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学家长学习札记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有阶段性。在家里,没有教育专家只有父母。家版不是讲道理的地方权,而是讲爱的地方。讲道理的家庭是冰冷的,讲爱的家庭是温暖的。
重点:家庭价值观的取向会影响孩子和家长的和谐。
教育误区:孩子从小给爷爷奶奶带或半托、全托
0-2.5岁 母亲教育为主 安全需求期呵护期;
2.5-5岁 父亲教育为重 思想形成及引导期
5-7岁
父母最害怕的是灵魂被孩子抛弃。面对叛逆的孩子,父母必先改变。父母改变1%,还你一个幸福家庭,父母改变1%,孩子天天成长。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复印件错了上谁的错?那孩子错了呢?所以改变从父母开始。
父母恩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在教育上,父母的观点和立场要保持一致性,不要再孩子面前表现分歧。
❷ 急需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工作札记
我想你可以多去 班主任之友 这个网站多看看,里面就有详细的工作札记。
❸ 小学开始做读书笔记,如何做一篇好的读书笔记
一:初识读书笔记对于小学生来说,读书笔记是强化记忆,加深文章理解的习作练笔。那么,小学生应该怎样写好读书笔记呢?今天把一些技巧整理成文,供大家参考。
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对于小学生来说,读书笔记是强化记忆,加深文章理解的习作练笔。
读书笔记,是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 不论采用哪一种类型,目的都是为了调高阅读效率,为写作打好基础。阅读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小朋友们通过写阅读笔记,积累大量的有效阅读量。今后,你们一定能成为“下笔如有神”的大作家。
❹ 小学一年级的读书笔记怎么写
基本写法:
读书笔记的话,我们老师也叫我们每周写一次,就是写你读的故事或者书的名字,然后写好词10个左右,好段3个,加上主要内容就ok了,如果你不想写主要内容可以写一下你读了这本书或者这个故事的启发,心得,类似于读后感.
基本格式:
一年级读书笔记格式
第 周
一、我喜欢的好词(6个):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我喜欢的好句(2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喜欢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喜欢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好段摘抄(1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❺ 小学三年级下数学札记
语文来考试成绩没有我预测自的好,也没有上次考的好,看着自己做的卷子,才知道有很多题是自己不认真、马虎造成的,在卷子上还有许多的错别字。这些都与我平时上课没有认真听讲,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好有很大的关系。另外我的作文这次也没有写好,内容太简单,字数也太少。今后我会在作文上多下功夫,多看些优秀作文,增加阅读量,提高写作能力。首先我要改掉考试不细心读题目的坏习惯。有时候我往往看着题目前面就顺手把后面的问题写上了,但是却错了很多。这也许也和答题技巧有关系。总之,通过以后的练习,我一定要在考试的过程之中认真审题,自习读题,把题目看准、看好。时间允许的时候要多检查几遍,绝对不允许自己再犯类似于这样的无谓的错误。其次,我还要加强语文的习题强化。通过考试,我终于明白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平日大家都聚在一起做一样的题目,感觉不出来有什么明显的差异。可是一当考试,才发现原来那么多考试题目是我从来看都没看过的(你就先编着吧)。只怪自己买的练习题做的少。不能允许自己再继续这样下去,所以,我一定要加倍努力,从这次考试之中汲取教训,增加力量,为下一次考试做好准备,打好基础
❻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札记
由于各省市采用的教材版本不同,出版社不同,所以不能提供您要的准确信息。
请根据出版社和版本信息,前往书店或者正规的网站查询。
或者请您上传题目,以方便网友解答!
希望可以帮到你。
❼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上册作业批改札记本
一、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探究,也就是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效性的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❽ 小学数学教学札记(二):如何上好数学课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产生兴趣的基础,如果每个教师都把自己全部的爱给了学生,用自己的真情趣感染学生,我认为这比任何一种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都有效,因为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深深的吸引。老师处处为学生着想,照顾到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要用真情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每天以亲切的面孔面对每个孩子,要认可每个学生,不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好坏喜优厌差,对学困生要多些关爱,教学中注意多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课堂提问、作业、检测都要根据他们的实际制定评价标准,做对了,及时表扬,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做错了,也不指责,耐心讲解,不让他们产生气馁情绪,鼓励他们奋发向上。只有我们老师真正做到:了解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关心每一位学生并努力地将他贯彻到自己每一天的教学实践中,建立起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他们喜欢上数学课。
二、创设情景,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
从儿童已有的经验和兴趣出发,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学习活动,使之趣味化,可以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新教材很多内容的呈现都注意体现儿童已有的经验和兴趣,提供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如一年级下册找规律这节课中,一位教师先用切合实际的语言引起学生的兴趣:同学们,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和元旦庆祝会,各班都会把教室布置得很漂亮举行大联欢。大家看,这是一(5)班的教室,这个教室布置得有什么规律呢?老师边说边把教学立体图挂在黑板上,经过短暂时间的观察,一双双小手举了起来,这个说:灯笼是按蓝、紫的顺序排列的。那个说:花是红、绿顺序排列的。小旗是黄、红顺序排列的。片刻,教室布置的规律找了个清清楚楚。课本上的练习一般是圆形片、三角形片、方形片交替出现,而有位老师在设计练习时很有创意,结合儿童的特点让学生拍手、摆头来找规律。又设计了学两声猫叫、学一声狗叫,让学生在活动中找规律。这样的活动很实在也很有趣味,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感知知识,体验到趣味数学的魅力。
三、提倡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习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好的数学教学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给学生提供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怎样投入与数学学习,甚至比学习何种数学知识更重要。小组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教学实践证明,合作学习能增强课堂互动的有效性。通过同学间的相互交流,不仅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和反省,而且也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作出适当的评价。合作学习还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也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
四、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小学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始终拓展学生认识数学、发现数学的空间,重视学生对数学经验的积累,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道之前尽早感受,这种做法在课堂教学中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数数前,由于学生刚入学,互相之间还比较陌生,就设计了自我介绍的活动,介绍内容必须包括家里有几口人这样,就把学习的数数的知识孕伏在其中了。又如,教学高矮时,前一天,这位教师对学生说:明天数学课上,同学们要告诉全班同学,是爸爸高些,还是妈妈高些?学生回家后就认真观察比较,无形中就把高矮的知识渗透在生活实际中了。
❾ 小学生思想工作札记
一、基本情况
薛若凡,汉族,男,7岁,有一个龙凤胎的姐姐,属于单亲家庭,跟着爸爸一起生活,这孩子聪明好动,上课要么扰乱他人学习,要么情绪低落,一声不吭,埋头做小动作,字写得龙飞凤舞,学习态度不端正,经常不完成作业。
通过观察,我发现他的行为主要表现在:性格方面以自我为中心,不热爱学习。形成这几种现象的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1、家长的宠爱。通过跟家长谈话,我了解到其父亲整天忙于工作,从小没了妈妈,跟着爸爸生活,父亲对其比较宠爱,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只要孩子开口:“我要……”父亲总是有求必应。一味地迁就、满足,要啥给啥,也许是想弥补孩子缺失的母爱。
2、教育方法的粗暴。虽然父亲在生活方面极其宠爱,但对他的学习期望不是很高。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很聪明,学习上不用操心。因此,他们对他的学习成绩不是很重视,孩子作业乱,字不工整,家长认为自己小时候字就写得不好,孩子写不好也是情理之中,和家长沟通交流成效不大。
三、辅导措施
作为教师,只有给予相应的帮助和心理疏导,促使他在心理上能逐步健康,成绩能不断提高,能力不断加强。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曾说过:“了解什么
样的人得了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样的病更为重要。
”
了解了他的心理特点及其成因后,班主任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他的心理建设,加强对他的心理监护,使他的心理健康发展,树立信心,从本质上转化他,进一步提高教育实效。
1、深入家庭,进行家教指导。
首先,找家长谈心,帮助家长提高思想认识、转变观念。交谈中向家长提出:“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不要一味地包办,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齐抓共管,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其次,要求家长平时多与孩子交流,了解孩子心理,帮他解决遇到的问题,但有些事情家长是不能代劳的,比如帮孩子写作业,家长要认识到自己教育方法上的错误,教育他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不能依靠大人。
2、挖掘“闪光点”,促进转化。我发现薛若凡虽然经常犯错误,
但他依然有向上的愿望,他身上还有很多“闪光点”,比如,不闹事的时候还挺讨人喜欢的,没事的时候喜欢看书,上课认真听讲时也会积极发言,活动中乐于表现自己……所以我们可以发掘他这些向上的可塑性,对他进行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