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幼儿园数学集体教学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真正成为数学活动的主人。 一、创设融洽、愉悦的氛围,诱发幼儿自主学习。 全面细致的观察是顺利开展集体数学教育活动的基础,创设安全的探究氛围是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基本前提和条件。师幼情感是激发幼儿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能力的有利因素,教学活动中师幼之间的情感直接影响幼儿的学习情绪,所以教师要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让幼儿在教师创设的愉悦的环境中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因为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把教学过程看成是知识的传递过程,把幼儿当作听话筒、收音机,幼儿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体会到学习的愉悦。为此,我们要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期望带给幼儿,尊重、理解和宽容幼儿。如在中班“感知数量6”的活动中,以幼儿最为熟悉的水果,让幼儿通过说说水果的名称,数数水果的数量,并进行一一比较,哪种多哪种少,如果要使它们一样多有哪些方法,还要按照老师说的数量买相应的水果等等,通过与幼儿玩游戏,一起参与活动,让他们觉得老师是他们的好伙伴,与他们的关系是很密切的,通过游戏就能较好地调动幼儿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不断体验到自由感和成功感,感觉到学习数学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使幼儿在融洽、愉悦的教学氛围中自觉形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设疑激趣,激发幼儿的自主学习。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探索的起点,兴趣是求知的发动机,能使幼儿产生学习的兴趣,才能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幼儿园教学工作本来就细致,严谨的数学教育活动更要求教师细心,包括环节怎么进行,如何提问甚至语音语调如何把握等都有一定的讲究。特别是教师提出发散性问题时,幼儿往往有多种表现,有的会朝着与教学目标有关的方向发展,有的会超出教师预设的活动范围,所以教师要把握目标的大致方向,才能进行有效指导。如学习5的序数,可在活动室创设“动物园”情境,设置了并成一排的猫、狗、鸡、羊、兔之家,在每只动物的家中贴上多幅图片(每幅图片上有5只相同的动物,其中一只动物的颜色不一样,在每幅图片中的位置也不一样)。活动开始时让幼儿以参观“动物园”的形式自由观察,请他们数一数:动物园里有几种动物?小狗的家排在第几?这时有的小朋友说小狗的家排在第二,有的说小狗的家排在第四。这就应该进行设疑:为什么小狗的家在排列上顺序不一样呢?通过这样的设疑,诱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把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后,再请幼儿自己进行释疑:原来小朋友数的方向是不一样的,从左往右数小狗的家排第二,而从右往左数小狗的家排第四。接着让幼儿自由寻找动物图片,引导幼儿对图片进行观察,主动发现颜色不同的动物在图片中排列的顺序,以及让幼儿给动物排队的形式,继续进行5的序数的自主学习活动。通过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使幼儿在活动中从质疑到解疑,从探索到实践,开拓了思维,引发幼儿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幼儿自主学习能力。 {page} 三、营造角色氛围,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 没有游戏,孩子的生活是不完整的,也是不精彩的。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教学活动,它能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知识,掌握知识,而角色游戏是幼儿园各项活动中最具活力最具综合性的活动。开展角色游戏活动既能让幼儿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能促进幼儿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自主学习的发展,是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一种较有效的教学形式。如:在一次大班“复习5以内的加法”自编应用题时,通过组织玩角色游戏“百货商店”的活动,让幼儿分别扮演售货员、顾客、业务员,提供多种5以内数量的货品。游戏规则是:售货员说出应用题的条件“柜台里有××(货品名称)多少个”,顾客说出应用题的另一个条件“我要买()个××”,业务员说出应用题的问题:还剩( )个××?营业员说出答案:“还剩下()个××”。游戏活动通过变换条件和角色可以进行较多种形式的自主学习的训练。活动开始时,由于幼儿对扮演的角色和角色的对话不熟悉,会出现一些问题,这时应耐心指导和鼓励帮助幼儿大胆游戏,并通过评选最佳营业员、顾客、业务员的形式激励幼儿,这样,游戏很快就能顺利进行下去。通过这种有趣的、寓教于乐的角色游戏活动,树立了幼儿对数学美的感受,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在以幼儿为主体、愉悦的活动中培养了他们的自主性。 四、创设活动区,发展幼儿的自立学习。 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是他的生活,这也是幼儿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数学教学要根据幼儿“玩中学、学中玩”的学习特点。数学活动区的材料是供幼儿操作和互动的,它具有拓展幼儿的数学思维和能力的功能。因此,教师应对数学活动材料的投放目的、材料选择、材料投放时机以及材料玩法的制定等进行深入思考,让幼儿通过在数学活动区玩一玩、摆一摆、拼一拼等自主探索性活动,增强幼儿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诱发幼儿的探索精神,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习惯和实践操作能力。如小班的数学区,可以设置一些几何图形,让幼儿利用它们自由地进行拼图、摆弄。开始幼儿的拼图、摆弄是没有形状意识和规则的,操作探索了一些时日,幼儿慢慢地懂得了有形状有规则地摆拼几何图形。再摸索了一段时间后,幼儿又懂得了从美观的角度把几何图形的颜色和形状搭配起来进行拼图,拼出来的图形越来越有模有样,也越来越漂亮了。又如中班的数学区,提供一些数学棒,让幼儿学会认数、数数,懂得数的多、少和大、小比较,而且通过探索实践,懂得用数学棒摆出各种不同的几何图形等。再如:大班幼儿的合作意识较强,他们能够通过与同伴交流和协商,共同完成一项活动。因此,教师除了提供让幼儿独立操作的材料外,还可适当提供一些合作性材料,如棋类材料、扑克类材料,以促进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在数学活动区放置丰富多彩的材料,不仅可以让幼儿随时根据需要在数学活动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而且可以让幼儿在活动区里探索数学的奥妙,发展幼儿的自主学习,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引导实践操作,培养幼儿的自立学习。 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数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提供丰富的可探索性的操作材料,运用不同的活动形式,引导幼儿开展探索性的实践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自己发现、获取和巩固数学知识。如教大班幼儿“学习二等分”时,在幼儿理解“二等分”的含义后,可以为每位幼儿提供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种几何图形,用激励和鼓励的语言、请幼儿自己动手进行几何图形“二等分”的实践操作活动,比比看,谁“二等分”分得最好,方法最多。在教师的勉励下,全班幼儿跃跃欲试,立即动手进行操作。操作一段时间,有的幼儿已完成了三种几何图形的“二等分”,但对正方形、长方形的“二等分”只有一种方法,这时,就可提醒幼儿,想一想,还有没有其它“二等分”的方法,比比看谁的方法多。经过教师的启发、鼓励,幼儿又活跃起来,纷纷继续动手操作,最后他们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指导、比较和自己的探索操作,找到了正方形、长方形的其它等分方法,实践成功之后,一个个都露出了喜悦的笑容。有趣的数学实践操作活动,激励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也增加了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 数学教学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它要求教师准确把握数学概念的属性,并能用幼儿容易理解的
B. 幼儿园大班美工优质课《纸杯葵花》教案
【活动目标】 1、尝试通过八等分和六等分的办法将一次性纸杯剪成八边形和六边形,制作出纸杯花。 2、在剪剪、画画、贴贴中体验手工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已听过故事《三只蝴蝶》、初步会使用剪刀、制作纸杯花的录像、画有三只蝴蝶故事的背景图。 【活动过程】 一、欣赏与讨论。 师(出示背景图图片):你们看谁来了,故事中的三只蝴蝶碰到了什么困难?怎么才能帮助他们呢? 二、欣赏观察纸杯花如何二等分、四等分、六等分、八等分的,了解制作纸杯花的方法。 1、出示纸杯花范例。 师:“看看,老师是怎么帮助它们的?这些花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主要找出每个花瓣一样大的秘密) 2、鼓励幼儿探索纸杯花的制作方法。 师:一次性纸杯怎样才能分成一样大的二等分、四等分、八等分的花呢?(幼儿猜测制作方法) 师:让我们看一段录像,从录像里找一找纸杯花的秘密。(播放录像,边看边讲解) 师:纸杯花的秘密你们找到了吗?(幼儿讲述) 请幼儿每人从椅子底下拿起一个(jy135幼儿教育 www.jy135.com)纸杯,让幼儿尝试等分。 三、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操作要求:先想好自己要做的花几等分,然后杯口按老师要求一个一个剪(如八片花瓣的纸杯花要先二等分,然后四等分再八等分,六片花瓣的纸杯花就先二等分,然后在每一片上面进行三等分,最后变成六等分),然后再沿直线剪出花瓣,不能剪断,剪好一大一小两个后,利用提供的材料进行涂色装饰,把纸杯花打扮的漂漂亮亮。 四、作品展示。 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并把自己做的花贴到背景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