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大全 > 个人教育教学计划

个人教育教学计划

发布时间:2020-12-27 09:44:13

Ⅰ 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有哪些基本特征

1、公益性

所谓公益性,就是明确规定“不收学费、杂费”。公益性和免费性是联系在一起的如修订的义务教育第二条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

2、统一性

统一性是贯穿始终的一个理念。在新法中,从始至终强调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义务教育,这个统一包括要制定统一的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设置标准、教学标准、经费标准、建设标准、学生公用经费的标准等等。这些与统一相关的内容以不同的形式反映到法律的修改中来。

3、强制性

强制性又叫义务性。让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义务。谁违反这个义务,谁就要受到法律的规范。家长不送学生上学,家长要承担责任;学校不接受适龄儿童、少年上学,学校要承担责任;政府不提供相应的条件,也要受到法律的规范。

(1)个人教育教学计划扩展阅读:

义务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提升国民素质的奠基性工程。义务教育质量事关亿万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

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是全社会的共同期盼。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义务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显著,教育公平取得重要进展,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

Ⅱ 如何制定教育教学计划

如何制定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可以帮助你有计划实施自己的想法,并能合理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便于以后总结自己的教学情况,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积累经验,发现不足提供可能条件,制定教学计划有必要。
从学科教学来看,根据本学期的教学内容,结合班级的学生情况,有目的的研究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明确教学任务,教学的重点难点等方面,以此来制定自己的教学计划,顾名思义,就是要明确自己每天、每周、每月都应该做点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要做到什么程度…………
一份好的教学计划,要务实,可操作,学生习惯,学习方法,思维能力等方面真正受益,将每个想法落到实处。

一、 学期教学进度计划的构成大至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本学期教学的总目标和总要求
2、 对学生情况的简要分析
3、 对本学期教材内容、对教材的简要分析、学期教学重点和难点
4、 提高本学期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5、 教学课题的课时分配及进度
二、 制定学年、学期教学进度计划的要求
首先,教材分析要符合大纲的要求,要做到概括性强,条理清楚,知识点全面。
第二、在教学目的要求方面:要强调教学的结构,强调通过教学使学生达到的标准,目的要切实可行。要做到“突出纲目,启智导学”。教学计划要简明扼要,对应传授哪些知识、技能,培养什么能力,解决哪些问题、主要步骤等,要清楚地列出纲目。不要长篇大论,连篇累牍。
第三,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方面:重点、难点要分开。可依据大纲和教学参考书制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另外,在教学中,教学难点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因此要依据对学生的了解确定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难点。
第四,在教学措施方面:教学措施建立在教师对教学大纲、教科书和学生“三熟”的基础上,教学措施要体现教师对大纲、教材的准确把握和对学生情况的深入分析,既要“依纲扣本”,又要“有所创新”。应注意巧妙、新颖、精要的“三结合”。教书育人和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是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第五,在课时和进度方面:一般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进行安排。

附1:制定学年、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技能评价量表(表5---4)

评价标准

评价等级

权重

得分

A

B

C

D

1、概括性强、条理清楚

0.22

2、教学目的要求切实可行

0.16

3、重点、难点准确

0.20

4、着重培养学生能力

0.16

5、课时分配适度合理

0.14

6、整体评价

0.12

合计得分

附2: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范例(表5—2 )
表(5---2) 北京某中学1998—1999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学科

代数

周学时

3

任课年级

初二

任课教师

***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代数第二册包括以下内容:因式分解、分式、数的开方、二次根式
1、 因式分解是代数式中一部分重要内容,它与前一章整式和后一章分式联系极为密切。因式分解的教学是在整式四则运算的基上进行的。因式分解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多项式乘法的逆变形。因此,在教学中对这部分内容给予足够的重视。
2、 分部分的学习是学生将来学习函数和方程等知识的重要基础
3、 学生通过查表求出平方根和立方根,并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








1、 使学生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及其与整式乘法的区别和联系
2、 使学生正确了解分式和有理式的概念,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并能熟练地进行通分和约分
3、 使学生掌握分式四则运算的法则,能够进行简单的分式运算
4、 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概念,并能用根号表示它们;能用平方与立方运算求某数的平方根和立方根
5、 使学生了解无理数的意义,会按要求对实数进行分类,了解实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了解实数与数轴的点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了解有理数的运算定律与运算性质在实数范围内仍然成立










教学重点:
1、 因式分解的四种基本方法
2、 分式的四则运算
3、 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与求法
教学难点:
1、 掌握分解因式的诸多方法和技巧,理解因式分解的理论
2、 分式的四则混合运算

为完成教学任务,根据学生采用的措施教学法

1、 在教学时要按照要求进行教学,防止随意拓宽教学内容,加深题目的难度,对因式分解应采用对比的方法,从多项式乘法出发,根据相等关系,得出因式分解公式和方法
2、 关于分式四则的混合运算,在教学中,除了要讲清关键内容——分式的概念和分式的基本性质,以打好基础作好准备外,对多项式的因式分解、项的符号、系数、字母、指数以及分式四则运算法则、运算顺序等,都应结合讲解和练习,进行必要的复习和详尽的分析,以求突破这个难点
3、实数概念比较抽象,初二学生较难掌握。因此在教学时要把握住要求,对实数及其有关概念采用浅显、直观的描述讲法,力图通过后面知识的学习逐步加深对它们的认识。本章概念较多,要抓住主要概念,并运用对比的手段弄清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Ⅲ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的三个特征是

我在不同的参考题遇见过很多种类型的题,关于楼下说的课程计划 跟教学计划,我想做一点补充。1992年该教学计划为课程计划 改教学大纲为课程标准。

Ⅳ 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

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当具备强制性、普遍性和基础性。

(1)强制性,义务教版育教学计权划不是普通的教学计划,它是国家实施义务教育的具体保障,其制定的依据是义务教育法,体现了义务教育法的基本精神,因此,具有强制性。

(2)普遍性,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适用范围要比普通的课程计划宽得多,它规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等,是针对全国绝大多数学校、绝大部分地区和绝大部分学生的,既不过高也不过低。

(3)基础性,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作用就在于充分保证为学生的各种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打下好基础。课程门类要齐全,不能重此轻彼,各门课程的课时比重要恰当。

拓展资料:

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是根据义务教育法制订的,是落实义务教育法的具体文件,具有法规性,各级教育机关必须严肃对待,不得随意不执行教学计划的规定。

义务教育又称免费教育,是根据宪法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

Ⅳ 教学计划怎么写

教学计划制定步骤如下:

  1. 需要认真分析班级的具体情况,这样方便去制订内计划的根据和基础。

  2. 根据上级的容指示精神和学校的现实情况下手,确定教学方针、教学任务、教学要求这些基础的的数据,再根据此确定工作的具体办法和措施,确定工作的具体步骤。环环紧扣,付诸实现。

  3. 可以根据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偏差、缺点、障碍、困难,提前准备好克服的办法和措施,以免发生问题时,以免陷于被动。

  4. 课时的分配:课时分配包括各学科的总时数,每一门学科各学年(或学期)的授课时数和周学时等。应根据学科的性质、作用、教材的份量和难易程度,恰当地分配各门学科的课时数。

  5. 在实践中去进一步修订、补充和完善计划。计划一经制定出来,并经正式通过或批准以后,就要坚决贯彻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往往需要继续加以补充、修订,使其更加完善,切合实际。

(5)个人教育教学计划扩展阅读:

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同时,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课程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

参考链接:网络-教学计划

Ⅵ 如何做教学计划

1、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版教训,进一步提权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现在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
2、按教学的进程,教师的教学反思可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
教学前的反思:是指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对新的教学活动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并作为调整性的预测,这种反思具有前瞻性。
教学中的反思:是指对发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发现、自动反思、迅速调控。这种反思表现为教学中的一种机智,具有敏感性。
教学后的反思:是在某一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如上完一节课,或上完一个单元的课等等)后,在一定的理念指导下,去发现和研究过程中的问题,或者对有效的经验进行理性的总结和提升。这种反思具有批判性。
教师的教学反思在内容上包括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效果三个方面。
3、逆向思维、求异思维、批判思维

Ⅶ 教学计划应包括哪些内容

教学计划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

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形式、教学环节、教学时间安排等几个主要方面。

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在员工培训中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和要求。教学目标也是确定某一具体教学任务或教学班教学计划的主要依据。

2、课程设置。它是制定教学计划的前提条件。严格地说,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的设置和组合方式是员工教学计划的核心。

3、教学形式。教学形式主要受到教师、课程、教材、教案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4、教学环节。

5、时间安排。教学计划中的时间安排,一般包括以下因素:

(1)整个教学活动所采用的时间;

(2)为完成某门课程所需要的时间;

(3)周学时设计;

(4)总学时设计;

(5)教学形式、教学环节中涉及的各类课程的讲授、复习、实验、参观、讨论、自习、测验、考查等各环节的时间比例。

(7)个人教育教学计划扩展阅读:

教学策略和教学计划的差别

教学策略广义既包括教的策略又包括学的策略,而狭义则专指教的策略,属于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即在特定教学情境中为完成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认知需要而制定的教学程序计划和采取的教学实施措施。强调的是特定的情境下。

教学计划,又称课程计划,是课程设计的整体规划,是国家根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订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Ⅷ 教育培训机构教学计划有哪些内容

课本上讲的定理,你可以自己试着自己去推理。这样不但提高自己的证明能力,也加版深对公式的理解。还有就权是大量练习题目。基本上每课之后都要做课余练习的题目(不包括老师的作业)。数学成绩的提高,数学方法的掌握都和同学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分不开的

阅读全文

与个人教育教学计划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