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大全 > 幼儿园教学认识

幼儿园教学认识

发布时间:2020-12-20 17:41:52

① 认识幼儿园教案怎么写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1、2、3 宜昌市兴山县黄粮幼儿园————金忠连 活动目标:1、让幼儿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数。 2、通过各种游戏培养幼儿动手、动口、动脑能力。 活动重难点:让幼儿知道数字宝宝和水果宝宝的数量一一对应的关系。 活动过程:1、活动准备: 游戏、﹙1﹚小朋友一起拍拍手、转转手、搓搓手。 ﹙2﹚手指游戏、一只猴子在水边,看见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咬! 二只猴子在水边,看见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咬!咬! 三只猴子在水边,看见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咬!咬!咬!﹙幼儿边做动作,边伸手指头﹚。 2活动开始: 师:﹙1﹚幼儿用手指表示1、2、3,这些数就在我们身上,在我们的教室里,在我们玩具中,我们不仅要会读数,而且要认识数,以后逐步学会写数。 ﹙2﹚引导幼儿数数老师有几个鼻子﹖有几张嘴巴﹖幼儿边说,师一边出示数字卡片1。 幼儿再数数老师有几只眼睛﹖几个耳朵﹖幼儿边说,师一边出示数字卡片2。 继续引导幼儿数数教室里有几张奖状﹖幼儿边说,师一边出示数字卡片3。 ﹙3﹚让小朋友观察,1、2、3这3个数的长相不是一样的,说一说它们各自的特点, 1像小棒;2像小鸭;3像耳朵。 师:﹙4﹚新年快到了,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好多好多的水果宝宝,送给你们,喜欢吗? 老师说出水果的名称和数量,幼儿将水果的数量粘贴在相应的数字下面;反之根据水果的数量粘贴相应的数字。﹙贴对了,发给小红花给予奖励﹚。 3:活动结束: ﹙1﹚师幼一起跳数字舞,一个小孩手摸地,二个小孩颠颠脚,三个小孩转又转…… (2)小朋友回家以后数数你家里有几头猪?几只羊?几只鸡?明天讲给老师和小朋友们听听,好吗?

② 关于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感受

对于一种工作,时间长了总会有自己的感想,我也一样。我是一个普通的幼儿园老师,版接触幼儿园工权作两年多了,回想两年来的点点滴滴,有很多失去,也有很多收获。
还记得刚来的时候,对于这里一切都是陌生的,不管是老师还是小孩子都是新面孔,如今我在这里工作也有两年半了;而对于幼儿园的工作我也有了彻底的新的认识。渐渐的,工作进入了正轨,同事之间也由不认识慢慢变成了好朋友。
幼儿园的工作真的很辛苦,因为学龄前的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有限,所以孩子的事情,教学的事情,班里的事情每一项都必须亲历亲为,而园长对每件事的要求还都这么严格。尽管如此,可这并不能影响我们的好心情。我们有健康的心态,平和的心情还有耐性,而这一切都来源于我们的孩子。谁说小孩子不懂得感情 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就会收到他们甜甜的吻和纯纯的笑容。朝夕相处已然让我们成了亲人,他们就是我们的天使,我们快乐的源泉。
幼儿工作的核心是“爱”。假若你的心里少了爱,那你肯定不适合在这里。所以,现在的我们都在快乐充实的过着我们的每一天。
这就是我对幼儿园工作新的感想,借用一句流行的话说,就是:“累,却快乐着。”

③ 你对幼儿园的幼儿教育的看法和认识

重视幼儿的德育教育,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优良教育传统。“做人”教育是中
国传统教育的核心。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都把“做人”教育作为
他们教育实践的主要任务,
把受教育者的人格完善作为他们的教育主旨。
孔子办
学把“仁”、“礼”以及“恭、宽、信、敏、惠”等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所使
用的教材《正蒙宝典》中就包括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昔时贤
文、孝经、朱子治家格言”,以后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也是关于伦理道德方面的
内容。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
教育家朱熹在他主持白露洞书院期间,

“希圣希贤”
作为其教育宗旨,制定了“为学名礼”的治学过程,并提出了影响深远的“朱子
读书法”,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明礼做圣人。到了近代,蔡元培则提出了“公民
道德教育”的教育思想。认为“军国民教育及实力主义,则必以道德为根本”。
新中国建立以后,以毛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的一代领导人把重视思想道德教育的传统发展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邓同志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特别强调对孩子的道德培养。他指出:“革命的理想,共产主义的品德,要从小开始培养”,并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四有人才”的培养要求,即有共产主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以江泽民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继续并发展了邓的基本治国方略,明确强调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这就把道德的说服力与劝导力提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江总书记提出了既要坚持不懈地“依法治国”,又要坚持不懈地“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他指出:“我们应该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联系起来。
”这是对中国历史上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优良政治哲学的一种继承,也是对老一代革命家的政治理论在新时期的一大发展。
全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是“以德治国”得以实现的基本前提和保证。而对幼儿的思想道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扩大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形势下,国际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同时也不断出现各种新事物和新情况,要求青年一代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才能适应国内外的情况。要对新事物有敏锐感,讲究质量和效率,惜时守信,有勇于进取的精神和开拓的精神。对年轻一代心理品质的新要求必须渗透到幼儿的品质培养中,从小打下良好的基础。
重视对幼儿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古今中外政治家和思想家的共识,也是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气的根本保证。有时之士已经普遍认识到,一代又一代青少年道德素质的提高,是全民素质提高的坚实基石。
因此,抓住时代的特点,对青少年进行优良传统道德的教育,已关系到国家发展的长远大计了。

④ 对幼儿园的教学知识了解

幼儿园的教学以娱乐为主,寓教于乐,游戏是主要形式,在游戏中学点简单的知识。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特点有哪些

一、广泛性

不同于其他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科教学,幼儿园教育活动涉及幼儿的一日活动,包括教学活动、生活活动、体育活动、游戏活动和其他常规性活动。因此,从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范围而言,幼儿园教育活动具有广泛性的特点。
二、整合性

从幼儿心理发展的内容看,它涉及幼儿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各方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孤立的发展。因此,为适应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幼儿园教育活动应具有整合性,以综合全面的整合性教育活动内容来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

整合,也称综合,是指把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事物组合在一起,使它们成为一个整体。幼儿园教育活动整合性的特点集中表现为幼儿各学习领域的内容是综合的,而不是彼此割裂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整合的方式多以贴近幼儿生活的某一“主题”为核心,将健康、语言、科学、社会及艺术等各领域的教育内容有机联系有机渗透,以此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

三、启蒙性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园是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机构。另外,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还不够完善,认知发展水平低。因此,学前教育的地位以及幼儿的思维和认知特点决定了幼儿园教育活动应具有启蒙性。具体而言,幼儿园教育活动所传授给幼儿的知识经验必须是浅显的,难度不宜太高。

如在大班“我是中国人”主题活动中“了解我国各个民族”的内容与要求,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启蒙性特点决定了教师不需要追求幼儿完全背出所有民族的名称,而只要知道几个主要的民族,了解这些主要民族的有趣风俗和典型特点即可。再如“了解中国地图”、“去祖国各地旅行”的内容与要求,并不要求幼儿掌握全国各省市在地图上的准确位置,而只要了解中国主要城市和地方的名称及地理位置即可。又如小、中班“数概念的认识”要将数字和形象(如:实物、数字卡片等)相结合,而不是单独认识抽象的数字。

四、趣味性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因此,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既有幼儿自主、自发、自由开展的游戏活动,又有教师运用游戏化的手段进行的生活、运动、教学等活动。

自主游戏活动自身的愉悦性特点,以及各类教育活动中游戏成分的插人和渗透,使幼儿园教育活动生动活泼,从而具有趣味性的特点。

⑥ 幼儿园教学的特点有哪些

①生活化。
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需要,决定了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内容的广泛性,也决定了保教合一的教育教学原则。

对于幼儿来讲,除了认识周围世界、启迪其心智的学习内容以外,一些基本的生活和“做人”所需要的基本态度;和能力,如卫生习惯、生活自理能力、交往;能力等,都需要学习。但是这样广泛的学习内容不可能仅仅依靠教师设计、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来完成,也不可能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来实现,儿童只能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在交往中学习交往。

即使是认知方面的学习,也要紧密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才能被幼儿理解和接受。因此幼儿园课程具有浓厚的生活化的特征——课程的内容来自幼儿的生活,课程实施贯穿于幼儿的每日生活。

②游戏化。
游戏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能够满足幼儿的各种身心需要,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

游戏从本质上来看,是幼儿自身的一种自由自发的主体性活动,对幼儿的发展有着多方面的价值。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也是幼儿基本的学习方式。所以,游戏在幼儿园课程当中居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③潜在性。从本质上讲,幼儿园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幼儿园课程也有明确的课程目标和基本的学习领域,但是由于幼儿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使得幼儿园课程不是体现在课表、教材、课堂中,而是体现在生活、游戏和其他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中。

虽然怎样创设环境,怎样支持幼儿的探索学习,都是教师根据幼儿园课程的目的、内容要求精心设计的,但这些内容、目的和要求仅仅存在于教师的意识和行动中,幼儿并不能清楚地认识到。幼儿感受到的更多的是环境、活动、材料和教师的行为,而不是教育者的教育目的和期望。也就是说,幼儿园课程蕴含在环境、材料、活动和教师的行为中,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起作用。

⑦ 认识幼儿园幼儿园教案

【教材简介】
《水果叠藏乐》是结合小班主题活动《果儿香》自主创新设计的一节数学活动。活动内容是以幼儿运用科学的观察方法、联系已有经验分析寻找两次难易不同的叠藏水果为贯穿,有机融合对大小、数量、颜色的认识。

【设计意图】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观察是思维的前提。本节活动我们将数学思维活动与幼儿园主题活动《果儿香》有机融合,针对小班幼儿年龄小、注意力易转移、缺乏观察方法的特点,采用了生动形象的课件、轻松有趣的游戏、丰富简便的操作活动,让幼儿在自主活动中获得观察思维的方法以及数学方面的经验。

【教学目标】
1、幼儿能运用整体观察、局部至整体的细致观察方法,结合已有经验的分析从叠藏在一起的水果图像中寻找水果。
2、感知物体的大小、颜色和数量。
3、巩固对水果特征的认识。
4、培养幼儿独立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具:
A、课件1:整体水果叠藏在一起的课件2个。
B、课件2:局部水果叠藏在一起的课件1个。
2、学具:
A、幼儿人手一份整体水果叠藏在一起的大操作卡(下有插入袋)和相应的水果卡片。
B、幼儿人手一份局部水果叠藏在一起的大操作卡(下有插入袋)和相应的水果卡片。
3、幼儿已积累了有关水果的经验。
4、学过的歌表演《水果宝宝》音乐。

【教学过程】
师:小朋友!你喜欢吃水果吗?
幼:喜欢!
师:你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呢?
幼1:我喜欢吃西瓜……
幼2:我喜欢吃桔子……
幼3:我喜欢吃哈密瓜……
(在幼儿表述时,教师可适当地问一问个别幼儿喜欢这种水果的理由。)
师小结:哦!看来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喜欢吃的水果。水果有营养又好吃,所以我们小朋友都喜欢吃。
评析:直接从小朋友讲述喜欢吃的水果导入,符合幼儿的认知需要和已有经验,能调动孩子们讲述的愿望和积极性,使活动自然导入到下一环。
找一找整体叠藏的水果
(1)共同找出叠藏中的水果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自己喜欢吃的水果。例门看!(出示叠藏在一起的水果课件。)
老师喜欢吃的水果都叠藏在一起呢!(师做叠藏的手势和身体示范,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叠藏”的含义。)仔细看一看,是什么水果呢?(幼儿观察。)
幼1:是香蕉。
师:香蕉在哪里?你怎么看出来的?(引导幼儿用局部到整体的观察方法。幼儿指出后,师一点课件香蕉,香蕉就跑到下面的袋子里。)用这种方法我们再来仔细看一看还有什么水果藏在里面?
幼2:还有西瓜!
师:你们同意吗?
幼:同意……(师一点课件西瓜,西瓜就跑到下面的袋子里。)
幼3:还有菠萝……(师一点课件菠萝,菠萝就跑到下面的袋子里。)
师:小朋友!你们的小眼睛很亮!将老师叠藏在一起的、喜欢吃的水果都找出来了!最大的水果是什么?
幼儿:西瓜。
师:哦!那我把大标记送给它。(师一点课件,大标记就跑到西瓜的旁边。)这里的水果有什么颜色?
幼儿:绿的、黄的……
(2)独立寻找叠藏中的水果
A:幼儿独立操作
师:小朋友!我们班的王老师也有自己喜欢吃的水果呢!就藏在小朋友面前的卡片上,请你把它翻开来。(幼儿翻开)哎呀!这些水果也叠藏在一起,请你们仔细观察哦!看出来后从小碟子里将水果拿出来,插在下面的透明袋子里。看谁能发现王老师喜欢的水果?
(幼儿观察、寻找叠藏中的水果,并把它们分别插入透明袋中。)
B:组织幼儿交流(运用课件)
师:你们找出王老师喜欢吃的水果了吗?是什么?
幼:有苹果、葡萄、桔子、樱桃。(幼儿说时,老师运用课件,在得到孩子们的一致同意下点出相应的水果放到袋子里。)
师:看一看你都找对了吗?(引导幼儿检查并指导不太准确的幼儿。)
师:王老师喜欢吃的水果有几种?(4种。引导幼儿从左到右点数验证。)
师:葡萄是什么颜色的?(紫色)樱桃是什么颜色?(红色)哪种水果最小?
幼:樱桃。
师:樱桃最小,我们把什么标记送给它?(小标记。师一点课件,小标记就跑到樱桃的旁边。)
解析:了解老师的爱好可是孩子们很高兴的事,于是我让幼儿寻找王老师喜欢吃的水果,不仅激发了幼儿内在的求知欲望,而且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幼儿观察的专注力,巩固了观察方法的运用。
2、找一找局器叠藏的水果
A:幼儿独立操作。
师:水果宝宝还有一件更难的事想考考小朋友呢!它们说:我们把自己分成了一半,然后叠藏在一起,你们还能找出我们来吗?(出示课件。)
师:小朋友!这些叠藏在一起的水果宝宝和刚才可不一样,都是分开来的一半,然后叠藏在一起的。你们能找出来吗?
幼儿:能。
师:那让我们来试一试吧!请小朋友翻到第二页操作卡,仔细看一看,想一想,找一找,然后把水果也插入到下面的透明袋子中好吗?
(幼儿独立操作。)
B:组织幼儿交流(运用课件)
师:你们找出来了吗?
幼1:是苹果。
幼2:是桃子。
幼3:还有草莓、梨子。(幼儿说时,老师运用课件,在得到孩子们的一致同意下点出相应的水果放到袋子里。)
师:你们的小眼睛真亮!看一看你全找对了吗?(引导幼儿检查并指导找得不太准确的幼儿。)
师:刚才藏起来的水果宝宝有几个?
幼:4个……(引导幼儿点数验证。)
解析:观察寻找局部叠放的水果对幼儿来说,又有了更大的难度,既要观察局部,又要观察叠放部位。为了激发幼儿的挑战精神,教师运用了拟人化语言——“水果宝宝考考小朋友”引发幼儿操作的积极性,使孩子们在独立操作时做到静心观察和思考,并充分调动已有的经验,运用已有的观察方法。
师:今天水果宝宝很高兴,它想和小朋友跳舞呢!请小朋友找一个自己喜欢的水果宝宝和它一起唱唱歌、跳跳舞吧!
幼儿在音乐中表演《水果宝宝》舞。

⑧ 谈谈你对幼儿园‘’教育‘’的认识

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混龄教育活动为儿童的这种发展变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混龄班的幼儿能更多的体现出团结友爱、友善乐群的精神。因为混龄的特殊性,幼儿的品德、情感发展乃至个性发展都是比较完善的。 (一)混龄教学活动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在混龄教育中,...我们利用幼儿间同龄互动、异龄互动,共同促进的方法来培养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在混龄教育中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做他们感兴趣的事。这种自发的、内在的学习会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预想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果我们希望幼儿能成为有智慧的问题解决者,最好的方法就是给他们大量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机会,让他们自己来理解自己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二)混龄教学有效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培养幼儿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及具有良好的听、说习惯和语言交往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在温馨的混龄班级里,每个幼儿都是这大家庭里的一份子,在自由、轻松而随意的氛围中,这些幼儿在语言上更明显地表现了想说、愿说、敢说,并喜欢共同感受说的快乐。在这一时期,若进行有效的混龄教育,让年龄较大的,口语表述能力较强,词汇量较多的幼儿影响年龄较小的幼儿,让其相互促进,确实对幼儿语言发展有重要作用。 (三)混龄教育活动有效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实践证明,混龄教育中的幼儿,由于年龄的差异性,在各种教育活动中,年龄小、能力低的幼儿总是能通过观察、模仿年龄大、能力较强的幼儿从而学习、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混龄幼儿直接的互动对其智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综上所述,混龄教育确实是有利于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混龄班的幼儿大多性格乐观,善于与周围人交往,他们独立性强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等良好品质。这也离不开混龄班老师敏锐的观察力和教育能力,采用适合混龄教学的方法,内容及手段,以引导幼儿朝积极健康的方向成长,为推广混龄教育的研究作出的努力!

⑨ 对幼儿的教育认识

一、当前人们对幼儿教育认识的误区

误区一:幼儿教育就是送小孩送幼儿园。在许多家长看来,小孩接受幼儿教育就是上幼儿园,由幼儿园的老师对小孩进行教育。误区二:以玩玩具和学习才艺为主。早期的幼儿教育普遍为给小孩更多的玩具玩,让他们拥有更多的新鲜的东西,由于婴幼儿的分辨能力以及自我保护能力最弱,这样的教育方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目前,许多家长学得上幼儿园主要就是让小孩子学习唱歌跳舞,有条件的幼儿园还可以提供其他才艺兴趣班进行学习。误区三: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尽管近年来,我国不遗余力地推行素质教育,强调素质教育对培养人才的重要性,但在许多家长眼里读书就是为了上好大学,上好大学就是为找份好工作。在这样的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家长们让小孩上最好的幼儿园,觉得越早学习语文、数学和英语等课程对孩子越好。误区四:采用灌输式教学。无论小孩喜欢与否,强加给小孩各种课程,容易使得尚处在智力和性格发展初级阶段的幼儿产生厌烦情绪。

二、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及特殊性

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指的是它是一个人发展的奠基时期,许多重要能力、个性品质在这个时期形成基本特点。幼儿教育的“特殊性”指的是这个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从最初的不定型到基本定型,转而可以开始按社会需求来学习并获得发展的过渡时期。

1、幼儿时期是智力开发的最佳期。许多国外研究发现,幼儿时期是智力开发的最佳期。如美国心理学家杰明斯的研究指出,5岁以前是小孩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对一个18岁的孩子达到的正常智力水平来说,其中50%的智力是4岁以前获得的,30%是4—8岁获得的,20%是8—18岁前获得的。儿童智力迅速发展的时期,早期教育的作用也特别大,若在这个时期内,对孩子用正确的方法施以适当的早期教育,其效果可想而知。

2、幼儿时期是是人格健全的关键期。幼儿教育对人的个性品质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幼儿时期,孩子的个性品质开始萌芽并逐渐形成。这时孩子的可塑性强,自我评价尚未建立,往往以家长、老师的评价来评价自己。家长、老师说“好”,就是“好”,家长、老师说“坏”,就是“坏”。

若在这个时期对孩子施以正确的教育,好好引导,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对其一生都有重要影响。相反若在这个时期形成一些不好的个性品质或行为习惯,以后就很难纠正。

3、幼儿时期是是性教育的关键期。3岁左右的孩子,正处于一个特殊的性心理发育阶段,心理学上称为“性蕾期”。如果男孩把自己看作是女孩,在打扮、举止、表情上模仿女孩,就成为女性化男孩。如果女孩把自己看作是男孩,在打扮、举止、表情上模仿男孩,就成为男性化女孩。这称为性角色畸形。

阅读全文

与幼儿园教学认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