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大全 > 教学计划的定义

教学计划的定义

发布时间:2020-12-28 09:35:40

『壹』 大学生支教有什么意义

1、改善农村儿童的教育状况

通过输送年轻优质的师资,实践创新的教育方法,帮助农村儿童接受更适合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2、培养未来社会所需的优秀人才,持续推动教育公平

农村艰苦生活的磨练、教师工作对领导能力的要求,培养了项目成员的良好品格、领导力和实干精神,他们在未来将以更大的能量继续关注、推动中国教育进步。

3、推动中国社会发展

青年支教老师们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和可贵的奉献精神,为社会输送正向能量;机构运营的自律、节约、高效,为公益行业带来积极影响。

(1)教学计划的定义扩展阅读:

一、支教分类

1、长期支教

支教时间:一年及一年以上。

2、接力支教

支教时间:一学期,采用接力方式完成教学计划。

3、假期支教

支教时间:一般为寒暑假,或利用周末去辅导留守儿童的帮助形式。

二、支教条件

根据政策规定,2007年被教育部直属的6所师范大学录取的所有师范专业学生,必须与学校签订基层支教协议。比如陕西师范大学就出台配套政策:2007年的师范专业新生在享受免费的同时,有义务到国家约定的西部农村中小学任教3年。

学生支教期间,可通过寒暑假回学校读教育硕士研究生,支教期间便可拿到硕士文凭,也可在支教结束后继续深造;支教结束后,国家会提供专场招聘会,让毕业生选择自己的去向;另外,国家还考虑到了毕业生支教时的住房、结婚、生子等问题,也会陆续有相应的政策出台。

『贰』 个人专长、兴趣特长的区别

两者的定义、职场应用、企业关注度、衡量标准都不同。

一、两者的定义不同:

1、个人专长:它指的是与普通人不同的专门的学习技能,一般来说,专门研究某一方面的人具有很强的技术能力。

例如:精通办公软件,熟练使用人工智能、PS、CAD等图形制作软件,熟练使用PR等视频处理软件,具有电工执照、英语执照、资格证书等被认为是个人的专业知识。

2、兴趣特长:它指的是个人爱好,但不一定从事这一职业。

例如:个人兴趣为踢足球,但并不是职业足球员,只是平日闲暇时的娱乐;个人兴趣为绘画,但并不是职业漫画家或是相关的绘画职业者,而是画出作品或是其他使自己愉悦。

二、两者的职场应用不同:

1、个人专长:需要在工作场所使用并与工作相关的专业。

2、兴趣特长:生活中的爱好,工作并无多大关系。

三、两者的企业关注度不同:

1、个人专长:在企业招聘中占据主要位置,是否能满足企业人才的需求。

2、兴趣特长:企业并不是很重视这一点,但是能够展示个人魅力与情趣。

四、两者衡量的标准不同:

1、个人专长:个人专长是不仅仅是服务对象的经验、知识、能力、技术、专门知识、经验、理解等。它往往存在于正在开展的工作中,并在那里得到了专业培训。个人专长具有潜在的能量,从深度到深度,从拥有者到有需要的人在广度上传递。

衡量个人专长存在的标准:对特定领域中特定事物的记忆是衡量专门知识存在的标准。

2、兴趣特长:兴趣是人们了解某事或从事某些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建立在理解和探索外部事物的需要之上的。它是人们理解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力。

兴趣是有直接的和间接的,对获取知识的兴趣是直接的,为了获得知识而学习外语的兴趣是间接的。兴趣是由生活中的个体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形成的,也偶尔会受到某种特定情况下的事物的启发。

兴趣对人们的认识和活动有积极的影响,但不一定有助于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兴趣具有社会制约性,人的历史条件不同,社会环境不同,兴趣具有不同的特征。

(2)教学计划的定义扩展阅读

兴趣特点

个人兴趣体现着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不同性格的人,会有着不同的兴趣。每个人都会对其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地探索,并表现出心驰神往。

例如:对美术感兴趣的人,会对各种油画、美展、摄影都认真观赏、评点,对好的作品进行收藏、模仿。

“专长”的辞海解释:独到的学识和技艺、专业本领;特殊才能。 以及专家认为解释中所谓的“独到”就是一个相对概念,不是一个绝对概念。

专业是指人类社会科学技术进步、生活生产实践中,用来描述职业生涯某一阶段、某一人群,用来谋生,长时期从事的具体业务作业规范。

也指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的需要设立的学业类别。中国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根据国家建设需要和学校性质设置各种专业。各专业都有独立的教学计划,以实现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

特长释义:

(1) 特别擅长。指自己特别擅长的能力或兴趣、研究范围,且拥有的这些特长不属于平庸范围。比如:某人嗓音很好,这不是特长,而是自然能力;但如果唱歌字正腔圆,除了职业歌手,一般人比不上,那么这就是特长。

(2)特长不一定是专业能力(当然也可以是专业能力),多指的是专业之外的、与兴趣相关的技能。如下棋、写作、朗诵等,这些可能与直接的工作内容无关或关系不大。

『叁』 初中生人生规划

第一种版本

“我们自己走了不少弯路,不能让孩子再走弯路。”国内第一个将职业规划带入中学课堂的北京人大附中专职职业规划师、北京前方导航教育公司首席专家吴志兰11日在北京举办的一次讲座上呼吁,中学生亟须职业生涯规划。

所谓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让中学生尽早认识

自我、认识职业、认识教育与职业的关系、学会职业决策,从小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职业目标,从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方面锻炼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据吴志兰介绍,我国高等学校职业指导发展很快,但中学职业规划意识仍十分模糊。国家相关部门对中小学生职业规划研究已开展多年,但从来没有正式进入过课堂。对北京人大附中近1000名学生调查显示,中小学生以及家长对职业规划的需求非常强烈,96%的学生已经有明确的职业倾向,但他们仍然必须应付不断加码的升学考试压力。

“一个观念的转变,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吴志兰说,如果孩子能在中小学期间就对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能力有所了解,知道自己以后将从事什么职业,并对这一职业和涉及的专业进行一些探索和研究,那么,他们在选择专业和职业的时候就不会盲目,在职业生涯发展道路上就会少走很多弯路,而不是等大学毕业后还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做什么。

第二种版本

梦想不等于理想,幻想不等于规划。真正科学的人生规划,是建立在你对自己和环境的准确认识基础上的对未来的一系列目标和行动方案。人生规划必须是可行的,必须是你自己的。正如卡耐基所提倡的那样,你必须建立一个“个人的标准”,一个符合你的兴趣,能给你带来最大价值的标准,而不是人云亦云。你不妨多问自己几个问题。比如,大家都说出国好,对于你来说呢?你的家庭经济情况足以支持吗?你的专业真的需要出国才会学得更好吗?你的语言基础足够适应出国的需要吗?等等。对别人合适的道路对于你不一定适合,这一 点你必须始终牢记。 科学的人生规划需要科学的方法来作支撑,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科学方法。 1.标杆管理 标杆管理起源于美国,是由施乐公司最先创造并使用的。施乐公司将标杆定义为“一个将产品、服务和实践与最强大的竞争对手或是行业领导者相比较的持续流程”。也就是说,找一个或几个榜样,将自己和他们进行对比,找出他们的优点和劣势,加以学习和改进。刚进入大学的时候,许多人对于大学生活根本就没有什么概念,因此,找优秀的师兄师姐作为标杆是很必要的。可以使自己少走很多弯路。例如,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姜天岳同学,就是在一位师兄的影响下才逐渐确立自己的目标,并在那位师兄的指导下确定了切实可行的规划。这位师兄就是她的标杆。后来她能成功地拿到西北大学的全奖,那位师兄功不可没。对出国有了解的读者一定知道,学经济学的本科毕业生想拿美国名校的全奖是多么地困难。 一个人,需要对自己的人生做一个规划。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能够做的是什么,如何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 人生规划相当重要。 它的存在是要将理想变为现实。 将原本不可能的神话,通过时间等资源分配,条件创造等,一台阶一台阶有序地积累。 宫殿也是由一块一块的石头垒起来的。 要想实现遥远的目标,需要为达到这个目标画出一条可行的轨迹来。 这就是规划。 规划是为了让不可能变为可能。 如果做不到这个目标,或者在一定时间内怎么努力,都无法凑齐达到目标的种种条件,那么说,这个目标就是不现实的,需要抛弃。 人是通过成功所获得的成就感来不断强化自己的行为。 在挽救人的信心的时候,就需要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这就需要有短期可以实现的目标。

『肆』 中学生物学课程中的课程一词有哪些具体的含义

“课程”一词的含义
在一些教育刊物上,时而可以发现有些文章把广义的课程狭义化,把狭义的课程广义化的现象。例如,有的文章题为课程优化设计,而实际内容却是学科建设、教学设计的问题。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对“课程”一词的含义不够清楚,以致于把课程和学科建设混为一谈,用词不够准确。课程在教育学中已有确切的定义,笔者简要说明如下,供同志们在研究时参考。
课程一词,据有关辞书和研究考证,始见于唐宋年间。在西方,课程这个词英语为Curriculum,亦用Course。意思是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总和。我国本世纪初学习西方教育制度和教育理论,在所制定、颁布的文献中,对学科设置如何安排,都明确的统一的使用课程这个词来概括。
课程的发展和理论的建立是随着人类认识的不但深入而日臻完善。因而,就出现了广义和狭义课程之分。广义课程是指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的总和,如中学课程,大学课程等。狭义课程是指某门学科,如数学课、英语课等。
“课程”和“学科”、“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等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自然,课程不等于学科,学科是根据教学目的而划分的教学内容的各门科目,学科只是课程的一部分和一种含义。课程概括了教学内容(学科和活动等)、安排、进程、时限,也包括教学大纲和教材。在汉语里,“课”字含义十分丰富,有“试也,计也,程也。凡是有程式而试验稽核之,皆曰课”(《词源》)。
上述名词除教学计划一词意义含混外(教学计划容易与教师的教学进度计划相混淆),其余的含义都比较明确。它们把课程从范围上加以分化,确定确切含义。
教学计划是课程的总体规划,是课程安排的具体形式,是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教学计划的基本内容由学科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组成等。
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就是具体学科的规划。它反映了某一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教材内容的范围、教学体系、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方法上的基本要求,是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教材作为具体知识材料的叙述,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教学用书。随着课程现代化的进展,以文字为主的传统教材概念得到更新,作为教材重要组成部分的电教教材作用和范围不断扩大。
以上划分是对课程研究的

『伍』 课程计划的概念与课程标准的概念分别是什么

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专有关教学和教育属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某门学科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区别:课程计划强调的是由国家部门制定的,它的作用是指导和规划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而课程标准又名教学大纲,强调是针对每门学科制定的,它的作用是教材编写、教学活动、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对教师工作有直接指导意义。

阅读全文

与教学计划的定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