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大全 > 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学计划表

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学计划表

发布时间:2020-12-26 03:34:15

『壹』 重庆出版出版社出版的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下册教案

有重庆出版出版社出版的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下册教案吗?谁有呀?

『贰』 6年级语文下册第8单元综合实践活动

当我们开始这一次综合性学习的时候,学生已经在小学学习了六年,并且即将离开小学,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六年来,学生从天真烂漫的幼儿成长为身心健壮的少年,这既是孩子自己努力的结果,也浸透着学校、老师的心血。这六年中,发生过多少令人激动、喜悦、忧愁和伤心的事;这六年,是孩子在人生道路上开始起步而永远难忘的岁月。在即将毕业的时候,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把师生情、同学情以及对母校的感激之情表达出来,并且永久珍藏,成为美好的回忆,是师生共同的需求。这次综合性学习就是充分运用多种语文形式,让学生回忆美好的小学生活,互相激励,继续前进。

“难忘小学生活”分成“成长足迹”和“依依惜别”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引导学生开展活动。“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可以激起对六年小学生活的回忆,激发对老师、同学和学校的感情,同时在写讲演稿、给母校老师写信、临别赠言等方面得到借鉴和启发。开展活动的材料不止于此,学生可以自己去搜集,教师也可以再提供一些。在五六年级,学生已开展过三次这种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综合性学习,也具备了一些综合性学习的基础。教学中要充分体现综合性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开放的特征,抓好策划、活动、交流、评价等几个环节,使这次综合性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真正成为学生难忘的回忆。

综合性学习要以学生自己的活动为主。“成长足迹”板块可以以制作“班级纪念册”为中心开展活动。为了制作好“班级纪念册”,可以做以下几件事:(1)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2)回忆和说说自己成长的故事,共同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3)搜集个人和集体“成长的足迹”,写写小学生活中难忘的人和事。最后制作成班级纪念册。“依依惜别”板块可以有选择地开展下面的活动:(1)为老师和同学写临别赠言。(2)为母校做点事,留作纪念。(3)举行一次毕业联欢会,在联欢会上回忆成长经历,表达惜别之情,互相赠言。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4课时,一般一星期完成一个板块。开始时可以用1课时制订和交流活动计划,结束时用1~2课时展示、交流学习收获。为了便于开展活动,可以适当调整课时,把几节语文课连在一起,有一些活动,如,搜集个人和集体成长的资料、为母校做有纪念意义的事、为准备毕业联欢会排练文艺节目,需要利用课外的时间。

1.通过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

2.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

3.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和同学、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

4.会写临别赠言、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选做)

5.能在教师的帮助下,与同学一起组织策划联欢活动。(选做)

(一)基本思路

本次综合性学习与以往的综合性学习单元相比,学生自主活动的比重更大。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教师既要引领学生回忆小学生活,学会表达情感,学会感恩,又要通过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组织、策划能力。大致可以采用这样的流程:

1.浏览本组教材,讨论和制订活动计划。(1课时)

主要包括:

(1)阅读单元导语,联系实际,激发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兴趣。

(2)阅读“活动建议”,明确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3)浏览“阅读材料”,了解可以参考哪些材料。

(4)根据“活动建议”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开展哪些活动。制订和交流活动计划。

2.“成长足迹”板块,可以以制作“班级纪念册”为中心开展活动。(6~7课时加课外时间)

(1)阅读《难忘的启蒙》《老师领进门》《新来的王老师》和《忘不了的笑声》《作文上的红双圈》,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深厚感情,学习作者是怎么表达这种情感的。(2课时)

(2)回忆小学生活,写写自己难忘的老师和同学、难忘的校园生活、难忘的一节课或难忘的一次活动等。(2课时)

(3)和同学一起畅谈自己的成长故事,共同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搜集材料。(1课时加课外时间)

(4)同学合作,制作班级纪念册。(2课时加课外时间)

3.“依依惜别”板块,可以有选择地开展活动。(4~5课时)

(1)写临别赠言,送上真情与祝福。也可以写好临别赠言,在班级联欢会上相互赠送。(1课时)

(2)在离校之前为母校做点事,如,为学校图书馆修补图书,为校园里的花草树木浇水培土,修理课桌椅等;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写倡议书、建议书。(1~2课时加课外时间)

(3)策划一台毕业联欢会,排练节目,进行联欢。(2课时加课外时间)

这次综合性学习要把每一个人都吸纳到活动中来。活动的形式可以多样,个人、小组、全班穿插进行。集体活动要分工合作,使每个学生得到锻炼,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二)实施要点

1.浏览本组教材,讨论和制定活动计划。计划要把时间、地点、参加人员、活动内容等列清楚。除了教材活动建议中提出的活动形式以外,还可以把本校和本班的一些特色活动也吸纳到计划中来,如,出一期“再见吧,母校”的黑板报,为学校图书馆修补、整理图书,开展“我为母校捐本书”活动。

2.“成长足迹”板块。

活动建议中提出了三方面的活动:认真读一读阅读材料;写难忘的人和事;畅谈成长故事,共同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制作班级纪念册。教学中可以以“班级纪念册”为中心,把各项活动有序地穿插在一起。

(1)认识制作“班级纪念册”的意义。六年的小学生活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难忘的。让每一个学生都把那些珍贵的回忆留住,那不仅是对过去日子的美好回忆,也将是对未来学习生活的激励。许多年后,当一个个同学长大成才,在不同的岗位上工作的时候,班级纪念册将永远连接着小学老师和同学的情谊。

(2)讨论“班级纪念册”的内容和形式。讨论内容主要是确定栏目,如,“师恩难忘”“同学情深”“集体荣誉”“运动场上”“艺术天地”“美好祝愿”。班级纪念册是为了留下美好回忆,所以形式可以多样。可以是书刊式的纸制班级纪念册,也可以是网页式的多媒体班级纪念册。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班级纪念册,都要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努力做到图文并茂,有的还可以用实物。教师要鼓励有创意地制作“班级纪念册”。

(3)阅读材料——迈好制作班级纪念册的第一步。

阅读材料中的5篇文章,是不同时代的作者回忆自己难忘的小学生活。

《难忘的启蒙》《老师领进门》《新来的王老师》和《作文上的红双圈》侧重于回忆老师的教诲,《忘不了的笑声》记录的是班上一个个个性鲜明的同学。

阅读这些文章,要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要了解作者通过哪些具体事例再现老师的品格。同样是回忆老师的文章,表现的重点是不一样的:有的是赞扬老师满腔的爱国热情和严谨的教学风格(《难忘的启蒙》),有的是回忆老师的才华横溢和对学生的循循善诱(《老师领进门》),有的是难忘当年老师对自己的鼓励(《作文上的红双圈》)。这三篇文章的作者后来有的成了作家,有的成了教授,今天他们事业有成,都是小学老师为他们奠定了基础,所以也一直怀念和感谢小学时代的老师。希望学生在阅读别人怀念老师的文章中,联想起自己的老师,回忆起老师教育自己的事,激发起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激发起表达的欲望。阅读回忆同学的文章《忘不了的笑声》,要留意作者写作的切入口——通过笑声写出一个个同学的特点,体会同学间浓浓的情谊,领悟到写同学可以有多种切入口,也可以有多种写法。

(4)搜集和积累班级纪念册的内容。

①写难忘的人和事。

在阅读的基础上,勾起学生对往事的回忆。可以借助照片,寻找小学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开一次交流会,进行“难忘小学生活”为主题的“搜索”活动;可以在校园里漫步,在各个角落里重温童年的梦。这是用习作形式记录自己的成长历程,所以要鼓励学生打开心灵,说真话,诉真情。

为了帮助学生拓展思路,挖掘素材,可以用下面的表格帮助学生回忆:

难忘小学生活

类别〖〗内容〖〗难忘的理由难忘的老师难忘的同学难忘的一节课难忘的一次活动难忘的运动会难忘的文艺演出难忘的……

②畅谈自己的成长故事。

成长的过程中,有鲜花,也有荆棘;有欢笑,也有眼泪。但无论酸甜苦辣,都将成为珍贵的回忆。可以在班里开展一次“我的成长故事”的主题班会,教师要做个良好的倾听者,同时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主题班会后把印象最深的事记下来。

③共同寻找班级的“成长足迹”。

这是材料搜集与整理的最后阶段。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搜集,搜集的内容包括照片、奖状、实物等。搜集到的内容与每个学生提供的材料放在一起。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分类整理了。根据材料确定纪念册的各个栏目名称,做好班级纪念册的策划,并把相应的任务分解到各个小组或每个学生。也可以先确定班级纪念册的栏目,再搜集相应的资料。

(5)制作班级纪念册。

纪念册的制作,关键在于计划要周密,分工要明确。谁负责封面设计,谁负责哪个主题,都要事先确定。老师要即时关注情况,督促、指导学生完成。班级纪念册完成后要展示,有条件的可以打印,发给每位同学和家长,送给曾经任教的老师。

3.“依依惜别”板块。

活动建议中提出了三方面的活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开展。

(1)写临别赠言。阅读材料中《毕业赠言》提供的给老师和给同学的赠言是一些范例,通过阅读,让学生明确赠言的主要目的及内容是:回顾学习生活,抒发惜别之情;感谢老师教导,赞美同学情谊;展望美好未来,表达真诚祝愿。赠言的基本要求是短小精悍,情真意切,能根据同学和老师的特点写。写好的赠言可以在班内进行交流,评一评谁写的赠言最有个性,谁写的赠言最风趣,谁写的赠言最幽默,谁写的赠言最有文采。在评议中要注意杜绝庸俗的倾向,对一些比较消极的赠言,要及时予以引导。学生也会请老师写赠言。给学生题写赠言是老师给学生上的“最后一课”,如果上好了,会让学生终身难忘,受益匪浅。老师为学生题写毕业赠言要重在鼓励,因人而“言”。

临别赠言可以写在同学录上,也可以写在自制的卡片上。无论是写在同学录上还是贺卡上,教师要提醒学生不要追求豪华时尚,以简单朴素为宜,提倡自己动手制作。

(2)为母校做点事。

这项活动的范围是很广泛的。

“阅读材料”中提出可以给母校、老师写封信,表达自己的心声;可以用演讲的方式,向母校告别;可以把对学校的各种建议写成建议书;可以畅想20年后每个同学都是什么样子的。写信,要注意抒发真情实感;演讲,要安排好时间、地点、形式,要调动场内的气氛;写建议书之前要对学校进行调查,针对不足提出自己的建议,建议尽可能具体。

除了以上活动,“活动建议”还提出一些实践性活动,如:为学校再搞一次卫生,再给小树浇浇水;写倡议书,号召全体同学为美化校园环境、创建文明校园出点力。

开展“为母校做点事”的活动要因地制宜,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是学校所需要的;同时要力所能及,是小学生能做到的。

(3)筹划一台毕业联欢会。

毕业联欢会可以以班级形式进行,也可以以年级组形式(所有的毕业班合在一起搞活动)进行。前者准备方便,参与面广;后者气氛热烈,场面隆重。

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联欢会,事先都要进行周密的安排。先要总体设计毕业联欢会的安排,再具体编创和排练节目;也可以让学生自由报名参加表演,再根据报名情况进行编排。要考虑学生的参与面,尽量让班上每一个学生在这次联欢会上都有事做,都发挥参与者的作用,不要只当观众。一台精彩的、人人参与的联欢会,将是学生一生美好的回忆。联欢会尽可能由学生自己策划、主持、布置环境,给每个学生锻炼的机会。

上述这些活动,虽然安排在“依依惜别”板块,但也可以把一些书面的材料和活动照片充实到“班级纪念册”中,让班级纪念册更加丰富多彩。

『叁』 小学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第一单元 春天的微笑

活动内容:

1、最美的笑容

2、如春的年华

3、春天的祝福

活动目的:

1、通过绘画、写作、摄影以及社区服务等方式表现春天“最美的笑容”活动,增强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进而亲近自然,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升艺术审美、语言表达及写作能力。

2、通过对小学六年级难忘往事的回忆、总结,对信息的搜集、处理等活动,促进信息素养的提高及运用计算机做简单的图文设计的能力。

3、促进自我了解,肯定自我价值,根据自己特长、爱好,确定奋斗目标,发展兴趣特长,形成健康进取的生活态度。

4、培养热爱母校、热爱家长、老师,珍惜友谊、热心公益劳动,关爱他人等优良品质。

活动课时:共7课时

主题活动一:最美的微笑

活动目的:通过绘画、写作、摄影以及社区服务等方式表现春天“最美的笑容”活动,增强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进而亲近自然,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升艺术审美、语言表达及写作能力。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记录春天的微笑: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大自然及身边的人和事。留意春天中美好的事物及感人的事迹,做生活的有心人,并做好资料搜集、整理。

2、交流自己在春天里发现的“最美的笑容”的素材、资料小组汇总分类整理。

3、学生自主用不同的形式,展示、交流,评价表现春天里人们最美的笑容。

第二课时

微笑服务:

1、学生自愿组合,组建“微笑服务小分队”,首先讨论或做社会调查,拟定服务内容和开展服务的具体计划、安全措施。

2、选择有价值的服务,如:关爱残疾人;为孤寡老人献爱心;市容环保、社区文化、健康等。

3、“微笑服务”总结、交流。

主题活动二:如春的年华

5、活动目的:通过对小学六年级难忘往事的回忆、总结,对信息的搜集、处理等活动,促进信息素养的提高及运用计算机做简单的图文设计的能力。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难忘的回忆:

1、引导学生搜集小学1--6年级学校生活中的精彩回顾与相关照片、绘画,对自己成长历程的记录、搜集和整理。

2、小组交流自己或同学、家长间六年来记忆犹新、难忘的往事,并推荐出有特色和代表性的1--2为同学全班交流。

3、个人以“成长的日子”为主题设计、制作个性化小报

第二课时

绚丽的今天

1、开展一次批评与自我批评班级活动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心声。

如:自己目前的学习、生活状况;自己与父母的关系是否融洽;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烦劳的事情;自己的奋斗目标与理想等真实想法。

2、观点、问题相近的同学自愿组成活动小组,针对自己存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让我们的今天更加绚丽”的活动方案,并相互督促实施。

第三课时

美好的明天:

1、交流、讨论自己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理想,

2、设计、制作“理想之舟”小册子。

3、策划“让理想之舟远航”主题活动。

让学生自愿组合、自主设计、自己推选负责人,进行活动准备。教师指导制定出合理的活动计划,并根据实施具体情况,进一步修改计划,主持活动。

主题活动三 春天的祝福

活动目的:

1、促进自我了解,肯定自我价值,根据自己特长、爱好,确定奋斗目标,发展兴趣特长,形成健康进取的生活态度。

2、培养热爱母校、热爱家长、老师,珍惜友谊、热心公益劳动,关爱他人等优良品质。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情系母校:

1、策划:“为母校出份力”活动,为母校留下一份值得纪念的作品创作。

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做,为自己的小学生活画上圆满的句号。

第二课时

播下希望的种子:

开展一次主题班队会活动,让学生在毕业之际许下自己的心愿,互赠祝福赠言,并回忆六年来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和友爱的美好时光,让他们懂得友情的珍贵,珍惜友情。让小学的临别变为人生永恒的回忆。

第二单元 奇妙的食盐

活动内容:

1、了解食盐

2、食盐的用途

3、食盐的来源与精炼

活动目的

1、了解常用食品食盐的物理性质,开展相关实验的探究性学习,从活动中学习科学观察方法、物质间鉴别方法、分离方法等。

2、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程序,初步掌握科学的实验验证方法,学做实验设计和实验评价。

3、提高科学和人文素养,了解食盐的开采、炼制历史和方法,认识食盐与人类生命健康的关系。

4、提高实验动手能力,培养科学、规范的实验操作基本技能及实践创新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活动课时:共3课时

主题活动一 了解食盐

活动目的:了解常用食品食盐的物理性质,开展相关实验的探究性学习,从活动中学习科学观察方法、物质间鉴别方法、分离方法等。

活动过程:

一、观察食盐

引导学生观察食盐在常温、常压下色、态、味、溶解性等物理性质。

二、区别食盐与另一种物质的方法

1、白糖与食盐

依据:

方法与现象:

结论:

2、沙与食盐

依据:

方法与现象:

结论:

3、食盐溶液与洁净水的鉴别。

4、实验设计

引导学生用实验或生活实践的方法验证自己提出的鉴别食盐溶液和洁净水的方法是否正确。

5、学做实验评价

6、食盐与沙的分离。

主题活动二 食盐的用途

活动目的: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程序,初步掌握科学的实验验证方法,学做实验设计和实验评价。

活动过程:

一、人体为什么离不开食盐。

1、人体为什么离不开食盐?

2、人体中食盐含量过少、过多会有什么危害?

没人每天的盐分摄入量大约为10--20克。

3、我国要求市场上出售的食盐中,加入了哪些对人体有益的成分?为什么要加入这些成分?

加入了碘、钾、钙等。

二、食盐与日常生活

三、食盐与工农业生产

主题活动三 食盐的来源与精炼

活动目的:

1、提高科学和人文素养,了解食盐的开采、炼制历史和方法,认识食盐与人类生命健康的关系。

2、提高实验动手能力,培养科学、规范的实验操作基本技能及实践创新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活动过程:

一、食盐的来源

我国的主要食盐产地有哪些?

四川自贡市、盐源县、万州等;青海湖、江苏淮安县、湖北潜江县.....

我国探明的食盐储量共有4075亿吨(指岩盐)。

二、食盐的精炼

介绍盐都自贡的取盐和炼盐史

三、制作盐蝴蝶。

第三单元 多彩的编织

活动内容:

1、我们身边的编织品

2、巧编织

3、美丽的壁挂

活动目的:

1、通过对各种编织品种类、材料、工艺特点及用途的搜集、对比、认识,提高信息素养,激发技术学习的兴趣。

2、通过对我国民间编织艺术:草编、纸编及织、绣等工艺的实践活动,了解编织的部分技能、技巧、材料、技术与地方经济发展联系的经济意识和质量意识。

3、学习利用当地的自然材料和民间艺术,简单工具设计编织艺术品,提升审美能力、创作情趣和技术素养。

4、磨练细心与耐性,培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个性品质、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爱惜劳动成果的优秀品质。

5、通过多层次的作品展示、交流活动,进一步拓宽视野,激发创新精神和追求真、善、美的艺术品质。

活动课时:共6课时

主题活动一 我们身边的编织品

活动目的:通过对各种编织品种类、材料、工艺特点及用途的搜集、对比、认识,提高信息素养,激发技术学习的兴趣。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认识不同的编织品

1、展示学生搜集的各种编织品

2、课件展示老师搜集的各种编织品,

师生共同欣赏、认识各种编织品的工艺特点、产地、材料和用途。让学生了解编、织、纺的相同点与区别。

二、组织学生查询、了解,讨论后,填写教材中的两个表格。

第二课时

1、学生自报了解并掌握了哪些编织方法、曾动手编过什么物品,每件物品说明采用的材料是什么?

2、动员学生将自己的编织作品在班级展示、交流,互相学习编织技艺。

主题活动二 巧编织

6、活动目的:通过对我国民间编织艺术:草编、纸编及织、绣等工艺的实践活动,了解编织的部分技能、技巧、材料、技术与地方经济发展联系的经济意识和质量意识。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学编蝈蝈笼

1、参照教材中介绍编织的方法,一步一步让学生边看边编,

2、材料的选择:可多样化,除麦秆、竹篾等,还可选择当地和身边易找的其他材料。

3、式样的选择:除教材中介绍的式样外,教师和学生可发挥自己的特长,开展多种形状和品种的编织活动,如:圆球型、长方体、正方体等形状。

第二课时

学编纸藤篮

1、教师讲解编织过程

(1)制作纸藤,纸材料可用废旧报纸、画报纸,

(2)编纸藤作品:编底部、编侧部、收尾。

2、在学习编织后,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自主设计、自选材料进行编织,

3、学生制作作品

(1)学生设计作品

(2)列出所需材料清单,按清单准备好材料,并向当地民间老艺人学习,可编织实用性强的竹编、草编。

4、作品展示交流。

主题活动三 美丽的壁挂

活动目的:

1、学习利用当地的自然材料和民间艺术,简单工具设计编织艺术品:壁挂,提升审美能力、创作情趣和技术素养。

2、磨练细心与耐性,培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个性品质、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爱惜劳动成果的优秀品质。

3、通过多层次的作品展示、交流活动,进一步拓宽视野,激发创新精神和追求真、善、美的艺术品质。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壁挂

壁挂即挂在墙上的精美艺术品,其种类很多,我们学习的只是其中一种。

1、引导学生观察壁挂

2、学生调查与了解:

(1)壁挂和地毯的主要产地和品种有哪些?

(2)编织壁挂一般采用哪些原材料?

(3)编织壁挂的主要工具和针法?

二、学习编织壁挂

编织过程中老师进行指导,师生共同完成。

第二课时

壁挂设计与编织

1、自选主题,要求主题一定要鲜明。

2、自己设计图样:图样要能表达主题,色彩要协调,给人以美的享受。

3、在编织针法中,可用学过的针法,也可以用其他针法。

4、展示作品,交流总结。

『肆』 六年级下册新疆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六年级下册 新疆人民出版社

“ company was founded on the principle of helping others. It starts with our commitment to our community and continues with our involvement with a diverse range of philanthropic organizations both here and abroad.”
Is this a running company? Yes, it is. And, yes, this is what’s written at the top of Newton’s Global Responsibility page. “It’s my dad,” explains Wendy Lee, whose dad, Jerry Lee, is CEO and cofounded Newton Running together with Danny Abshire, CTO. “Honestly, when he founded the company with Danny, he was at a point where he had been very successful in his previous career. He said, ‘If I’m going to start another company, and particularly a running shoe company, the reason I’m doing it is to help other people.’ It starts with him and he made the philosophy from the beginning and made it understood.” Lee, who is Director of Global Sustainability and oversees Newton’s initiatives in this arena, adds, “Of course, we want to make the best running shoe and provide the best running ecation, but at the end of the day we want to help the lives of other people.”
And this isn’t just a Jerry and Danny thing. Employees hear about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their initial interviews and are introced to it in the orientation process. It’s also written into job descriptions. “Every employee needs to be involved with social responsibility to whatever level possible. Everyone knows that’s what we stand for and that’s why we exist.? It’s not just something we do on the side, this is why we exist and I find that people really like it and get excited,” explains Lee.
So what exactly does all this talk mean?
Trickle Up works with local organizations to help train these women how to start their own businesses, usually in textiles or farming. They help these women to establish their own micro-economy and to have a sustainable economy for themselves, which then allows their kids to go to school and to get an ecation. Each season, Newton chooses a shoe from which a $1 per sale goes to the Trickle Up campaign.
Being a company that does the right thing also means that after Hurricane Sandy hit, Jerry Lee spontaneously gave 100s of pairs of running shoes that the company had brought to sell at the New York marathon expo to a group of firefighters who happened to be walking through the expo. They in turn donated the shoes to survivors of the hurricane.? Likewise, shoes have been sent to the Philippines and the company even helped their own community after the Colorado floods sent water gushing through Newton’s backyard this fall.? “We are always ready to help where we can,” says Lee. The company also gives a discount to military members.
Although Jerry Lee won’t toot his own horn, his daughter will, as will Newton employees who have witnessed the giving firsthand. Lee encourages others in the running community to do the same, to look around and see where there is a need. “If there’s any way to help, then do it. Be aware of what’s going on and get involved.” She adds, “We have so much to be thankful for, our health and our well being, particularly when you think about the flooding and the fires that have happened in our own backyard. We’re thankful as a company for our customers and their support of us. We have been fortunate and continue to be so as a company, so it’s our Onitsuka Tiger Mexico 66 online responsibility to give back. It’s what we do.”

『伍』 小学生六年级下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表内容有么

“志愿服务,奉献社会”社区实践记录活动报告
调查地点:新城逸境社区
调查成员:
调查时间:年 月 日 星期六
一、活动目的:
通过服务社区的活动,使小组成员熟悉社区在地理环境、人文景观、物产特色、民间风俗等方面的特点,继而萌生亲切感、自豪感,并懂得爱惜、保护它们;使同学们经常留意社区中人们关注、谈论的问题,并能学会综合而灵活地运用自己的知识加以解决,从而掌握基本的服务社区的本领,形成建立良好生活环境的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服务的过程中学会交往、合作,懂得理解和尊重,形成团队意识和归属感,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感。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场所必须从课堂走向社区、走向社会,学习内容的载体也必须从教科书转向丰富多彩的社区、社会生活实际。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堂外的,蕴藏于社区、社会生活之中的课程资源,直接影响到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课程的有效实施。
二、活动内容:
帮助社区站点开展活动,做前期准备、搬桌子椅子。挂横幅。打扫卫生等。感受春节传统风俗、接触、了解社会,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活动体会:
从这次社区服务中,让我学到了只有靠自己的双手去争取.去拼搏,才能撑起生活的风帆,而不是坐以待毙的等着.同时我感悟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真谛。学校这次组织的公益劳动让我懂得了公益劳动不仅能造福社会,而且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而我们也该为了公共利益而自觉自愿地参加劳动,因为那是我们中学生的劳动态度的一个特征。不记报酬也是我们中学生劳动态度的一个特征。我们讲的公益劳动,就是以不记报酬为前提的;那是根据以公共利益而劳动;我们必须为公共利益而劳动,自觉要求进行劳动。积极参加公益劳动是为社会尽力,是热爱劳动的表现。
社区实践活动提高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引导了我们接触、了解社会,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而学校组织的劳动,更让我们明白了学会独立的重要性。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对于我们这些出生牛犊的中学生们,独立的培养和社会的洗礼是多么的重要。在这个更新速度超快的今天,如何适应社会也是我们即将面临的困难。对于现在的我们,越早接触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就意味着我们越能适应它。

『陆』 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上海科技出版社小学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计划

『柒』 小学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 研究性学习下册教案

小学六年级研究性学习中的教学设计
一、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有什么特点?
1、粗放性。在常规教学中教学设计的对象是固定的,重点难点也是明确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只要通过对内容的研究就可以确立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设计过程基本上是线性的。而在研究性学习中,由于学习的内容具有不稳定的特点,研究的范围也难以界定,因而教学设计只能是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试粗线条的估计,至于自己的设计是对还是错教师心中也没有底,从这一点看,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是一种对未知过程的想象与摸索,它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创造力,教学设计的内容形式可以百花齐放,整个设计过程是粗放的也是立体的。
2、动态性。研究性学习强调的是研究过程,而不是研究的结果,由于这一过程是不断变化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内容和方式必须根据过程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它还具有动态性的特点。研究性课程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也上对课题研究的一个设计过程和跟踪过程。
3、协作性。不仅在研究性学习中要强调协作性,就是在教学设计中协作性也非常重要。这里既有师生间的合作与老师间的合作,还有学校与社会的合作。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许多东西对我们广大老师来说都是第一次接触,只有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才能妥善解决好研究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从而找到最佳的解决方式。教师间的合作,在研究性学习中至关重要,因为集体的智慧总要超过一个人的智慧。
4、灵活性。在常规教学中,教师只是对规定内容进行处理,教学方式相对单一,在研究性学习中,由于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形式千差万别,学生的研究内容与方式也各不相同,随时都可能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这就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设计也必须灵活机动,可以说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时,灵活性尤为重要。
二、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①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研究性学习在不同阶段的内容和要求是不一样的,教学设计理应针对这些变化进行调整。例如:在选题阶段,主要是指导学生如何选择恰当的、便于研究的课题,这就要教师针对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能力、已搜集到的资料及能为研究提供的资源环境等进行设计。在结题阶段,主要是指导学生如何写好结题报告,这就要教师针对学生收集到的所有资料,对学生进行资料的整理、归纳、分析等方面指导。
②针对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研究性学习的每一次教学活动所要完成的目标是不一样的,教学设计就要针对不同的目标,制订不同的计划,设计不同的方法和过程。例如:外出采访搜集资料,就要对学生基本的外出调研知识进行指导,特别是在文明礼貌、交通安全等方面加以强调;上网查阅资料,就要对学生进行如何上网、下载指导。
③针对学生。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各不相同,学生的个性存在差异,学生的交往能力也不尽相同。例如:在指导学生小组分工时,就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合理分工。性格活泼开朗、交际能力强的学生负责对外联络,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负责摄影或做实验,理论水平强的学生负责书写和结题,性格内向,做事认真、细腻的学生负责资料保管。
④针对现有的教育资源和环境。研究性学习要以学校、社区为依托,要充分考虑学校、社区的现有教育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及教育环境设施,尽可能地加以充分利用。在选题时特别要加以考虑,否则可能会造成选择的课题不能研究,导致半途而废。例如:农村、小城镇的学校千万不要像大城市的学校那样选择科研要求极高的课题。因为它们没有大城市那么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作依托。
2、科学性原则
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体现在教学目标明确、方法得当、重点突出、过程清晰、内容准确、课时合理、科学用语规范等。要使每次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有利于教师的管理指导和学生研究的顺利进行。我们认为在每次教学活动之前师生应该协商备课,发挥集体的智慧;每次教学活动之后,应该及时总结,写教学后记并作适当的调整,以便充实和完善教学设计。
3、主体性原则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本,强调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为主。整个教学始终要围绕学生自己发现-----选择----探究----解决问题这一研究过程来设计,教师在研究中只起点拨、指导、领路的作用。每次活动的教学设计同样也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外出采访。教师给学生提出这次外出采访的几点指导性建议:①需要带些什么东西(访谈表、介绍信、录音机、录像机、照相机等);②需要解决什么问题;③在采访中若遇到突发性问题应如何合理解决(如:被采访的单位或人不接待怎么办)。接着让学生各尽所长,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采访。
4、鼓励创新原则
研究在不断变化中进行,有许多的新鲜事物不断出现,要求教学设计作不断的调整和创新,特别是鼓励学生在研究中大胆地对教师提出质疑并不断调整研究方向。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创造性地去研究。没有创新的设计和学生自身的创新,研究性学习就没有生命活力。同时,每次的教学设计也不必千篇一律,应该要创新出各种不同的形式。
5、可持续发展原则
研究的事物随时间、空间在不断变化和发展;学生的知识、能力及认识事物的水平随着研究的深入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故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要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不仅仅是为了一届又一届的师生积累丰富资料和宝贵经验,更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今后的人生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帮助。教学设计的思想和理念要新,不能着眼于现在,应放眼于未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教育学生要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敢于创新和实践的作风、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等;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善于思考的思维方式等。
三、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要进行哪些方面的准备?
这是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时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为了不打无准备之战,使自己的备课更有针对性,教师必须对方方面面的情况都进行充分的调查和估计。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寻找备课依据。
1、学生情况研究
学生是研究性学习的主体,他们研究热情的高低、活动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决定这门课程的成败。为此,必须对学生的知识现状、能力层次、研究兴趣、活动区间、生活环境作一正确的评估。由于这门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因而不能凭主观臆断。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手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一次摸底,以找到一些教学设计的依据。
(1)兴趣方面:了解他们对开设研究性课程所持的态度。一般来说,学生对一门新的课程总会抱着一定的好奇心来参加,态度普遍比较积极。可由于研究性课程是一项社会实际活动,对动手能力相对薄弱的中国学生来说,他们的反应可能并不如想象的强烈,对此,我们应作好充分的估计。
(2)活动能力方面:了解他们在平时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和性格特点。如他们是否常常与同学或家长进行交流,是否愿意与陌生人聊天,是不是敢在大庭广众之下高声说话,是否愿意到一个不熟悉的部门去进行采访等。我们知道学生的活动能力有强弱之分,性格有内向和外向之别,而活动能力又往往受到家庭环境和心理性格等方面的影响。一般来说,性格外向的学生社会活动能力要强一些,但自制能力往往要差一些,工作也相对要浮躁一些;而性格内向的学生虽然拙于言辞,不善交际,但却非常沉稳。了解这些,可以帮助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能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指导策略。
(3)知识结构方面:虽然现在学生的知识结构还处在一个未定型的时期,但他们对某些学科又或多或少有些偏爱,因此有必要对他们的知识现状摸底,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才干。如了解他们是比较喜欢人文科学还是自然科学,学得最好的是哪些学科,最不感兴趣的是哪些学科,喜欢看哪种类型的课外书等。这样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就可以避免许多重复劳动。
(4)日常生活方面: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的特殊地位使得他们往往目中无人,惟我独尊。他们大多不愿向别人袒露自己的思想,心理封闭。这一点在常规教学的重要性并不十分突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也大可不必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研究,而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强调集体的协作精神,一个课题研究小组有无凝聚力往往决定着这个课题能否顺利进行。因此,了解学生是否具有合作意识就成为我们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前必不可少的一环。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不同侧面去进行了解,如他们是否愿意与大家一同分享成功的喜悦,是否愿意向父母或朋友倾诉自己的心思,是否喜欢自己的父母或邻居,是否有过孤独的感觉等等。
(5)困难预见方面:研究性学习的困难不仅体现在研究过程中,还体现在这门课程的推行中。因为在大多数学生看来,它与高考联系并不紧密,花那么多的时间去搞调查、做实验,有不务正业之嫌。学生最担心的恐怕就是会影响常规课程的学习,为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想法,在进行这门课程启动前的教学设计时,就应想方设法打消他们的顾虑。
学生的另一个困难来自客观方面,我们可以向学生了解一下他们希望学校能为他们提供哪些方面的帮助,如做好校内图书馆、电脑室、实验室、后勤部门的服务工作和家长的说服工作以及社会有关部门的联系工作。另外,还有必要了解一下他们希望从教师那里得到哪些方面的帮助和对老师的要求。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研究,我们就掌握了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的第一手材料,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也就可以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了。
研究学生的常用方法是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找学生聊天。只要我们尊重他们,以诚恳的态度去对待,他们一般都会乐意与教师进行交流。
2、教师情况研究
一个课题指导小组往往由几位教师组成,这些教师在专业知识、心理性格、业余爱好等方面往往有很大的区别,因此,有必要对同组的每个教师的优点和不足进行认真的研究,取长补短,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课题指导小组的作用。
专业知识方面:高中教师大多是教授一门课程,知识面相对比较窄,对边缘学科知识了解有限,因此在对学生指导时要进行合理分工,让每个教师尽量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但由于教师在学历层次、能力结构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在分工方面不能一刀切。如本校在学生的开题和结题报告中都要求要有一篇英文概述,英语教师虽然能解决学生的英语语法问题,但对学生的报告是否抓住了研究的核心内涵可能并不清楚,这就要求其他教师也必须参与进来。
心理性格方面:每个人在心理性格方面都与别人有区别,即或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也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心理性格特点,因此,对本组每一位教师的性格志趣进行研究,会帮助我们找到一些最佳的指导方法。如性格内向的老师往往比较有耐心,能帮助学生认真分析研究中的得失。性格外向的教师往往交际广泛,能帮助学生与社会上的有关部门取得联系,让学生顺利地进行采访,在指导学生方面往往不拘一格、富有创意。
兴趣爱好方面: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社会实践课程,它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如果单凭几个教师所学的专业知识,在指导的时候可能会感到捉襟见肘。因此,必须充分利用教师的兴趣爱好这一有利资源。如有的老师电脑玩得不错,有的老师喜欢收藏,有的老师喜欢摄影,这些技能都是研究性学习所必须掌握的,这些教师完全有能力给学生提供帮助。
3、指导策略研究
指导策略是提升学生研究兴趣的一种有效途径。学生的研究兴趣能否得以长期保持、研究过程能否顺利完成都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策划,要当好这一导演的角色,就必须掌握一些指导的技巧。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指导策略进行研究,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策略,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保持学生研究的积极性。常见的指导策略有如下几种:
激励法。一般来说人都是渴望得到别人认可的,当学生在研究中有突出的进展时,教师不应吝惜自己的表扬,要表扬得让学生受宠若惊,让学生都有一种“我是天才”的自豪感。学会欣赏学生是指导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的第一步。即或学生的某次活动毫无收获,我们也不应多加指责,在与学生一道分析失败原因的同时,一边鼓励学生去继续自己的实践,尽量去发现学生研究的长处,哪怕只是很细微的优点。
激将法。当学生在研究中受到挫折,比如去采访某人受到拒绝时,教师要想办法激起学生的勇气。如我们可以向他们说某个小组的同学去采访某人时受到了很热情的接待,你们就承认自己不如哪些同学吗?现在的中学生自尊心都很强,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就可以培养他们知难而进的争胜意识。
求助法。教师有时候不妨拿一些自己已经知道的问题去向学生求教,当一回学生,让学生也感受一下当教师的滋味。这一方法既可满足学生的虚荣心,又可密切师生间的关系,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指导艺术。
4、困难与优势研究
(1)困难研究
研究性课程自始至终都面临着困难,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中必须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做出充分的估计,并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一般来说在课题论证阶段学生会面临许多方面的困难,如不知怎样选择课题,不知怎样去研究,不知从哪些地方去寻找自己需要的资料,去采访做调查也搞不清该了解些什么。此外还有一些来自社会方面的压力,如家长的反对等。对这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都必须认真准备,做到心中有数。
在开题准备阶段,由于学生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研究,对研究性学习的轮廓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因而在这个阶段出现的困难主要表现在资料的收集、开题程序和开题报告等方面。如他们往往搞不清在收集的材料中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没用的,搞不清开题报告到底该怎么写,写什么内容,哪些内容要重点写,哪些内容只要稍微提一下就可以了。这些问题也是这一阶段教师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
在学生的开题顺利实施后,课题的研究就进入中期实施阶段,这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飞跃阶段,学生需要占有大量的材料来论证自己的课题。这一阶段学生的最大困难恐怕是研究热情的维持问题。学生由于刚刚通过了课题的开题,普遍认为可以松一口气了,因而课题研究最容易有始无终。又由于这一阶段大多处在学生的长假期,他们很可能因其他活动而把自己的研究给忘了。如有些研究花卉的同学让花蔫了,有些研究汽车尾气的同学让用来做实验的老鼠饿死了。对此,指导老师应认真设计学生的实施计划,对学生的研究过程进行全方位的跟踪。
最后是课题的结题阶段,进入到这一阶段,学生面临的困难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结题报告的撰写;成果展示;经验与教训总结。
(2)优势研究
中学生处在一个思想情绪很不稳定的时期,他们自身所能具备的最大优势就是对世界充满好奇,对未来充满遐想,任何一点成功都会使他们的心理得到满足,正确的引导会点燃他们创造的火花,为此,应好好对他们的这些自身优势进行研究,充分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除此之外,还应进行有针对性地研究。如了解学生的专长、兴趣爱好,以便他们在选题时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同时教师还应对本课题组教师的优势进行研究,以便进行合理分工,优势互补。
5、活动形式研究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可谓五花八门,种类繁多。不同内容采取的活动形式也往往不同,那么教师该怎样去开展活动呢?最常见的活动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讨论式。这是研究性学习中采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形式。教师根据课题进展的情况,向学生提出一个有代表性的问题,让学生小组集体解决。
调查式。学生根据自己的课题需要,带着问题,都有关场所去进行社会调查。
采访式。学生到有关部门去采访与课题有关的专家,或到网上寻找在自己课题方面有杰出成就的专家学者。
交流式。各个课题小组定期交流自己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互相介绍自己的研究经验和心得。
查阅式。学生到校图书馆、新华书店、市图书馆、互联网等场所查找与课题有关的资料。
实验式。学生到实验室等场所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实验。
教师在安排每一次活动时,一定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能急于求成,做到三个“切忌”:活动范围切忌过宽;活动内容切忌模糊;活动目标切忌过高。
另外,教师在进行活动安排时还要考虑到学校总的课时设计,以便急早安排好每一阶段的活动目标。如本校高一年级是用一年的时间来完成这门课程的,因而,学生的活动内容和方式也就相对丰富一些。一般来说,起始年级所花的时间要长一些,以便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来适应这门课程。
6、学习资源研究
(1)人才资源
所谓人才资源指的是本课题组研究人员所具备的智力优势及与本课题有关的社会人才资源。在向学生进行开题动员的时候,要能充分宣传自身的优势。
教师的智力资源固然重要,但研究性学习的主体毕竟是学生,为此,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能力优势更是课题研究的关键。
此外,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还要对与本课题有关的部门和社会专家进行了解,向学生提供一些采访的渠道和专家在某些方面取得的成就,以供学生研究时作参考。另外,有些学生的家长可能就是在某个领域做出了杰出成就的专家,对此千万不能忽视,因为联系家长比联系其他部门的领导要方便得多。
(2)物力资源
首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如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微机室;其次是到社会上去寻求帮助,如新华书店、市图书馆、科教中心等;再次就是取得家长的支持。如本课题第一小组的几个同学家庭条件都不错,家长对孩子的活动也很支持,家长给他们提供了活动所需的有些设备,如采访机、数码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电脑等。这样他们的课件制作高出其他同学许多也就在情理之中。
四、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的内容有哪些?
第一:确立课题研究目标
这里所说的课题研究目标,是指每次活动的主题构想。这是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必须明确的问题。那如何来确立每次活动的主题构想呢?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展开。
1、每个课题都有课题的中期和长期目标,在确定每次活动的主题构想时,应结合课题的中长期目标来设计本次活动的课题目标。
2、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和原先预计的目标有所不同,那就要求在教学设计时结合实际情况,调整活动目标。
3、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要对学生的操作过程进行分析总结,结合组内学生的工作能力、知识水平以及上次活动完成情况等,来确立下次活动的目标,使之更加适合学生,使他们在实施过程中,少走弯路,多有收获,为整个课题的完成打好坚实的基础。
在制定活动目标的时候,一定要具体,有可操作性。一次活动最好着重解决一个问题,达到一个小的研究目标。
第二:预计重难点
预计重难点,就是对每次课题研究的活动目标的重点进行分析,对学生研究中可能出现的困难进行估计,这是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为了避免设计的盲目性,课题组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前应做好两项工作,一是要对学生在上一次活动中碰到的困难进行了解、分析,从中找出一些共性的问题,进而分析这些出现这些问题的症结和根源;二是要对课题研究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对可能影响课题研究的客观情况进行估计。这样在进行每次活动的教学设计时,就可能更具有针对性,对重难点的把握就可能更接近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
第三:操作过程
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的操作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形式。
一种是教师指导。这既有指导老师结合本次活动所确定的主题构想,对学生进行一些知识性的指导和对学生前一阶段研究工作总结,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作一集体回答,又有专门为学生开设与课题有关的专题讲座,如《怎样写开(结)题报告》、《怎样收集材料》等。
一种是学生活动。这是指课题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对课题活动内容进行安排,对活动过程进行指导,以及对活动过程中各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估计。这时教师教学设计的重点应放在对学生活动过程的管理上。如有些学生可能利用这个机会到外面去玩耍,或到网上去漫游,所以对学生活动内容的设计,一定要尽可能从各方面考虑,多想方法,使课题的操作过程,既符合规范,又有创新。
第四:知识更新
由于课题组老师是由不同科目的课任老师组成的,各个老师都有知识的局限,单凭一个老师的专业知识是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的,因此教师应认识到自身知识的缺陷,不断地提高自己,丰富自己。在进行每一次教学设计时,都应对本次活动所需要具备的知识作充分的准备,对自己陌生的知识应虚心向同行或专家请教,对一些基本的技能应认真去学习,如有关电脑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指导教师都必须熟悉。另外,教师在指导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新观念,新知识,新技能,要及时反映在教学设计及指导中。因此在进行每一次教学设计时,都要把自己的知识更新作为一个专项列出来,以促成自己的研究素质的提升。
第五:反思总结
这部分内容是教学设计的最后一环。尽管我们对研究性学习的方方面面都作了充分的准备,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总会有许多意料不到的情况发生。因此,对每一次的活动进行总结反思也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们应多问几个为什么,如为什么会出现种情况?为什么没有预见到这种情况?是自己的能力问题还是自己的主观认识问题?这一反思可增强指导教师的责任感。
此外在每一次的教学设计中还应对自己前一阶段所指导的工作作个总结。看自己在指导学生的课题研究中,自己有哪些收获,教育教学行为和教育方式有哪些转变。这一总结,可增强教师指导的自信心

阅读全文

与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学计划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