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是什么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整体看学生还是很活泼。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教材分析
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其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其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严展,其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的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构建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三、教学目的及要求:
1、初步知道家庭的基本构成以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2、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感谢。
3、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冬天的美。
4、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
5、初步了解一些健康常识,学会自我保健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6、通过观察感受寒冷的冬天,体会他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的利与弊。
7、学文明理,培养学生正确做人的意识及能力。
8、培养学生关心、爱护同学的品质,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四、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电教手段,以直观的形象激发学生情感。
2、按照激情---明理---导行---反馈的思路教学。
3、适当补充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强化观点形成。
4、采取跟踪调查,联系家长等措施,促进学生良好意识、习惯的形成。
五、教学进度
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叙事的区别:①教学案例与教案:教案(教学设计)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措施的简要说明,反映的是教学预期;而教学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教学过程的描述,反映的是教学结果。②教学案例与教学实录:它们同样是对教育教学情境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事实判断),而教学案例是根据目的和功能选择内容,并且必须有作者的反思(价值判断)。③教学案例与叙事研究的联系与区别:从“情景故事”的意义上讲,教育叙事研究报告也是一种“教育案例”,但“教学案例”特指有典型意义的、包含疑难问题的、多角度描述的经过研究并加上作者反思(或自我点评)的教学叙事;教学案例必须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选择有关信息,必须事先进行实地作业,因此日常教育叙事日志可以作为写作教学案例的素材积累。
B. 学习法律知识
入门,不是阅读几本中外皆知的大作就入门了,就像学汉语言文学的不是读了孔老孟庄就入门了,学外国语言文学的不是读了莎士比亚就入门了,都得字、词、译、文一步步来,然后随着专业知识的反复积累和阅历的渐增反复的阅读经典著作,同理,法学也一样。刚进大一时或刚学法学时,很多人法理学教材就整不明白,何况中外皆知的法学专著。
既然是入门,我也赞同首先是兴趣,我相信大多法学新生or外专业想学法学的,看这种枯燥的书籍想摔书,就像法学生去看经济学原理一样,那种想撕书的痛苦是很煎熬的。但,我们经常八卦的说,A从少女时期就跟着B渣男,B渣男婚后出轨了,财产若干,孩子一个,A现在该怎么维护自己的权益,怎么要抚养权,程序上该怎么走,是不是一下子就觉得,咦,有意思了,或者那个经典案例,女的熟睡被误认为是自己老公事实上不是自己老公的人强奸,这样就可以各种分析了。。。用案例切入是不是有意思的多呢?
所以,关于入门,我的推荐是:
一、阅读案例。推荐网站,中国法院网 中国法院网,裁判文书-中国法院网,齐全而又专业的网站。
二、关注大案。推荐平台,微博,比如平西王的案子济南中院官微全程直播(链接Sina Visitor System),当社会都在关注时有意无意也会引发我们的关注和思考,另,关注大案的好处就是可以看到多方学者的观点,有时候观点的碰撞更能开阔眼界。
三、电视节目。推荐庭审现场,播过很多经典案例,比如吴英案,或者名人案例,比如李代沫涉毒案有木有。此外,今日说法,法律讲堂,一线也都不错。以上可在CCTV12网站找到,CCTV12-社会与法频道官网,中央电视台CCTV12法制频道在线直播及节目表预告
当然,兴趣不是一切,靠几个网站和案例也入不了门,所以:
四、教材和法条。系统的学习,教材和法条始终是基础和根本,神马,你看不起教材,你觉得教材不过just so so ,哪有孟德斯鸠伯纳德施瓦茨哈耶克高大上,中国法律哪有《美国法律史》《社会契约论》够装逼,你门都没入就开始鄙视最最基础的法条和教材,就是还没走路就去跑了,还没入前戏就直接X了。不管是网站、电视节目或专著,这些知识都是碎片化不成系统的,教材和法条,能让你由浅入深的入门和系统的学习,以前一般牛的一个学者在讲座上说,他的包里随身带的是他那个研究方向的法条,掂量一下,这句话说明法条的分量有多重。在此基础上,课外看看案例和电视节目,在有非常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阅历的基础上,阅读专著和学术论文,专著随便一网络就一堆书目了,不作推荐,论文中国知网加核心期刊。
C. 教育部门、学校应当将什么作为法制教育内容纳入学校教学计划。
个人认为青抄少年时期的教育应该以观念教育为重点,法制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教育公民正确认识特定行为的可为或不可为,树立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法的主要目的应该转变为规范人们的行为而不是处罚某些特定行为。抓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可以让青少年走对路,防范于未然比处罚已然要来的重要的多。所以我觉得抓好道德教育,青少年法治教育,以及人生观教育尤其重要。
D. 公立学校的教师是公务员吗
公办教师不是公务员。
公立学校的教师和公务员虽然都吃“公粮”但它们身份专有本质区别。
公办学校属属于事业单位,公办教师属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而公务员是纳入行政编制管理的国家公职人员。
通常所说的“教师考编”就是指公办学校教师招录考试,若通过考试,就会被安排到一所公办学校任教,同时拥有事业编制,成为一名“事业人”。如果成功通过公务员考试“上岸”,就是拥有行政编制的公务员,一般会被安排在政府机关或群团组织工作。
教师的义务:
(一) 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二) 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三) 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四)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六) 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