响蜡烛燃烧的时间) 小结:如果想使火焰熄灭,必须使火和空气隔绝。 活动二 1、组织幼儿讨论: (1)、 发生火灾的原因有哪些?(小孩玩火、乱丢火烟头、在禁放区燃放烟花、用明火照明寻找物品、地地 震、打雷、乱拉乱接电线等) (2)、怎么样防止火灾发生? (3)、如果发生火灾,我们应该怎么样做才能实现自我保护与逃生自救? A:如果所在房间有电话,赶快打119报警,并说明着火的详细地址,什么街,哪号楼或附近有什么明显标志及单位。B:室外着火门已发烫里千万不要开门,并用毛巾、衣服或床单塞住门缝,以防浓烟跑进来,如门不很热也没看到火苗,赶快离开。C:受到火势威胁时,要当机立断披上浸湿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冲出去。穿过浓烟逃生里,要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D:身上着火,千万不要奔跑,可就地打滚用厚重衣物压灭火苗。E:遇到火灾不可乘坐电梯,要向安全出口方向逃生。F:若所有逃生线路被大火封锁,要立即退回室内,用打手电筒、挥舞衣物等方式向窗外发送求救信号,等待救援,不可盲目跳楼。 2、逃生演习 老师发出发生火灾信号,幼儿自选逃生办法进行自救
❺ 如何让家长配合幼儿园抓好安全与常规教育
1、召开家长会。 2、请家长来园以身说事。 3、发放各类宣传资料。 4、在幼儿中间评比“安全小卫士”“礼仪好宝宝”等。
❻ 幼儿园安全与常规 民族团结教案
设计思路 1.联系生活,增强教材的亲和力。本课各民族对祖国的贡献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在教学中为了让教材具有亲和力。以学生耳熟能详的各民族代表歌曲,激发学生们学习兴趣;在引出王昭君出塞的故事时点出是咱们湖北省的,拉近与故事中相隔两千多年前人物的距离。 2.^对面交流,构建和谐课堂。民族团结的话题内涵深刻,如果作为专题讲解,不一定讲得全面,尤其是对民族团结的情感的上升,必须通过学生自己内心的体验获得感悟。因此,教学中我注意采用^对面式教学,围绕话题与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认识,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3.有效引入教学资源。教材对教师来说不是一个封闭的结构,文中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空间,需要我们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使课程的内容更加丰满,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本课中在突破难点上,以鲜活感人的孔繁森事例体现汉族对少数民族的无私支援;又引入“蒙牛”集团的不断发展壮大事实,反映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只有共同奋斗,才能实现祖国的繁荣昌盛。
❼ 如何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安全、健康,是人类生存的根本保障。生存、安全教育,是幼儿园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强调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也就是说,幼儿的安全是一切发展的保障,只有在幼儿生命健全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其身心健康发展。 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发展,生存环境的日趋复杂,给人们尤其给幼儿带来极大的隐患。近几年来幼儿园不安全事件更是频频发生,交通事故、走丢、冒领、高处跌落、器官异物、食物中毒等等,严重损害了幼儿的身心健康,意外伤害成为影响幼儿健康成长的第一杀手。幼儿好奇、好动、好探索,自我中心意识强,但却社会经验少,知识水平低,心理活动和行为无意性大,他们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往往比较片面、肤浅,不能清晰地看到周围环境中潜伏的危险因素,缺乏对行为结果危险性的预测,更不会正确地、及时地应对各种突发的危险的事件,从而酿成严重后果。因此,对幼儿实施安全教育理当成为幼儿园保教工作的 重中之重,如何在幼儿园开展有效的安全教育活动这一课题摆在了每一位幼教工作者的面前。 从幼儿园安全教育的现状来看,有些问题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例如,认为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就是给幼儿上安全教育课;只关注幼儿在园内的安全教育,而忽视与幼儿安全和发展有直接关联的家庭因素等;安全教育活动犹如流行风,不能有始有终地开展,有的则是雷声大雨点小,没有切实地开展。那么,在幼儿园中应如何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呢?笔者认为,就幼儿安全教育活动而言,应关注如下两个重要的方面。 一.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要有机结合安全教学活动、安全行为指导、安全实践三种基本途径来开展。 1、组织安全教学活动,提高幼儿安全意识和安全认知能力。 安全教学活动是幼儿安全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教师专门为幼儿设计并组织的、以维护和促进幼儿身心安全为目的的教学活动,通常围绕某一个安全主题而开展,这些安全主题主要涉及到幼儿的生活教育、卫生教育、行为教育、身体锻炼等方面,能全面地、科学地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和对安全的认知能力。在组织安全教学活动时,教师应侧重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1)丰富安全教学活动的主题和具体内容。 为确保安全教育内容的丰富性、有效性,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补充,丰富安全教学活动的主题和各主题中的活动内容。大的教学主题活动如《小手讲卫生》、《保护眼睛、鼻子、嘴巴和耳朵》、《营养快车》、《在家也要注意安全》、《小小消防员》、《安全标志》、《交通安全我知道》、《学会保护好自己》等,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持续性的。具体较小的教学活动可以是给幼儿讲一个故事或是教幼儿念一首儿歌。例如,《狮子烫发》的故事可以使幼儿懂得经常洗头能保持头发干净的道理,《刷牙歌》可以告诉幼儿应该何时刷牙和应该怎样刷牙。 (2)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为了能够促使幼儿主动地参与到安全教学活动之中,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指导,教师可采取形式多样的方法进行,如讲故事、念儿歌、讲解与示范、讨论与交流、行为练习、模仿学习、具体帮助与指导、情境演示、角色扮演、游戏活动、实践活动、观看音像资料、图片展示等。在进行安全教学的过程中,通常可选择上述几种方法综合地加以运用,这样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保护眼睛、鼻子、嘴巴和耳朵》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适时地利用讲故事、讨论与交流、讲解示范、图片展示、模仿学习、具体帮助与指导等方法进行集体教学和个别化的指导。又如《小手讲卫生》这一主题活动,不仅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洗手能预防疾病的道理告诉幼儿,而且还可以通过教幼儿学习有关的儿歌、看洗手过程的步骤图以及通过操作性的行为练习等过程,使幼儿逐渐掌握洗手的正确方法。 通过安全教学活动,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促使幼儿在安全意识、安全认知以及安全的行为能力等方面得到提高。 2、加强日常生活的安全行为指导,形成安全的行为和习惯。 幼儿安全意识以及安全行为的获得与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渐进的过程,仅仅靠一两次的安全教学活动是无法实现的。因此,教师还应注意在幼儿日常生活的过程中对幼儿进行相应的安全行为指导与帮助。日常生活的安全行为指导通常可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建立与完善常规,建立基本的安全行为和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明确地向幼儿提出某些与安全有关的要求,以建立常规的方式来指导幼儿的行为,不仅能维护幼儿的安全,而且还可以促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基本的安全行为和习惯。因此,幼儿园应围绕幼儿的安全与安全问题不断地建立和完善常规,让幼儿明确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的具体常规要求,知道怎样做才对,怎样做不对。常规不宜太多,要选择关键和重要的方面,要精练,这样才能使幼儿铭刻心中,并以此来指导幼儿的行为。 例如可以向幼儿提出这样一些要求:上下楼梯时要一个跟着一个走,不推不挤;转椅停下来后才能上去,不能推着转椅跑;只有自己家人来接自己时才能走,并且在离园时要告诉老师,和老师说再见等。 (2)随机指导与帮助,形成自觉的安全行为和习惯。 幼儿年龄小,自觉性和自制力都比较差,而安全行为和习惯的养成又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因此,教师除了提出要求和教给幼儿方法外,在日常生活中,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对幼儿的安全问题进行随机的指导与帮助,如活动前详细地提醒幼儿、在活动中对幼儿进行个别的指导与帮助、在活动后进行必要的检查等, 以经常性地提醒、指导、帮助,来促使幼儿良好的安全行为不断得到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安全行为和好的安全习惯。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安全方面的问题,例如画画时低着头、吃饭时狼吞虎咽、玩滑梯时抢着上或以头朝下的方式滑滑梯、玩沙时把沙向上扬起等。这时,教师要抓住有利时机及时地对幼儿的行为加以提醒和引导,不仅能确保幼儿的安全,而且能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个性化的安全教育,帮助幼儿建立起安全行为和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