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大全 >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特色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特色

发布时间:2020-12-30 12:09:22

Ⅰ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水变成水蒸气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水的蒸发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通过实验了解加快蒸发的条件。
2、指导学生观察、分析、描述水在蒸发时所发生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想像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
酒精灯、火柴、小烧杯、水、一块湿抹布,毛巾等
一个大烧杯,有水,一小袋盐,小药匙一把,一根玻璃棒。两个中烧杯,事先贴上标号(1号和2号),半杯水,每组一块手绢,培养皿,吹风机,小电池,热水袋,电熨斗,小电风扇
教学过程:
一、初步了解蒸发现象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单元,水单元(用湿抹布在黑板上写一个水字),请你猜测一下,这个“水”会有什么变化?
2.学会汇报,(变干了,变成水蒸气,蒸发掉了等等)
3.这是怎么回事呢?(或你知道为什么吗?)
4.你看到水蒸气了吗?由此,你觉得水蒸气它是什么样的?(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5.小结:像这样由水变成水蒸气的现象,我们就叫做蒸发。(板书)
6.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的蒸发现象吗?
7.学生举例。
二、知道加快蒸发的三个条件。
1.从刚才的回答中,唐老师发现大家在平时生活中都是一个有心者,这一点唐老师非常喜欢。不知道大家的生活经验怎么样。比如说,唐老师这儿有一块湿毛巾,你能想到几种方法让上面的水蒸发掉呢?
2.学生思考后回答。
3.不错,其实还有一种方法,那就是我们什么也不做,就让他这样放在这,过了一段时间后,它会不会干?对,但这样做时间就比较长了。
4.那怎样做能让这块毛巾快点干呢?看哪组想到的方法比较好。
5.小组讨论。
汇报时注意说出所需的器材和实验过程
6.汇报(按方法汇总)
7.唐老师事先准备了几样实物,但还有几组的同学只能对不起你们了,加入到其它组去吧,好吗?
8.分组实验
9.刚才的实验大家都做得很认真,谁能说说你们观察到的现象?
10. 现在,谁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怎样就可以加快蒸发呢?
三、巩固,小结
1.今天,我们主要研究了水的蒸发,关于这水和水蒸气,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2.唐老师倒准备了几个问题,看你们能不能回答。
(1)你知道盐是从哪来的吗?(出示盐)
现在,唐老师把它放入烧杯中,搅拌一下(边说边演示),现在,我又想把放进去的盐取回来了,你有办法吗?
(2)有1号和2号这样两杯水,我想让1号中的水以最快的方法蒸发掉,你有什么办法?你能让2号中的水尽量不减少吗?

温度与温度计

教材依据

《温度和温度计》是教科版小学科学第二册(三年级下册)“冷与热”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

教材共有3页,由3个活动组成。

活动一:观察几种温度计。先以学生们在“冷水与热水”一课所积累的经验为基础,引出温度计和温度的概念。这个活动分3层,第一层是观察温度计的构造以及上面的刻度、标记和数字。温度计主要是由玻璃管、玻璃泡(内有水银、煤油或酒精等液体)、刻度3部分组成的。最好配备多支温度计,以供学生仔细观察。教材呈现了观察提示,也是观察目标,教师要介绍摄氏温度计的标定方法。第二层是指导学生认识温度计制造的原理。教材提供了液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和温度计的比较图,通过比较,启发学生认识到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性质设计的。第三层是观察各种各样的温度计,最好用实物。插图中有干湿球温度计,热电偶温度计,体温计,液晶显示温度计,摄氏温度计,水温计。

活动二:摄氏温度的读和写。这个活动的重点是训练学生认读和记录摄氏温度。教材对25℃、8℃的读写方法做了示范。这两个温度都是整数,比较容易认读,重点是零上和零下的区别。可以增加几组温度,如0℃、36℃、-5℃ ,以便加以巩固。这几个温度的认读稍复杂,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温度计模型组织学生认读、书写。要强调零下温度自0℃ 向下,数字越大,表示温度越低。

活动三:读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这个活动是指导学生如何准确地使用温度计。这是科学技能的训练,教材的插图对学生的活动具有指导意义。读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时应注意视线与温度计液面应持平行,并消除一切对测定温度的不利影响。

学情分析:学生们在“冷水与热水”一课积累了与温度相关的知识与经验,部分学生通过看天气预报对温度已经有所了解,有的同学家里有温度计对温度计的用法也有所了解。但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温度,也没有学习和探究过温度计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构造。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物体冷热的程度可以用温度来表示,我国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设计制造的。

过程与方法:能仔细观察温度计,了解温度计的基本构造;能说出温度计的制造原理;能正确地读写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能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意识到“利用温度计能准确地了解物体的冷热程度”;意识到“为了观测比较正确的温度,人们对观测温度的方法作了一系列的规定”。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能认真细致地观察;乐于提出观察中产生的问题,并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

重点: 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难点: 正确的使用温度计。

教学准备:温度计、各种温度计的图片、记录中卡、冷热水、烧杯、筷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你感觉今天的天气怎么样?

设计目的:教学开始的导入,以学生为本位,从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今天的天气进行判断,在谈话中理解温度,引出温度的概念。(物体的冷热程度)要想知道准确的温度,光靠感觉是不行的。要使用工具——温度计。

(板书:温度与温度计)

(二)学习温度的读法与写法。

1、猜一猜今天13:00时操场上空气的温度?

(距地面1,5米处)

2、猜一猜操场地表的温度。

3、你们知道养蚕的最佳温度是多少么?

4、猜一猜合肥地区的历史上最高温是多少?

5、猜一猜合肥地区的历史上最低温是多少?

(要求:请学生把所猜测的温度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在科学活动手册上记录。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我国常用的温度单位——摄氏度的读法与写法。)

设计目的:猜测与假设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这里让学生在教师所提供的信息上做一定猜测,既训练学生推理思维,又激发了利用温度计的欲望;还可以了解当地的气象史;学会科学的养蚕。(养蚕是本学期科学课的重要内容。)而预测地表和距地面1,5米处的温度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因为百叶箱的高度是距地面1.5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游戏中完成了摄氏度的读法和写法。

(三)认识温度及温度计

1、回忆你所见过的温度计是什么样子。

2、观察、了解温度计的构造。

3、小组观察、交流、汇报:

(1)温度计由哪几部分组成?

(2)同学们在观察温度计时发现了什么意外的现象?引发对这种现象的探究,从而得出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设计制造的。

(3)关于温度计你还知道哪些?引出温度计的发明史。

设计目的:告诉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注意观察,教会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了解温度计的基本构造和制造原理,渗透温度计的发明史。

(四)分组测量一杯水的温度。

1、小组汇报测的数据。

2、为什么一样的温度计、一样的水测得温度不一样?

3、师生共探讨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4、再次测量烧杯里水温度。

5、小结。

设计目的:学生第一次测量烧杯里水的温度。(由于学生还不会使用温度计,测量结果可能会相差很大。这里我们可以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征与生活经验,“将错就错”地让学生动手测量,满足他们的欲望。因为满足了第一次接触这个材料的兴奋,又发现生活经验与事实产生了强烈的冲突。这时,当再次分小组观察时,学生的头脑是冷静、理性的,观察目的是明确的、观察活动是带着“思维”的。第二次测量温度,并比较两次测量的结果说说感受与事实产生矛盾冲突时,通过有效的观察与了解后让学生反思起先测量的过程,学生就能自发地对已有经验进行重新的审视与自我构建,从而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也有了新的感受与体验。它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探究活动、培养能力的过程中,使三维目标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六)认识不同的温度计。(多媒体课件)

设计目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课后学习研究温度计的热情。

(七)作业:用温度计测冰水和冰盐水的温度。

设计目的: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可以更好地了解摄氏温标和华氏温标的来历。

(八)板书设计: 刻度 平

玻璃管 上

液柱 停

液泡 里

Ⅱ 小学科学观摩课《热是怎样传递的》优秀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十册39-40页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
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传递,不同物质传递热的本领是不同的。
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热传递。
过程与方法:
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用文字和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
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获得的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 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认识热是向四周传递的传递方向。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铁架台1个、铝棒1根、热水1杯、火柴1盒、涂蜡金属片1张、酒精灯1个、凡士林等。
教学过程:

一、 初步感知,引入课题
同学们,今天王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很多有趣的材料,我们将用这些材料来探索一些有趣的科学知识。想试试吗?先进入今天的第一个环节:每个桌上都有一根这样的铝棒,你们能想到什么办法把这根铝棒变热?(自由回答)
汇报:①用酒精灯给铝棒加热,一会儿铝棒就会变得很热。(这方法不错,那你怎么感受铝棒变热了?(手摸)这样好不好?那该怎么办呢?②把铝棒放入热水中。③拿着铝棒在衣服上摩擦……同学们真能干想出了这么多办法,现在就请各组把桌上的这根铝棒放入热水中,过一会儿小组每个同学轮流用手触摸露出水面的部分,看看有什么感觉?请记录员填好实验报告单!好开始吧!
问:用手触摸露出水面的铝棒,有什么感觉?(变热)
问:铝棒的热是谁给的呢?(热水)
揭题:好刚才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热可以在物体间传递,那热究竟是怎样传递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热是怎样传递的(板书课题)
二、实践探索,找到热传递方向
1.热看得到吗?请小组讨论,怎样利用桌上现有的材料设计一个实验,使我们能观察到热的传递方向。
2.开始讨论——交流实验方案。
3.师介绍: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的办法,书上也为我们介绍了一种办法,打开书第39页请看最下面一段话,自己先读读,然后想想该怎样完成这个实验。
4.师:谁来说说你准备怎么做这个实验?(学生说实验操作方法:出示课件一)猜猜哪根火柴会先掉呢?
5.在实验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注意安全小心烫手、正确使用酒精灯用外焰加热、为了环境卫生用过的火柴请丢到不锈钢盘里、注意观察火柴掉落的顺序)
6.开始实验,认真观察,完成实验报告单,
7.(全班交流实验中的发现。)师:从刚才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8.结合看多媒体动画(课件二)小结:这是同学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9.请看大屏幕:如果我们把这根铜棒分成A、B、C三段,这三段温度有什么不同?(板书:A温度较高 C温度较低)
师:根据火柴掉落的顺序,你能用一句话说出热的传递方向吗?(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逐步传递到较冷的一端的)板书:A温度较高 热 C温度较低
三、进一步实验探索,研究热的传递方向
是不是无论什么情况下热都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呢?我们再来进一步研究:
1.在涂有蜡的金属片的中心加热,猜猜哪部分的蜡先熔化?
2.如果在涂有蜡的金属片边缘的一个点上加热,又会是哪部分的蜡先熔化?
3.各组在金属片上选择一个点进行加热,特别提示蜡油熔化后滴下来会弄脏桌子,该怎么办呢?(用不锈钢盘接住蜡油)小心别被蜡油烫到手。注意实验中要重点观察蜡的熔化情况,并思考热在金属片中是怎样传递的?记录员作好记录,请材料员上台领取一张金属片。
4.生分组实验,教师拍摄个别组的实验过程。
5.全班交流,
师:你们这组是怎么完成实验的,观察了什么现象?拿上实验报告单上台汇报。
师:(在大屏幕上播放)这是刚才同学们做实验的过程,老师用摄像机拍了下来,一起来看看。问:①他们这组哪部分的蜡先熔化?(中间)为什么中间的蜡先熔化?(中间温度高)周围部分为什么后来也慢慢熔化了?(热传递过去了)?这组的金属片哪儿先熔化?为什么这点先熔化?
6、总结实验中的发现。
从这个实验中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生答师指板书)
四、总结:
通过刚才的几组实验我们明白了热传递的一个重要性质,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特点说出来?
出示课件三:(引读)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热传递.

教学反思:这节课的设计主要让学生根据在分数应用题里的,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作为铺垫,从而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更好的掌握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然后通过解题思路的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使学生对这类应用题能更好的掌握.整个教学过程比较流畅,不足之处在于板书设计时没有把关键地方用红笔写出来,给学生留下的印象肯呢个不太深刻,学生在计算较大的数字乘百分数时,速度慢,方法与技巧选择欠妥,有待于加强训练.

Ⅲ 小学科学《怎样才能省力》教学设计特色简述

怎样才能省力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的教学思想是先组织学生动手体验使用工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然后联系日常生活中使用工具的事例来认识简单机械;最后寻找生物器官与简单机械结构的联系。教学过程循序渐进,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设计3种以上省力的方法。

2.能说明一种简单工具是如何省力的。

3.能通过对图片或实物的观察,发现在动物的行为中,哪些属于省力行为,并对自己的观察结果说明理由。

4.能在生活环境中找到动物省力的行为。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与其他同学探讨生活中所见到的省力的方法。

三、科学知识目标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简单机械。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选自河北远程教育

1.能举出2个以上使用简单机械能提高工作效率的实例。

2.能在生活环境中找到动物省力的行为。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对简单机械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综合实验现象和生活经验,对简单机械的使用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各种有关省力工具的图片。

课时建议: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由教材的单元页人类使用工具的历史过程导入。

2.提问:单元页的内容说明了什么?

(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发明的工具提高了工作效率。)

结论:我们要学会怎样才能省力。

(二)新课教学

◆活动1:拔图钉比赛

谈话:同学们,相信大家都拔过图钉,但是怎样拔更省力呢?现在就让我们亲身体验一下吧。

1.提问:

①你能用几种办法拔出钉在木板上的图钉?

②体验使用机械和不使用机械的区别?

2.组织学生小组活动

提示:在此活动中要注意安全。要求学生活动时不能猛然用力撬图钉,防止图钉飞起刺伤眼睛。

活动:小组中确定一种最好的方法参加小组间的比赛。

3.讨论与交流

谈活动中的体会。

◆活动2:简单机械的应用

1.读图回答问题。

教师:大家翻开书P2,看活动2的插图,我们怎样才能轻松省力的完成下面的任务?

学生活动。

教师提示:可以用连线的方法将用什么工具去完成图上的哪项任务连起来。

2.教师总结。

①撬油桶盖的钢板工作时是一种简单机械叫杠杆。

②木棍和磨盘相结合的简单机械叫轮轴。

③架在台阶上的木板所形成的简单机械叫斜面。

④绳子与树干组合的简单机械叫滑轮。

杠杆、斜面、滑轮、轮轴等都是常见的简单机械。

3.讨论

教师:根据老师刚才讲的知识,请大家找一找P3插图中人们在生活中利用了哪些简单机械?

4.交流

将自己找到的简单机械与同学交流。

★拓展活动:动物的省力“工具”

1.观察课本插图回答问题。

教师:请同学们看书上P3拓展活动插图,说说动物身体上的哪些器官或结构具有省力的作用?

2.教师举例总结。

①啄木鸟的喙相当于镊子和凿,属于简单机械中的杠杆和斜面,在取食等活动中更省力,提高工作效率。

②虎的齿和爪相当于凿,属于简单机械中的斜面,在捕食、切断食物等活动中很省力,也可提高工作效率。

Ⅳ 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包括哪些内容

与课程标准对话:全面理解课程标准精神、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对课标的独特版理解(小权学科学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小学科学教学的基本要求)
设计应体现课标中的基本理念
1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应表现在教学的各个阶段
2、学生是学习科学的主体
教师勇敢地退下来,适时地走进去
3、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尽量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从而实现一箭多雕。

Ⅳ 小学科学学科特点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是小学科学课的显著特点,是小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
具体特点:
1、人人都能学的科学
科学课程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科学教育.无论学生存在着怎样的地区、民族、经济条件、文化背景的差异和性别、天资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科学课程均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和科学潜能发展的基础.
2.以生活中的科学为逻辑起点
科学课程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科学的重要性,了解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科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要创造学习科学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科学的魅力和乐趣;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3.以科学探究为最为重要的学习方式
科学探究是科学研究过程的本质特征,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是儿童学习科学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引导儿童主动探究,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这将有利于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激发儿童学习科学的主动性.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是多样的.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与策略,让学生将探究式的学习与其他方式的学习充分结合起来,以获得最佳的学习结果.
4.科学课程具有开放性
科学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选择的机会和创造的空间.科学课程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

阅读全文

与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特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