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抓好小学生的课堂常规
在教育实践中,就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细节抓起,从现在做起,扎实有效地进行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
⒈据校规制定班规,规范养成教育
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班班规,如:下课要做好课前准备,上课要积极思考,积极举手发言,要经过老师同意后才能发言,发言时声音要宏亮等,对学生明确提出要求,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这样,学生就会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从而规范自己的言行。
⒉联系家长,促进养成教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是孩子的启蒙学校,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因此,有人把家庭教育称为“摇篮教育”,而家长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都让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不能忽视了家庭教育的作用。
⒊以身作则,引领养成教育
教师以身作则,能像春雨润物一样起着细微的、不易觉察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作为教师,不仅要以自己的知识、技能和道德伦理教育学生,还要以自己正确的思想、言论和行为启发教育学生。
⒋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
师生间建立一种更密切和谐的新颖关系,则有利个别化学习指导的有效实施。同时,我们要用善于用自己的爱的语言去唤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激起他们思想上的波澜,敞开他们的心扉,抹去他们心灵的创伤,点燃他们心中想做好人的愿望的火花,拨动他们的心弦,使他们自觉矫正不良行为。
⒌用赏识的眼光看学生,给学生一片晴朗的天空
教育是一门艺术,要把这门艺术掌握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当面对班上的差生时,有时由于我们不够冷静,哪里还顾得上什么艺术,只知道严加指责,批评、数落学生的种种不是。可是哪个孩子喜欢天天生活在别人的指责中呢?人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通过多年来的教学教育实践,我常用这句话提醒自己,也深深地领悟到这句话的含义。
⒍学习有关的理论,提高认识
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学习有关的课堂常规的理论知识,用理论来武装自己,给自己充电,让自己在教育教学中能够游刃有余。让自己的办法越来越多,越来越新颖,让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下去接受教育。另外,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一同把各班的课堂常规抓好。
『贰』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常规要求
1、上课前必须认真、充分备课,至少超前三课时备课。
2、教案书写一般内容:
(1)教学目标(全面、准确、可操作、可检测);
(2)教学重点、难点(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两方面确定);
(3)教学准备(教具、学具、搜集资料等等);
(4)教学过程(锁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注重教法选择及学法指导);
(5)板书设计(简明准确,富有创意);
(6)课堂或课后练习(有针对性、层次性、典型性);
(7)教学反思(每单元至少一篇)。
3、备课类型包括识字课(低年级)、阅读课、习作(写话)课、口语交际课、语文综合性学习等。教案应分单元按课文、按课时撰写,课时数以教学参考用书相关规定为参照。教案设计以个人钻研为主,提倡集体超前备课,提倡按单元整体备课。
4、认真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认真通读教材,熟悉任教年级、上下衔接年级的教材以及学生语文学习的情况。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材编排特点,理解教材编排意图,准确地把握每单元教材的特点。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定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5、要做到六备、六结合。
一备《语文课程标准》;二备教材(教师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编者对话);三备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结构、学习需要、学习方法和习惯等);四备教学资源(教材背景资料,生活体验等与实现教学目标相关的所有信息);五备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教法和学法;六备作业设计、学具、教具(要体现个人特色及课型特点)。
六结合是指课程标准与教材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结合;主导和主体相结合;教法与学法相结合;预设与生成相结合;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
6、提倡电子备课、多媒体教学。要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激发兴趣,变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提高教学效益。
(2)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常规简讯扩展阅读:
教学基本功:
1、教师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良好的专业素养。
2、教态亲切、自然。
3、能灵活处理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
教师应培养学生逐步做到:
1、上课铃响,保持安静。坐姿端正,注意力集中。
2、积极思考,主动交流,认真倾听他人意见。
3、大胆质疑、勇于求异、敢于创新。
4、讲普通话,吐词清楚,声音宏亮。
5、能就不理解的内容向人请教。
网络-小学教师
『叁』 小学教师如何把教学常规工作常态化
通过游戏的方式传输,让小朋友即玩了同时也记忆深刻。还有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