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大全 > 小学数学说理教学现状

小学数学说理教学现状

发布时间:2020-12-25 19:02:39

1. 如何培养学生的说理能力

调兵山第十一小学 勾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能够使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展开交流,形成用数学的意识是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主要目的,而数学语言的表达对学生而言也是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反映,现在的新课程下的数学教育,他不仅关注的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还要求学生会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的知识对一些问题进行说理,近来许多考试中会出现一些让学生说理的问题,而我们的学生往往写的很多但都词不达意,不注意条理,也不能紧扣题目本身,不但缺乏最起码的完整性,更谈不上应有的条理性和准确性,所以要想学生能做好说理的书面表达,首先就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要有培养学生说理能力的意识,其次是如何将这种意识落实在课堂上的问题,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说理能力呢? 一、激发兴趣,使学生“想说”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从事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兴趣所引起的。”教学实践证明:浓厚的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是学生的智力,提高成绩的关键。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重要的推动力,是学习中最活跃也是最现实的东西。无论多么科学、合理的教学载体,或多么先进的教学方法及现代教学手段,如果学生根本不感兴趣,提不起精神,什么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一切都是空话。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年龄特征的原因,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应该运用各种办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不应该只埋头教书,不管学生的反应,必须研究学生的学,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兴趣学习,这样对于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二、创设情境,给学生发言机会 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不但要会“读”数学,会“做”数学,更重要会“说”数学。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学生创造发言的机会。 (一)图形、实物,培养学生对观察材料的描述能力。新教材中为学生提供了许多看得到,听得见,感受得到的基本素材,教师可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比较、思考,在观察感知中积极思维,后让学生用清晰的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观察过程,不仅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二)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探索、表达。新教材的各章节给学生提供了许多“做”数学的机会,教师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语言表达与思维活动的有机结合。 (三)课堂板演、课外作业规范学生解题的条理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回答问题、课堂板演、课外作业等方面表达的准确性、层次性与连贯性,让学生说具体,说准确,说完整。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只关心答案和关键性词语。当学生回答问题时,往往刚站起来只说了内容的一部分,教师为了赶课堂进度和时间,就马上让学生停止回答:“哦,你的意思我明白了。”然后教师自己就会帮助学生完成其实学生完全知道的标准答案;在批改作业时,教师多关注结果的对错,对学生的书写、表达或其他语言叙述都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忽视了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规范自身行为,做学生的表率 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有着很强的影响力。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做学生的表率。 (一)语言要规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说理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一节数学课,教材往往只需两三页纸,若照本宣科,只需几分钟,而要将这点素材转化为四十分钟的教学内容,就需要好几倍的语言来充实。从新课的引入、知识的发生、问题情境的创设,师生感情的交流,育人氛围的营造,教学的设计、回顾、小结,无不显示作为数学教师运用语言艺术的功底。靠教师的影响从而促进了学生数学语言的形成。 (二)板书要规范。一位教师如果课堂上的板书随随便便,了了草草,那么学生的思维、作业也肯定是乱七八糟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发展,时间一长,甚至可能出现学生思维清楚,但不会书面表达的恶果。所以教师在黑板上书写概念的理解、定理的推导、例题的和解答时,要注意条理,结构严谨,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始终保持一种清晰的思维,才能在语言表达中做到合理、有条不紊。 四、有效合作交流,强化数学语言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的数学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课堂。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与同学的想法。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思,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再合作交流。在与人分享和思考的氛围中倾听、质疑、说服、推广,从而达到锻炼语言表达的能力。总之,在教学中,让学生用准确、精炼、清晰、完整的语言表述观察过程、操作过程、算理和解题思路以及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久而久之,学生既会想又会说,既可以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又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语言的培养是教学工作中一项的任务。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教学中应该重视对学生数学说理能力的培养,自始自终把语言教学贯彻落实到教学工作中,使学生从敢说到会说、善说、善辩,从而达到促进思维发展的目的。

2. 15分钟如何把创先争优的党课讲课言简意赅,说理透彻求大神帮助

启发教育法。 党课教育的启发教育法,是指在党课教学中,注意启发党员的积极思维,引导党员自觉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培养党员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党课教育中采取启发教育法,首先,要求党课教员从备课到课堂讲授,都应从启发式教学要求出发,不仅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丰富、充实、新颖,同时要注意讲授内容的内在逻辑联系,掌握讲课内容的中心环节和关键所在。这样才能使党员的思维活动同教员的思维活动保持同步。其次,党课教员要了解党员的思想情况,了解党员最关心和要解决的问题,进而抓住这些热点、难点问题,有的放矢,引起党员的共鸣。第三,党课教员要善于运用设问、反问、比喻等修辞手段,以及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手段,启发党员自己去思考问题,寻求答案。 对比教育法。 党课教育的对比教育法,是指在党课教学中,通过两种或多种事物的相互比较,提高党员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的教学方法。对比教育法可以对同一件事情从多种角度划分出许多种类进行对比,如正与反的对比、今与昔的对比、好与坏的对比、先进与落后的对比等。对比教育的优点在于,党员通过较直观的对比,看清客观对象的异同点,从而辨明是非,分清正确与谬误,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要在党课教育中很好地运用对比教育法,首先,要求教员提出的事物要具有可比性。其次,要多用客观的数字、图表说话,注意对比的反差程度。第三,要在对比中加强引导。 讨论教育法。 党课教育的讨论教育法,是指在党课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在教员与党员、党员与党员之间进行思想认识的交流,以加深理解和消化理论知识、共同探讨问题的答案,培养和提高党员认识问题的能力。讨论教育法常常同启发教育法结合起来使用。运用好这种教育方法,应注意抓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要科学地选择讨论主题。讨论题目应当是广大党员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能使党员的注意力集中和能启发党员的思维。二是要精心组织,积极引导。在讨论前,教员应该有提示性发言,并提出观点。对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要注意引导,要始终鼓励广大党员站在党性的立场上,解放思想,开动脑筋,畅所欲言。三是讨论的形式要多种多样。可以采取教员先作代表性发言,再展开讨论,也可以采取论辩式和质询式讨论方式,最后要由组织者对讨论的观点进行归纳,作出分析和评价,对存在疑点的问题给予说明,进而加深党员的认识。 专题教育法。 党课教育的专题教育法,是指在党课教学中,根据形势的发展和任务的要求,专门就某一主题 或某一问题对党员进行教育的方法。运用好专题教育法,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选好题目。要选好题目首先要求组织者要有政治敏锐性,及时了解中央的精神和上级部署,提前积累有关资料,同时要广泛深入地了解自己所在单位、部门及广大党员的实际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以便准确地选定题目。二是要观点正确、鲜明,材料丰富。要认真研读中央及上级的有关文件,吃透精神实质,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正确、鲜明的观点。这一观点应该是结合党员的实际、带有创造性的。同时注意用丰富的材料说话,从而使专题教育观点鲜明、材料翔实,既要使广大党员理解中央及上级部门的精神,又知道如何结合自己的实际去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保证党的路线和上级的工作部署落到实处。 典型教育法。 党课教育的典型教育法,是指在党课教学中,以典型人物作为党课教育的主要内容,通过对典型人物剖析来教育广大党员,引起党员的思考,调动和激发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在党课教育中,围绕典型对党员进行教育,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典型要真实客观,具有说服力和感召力。二是典型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这样才更有教育意义。三是要注意典型的多样性。要有正面的典型,也要有反面的典型,以增强典型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案例教育法。 党课教育的案例教育法,是指在党课教学中,在教员的指导下,党员通过对案例的了解、思考、分析、论辩,从而提高党员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育法有很多优点:它以具体事例来说明道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它要求听课的党员参与分析和判断,从而促使广大党员开动脑筋,独立思考;同时也改变了党课教育呆板的弊端,使广大党员在生动的案例教育中,受到形象的教育。 对话教育法。 党课教育的对话教育法,是指在党课教学中,在教员的指导下,广大党员和教员通过对话的方式,对某一个或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双向的思想交流,从而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 党课教育的对话教育法,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即解答式、探讨式、论辩式、漫谈式。在党课教育中运用好对话教育法,应把握好以下环节:一是准备要充分。要选准对话的题目,并围绕题目准备好材料,最好先贴出“安民告示”,使广大党员知道对话的题目。二是要注意引导。对于热点和难点问题,要注意正面引导,时刻把握主题,防止跑题。三是要端正态度,讲究语言艺术。对于党员的批评甚至指责,要正确对待,说话注意分寸,分析问题要客观、实在,不可出口训人,更不可恶语伤人 。 www.h4931.com

3. 数学课如何培养学生的说理能力

调兵山市第十一小学 勾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能够使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展开交流,形成用数学的意识是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主要目的,而数学语言的表达对学生而言也是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反映,现在的新课程下的数学教育,他不仅关注的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还要求学生会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的知识对一些问题进行说理,近来许多考试中会出现一些让学生说理的问题,而我们的学生往往写的很多但都词不达意,不注意条理,也不能紧扣题目本身,不但缺乏最起码的完整性,更谈不上应有的条理性和准确性,所以要想学生能做好说理的书面表达,首先就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要有培养学生说理能力的意识,其次是如何将这种意识落实在课堂上的问题,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说理能力呢? 一、激发兴趣,使学生“想说”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从事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兴趣所引起的。”教学实践证明:浓厚的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是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成绩的关键。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重要的推动力,是学习中最活跃也是最现实的东西。无论多么科学、合理的教学载体,或多么先进的教学方法及现代教学手段,如果学生根本不感兴趣,提不起精神,什么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一切都是空话。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年龄特征的原因,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应该运用各种办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不应该只埋头教书,不管学生的反应,必须研究学生的学,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兴趣学习,这样对于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二、创设情境,给学生发言机会 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不但要会“读”数学,会“做”数学,更重要会“说”数学。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学生创造发言的机会。 (一)图形、实物,培养学生对观察材料的描述能力。新教材中为学生提供了许多看得到,听得见,感受得到的基本素材,教师可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比较、思考,在观察感知中积极思维,后让学生用清晰的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观察过程,不仅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二)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探索、表达。新教材的各章节给学生提供了许多“做”数学的机会,教师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语言表达与思维活动的有机结合。 (三)课堂板演、课外作业规范学生解题的条理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回答问题、课堂板演、课外作业等方面表达的准确性、层次性与连贯性,让学生说具体,说准确,说完整。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只关心答案和关键性词语。当学生回答问题时,往往刚站起来只说了内容的一部分,教师为了赶课堂进度和时间,就马上让学生停止回答:“哦,你的意思我明白了。”然后教师自己就会帮助学生完成其实学生完全知道的标准答案;在批改作业时,教师多关注结果的对错,对学生的书写、表达或其他语言叙述都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忽视了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规范自身行为,做学生的表率 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有着很强的影响力。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做学生的表率。 (一)语言要规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说理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一节数学课,教材往往只需两三页纸,若照本宣科,只需几分钟,而要将这点素材转化为四十分钟的教学内容,就需要好几倍的语言来充实。从新课的引入、知识的发生、问题情境的创设,师生感情的交流,育人氛围的营造,教学的设计、回顾、小结,无不显示作为数学教师运用语言艺术的功底。靠教师的影响从而促进了学生数学语言的形成。 (二)板书要规范。一位教师如果课堂上的板书随随便便,了了草草,那么学生的思维、作业也肯定是乱七八糟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发展,时间一长,甚至可能出现学生思维清楚,但不会书面表达的恶果。所以教师在黑板上书写概念的理解、定理的推导、例题的分析和解答时,要注意条理,结构严谨,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始终保持一种清晰的思维,才能在语言表达中做到合理、有条不紊。 四、有效合作交流,强化数学语言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的数学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课堂。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与同学的想法。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思,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再合作交流。在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倾听、质疑、说服、推广,从而达到锻炼语言表达的能力。总之,在教学中,让学生用准确、精炼、清晰、完整的语言表述观察过程、操作过程、算理和解题思路以及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久而久之,学生既会想又会说,既可以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又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语言的培养是教学工作中一项长期的任务。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教学中应该重视对学生数学说理能力的培养,自始自终把语言教学贯彻落实到教学工作中,使学生从敢说到会说、善说、善辩,从而达到促进思维发展的目的。

4. 如何培养孩子的说理能力和自我辩护能力

一、 激发兴趣,使学生“想说”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从事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兴趣所引起的。”教学实践证明:浓厚的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是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成绩的关键。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重要的推动力,是学习中最活跃也是最现实的东西。无论多么科学、合理的教学载体,或多么先进的教学方法及现代教学手段,如果学生根本不感兴趣,提不起精神,什么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一切都是空话。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年龄特征的原因,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应该运用各种办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不应该只埋头教书,不管学生的反应,必须研究学生的学,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兴趣学习,这样对于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二、 创设情境,给学生发言机会
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不但要会“读”数学,会“做”数学,更重要会“说”数学。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学生创造发言的机会。
(一)图形、实物,培养学生对观察材料的描述能力。新教材中为学生提供了许多看得到,听得见,感受得到的基本素材,教师可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比较、思考,在观察感知中积极思维,后让学生用清晰的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观察过程,不仅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二)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探索、表达。新教材的各章节给学生提供了许多“做”数学的机会,教师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语言表达与思维活动的有机结合。
(三)课堂板演、课外作业规范学生解题的条理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回答问题、课堂板演、课外作业等方面表达的准确性、层次性与连贯性,让学生说具体,说准确,说完整。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只关心答案和关键性词语。当学生回答问题时,往往刚站起来只说了内容的一部分,教师为了赶课堂进度和时间,就马上让学生停止回答:“哦,你的意思我明白了。”然后教师自己就会帮助学生完成其实学生完全知道的标准答案;在批改作业时,教师多关注结果的对错,对学生的书写、表达或其他语言叙述都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忽视了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 规范自身行为,做学生的表率
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有着很强的影响力。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做学生的表率。
(一)语言要规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
生的说理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一节数学课,教材往往只需两三页纸,若照本宣科,只需几分钟,而要将这点素材转化为四十分钟的教学内容,就需要好几倍的语言来充实。从新课的引入、知识的发生、问题情境的创设,师生感情的交流,育人氛围的营造,教学的设计、回顾、小结,无不显示作为数学教师运用语言艺术的功底。靠教师的影响从而促进了学生数学语言的形成。
(二)板书要规范。一位教师如果课堂上的板书随随便便,了了草草,那么学生的思维、作业也肯定是乱七八糟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发展,时间一长,甚至可能出现学生思维清楚,但不会书面表达的恶果。所以教师在黑板上书写概念的理解、定理的推导、例题的分析和解答时,要注意条理,结构严谨,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始终保持一种清晰的思维,才能在语言表达中做到合理、有条不紊。
四、 有效合作交流,强化数学语言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的数学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课堂。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与同学的想法。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思,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再合作交流。在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倾听、质疑、说服、推广,从而达到锻炼语言表达的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让学生用准确、精炼、清晰、完整的语言表述观察过程、操作过程、算理和解题思路以及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久而久之,学生既会想又会说,既可以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又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语言的培养是教学工作中一项长期的任务。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教学中应该重视对学生数学说理能力的培养,自始自终把语言教学贯彻落实到教学工作中,使学生从敢说到会说、善说、善辩,从而达到促进思维发展的目的。

阅读全文

与小学数学说理教学现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