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学生朗诵的精美散文。
《溪流》 贾平凹 我常常觉得,我的生命,就是那山中的溪流。虽然在莽莽的山里,它只是那么柔细的一股儿水流。 溪是有根的,它凉凉地扎在山峰之下。在庄严的大山下,永远 不安宁、表现着的,恐怕便是这小溪了。 或许,它是从石缝里一滴儿一滴儿渗出来的;或许,是从小草的根下一个泡儿一个泡儿冒出来的。但是,太阳晒不干它、黄风刮不跑它。天性是那么晶莹,气息是那么清新;它一出来,便宣告了它的生命,寻着自己的道路要流动了。 正因为寻着自己的道路,它的步伐是艰辛的。然而,它从石板上滑下,便有了自己的铜的韵味的声音;它从石崖上跌落,便有了自己白练般的颜色,它回旋在穴潭之中,便有了自己叵不可测的深沉。 它终于慢慢地大起来了,要走更远的道儿;它流过了石川,流过了草地,流过了竹林,它要拜访所有的山岭,叩问每一次石头,有时会突然潜入河床的沙石之下去了呢。于是,轻风给了它的柔情,鲜花给了它的芬芳,竹林给了它的凉绿,那多情的游鱼,那斑斓的卵石,也给它增添了美的色彩。 它在流着,流着。它要流到哪里去呢?我想,山既然给了它的生命,它该是充实的,富有的;或许,它是做一颗露珠儿去滋润花瓣,深入到枝叶里了,使草木的绿素传送;或许,它竟能掀翻一坯污泥,拔脱了一丛腐根呢。那么,让它流去吧,山地这么大,这么复杂,只要它流,它探索,它就有了自己的路子。 我是这么想的,我提醒着我,我鼓励着我,我便将它写成了淡淡的文字。 观舞记—献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 冰心 我应当怎样地来形容印度卡拉玛姐妹的舞蹈? 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她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 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各种的彩色,渲点出她们的清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 假如我是个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来传达出她们轻捷的舞步,和细响的铃声。 假如我是个雕刻家,我就要在玉石上模拟出她们的充满了活力的苗条灵动的身形。 然而我什么都不是!我只能用我自己贫乏的文字,来描写这惊人的舞蹈艺术。 朋友,在一个难忘的夜晚—— 笛子吹起,小鼓敲起,歌声唱起,卡拉玛开始舞蹈了。 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用她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 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情感,却能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宛转的娇羞;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贴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像湿婆天一样,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她只顾使出浑身解数,用她灵活熟练的四肢五官,来讲说着印度古代的优美的诗歌故事! 《再见了,母校》 再见了,母校 深深地鞠躬,轻轻地呼唤…… 我轻轻地挥手 总挥不去三年积淀的幸福时光 我频频地回眸 看见您深情款款,总让我驻足彷徨 告别母校 让脚步沉重的不是背上的行囊 而是离别的哀伤 再也不能漫步在科艺苑的林荫小道 再也不能聆听树丛里的小鸟鸣唱 再也不能与恩师们探讨人生哲理 再也不能与同窗畅谈人生理想 告别了 在这个流火般的炎炎夏日 留下了 怎么也难以忘怀的读书时光 也曾在假山水池边久久伫立 细听春雨轻轻拍打着池边的树梢 也曾在幸福亭里谈天说地 相互倾诉着学习的快乐与烦恼 也曾在耀华楼上静心苦读 于书山书海里探寻属于自己的梦想 也曾在大自然中尽情徜徉 把人生、价值、义务和责任一一探讨 校园的绿荫记住了我们靓丽的倩影 校园的小道刻下了我们匆匆的脚印 校园的阶梯留下了我们文明的举止 校园的操场永驻下我们矫健的身影 那棵小树,我曾亲手替它施肥 它才有了今天如此的茁壮 那朵小花,我曾亲自为它浇水 它才有了今天如此的芬芳 那片片纸屑,我们轻轻把它们拾起 校园才有了今天如此的美丽 那扇扇门窗,我们细细把它们擦净 耀华才有了今天如此崭新的形象 白玉兰啊 你为何总是在我们离别的季节孤独开放 紫薇花啊 你为何总是让我们无端地勾起离别的忧伤 种下吧,为母校种下一株纪念树 让小树与我们一起成长 种下吧,为自己种下一棵相思树 让我们与母校同心相向 告别了,母校 心中总有一份留恋 只因,以后我们天各一方 告别了,老师 不知何年才能相聚 别离的眼泪早已挂满脸庞 离别前 我们想踏遍母校的边边角角 将甜蜜的回忆留在每个地方 这里有逝去的岁月 这里有年少的轻狂 可是 我们却没有时间去重温旧日的容颜 因为时钟已指向2005年6月 我们将永远地离开 不再在新学期里出现 离别之际 将甜蜜与哀伤同时摄入心底 只因转过这个人生路口 将不再拥有这道风景 所有的一切将只能在梦中回忆 再见吧,母校 虽然我已收拾好行囊 却把悲伤撒了一地 再见吧,母校 虽然我们会永远分离 但我们永远不会把您忘记
㈡ 小学,初中,高中要学的朱自清散文
背影,荷塘月色
㈢ 小学朗诵大赛的稿子(散文)
春困,夏乏,秋倦,冬眠,安静地享受着季节带给我的惬意悠闲,本想就这样把一内生安度,让过去成容为云烟;但平静无波的岁月,仍旧咆哮翻滚不肯停歇,卷起千堆白雪万丈狂沙,打乱了因缘际会。时间很短,天涯很长,往后的一山一水,一朝一夕,都要自己走完。半醉半醒半卷秋,一腔秋韵无处抒缓,直至秋去春来,桃李争艳,烟波江上来去匆匆依旧使人愁。回忆如一场秋雨,淋漓尽致地散落你的苍白美丽,却难以言尽心中的感慨万千。
秋风有时来的错愕,总载着些许微凉,些许凄清,渗入无眠的梦里。青梅过往,在风中泪眼婆娑,消逝苍茫天地间。当年相知未回音,沧海难为水,秋波江上荡歌声,与青山绿水谈笑风生,淡去几许清冷炎凉,你却幻化为一座孤城,坐落于我心一隅。
㈣ 小学语文教案格式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三、教学准备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学内习新课
a、初读容课文,了解大意
b、学习生字词
c、想想课文讲的是件什么事
d、小组讨论、交流。
e、教师相机辅导,理清课文脉络
3、指导感情朗读,入情入境
4、小结,拓展延伸
5、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㈤ 老师应该怎么给小学生上散文课
将抽象化为形象,可以用一些比喻,重要是慢慢引导他们得出散文主题,还有注意把控时间,掌握节奏。
小学时期是一个人发展最快也是最关键的时期,个性开始形成,价值观逐步确立,对小学生来讲,阅读的重要性不单是获取知识经验,更重要的是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为将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方面应注重各个环节,抓住语文知识的每一个方面。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引领学生畅游书海,无疑是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增强阅读能力、亲历阅读过程、提高语文基本知识和素养的有效途径。阅读,是提取、加工和运用信息的心智技能,也是体验情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形成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方法。 现今的阅读教学可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种,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只重视课内阅读,封闭在课本之中,忽视了课外阅读在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发展方面的特殊作用。因此,关注学生成长需要的阅读教学,应该重视课内与课外阅读的紧密结合。在阅读教学中,课内阅读是准备,课外阅读是应用。阅读能力的培养,单靠课内阅读很难完成。不管课内阅读的效率有多高,没有课外的阅读,都不可能获得十足的成效。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进行多种方式的阅读指导,才能培养熟练的阅读技巧和较强的阅读能力。学生在阅读中往往受其生活经验、认知水平等方面的限制,教师则可以通过课内阅读来启迪、引导学生提高文章鉴赏力和审美情趣。课文是教师在课内阅读教学中指导如何进行阅读的例子,也是教师引发课外阅读的重要途径。
通过课外阅读,学生会惊喜地发现作品的精彩、丰富。他们身上的文化趣味性会增强,能够自主选择文本,阅读文本。语文阅读能力将得到很快提高。事实证明,只有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密切结合,才能使阅读能力的培养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拓展阅读思维
“兴趣是认识的内驱动力”,只要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兴趣,开展课外阅读、拓展思维就会成为可能。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是不稳定的,在很大程度上受家庭、社会以及学校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因势利导,以课堂教学为契机,激发二.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创造性思维。
在阅读教学中,当我们以检查作业的形式去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时,会发现有很多笔记是应付了事,询问起来,学生会告诉你他对老师推荐的书没兴趣。这就不能不引发我们对如何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思考。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换一种方式让学生主动去阅读。那就是教师首先具备丰富的阅读经验与知识积累,再以恰当的方式点拨学生。试想,将所有我们认为有价值的书籍摆放在学生面前时,冰冷的铅字、厚重的版本,会让他们望而生畏。如果作为教师,能以自己的阅读经验,讲述书中某一动人的情景,告诉学生有关作者的趣闻、佚事,精选某人的代表作朗读、背诵或讲述,那么学生或许就从此知道了鲁迅、冰心、林语堂……听说了王朔、刘墉、李敖……再捧起那些厚厚的书,也就不再那么陌生了。
此外,故事会、朗读比赛、出墙报、开展读报活动等,都是交流阅读成果的好方法。使学生在享受成就感的同时,激发更大的阅读兴趣。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厚积而薄发,注重阅读积累
教育界把一个人生平的积累概括为三个方面:情感的积累、生活的积累和阅读的积累。对于小学生来说,积累阅读材料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关键。小学一、二年级开始,就应当让学生大量的背诵儿歌、浅显的诗歌,记忆一些童话故事和一些优美的散文。这样,小学生的说话能力,表达能力就会提高,头脑中积累的词汇越来越多,不仅促进了思维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促进了阅读材料的更多积累,并且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小学生的思想单纯,懂的知识少,理解力不够,但机械记忆力特别强。最适合输入大量的信息和强行训练。因此,阅读训练的重要方法就是多读。一是次数多,反复读。从一开始就要引导学生对字词句段和文章反复读。“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第二个就是要数量多。新教材增添了课文的篇数,增添了口语交际内容,本意就是让学生多读多拼。在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每日向学生推荐1-2首古诗词,让学生背诵,使学生在大量的积累中感悟运用。
四、读写结合,发展个性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读错音、写错字的现象较为普遍,用词不当、语言匮乏的现象也很严重。而这些问题光靠我们的课堂教学是难以解决的。因此,就有赖于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由于自制力差,学生在阅读中往往是看热闹,不会自觉积累。这就需要我们加以正确地引导。有效的方法就是读写结合,即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抄写、仿写。
让学生抄写一些优秀片段、好词佳句,写景状物、人物外貌、内心活动、行动语言等。古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有了一定的阅读量,才能引导学生注重语言的感情,才能使学生产生自己的领会,才谈得上小学生个性化阅读。
要促进阅读材料的积累,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还要让学生平时依照阅读材料写片段,鼓励学生多作仿写小习作。例如记录难忘的人、事物或景色;坚持写日记;写一些散文、读后感等等。在阅读仿写的过程中,自读自思、自我感悟。这样,学生在不断的仿写过程中,语言会越来越丰富,最终创造出自己的语言和独特的阅读方式。
总之,课外阅读应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主动发展为主旨,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阅读书籍,以促进语文改革的步伐,提高学生认知水平。而学生也会随着读和悟的步步推进而由量变到质变,从而使身心在课外阅读中得到健康的发展。
求采纳~~~~
㈥ 小学抒情散文往哪里投稿合适
首先考虑当地的报纸的文学版,包括省级的,如果确实写得好,可以投稿《人民文版学》、《中华散权文》、郑州的《散文选刊》、福州的《散文天地》等。现在《读者》也有原创版可以投稿。也可以在网络上发,有时虽然没有稿费,但会慢慢提高知名度,增加上稿的几率。
㈦ 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当代散文
感觉小学生阅读散文抄时候尚早,而当代能写出堪读散文的作家几乎没有。
我的建议是:不妨找些现代大家描写童年童趣的散文。这方面较为杰出的有鲁迅、朱自清、许地山、梁实秋、郑振铎等
值得一提的是丰子恺的散文童心稚趣,总是站在孩子伙伴的角度上思考阐述问题,具有极其博大的同情心与爱心。能够培养孩子善良的心性、宽容的胸怀、诚实的品行。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具体篇目我就不说了,您自己找来读读。相信您能找到合适的作品。
㈧ 散文教学教什么
专业阅读 笔记
——《散文教学教什么》(王荣生 主编)
一、中小学散文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一)背景常识
1.散文是中小学阅读教学的主导文类。教材所选课文,绝大部分是“文学性的散文”。
2.广义的散文——(语文教学界)文学性的散文——狭义的散文
语文教学界的“文学性的散文”含义:包括故事、寓言、特写、传记、游记、杂文、(生动的)说明文、(生动的)议论文(社论、报告、演讲)、科学小品等。
3.文学性散文在人教版教材中所点比例
教材
语体文
散文
第一册
25
24
第二册
25
22
第三册
20
17
第四册
20
19
第五册
8个单元
3个单元
第六册
4.语文教学,绝大部分课时用于阅读教学,而散文是阅读教学的主体。自然,阅读教学的问题,自然聚焦在散文教学中。妥善地解决散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学内容”的问题,无疑是改善课文课堂、提高语文教学的关键。
5.解决散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学内容”的问题,关键是合理的文本解读。而合理的文本解读,基于文学理论和文章学的研究。而散文解读理论,远远落伍。这就是教师散文阅读教学的困境。
(二)对散文阅读教学的几点认识
1.散文阅读教学,要建立学生与“这一篇”课文的链接。
(1)其他学科教学,“课文”仅是学习材料(途径、媒介),而不是学习对象;散文阅读中的“这一篇”,既是学校材料,又是学习对象。
(2)“这一篇”是独特的文本,学生面临的任务,是理解、感受“这一篇”文本所传递的作者的认知情感,是理解、感受“这一篇”中与作者独特认知情感融为一体的语句章法、语文知识。
2.散文阅读教学,始终都在“这一篇”散文里。
(1)散文有“外在的、可指认的言说对象”,这是其与“诗歌、小说、戏剧”(纯文学作品)的区别。
(2)散文文学特性是在“语言所营造的世界”,散文不尚虚构,但散文的写实,也不是“客观的”写实,而是“这一位”作者极具个人特性的感官所过滤的人、事、景、物。其所感所思,也极具个人色彩。
(3)文学性散文高度个人化的言说对象和言说方式,是与论文报告、新闻通讯的区别。我们阅读散文,是感受作者的所见所闻,体认作者的所感所思。后者是需要公认的。散文不需要公认。
(4)散文阅读,始终在“散文里”,其外在的言说对象,不在散文“阅读”和散文教学的视野里,与外在对象的关联,是在阅读之后才发生的事。
3.我们通过作者的散文,感受、体验、分享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没有、所不可能有的人生经历和经验。即,我们散文阅读教学,是引导学生往“作者的独特经验”里走,也就是往“这一篇”散文之语句章法所表达的丰富甚至复杂、细腻甚至细微处走。
学生已有经验(语文经验)+(人生经验)——不同的
作者独特经验(语文经验)+(人生经验)——不可能相同的
(三)问题:散文阅读“两个外跑”或“走到……之外”。
1.脱离文本,是散文教学的积弊,原因有两个:一是忽视学生对作者所抒发的感受的体认;二是漠视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品味。 体认作者感受,恰恰需要对文本语言进行细读品味。
2.把文本当作跳板,从散文里的“个人化的言说对象”,跑到“外在的言说对象”。
作者的言语表达(语句)(文字)
所指(作者见闻/人/事/景/物)(外跑)
外在言说对象(客观存在的/人/事/景/物)(外跑)
3.从散文里的“独特的情感认知”,跑到概念化、抽象化的“思想”、“精神”。
作者的言语表达(语句)(文字)
所指(作者的所思所感,即抒情议论)
概念化、抽象化的思想、精神(外在言说对象具有的/学生应该具有的)(走到……之外)
4.教师课堂里额外地讲东西,或抒情化地讲述由此生发的感想、感触、感叹,或指示学生讲,讲一些似乎是老师愿意听的大话(课结尾环节的“拓展延伸”,是最常做的事)。“走到课文之外”,“走出作者之外”,实际是丢弃语文经验,抽空人生经验。——上成了“非语文课”。
语文课(散文教学)应该是两者的整合:
“语文经验”——独具心机的章法、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流露心扉的语句
“人生经验”——个人化的言说对象、独特的认知情感
5.散文教学,两个统一的目标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讲,一是体认作者在散文中所传达的独特经验,进而丰厚自己的人生经验(人文性目标);二是通过学习散文,提升自己阅读散文的知识和能力,即提升自己的语文经验(工具性目标)。
学习思考:我们常说,阅读教学要“紧扣文本”,或“不脱离文本”,如何理解?
(四)解决散文教学问题的对策
1.文学体裁的“四分法”:小说、诗歌、戏剧和散文,即“除去小说、诗歌、戏剧之处,都是散文”,王荣生认为此分法欠妥,应该调整发下:
“纯文学(小说、诗歌、戏剧)”+“文学性散文”+“实用性文章”
2.凡是体裁和文体特征认识比较清楚、已形成相应读法的文章,宜从“散文”中分化出来而专门对待,如新闻、通讯、报刊文章、报刊文章、传记、回忆录、科普小品、演讲辞、审议、童话等。
3.关注散文文类特征,形成与“散文”相匹配的解读方式,或散文解读的基本取向,形成散文文本解读的思路。文本解读的方法与思路,目前没有系统的理论,只能借助名家教学实录,在典型课例研究中总结归纳。
二、散文阅读教学设计的原理
(一)散文的文类特征
1.散文文类特征是“无特征”。
(1)散文“被剩余”,散文非严格意义上的文体概念,是约定俗成的概念,是用“排除法”得来的,即文体上说不清,道不明的,都入“散文”的框里。中国古代,骈文之外,便是“散文”,韵文之外,都是“散文”。中小学称为“文言文”。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散文”特指“现代散文”。
(2)散文“无规范”,散文“题材广泛多样”,内容丰富无边。散文形式上“写法自由和体式不拘”。现代散文张扬个性,“带有叙传的色彩”。散文第一要素,是“表现自我的真情实感 ”,(梁实秋)“一个人的人格思想,在散文里绝无掩饰的可能,提起笔便把作者的整个性格纤毫毕露的表现出来。”
(二)“文学性散文”的着眼点
1.散文介于文学与实用性文章之间。
有文章的特性,主要指其写实性,散文有“外在的言说对象”;有文学的特性,在“语言所营造的世界”里,作者的见闻感想是个人化的,散文对现象的阐释和问题的谈论,也不是“客观的”言说。《荷塘月色》中的荷塘,是朱自清的“荷塘”。
2.文学性散文的“主体”和“客体”。
作者眼里的主观的人、事、景、物,在散文中是记叙、描写的客体。散文关键点,不在所记叙、描写的客体,而在记叙、描述中所灌注的作者主体的思想感情。《背影》的关键点,是“父亲的爱”,还是“体认到父爱的那又眼”?《老王》的关键点,是“老王的善良”,还是“作者发现老王善良的那副心肠”? 阅读散文,不仅仅是为了知道作者所写的人、事、景、物,而是通过这些人、事、景、物,触摸写散文的那个人,他的心眼、心肠、心境、心灵、心怀,触摸作者的情思,体认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思量和感悟。
3.文学性散文的日常与独特。
散文是用常态的心境叙写日常生活,所以,读来有亲近感,会唤起我们相关的生活经历和人生经验,也很容易用自己的既成经验,去过滤、同化甚至顶替散文中作者的经验,乃至忘记了去体察作者独特的情感认知。
4.文学性散文的言和意。
意,是散文表现的内容,即作者独特的人生经验(言说对象和思想感悟)。
美的散文,无不追求精准的语言表达,“文字就是思想”(朱自清),思想存在语汇、字句、篇章、声调里,中学生读书,只取思想,忽视语言文字,是不足取的。
文学性散文的“着眼点”——
独特的情感认知在日常生活中感悟的人生经验
个人化的言说对象
个性化的言语表达精准的言语表达
㈨ 小学散文如何教学才能达到最好效果
你可以先找一些类似的比较幽默一点的散文给学生看/读,接下来你照我说的来做:
你:同学们版,刚刚的文章就权是我们俗称的散文。这篇文章属于比较幽默的风格,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同样属于散文但风格不同的文章。请翻开书本第x页
明天我还会给你提几个方案
希望可以帮到你
㈩ 现代作家散文小学适合3到6年级
现代复大家描写童年童趣的散文方面制较为杰出的有鲁迅、朱自清、许地山、梁实秋、郑振铎等,
推荐几篇非常好的散文:
莫怀戚——《散步》;
高风——《金黄的大斗笠》;
朱自清——《匆匆》;
魏巍——《再见了,亲人》;
老舍——《古井》;
席慕容——《白色山茶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