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打针视频
http://video.pomoho.com/ent/840645
http://video.pomoho.com/ent/841676
㈡ 如何给羊打针视频
刚上课的合格和非官方的人
㈢ 打针的技巧 静脉输液 月详细越好
左手绷紧穿刺部位下端皮肤,右手持头皮针针翼,针头斜面朝上,进针(与皮肤呈20°)。这里告诉你选择血管的技巧:
1、老年人:手、足背静脉输液法。年老体弱及患多种慢性病患者手足静脉较细小表浅、皮下脂肪少、弹性差、血管缺少组织支持活动度较大,穿刺困难。因此,穿刺前要仔细了解血管特点或生理异常,必须注意,要使其充分暴露,看清走行摸清深浅和粗细。根据手足末梢神经对疼痛刺激较敏感特点,进针应采用快、稳、准及宁浅勿深法逐渐进针,避免因疼痛引起血管收缩而降低穿刺成功率。进针前比一下针体与血管长度以决定进针长短;穿刺时患者不用握拳,采用自然放松法,自然放松法明显优于握拳法,具有进针快、回血快、一针见血率高的优点,明显减轻进针疼痛感。静脉输液中应用自己的左手握患者的手或足,以拇指绷紧皮肤固定血管下端以减少血管滑动,如部位难以穿刺成功者,可选择手足背下1/2至指处的血管进行逆行穿刺。
2、小儿头皮——静脉逆行输液法。通常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多采用向心端逆行静脉穿刺,但长期输液患儿因血管破坏较多,短时间不能恢复,如再用穿刺过的血管输液,因局部血容量增加,血管内压力增大,液体可通过原针眼向组织间隙渗透造成局部肿胀,有些药物如渗到皮下可导致组织坏死,给患儿带来不应有的痛苦。因小儿头皮静脉呈网状分流且无静脉瓣,逆行输液速度不会减慢。
㈣ 户士麻醉打针视频教程
很遗憾,目前国内的法律规定,护士是不能实施麻醉操作的
㈤ 肌肉注射的正确操作步骤
肌肉注射的正确操作步骤是:
1、携用物至床旁,进行三查七对,向病员作好解释,解除顾虑,以取得合作。
2、准备好注射器,抽吸药液(同皮内注射法)。从安瓿内吸药液法:将安瓿尖端药液弹至体部,用砂轮在安瓿颈部划一痕,用0.5%碘酊棉签消毒颈部,折断安瓿,用注射器将针头斜面向下放入安瓿内的液面下,左手食、中指增值住安瓿,拇、无名和小指握住针筒,右手拇、食和中指持活塞,吸净药液。
3、消毒皮肤:同皮内注射法。从棉签缸或棉签纸袋内取出棉签两根,夹于左手小指,再从小指里取出一根蘸碘酊消毒皮肤(直径大于5厘米)后,夹于左手无名指。
4、左手拇、食指分开皮肤,右手持针,以中指固定针栓,针头和注射部位呈直角,快速刺入肌肉内,进针约为2.5-3cm,消瘦者和病儿酌减。
5、松开左手,抽动活塞,如无回血,缓慢注入药液。注射完毕,以左手小指中的干棉签按压针眼处的同时快速拔针。
6、观察反应。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三查七对是临床和护理上的一个名词,就是要提醒医务人员在工作中认真核对。50年代,由我国护理前辈黎秀芳经过临床实践总结,它是我国护理工作的主要制度。
三查是指: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
三查内容:
1.查药品的有效期,配伍禁忌。
2.查药品有无变质、浑浊。
3.查药品的安瓿有无破损,瓶盖有无松动。
七对指的是:查对床号、查对姓名、查对药名、查对剂量、查对时间、查对浓度、查对用法。
"三查七对"主要是针对病人服药,注射,输液的查对制度,减少操作差错。及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时间、方法。
一注意:并注意用药前的过敏史、配伍禁忌和用药后的反应。
㈥ 求一个给鸡打针的视频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QyNzcyNA==.html
优酷上搜索复“鸡病防治制”就有 ,
点开上面的链接,右边“相关视频”里面很多
㈦ 青春动能素打针视频教程
你贴这个标签真是够了
㈧ 静脉输液技巧视频
1 配制液体的技巧 配制液体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三查七对”制度,避免使用不合格药液防止发生输液反应。 2 排气的技巧 排气时把滴壶下段输液管在手中盘好顺提上举,使滴壶倒转向上打开输液管调节器,当液体流入滴壶1/3时关紧调节器放下手中输液管,待滴壶下少量空气自动逸上滴壶里的液面后,打开调节器使液体成滴状流下而不能成线状,因成线状压力大,可将滴壶上部气体压入下段管而形成较多气泡;当药液从针头流出时,可将调节器向上推至滴壶下关紧,排气成功。 3 选血管的技巧 3.1 老年人手足背静脉输液法 年老体弱及患多种慢性病患者手足静脉较细小表浅、皮下脂肪少弹性差、血管缺少组织支持活动度较大,穿刺困难。因此穿刺前要仔细了解血管特点或生理异常,必须使其充分暴露,看清走行、摸清深浅和粗细。根据手足末梢神经对疼痛刺激较敏感特点,进针应采用快稳准及宁浅勿深法,避免因疼痛引起血管收缩而降低穿刺成功率。进针前比一下针体与血管长度以决定进针长短;穿刺时患者不用握拳,采用自然放松法,自然放松法明显优于握拳法,具有进针快、回血快、一针见血率高的优点,明显减轻进针疼痛感。操作者用左手握患者或足,以拇指绷紧皮肤固定血管下端以减少血管滑动;如血管有分叉应在血管下0.5 cm处进针,以35°角快速刺入皮下后稍放平针头,当针尖已压住血管时针体角度再稍抬高25°快稳刺入血管,见回血后放平针体再徐徐进入少许,用4条胶布固定。 3.2 小儿头皮静脉逆行输液法 通常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多采用向心端穿刺,但长期输液患儿因血管破坏较多,短时间不能恢复,如再用穿刺过的血管输液,因局部血容量增加血管内压力增大,液体可通过原针眼向组织间隙渗透造成局部肿胀,有些药物如渗到皮下可导致组织坏死,给患儿带来不应有的痛苦。因小儿头皮静脉呈网状分流且无静脉瓣,逆行输液速度不会减慢。在临床上经过上千例逆行输液观察,未见局部肿胀及其他不良反应。 4 控制滴速的技巧 输液过程中的滴速可由不同原因自行发生变化,根据临床实践发现有以下原因: (1)由于开始穿刺时针斜面与血管壁相贴,当时滴速不快,输液中因患者体位变化使针头斜面离开血管壁,结果自行变快。 (2)目前使用一次性输液器,常出现滴速调节器失控。一般根据药物理化性质和治疗要求调节滴速,输入对血管刺激较强药物应适当减慢滴速,以保持滴速既适合治疗要求又尽量减少药物刺激对血管的损害,使患者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和相对舒适感受中输液。绝大多数患者输液时希望尽快滴完,特别是临近吃饭或需大小便时其心理更迫切,此时患者常自行或请求护士将滴速调快,为避免发生意外,护士必须勤巡视勤观察,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滴速加快会使循环血容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心肺负担加重,易导致心衰和肺水肿。 5 更换液体的技巧 更换液体时如液体瓶内加入其他药物,其压力与大气压接近或大于大气压,应先将瓶口向上,插输液器,待片刻排出空气后再倒挂在上输液架上。这样可避免液体由通气管流出减少药物治疗量而影响治疗。掌握更换液体技巧,可避免造成药物浪费和预防滴管内液面降低或流空使空气进入静脉,给患者造成空气栓塞的隐患。 6 拔针的技巧 最佳拔针时间是在滴壶内液体滴完,输液管中液面下降速度明显减慢或停止时。 6.1 传统拔针法 用棉签按压针眼处拔针,这种拔针方法的不足之处是: (1)会使针尖两侧对血管壁产生切割力,血管损伤可释放致痛因子。 (2)血管内膜损伤,血小板聚集易形成血栓、出现血肿,不利于下次穿刺。 6.2 无痛拔针法 拔针时先分离胶布只留压针眼棉签这一条胶布不分离,快速拔针后立即用大拇指顺血管方向按压两个针眼。由于进针角度及针梗走行方向不同,针尖刺入血管针眼要比皮肤肉眼所见针眼高0.2~1.5 cm,为了止血,血管针眼与皮肤针眼一样需要得到有效按压。按压针眼切忌边压边揉,反复揉按可使已凝血的血管针眼重新出血。凝血机制好者连续按压时间为2~3 min,最佳按压时间为3~6 min;凝血机制不好和用抗凝血药物者需按压15 min以上。 7 有利于患者康复的技巧 输液环境过于安静难以分散患者对穿刺的注意力,易使其情绪紧张增加穿刺疼痛感,但过于喧嚣又不利于护理工作开展。我院采用在门诊输液中心安装采电1台,空调前后各1台,摆放几十张专用输液椅,炎热的夏天输液中心空气凉爽适宜,冬天暖意浓浓,通风条件良好,灯光明亮,营造了一种活泼愉快、轻松亲切的环境,给人以温馨舒适之感;在输液中心输液看着精彩的电视节目,分散了对输液部位的注意力,减少了疼痛和寂寞,有利于患者康复。
㈨ 哪里有肌肉注射的教学视频
不需要视频,掌握要点就行了:
肌肉注射法:
(一)肌肉注射部位有哪些?如何定位?
1、臀大肌注射法定位:
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划一水平线,然后从髂脊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在外上四分之一为注射部位。
联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的外上三分之一处为注射部位。
2、臀中肌、臀小肌注射法定位:
①、以食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脊下缘外,髂脊、食指、中指,便构成一个三角形,注射部位在食指和中指构成的角内。
②、以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病儿以自已手指宽度为标准)。
3、股外侧肌注射法定位:部位为大腿中段外侧,大约7.5cm宽,位于膝上10cm、髋关节下10cm左右。
4、上臂三角肌注射法:部位为上臂外侧,自肩峰下2-3横指。
(二)注射原则有哪些?
①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
②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做好三查七对工作。仔细检查药物,如有变质、沉淀、混浊、有效期已过或安瓿有裂痕等现象,则不能应用。多种药物同时注射时应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③根据药液量、粘稠度和刺激性的强弱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④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防止损伤神经和血管,避开发炎、感染化脓、硬疤痕及患皮肤病处。
⑤药物按规定时间临时抽取,立即注射。注射前,排尽空气。
⑥进针后,先抽有无回血,静脉注射见回血方可注入药物,皮下、肌肉注射无回血方可注入药物。
⑦熟练掌握无痛注射技术,解除病员思想顾虑,取得合作,易于进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