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大全 > 培智训练教学计划

培智训练教学计划

发布时间:2020-12-30 00:03:13

1. 培智教师应具备的康复训练技能有哪些

培智教师具备的康复训练技能有:(1)培智学校的教师是个别化教育的实施者、推行专者,其应具有的个别属化教育素养(2)能够评量学生的基本能力,并能找出学生的个别化需求(3)能与其她学科教师、专业人员、家长合作,一起选择合适的教学材料、教学策略等(4)能设计达成全班学生个别化教育目标的教学活动(5)能实施班级个别化教育计划(6)能经营管理班级之内的所有变量,使教育教学有效果有效率(7)能规划培智教育个别化教育的课程(8)能够指导家长执行个别化教育计划(9)能做好班级行为管理以利教学的进行(10)应该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爱心。

2. 培智教育课堂教学学情分析怎么写

一、在培智教育中进行生命教育的意义
教育的本质是服务。为学生的终生幸福服务是教育的崇高使命和终极目的。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牺牲这种幸福,这一点当然是毋庸置疑的。”生命是人的根本,关注生命是人发展的必然要求。教育要“以人为本”,就必须关注人的生命世界。人是以生命的方式存在的,离开生命一切将无从谈起。教育关注人的成长与发展,而人的成长与发展实质上是生命的成长与发展;生命是教育的始点和归宿。因此,教育的“以人为本”首先应当是以人的生命为本。生命是具体的、独特的,每一个生命都有其区别于其他生命个体的特征和性质,具有不可替代性。
“生命教育的目标应在于启发生命智能、深化价值反省、整合知情意行。它所包含的范围应笼罩人生整体及其全部历程,以帮助公民(特别是青年学生)建立完整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并内化陶冶其人格情操。”生命教育在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价值,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激发学生对理想信念的追求,滋养学生的感恩情怀。“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在培智学校的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的大背景下,培智学校开展生命教育已经成为一个值得探究的重要课题。
智障儿童首先是儿童,是人的生命的独特性的表现,是有着生命的人。基于人的生命存在,智障儿童有着人的生命的价值、意义和尊严,应该享有人的一切的权利。【1】但长期以来,对智障儿童发展的偏见以及消极的教育期望,使他们在社会上处于弱势、从属的依附地位,被当作是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受到许多人的歧视。教育是唤醒人的生命意识的一种有效活动。生命意识的养成,不但能够使智障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价值,也能够养成他们丰富的生命情感和坚强的生命意识。
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关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对智障儿童不但要像对普校学生一样实施教育,而且要在教育活动中密切关注智障学生个体的生命意识,帮助他们提高生存和生活的智慧。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关爱生命,既是特殊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又是特殊教育的天职,更是特殊教育的一种追求。

3. 全日制培智学校生活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指导思想怎么写

教学目的、要求
(一)、政治思想方面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环境、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老爱幼的思想品质,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启蒙教育。
(二)、基础知识方面
1、汉语拼音
①、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23个声母,24个韵母,4个声调和16个整体认读音节,能正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②、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2、识字与写字
①、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②、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③、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正确的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庄、整洁。
④、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3、阅读
①、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②、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③、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④、对于读物中感性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4、口语交际
①、学会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②、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③、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④、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教学措施
1、帮助学生了解学校常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吃透新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3、充分利用多媒体,利用教材优美的情境图,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语文和儿童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留意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
5、设立学习小组,让学生自主合作地开展学习,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6、认真批改每课作业,及时作好反愧小结。
7、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导优辅差。

4. 培智学校的教学原则

1、补偿性原则
在智障儿童训练过程中,即要针对学生的身、心缺陷,又要促进其身、心协调发展。对于中、重度智障儿童,应从实际出发,因人而宜,因材施教。如:“先天愚”的学生,手指短,手掌厚,动作缓慢,协调能力差。针对这样的孩子,我们有意识地让他们多做一些手的动作,像夹豆、剪纸甲、折纸、穿珠子等。还编排了手指操,以及利用“333”学具,让他们做一些手的精细动作,训练手的协调能力,达到补偿缺陷的目的。

2、激励性原则
在生活中智障儿童常常充当“残疾者”、“落后者”、“失败者”的角色,长期的角色使他们对自己失去信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激励理论,鼓励他们去尝试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快乐,让他们在生理、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激发其参与的欲望,形成巨大的内在动力。特别是当学生取得一点成绩时,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一时机给以鼓励,哪怕是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使他们得到精神上的满足,达到激励情感的作用。

3、个别化教育原则
智障儿童个别差异很大,他们接受能力、爱好、兴趣都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教师在训练学生生活技能前,要充分估计每个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目标,选择的内容和训练强度要适合每个智障学生的能力水平和个性特点。对于接受能力较强,体力较好,有良好生活习惯的学生,目标制定的就要高一些,让他们做一些有难度的训练。对于体力差,有明显动作障碍,手脚不灵便,理解较慢的学生,目标制定的就要低一些,让他们做些容易的事情,对于个别掌握不好的学生还可加强课外辅导,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他们进入社会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打下基础。

4、家校结合的原则
在对智障学生进行生活自理技能,家务劳动技能和简单的生产劳动技能的培养过程中,如果单靠学校单方努力肯定是收获甚微的。因此,培养中、重度智障儿童生活适应能力需要家长的配合与支持,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学校一方要积极作好家长的思想工作,随时与他们取得联系进行沟通,让家长明白提高孩子生活能力的重要性,配合学校给孩子创设实践的机会,督促鼓励子女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并给予恰当的指导,使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能力,补偿其缺陷,开发其潜能。

5、实用性、实践性、适应性原则
中、重度智障儿童生活适应课除了体现以上几个原则外,还应突出实用性、实践性、适应性的原则。即教学内容要与学生所生存的生态环境相适应,体现实用性。教学方法要以学生学得会,做得好为标准,体现实践性。教学效果要以学生会用,用得好为标准,体现适应性。只有遵循了原则,中、重度智障儿童所学内容才能学以致用,指导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阅读全文

与培智训练教学计划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